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孤绝花(绝版书评肆拾捌)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文化散文随笔集,作者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里选的只是其中关于读旧书的那些随笔。有插图。三百多页。十万余字。作者谦云:其中东拉西扯的感想、颠倒乱谈的宣泄与零落飞花的引证,有时略显迂腐,偶尔指点永恒……

内容推荐

作者云:本书的写作是间断性的,当时大约一周一篇,前后写了大约一年多。这里选的只是其中关于读旧书的那些随笔。有插图。三百多页。十万余字。其中东拉西扯的感想、颠倒乱谈的宣泄与零落飞花的引证,有时略显迂腐,偶尔指点永恒……”

目录

引:在一朵花中读书【1】

残卷

清狂与境界【3】

线装鲁迅手抄影印本《嵇康集》(1956年版)

哭之笑之【9】

(明)朱耷线装本《八大山人诗钞》(1986年版)

楚狂【15】

(近代)姜亮夫注《屈原赋校注》(1958年版)

怀古与麻醉【21】

(唐)温庭筠线装康熙年刻版《温飞卿诗集笺注》(清末)

圣代无隐者【27】

(唐)元结殷蹯等十种《唐人选唐诗》(1978年版)

“走马”【33】

(唐)杜甫清人杨伦笺注《杜诗镜诠》(1980年版)

文妖残卷【39】

(唐)薛涛插图本《薛涛诗笺》(1983年版)

长恨【45】

管效先编《南唐二主全集》 (江绍原印藏·民国十九年版)

舌战主义者剪影【51】

(先秦)图表本《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1976年版)

导师手册【57】

(奥地利)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1994年版)

闲笔

腐儒之美【65】

(梁)颜之推线装抱经堂原本《颜氏家训》(民国十二年版)

“花不可以无蝶”【71】

(清)张潮竖体批注本《幽梦影》(民国八十一年台湾版)

人:作家的谎言【77】

傅雷译罗曼‘罗兰布面精装本《约翰·克利斯朵夫》(1953年版)

人性山水图【83】

(近代)陈从周插图版大开本《说园》(1986年版)

日损【89】

(美国)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1982年版)

人非人【95】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插图本《动物志》(1979年版)

“笑圣”之书【101】

罗念生等译插图本《阿里斯托芬喜剧集》 (1954年版)

魔性【107】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死亡之诗【113】

(意大利)但丁版画插图散文体《神曲》(1954年版)

异书

毛将焉附?【121】

江绍原影印本《发须爪——关于它们的风俗》(1987年版)

中世纪非正常死亡全书【127】

(元)王与单图单行本《无冤录校注》(1987年版)

“水浒”的前身与异形【133】

(宋)无名氏“新刊”《大宋宣和遗事》(1954年版)

地下室情绪【139】

(俄国)陀斯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民国三十八年版)

事事幽【145】

(唐)汪辟疆校录繁体竖排版《唐人小说》(1978年版)

中古间谍论【151】

(清)朱逢甲二黄注译本《间书》(1979年版)

花瓣、碎金与乱码【159】

(塞尔维亚)米洛拉德·帕维奇《哈扎尔词典》(1998年版)

“影子不是真相”【165】

(意大利)薄伽丘精装繁体插图全译本《十日谈》(1980年版)

见小日明【171】

(明)来知德图文汇编本《易经来注图解》(1989年版)

桃花与鬼【179】-

伪(g-)陶潜繁体竖排版《搜神后记》(1981年版)

香艳

千年一别须臾【187】

(宋)欧阳修竖体补遗本《六一词》(1960年香港版)

“鬼圣”手记【193】

(清)蒲松龄油印体楷书刻本《农桑经校注》(1982年版)

“上邪”【199】

(民国)梦花馆主编插图影印本《白蛇传前后集》(1988年版)

叛逆的美卷【205】

(金)董解元《董解元西厢记》(1978年版)

英雄总是痴情人【211】

(英国)乔叟插图硬皮本《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1957年版)

“断袖”与美少年笔记【217】

(法国)纪德《藐视道德的人》(1986年版)

无声瀑布【223】

周作人译 (日本)清少纳言《枕草子》(日本岩波书店版)

殉【229】

(日本)三岛由纪夫《忧国》(日本新潮文库版)

无穷动【233】

(法国)阿尔贝·加缪《西西弗的神话》(1985年版)

孤史

兴灭国【241】

线装书四部备要本《越绝书》(民国年间)

大自然与战争的“旧约”【247】

(巴西)库尼亚硬面精装本《腹地》(1959年版)

“神粮”【253】

(英国)嘉莱尔万有文库本《英雄与英雄崇拜》(民国二十六年版)

丹青与尺牍【259】

(唐)张彦远繁体竖排版《历代名画记》(1963年版)

古史旧图癖【265】

(前苏联)米舒林编著插图本《古代世界史》(1954年版)

领袖如花【271】

(古希腊)阿里安硬精装本《亚力山大远征记》(1979年版)

莽终古【277】

(宋)朱长文汪孟舒校线装影印本《乐圃琴史校》(1959年版)

从晚清到2532年的迷惑【285】

(英国)赫胥黎严复旧译本《天演论》(1971年版)

先秦的黑色基督【293】

(民国)梁启超繁体竖排版《墨子学案》(民国十一年版)

大复仇对话录【301】  

(先秦)公羊高线装四部备要本《公羊春秋》(民国中华书局版)

试读章节

              清狂与境界

正如博尔赫斯所说的,在“世界的图书馆”里,犹如恒河沙数一般封存着亿万神秘的旧书。它们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隐没,却从不消失。书是什么?它其实不是神话故事,不是数字符号,不是几何、历史与图画,不是英雄的谎言或美人的传说,也不是乐谱、医书或动植物标本,它甚至不是学问……我想,全世界的书,就是一本书:人的幻想。

一部分幻想是为了肉身,即科学;另一部分是为了灵魂,即艺术。

书,作为原子的存在,把人与一般动物分开。因为动物也有语言,但只有人才有文字、数学与图画——并将其记录为整个文明。

我手里这本线装的鲁迅手抄本《嵇康集》,就是来自某图书馆的一本散落的旧书,一册尘封了多年的“幻想”。

一个少年时代的密友偶得之后,知我爱书,于是转赠与我。

据周作人在回忆录《年少沧桑》中记述,周氏兄弟俩小时候都喜欢抄古书,一是为了练字,一是为了文学本身。鲁迅后来是一个有着极端叛逆精神的文人,悲愤在心,长恨去国,但在童年时代却也迷恋旧书之美,在绍兴黄昏的石桥、流水与百草园边,在晚清江南的一个个雨夜,他们从《康熙字典》、《茶经》一直抄到《唐诗叩弹集》、《说郛》……都是大册页的,后来却在生活中散失了。

我一直觉得,在鲁迅的骨髓与血液里,他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帝国少年,一个倾心于古籍善本之幽美的、朴素的旧式书生。只是时代改变了他。

谁都知道,鲁迅是“嵇康迷”。因为时代,也因为他的个性,他自然十分景仰魏晋时期竹林中那些愤世的狂人。嵇康是一个颓废的英雄,由于吸食“五石散”,他形体扭曲,委靡枯槁,所谓“土木形骸”,还要弹琴打铁搞政变。他集隐士与烈士于一身的壮丽生涯,最后喋血法场,以及《晋书》中关于他“广陵散”的古琴传说,殉道精神,自然很能引起鲁迅的同感。因为鲁迅明白——有时候颓废与愤怒,其实是一码子事!愤怒而不得志者,大多走向颓废。于是,1913年至1924年,鲁迅博采群籍,自己用小楷抄写,编订了一本最完善的《嵇康集》。那之前,再也没有比他这本更完善的嵇康全集了。

正文第一页,还盖了一枚朱红色的鲁迅书印:“会稽周氏”。

在书的每一页,鲁迅都有详细的眉批、校注,以及朱笔的编码注释。虽略有涂抹修改,而红与黑两种笔墨交相辉映,散发着极端皎洁的反差。

但此书在鲁迅生前从来没有机会出版过,他终生引以为憾。

1956年,为了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此书,当时只印了2000册,“文革”后,能残存下的大约更是凤毛麟角了。

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曾云:“每本书出现后,就有了它自己的命运……书籍越是被翻得发黑,就越有它自己的魅力。”

如我这本书就已经很旧了。由于图书馆的潮湿,年代的忽略,整本书的下半部分还呈现出一片水渍,看上去犹如画在每一页的一段写意山水。书页残破的边缘,磨损的书角,让人想起一朵层层枯萎的牡丹花;绸缎的蓝封面与后来修订上去的棉线,使它看上去几乎不像书了,更像是一块时间的补丁。

但正是这种破与旧,让它显得如此的绚丽。

读此书,很明显地感觉到鲁迅其实是一个内心极端矛盾的人。

他在时代的狂飙下反抗着传统带来的压抑,却又不时地醉心于古代一些接近他性情的东西。中国自古就有一种人被称为所谓的“狂生”,譬如像阮咸、刘伶、刘叉、徐文长、李贽、金圣叹、龚定之流。他们藐视权力、世俗与礼教,行为叛逆而血性清狂,如果天下太平,他们就烂醉烟花;如果天下有乱,他们就会像基督教中的那些疯狂的先知一样,站出来为人性的自由说话。  鲁迅就是一个“狂生”,而嵇康则是“狂生”的老祖宗之一。

鲁迅本是个大忙人,而他在繁忙的叛逆生命中,竟然能潜心十多年,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整理一本古书——这说明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恋旧的文人。记得20世纪初,意大利艺术流派“未来主义”出现时,曾写出《宣言》号召全世界的艺术家、诗人与文学家行动起来,把博物馆和图书馆都一把火烧掉,以便重新创造一切!鲁迅当时是受到过未来主义思潮影响的。我甚至觉得,在鲁迅乃至在嵇康这种人的心灵中,本都是某种“未来主义者”。

但鲁迅为什么还要抄古书?嵇康为什么还要弹古琴?

因为物质的“旧传统”可毁灭,而精神的“旧传统”却无法毁灭。因为“传统”这个词语有时候并不是指历史文化,而是指血统文化。也就是说:只要你是这个民族的人,有些东西你生来就是如此,是改变不了的。在一切血统的审美倾向里,其实没有了古代,也没有了西方与未来,只有一个自由的态度——那也就是所有中国文人永远都无法叛逆的艺术定理:境界。

P5-8

序言

天真自然,涵盖万象,书之为物,又岂独在于文明?天下的读书人太多了,书也浩若烟海。纵横于宗教经籍、如山竹简,逍遥在朝野书院、馆阁秘藏,凡书之所在,总有些古怪逸闻;书之亡失,常令人饮恨如伤。一切好书本无正邪之分,如道尚刚柔,佛无雌雄。每一本书都象一个人,它的精神可能是多元的、相对的。在每一个不同时期,它都会有不同的涵义或象征。

为书而写书,只算是一种嗜好。

如在一朵花中阅读万物,心中自有大美而不言。

300页的随笔,收录了我近几年来一些重要的读书感想或追忆。这里谈到了48本旧书,以及由此博引开的其它无限的书:有散乱的圈点与批判,当然也有思想、情绪、宣泄、喊叫、仇恨、打击、铁血、嘲笑、咒骂和调侃;有疾病也有疯癫;有鬼话也有严谨;有阿Q精神、腐儒气质、僧侣主义、也涉及到了琐碎的阅读往事和一个书生的梦境……这一切如果说像是一朵乱七八糟的曼荼罗花一般,在腐朽而愤怒地开放的话,那么,其中的那些忧愁痛快的牢骚,也算是这朵花先锋的花蕊罢。

人生识字忧患始。书籍本身就会散发出一种焦虑的墨香。

但我从不想刻意地把焦虑带给别人。这些文字里兴许有一些荒诞派的气味、后现代的迷雾、或一种久违了的晦涩的古意。但请宽恕吧,那也一定是我无心而为的。不管怎么说,读书,首先是为了审美,然后才是别的。

其实,藏书更非是我的癖好。

我是在非常偶然的时候遭遇到这些书的。有时候我感觉它们混乱得令人想起一次席卷天下的大革命之后,散落在民间的传单,令人伤感。但是我知道,那些看过这本随笔之后如果还会被激怒的人,只会是些学院派的老油条、文痞作家、或只会读晚报的市侩。请别误会……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追求过什么版本或学术。这些书评也不可能是一大把火药、刺刀、野兽、鬼神或什么撩拨人的现代文化武器。虽然我的确渴望过,想要用亦新亦旧的语言,去烧毁那些发霉的文献带来的晦气。

心情不好的时候,硬着头皮读点古书是个很苦闷,也很极端的办法。惟青灯黄卷,千古墨花,或可消遣二三痛楚,万劫惆怅,此话一点不虚。这世界很难对付,也很容易对付。常常觉得不知道别人究竟要什么,或许就是因为别人什么也不想要。那你还瞎操心个什么?于是就一个人潜心写作,练琴泼墨。或夜观乾象,晨起焚香,偶尔展卷小坐时,俯瞰窗外天下尘嚣,滚滚人流,再三省肉身悲剧,半生颠倒,其中大概有一种东西是平时感觉不到的。

其实,自1989年之后,有时我觉得连写作本身也是一种“罪恶的荣耀”。因为人往往会为了璀璨幽雅的词语而欺骗真理,回避主要冲突。过去的写作使人神圣,现在的写作使人浮躁。不知道为什么,从少年时代开始,总有一种类似中世纪宗教文学感情的阴霾始终在我心里,怎么也挥之不去。我虽不能不进行除艺术与真理以外的写作,如商业图书、肥皂剧本、报刊杂文……以此谋生。但我蔑视自己的这种行为。在满是机器与汽车的现代社会,大统一的克隆生活方式,把每个人的血肉之躯都变成了零件。面对全球资本主义化的铁幕,象圣奥古斯丁、施耐庵、卡夫卡、库尼亚或索尔仁尼琴那样传统意义上的“孤胆写作英雄”,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大多数颇有天赋的人,都会因生活压力的逐渐加大而作出反常的选择:譬如放弃和异化。

写出一本好书来,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而从文化地震的频率上来讲,这几年各类图书的大泛滥,的确有些超出了往昔的趋势。难道写书就那么容易?好象是个人就可以写本书。大街上突然有了太多的书,却一点也没有带来类似于民国或“八五思潮”那样的文化刺激。我相信真正好书的出现,总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时间,厚积薄发。在古代,譬如蒙古帝国铁碗统治了汉族99年之后,才会诞生象《水浒》那样的暴力之书;法国大革命的血腥,也可以让《九三年》百读不厌;但是现在的书……它们的出版和文本化,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时尚。书本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直接走到美的最前线、思想的最前线、社会、艺术、政治、科学或神学的最前线,无奈,现在大多数人却都磨皮擦痒地“生活在后方”。而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是有扫荡性的:要扫荡的是只看杂志的读者;要扫荡的是只看好菜坞电影的观众;要扫荡的是后工业症患者、商业偏瘫、金钱麻疯病人、办公室里发霉的文件、泼皮无赖的文化理想或糜烂在社会新闻里的段子……。

但是这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更不可能是一本书的事。

的确。如果这世界太大,风景太辽阔,让我们这些渺小的人不仅无法真正阅尽春色,有时还容易迷失在这现代的荒原里的话,那么就且让我们先停下来想想吧。就停在一本书的面前幻想。停在一朵花的中心思索。因为也许在这里面,就已经藏满了三千智慧灯海,十万佛魔我他……。

一本好书,总是可以详细来谈谈的。

于是,此写书的书,也终于有了一个凌乱的雏形。

仰望前人浩瀚群籍,汗牛充栋,高不见顶……我的书自然越发显得渺小。但我知道,古山雄浑,却须有野花点缀。猛禽威风,也不可缺羽毛绚丽。为我过去读过的那些个散乱的好书来写一本书中之书,也算是对它们文恩的报答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孤绝花(绝版书评肆拾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38036
开本 32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36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46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