本书共分“历代疆域沿革”、“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四裔民族”三部分,概述其古今演进、沿革。本书的篇幅不长,但纲举目张,脉络清晰,独到见解随处可见。文中大量引用史料,处处用史实支持观点,充分体现老一辈史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史学功底,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水平,具有保留价值。在每一章之后都列有参考书目,指示入门路径,初学者阅读,可收登堂入室之效果。
图书 | 童书业中国疆域地理讲义/名师讲义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历代疆域沿革”、“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四裔民族”三部分,概述其古今演进、沿革。本书的篇幅不长,但纲举目张,脉络清晰,独到见解随处可见。文中大量引用史料,处处用史实支持观点,充分体现老一辈史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史学功底,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水平,具有保留价值。在每一章之后都列有参考书目,指示入门路径,初学者阅读,可收登堂入室之效果。 目录 第一篇 历代疆域范围 第一章 传说中之古帝疆域 第二章 夏国之范围 第三章 殷商之势力范围 第四章 西周之殖民帝国 第五章 春秋时代之中国范围 第六章 战国时代之中国疆域范围 第七章 秦汉之疆域范围 第八章 三国晋南北朝之疆域范围 第九章 隋唐之疆域范围 第十章 五代宋辽夏金之疆域范围 (一) 五代疆域 (二) 十国疆域 (三) 北宋疆域 (四) 南宋疆域 (五) 辽国疆域 (六) 西夏疆域 (七) 金国疆域 第十一章 元明之疆域范围 第十二章 清及民国之疆域范围 第二篇 历代地方行政区划 第一章 传说中之州服制 第二章 郡县制之始起 第三章 郡县制之确立及郡国并行制 第四章 州制之成立 第五章 州制之演变及没落 (一) 三国至西晋 (二) 东晋至隋 第六章 道府制之成立 (一) 道制 (二) 府制 (三) 节度使区域 第七章 道制之转变——路制 第八章 省制之始起及完成 第三篇 四裔民族 第一章 云贵高原 (甲) 苗族 (乙) 越族 (丙) 濮族 第二章 海藏高原 (甲) 羌族 (乙) 藏族 第三章 蒙新高原 (甲) 匈奴 (乙) 鲜卑 (丙) 西域白种 (丁) 突厥 (戊) 蒙古 第四章 东北地带 (甲) 貉族 (乙) 肃慎 跋一 跋二 跋三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童书业中国疆域地理讲义/名师讲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童书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96459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6 |
丛书名 | |
印张 | 5.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