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双鱼(散文公社江西卷)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书展示作者王晓莉天性的敏感,细腻,以及敏锐。但趣味并不偏于狭小与琐细。对“人”,尤其是底层人、边缘人,作者投入极大的关注与悲悯,并在其中探寻人间大爱,开掘人性深度。文字简洁、灵动而内省。无论是生命的伤痛还是喜悦,无论是一朵花的盛放还是两条鱼的相濡以沫,都在她的笔下得到最精细的表达与深化。

内容推荐

王晓莉,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九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作品多次获奖,入选多种选本。出版有散文集《红尘笔记》。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本书收录了她的经典代表作,包括:人间食粮、牌桌旁的第四个人、偷得浮生、碟上光阴等。

目录

第一辑◎人间食粮

怀揣植物的人003

流浪者之歌009

手上神灵015

世上的另一个我021

他人之子025

黑暗中的收音机029

双鱼034

切割玻璃的人038

你打电话的样子043

早餐中的秘密048

住在你的衣服里,住在你的鞋子里053

到屋顶上去057

人间食粮062

站台066

死不了的脚073

道路076

第二辑◎牌桌旁的第四个人

像晒蜡僧一样083

珍宝的灰烬086

与疼痛有关的传奇092

牌桌旁的第四个人095

尘路098

江边路上105

在人群中疗伤108

寻常街巷,寻常人生111

市场上的女人116

旧鞋沧桑119

罩子里的母与女123

做一则寻人启事里的主人公126

拖鞋上的旅行131

凤鸣的被子134

黄昏,与我有关的一条无名巷137

第三辑◎偷得浮生

纪念品143

信147

字纸152

清凉钟154

打开你的伞158

“手套丢失恐惧症”163

菜根也香的生活166

那湖172

夫妇176

柔软的控制者179

偷得浮生182

公共汽车上的颠覆者185

丧失了童年的人188

乱花迷眼191

灵魂的拾荒者194

第四辑◎碟上光阴

那些为你带来爱的地方201

缓缓流淌爱的湄公河(201)/书店啊书店(202)/让我为

你照下一张相(203)

<死于威尼斯>之书话与影话205

关于原著(205)/关于电影(206)

有个天使,名叫乔治210

美丽罗塞塔214

苹果——伊朗电影中的道具219

一封绝美的情书221

静水流深:侯孝贤的味道224

爱很痛,但我想痛下去227

猛虎不再嗅蔷薇231

生命,是那一块苦的糖235

世上最落寞的颜色和温度239

爱将毁了你242

城春草木深245

一、废墟(246)/二、城墙(247)/三、镶着玻璃的雕花门窗(247)

鸟这一辈子249

试读章节

那一幕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那天傍晚我买菜回家。家门前的石阶沿上坐着个中年男子。他衣衫褴褛,眼神有些涣散。一望可知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

他安静地坐着。眼前的车流与人群都视而不见。

我就要从他身边穿过去了。突然,我看见他有点诡秘且天真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就好像是偷了件宝物却不能示人的那种欣喜。

也许是看见了我手中青菜的缘故,他解开个衣服扣子,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棵小树苗来。

那树苗总有尺把长了,根上尚留有不少黄泥土。只是捂在他怀里太久了,泥已有些板结。而树苗本身。也已呈现出枯萎的征象。叶子稀落得只七八片,光剩下一些枝枝杈杈了。

他双手捧着树苗,瞥瞥我和我手中的青菜,似乎要和我比试,谁手中的植物更强。

然后他感到这毫无可比性——他的植物比我的要强一万倍。他不再管我。只是盯着那树苗,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看不够的样子。

很快,他就完全沉浸到他和手中植物组成的“二人世界”里去了。这条街上的人们总是用一种喊话的方式说话,车铃也哗哗响个不停。这一切却完全不能够干扰他。

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几乎就是一幅画。如果我来命名,那也许可以叫做《植物,或爱》。

我心中是受到很大震动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神志已失常:终日在大街上流浪的人,独独这样宝爱着一棵植物?按说,这植物实际上已死了,于他却虽死犹生。他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了那植物的土地。一块四处漂泊的土地。

在他与这植物之间,曾经有过怎样铭心的故事?

也许,这植物是他与从前的爱人一起种的,后来她离开了他?也许。他把这植物完全当作他死去或远走高飞的某个孩子?也许他感到冷,感到这世上只有植物犹可相依?

这一切都成了谜。

眼前的情景就是:当世界都遗弃他的时候。还有一株树苗在陪伴着他;或者说,当他连这世界也遗弃的时候,他却不忍遗弃一棵植物。

这一幕令我有种泪湿的感觉。那一刻,我对他怀中,乃至整个世上的植物,充满了感激与温情。

植物,慰藉了多少人的心。即使是这样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在世界之外游离的人。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精神尚健全之时,一定是个植物爱好者。就像我身边的许多人,就像我。

一位退休老同事,腿脚不便,是个狂热的植物爱好者。有次闲谈,他偶然听人提到,在江西南部山区,有一种奇怪的树,那树栽种时,旁边必须要同时栽下另一种树作陪。当这树成活以后,陪伴的那棵树却一定会死去。

一棵树要陪着另一棵树生,并且要先于它而死。它的命运如此古怪,甚至悲壮,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成全他人。

从此,老同事一心心念念要到那座叫“阳岭”的赣南山中去。他请那个告诉他这个信息的人,给他画地图,留当地向导的电话号码。有次,他告诉我,他甚至某个晚上做梦梦见了那相邻的两株树。“可惜,我一醒就再也记不起它们的样子了。”他充满憾恨地说。

那位古代的伯牙,干山万水,只为听一曲钟子期。在我看来,我的这位植物爱好者同事,就像植物们的伯牙。

人们热爱植物的理由形形色色。我的一个朋友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令身边十个人愉悦的人,已经不多。植物。却几乎令所有人愉悦。

而在我看来,从一株植物那里,我们可学的东西,也并不比向一个人学习到的要少。

有次我茌郊外,看见一棵受伤的老槐树,齐腰处的树皮被人凿去了完整的一圈,露出了本白色的树身。我想它是肯定活不长了。等下次我再经过它时,我看见它的上半部分的确是死去了,但是在挨近地面的地方。它的叶子重又爆发出来。绿而茂密的,像围了一圈冠冕。

生命是如此顽强。这树又活了。

在电影《杀手莱昂》里,不与任何人往来的杀手莱昂,只穿黑风衣,每天只买两纸包牛奶,只坐在沙发里睡觉。每杀完一个人,他必换一个地方。

P3-5

序言

陈世旭

上世纪九十年代始,随着诗歌、小说的日渐式微,散文以其边缘文体的优势,在文坛凸现出活跃的景象,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场散文热潮中,江西也出现一支颇为可观的散文写作队伍,以集群的阵容冲击全国文坛,作品不断地出现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以至有些刊物专辟“江西散文”专栏整体推介,称之为“江西散文现象”。

纵观历史,江西散文曾享盛名,唐宋八大家,江西有其三,渊源可谓深厚。而当下江西散文创作的勃兴,无论如何都可以看作后人继承前人、现实接续传统的一种努力。作为江西的文学组织工作者,我甚为高兴。

我因为学习散文写作。平时对关于散文写作的种种见解和经验十分留心。省作协嘱我为即将陆续出版的《散文公社·江西卷》说几句话,我借此机会将有关的读书笔记加以摘要,与同行共享:

从《尚书》开始,散文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几乎和诗歌平分秋色。先秦诸子散文、唐宋散文、明清小品,一直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和走向。

在散文创作理念上,一直存在着某种认知误区:散文是无体之文,人人可为。却不知其最是易写而难工。

散文有情操,情是情愫,操是思想。情与操是壳与核的关系。

散文应该是作家心智和情思的结晶,每个字都是作家对日常生活历史的烙印和醒悟。从容不迫地把所思所想抒写出来,靠的是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靠的是作家对事物的敏感和爱恨。通过读与看。作家对事物表征有了初步认知和判断,但这还不够,作家只有通过缜密的思考,才能建立自己的写作和阅读的参照体系。以及对日常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好散文是有重量的。这种重量的体现不是形式,不是内容,不是语言,而是作家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好散文也是有真性情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者虚张声势,炫耀卖弄不能感人,只会引起反感。

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也成就了散文的声誉。散文说理与写实兼容,抒怀与阐述交汇,虚实结合、人文相谐,便捷而灵动,大有可为。然而它必须从精神层面上,涵纳文化,体悟人生,执著理想,有史家气象,才有自己的位置,至少在眼下是这样。

散文是最有人文传统的文体,文以人传,事以人记,在记事写人中,描绘现实,记录历史,阐发感受。即使是游历文字,骋目驰怀,也以真实的感情为系缆,以世俗情怀为铺垫。当许多虚构文字回避了现实的严厉,当一些报导文字过于倚重和拘泥于事实,散文则以真实为基石、以史实为支撑,以敏锐快捷、深刻厚重的文字为涵蕴,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成为记录历史变迁、描绘社会情状、抒写生命感悟,较为灵活多变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散文总体面貌上。应当注重的是一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对生活的情感表达和理性记录。让读者能够从人文精神的层面上得到享受。

散文的写作,首先需要作家敞开心襟,饱含激情,做到真知灼见,思想特立。这样,我们的散文就会走向盛大和美。

散文走到今天,越来越走向宽阔,这种宽阔当然也包括题材向细小的,部分延伸。使得散文的根系和枝叶越来越茂盛。但那只是为了向着历史的或当下的生活呈现出更为庞杂甚至粗放的场景,让我们跨过时间和空间,顿悟生命不断的追问。它超越了我们的记忆和经验,却伸展了我们想象和思想,使得散文一下子大起来。

一篇好散文,它具备了细枝末节,具备了纵深横侧,还应该具有悲悯的情怀和大爱的气概,并且有感而发,动之以情,从而使文字产生质感,生动美丽起来。这是散文走向开阔和宽广的标志,也是大作家与小作家的区别。  人们在不断地强调神形统一、情景交融,不断地翻新技巧争提倡新思维、新写法的时候,常常忽略了对自身生命和灵魂的抵达。它形成的直接效果不是一种对生活更加彻底的追问,而是一种对它探询过程的概念化,并形而上的哲学。

从书籍开始,从史料开始,从修辞开始,从意想开始,从哪里开始便到哪里结束,从来没有亲近过泥土,亲近过生活,没有重心,这样的写作就像干尸一样,没有生命。

散文的文字应该是有肉有骨有重量的,沉甸甸的。好句子。不拘泥于形式。用力生猛,会深入进骨子里。

不矫情,不守旧,诗意而理性,在不经意中显露作者的才情和智慧;节制,不落俗,于平淡中见真情,在极度自由中舒缓着、澄清着时间的记忆,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所谓的视觉文化、网络文化、拇指文化打着大众的旗号,对文化进行肆意的解构,快餐化;对严肃的文化精神进行嘲讽、戏谑化的今天,我们不能不问:散文是该坚守清静还是凑低俗化热闹?它还能担当抚慰精神的责任吗?散文将走向何方?

一个正常的成熟的文坛,没有黄钟大吕式的有质感、有品相的东西,是有愧于读者、有愧于时代的:如果让那些散发着功利铜臭的东西假文学之名大行其道,这个文坛也是有失颜面的。

散文本质上是内敛的,是寂寞者事业。与其让散文有如街市杂耍,盛装游行,不如当作图炉而坐的夜话,闲暇安静时的品茗,友朋相聚时的薄酒。在这个流行文化与商品文化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宠儿之时,让文学守护清静,坚持冲淡,也许是对文学最为实际的爱护。少一些大散文的呼号,也少一些小女人的絮叨,既不唯大亦不自轻,是一种理性的常态,是归于平实和沉静的自在。从花团锦簇,绚烂之极,而归于朴素。臻于成熟,才是散文创作的正道和应有的景象。

上述言论,涉及散文的价值取向、艺术追求,以及散文作家的写作姿态,无论赞同与否,我觉得都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并以为不妨将它作为一种真诚的祝愿。愿江西散文作家自信而非自负,自强而不自满,自立而知自省,自尊而能自谦;愿江西散文创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江西文学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8.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双鱼(散文公社江西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45154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9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