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动物哲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视角新颖、有关动物习性的书。本书已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三个版本。书中多篇精品被收入20世纪多种精品文集、中学语文教材,是一本可以读100年的书!

内容推荐

方刚以他优美简洁的文笔,描写了100多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行为方式。不过本书并不是一本单纯的科普小品,方刚写作这本书的原意是想通过对多种动物的行为习性的探索和反思,向我们揭示其中的生活哲理。

目录

携老同穴/1

珊瑚/2

蛔虫/3

蚯蚓/4

对虾(一)/5

对虾(二)/6

关公蟹/7

蝎子/9

蜘蛛/10

昆虫/12

蝴蝶/14

螳螂/16

蜜蜂/18

蛾/20

蜉蝣(一)/21

蜉蝣(二)/22

蚜虫/23

蝉/24

鹦鹉螺/25

河蚌/27

鲍鱼/28

海参/29

文昌鱼/31

盲鳗/32

观赏鱼/34

大麻哈鱼/36

鲳鱼/38

鲤鱼/40

光棒鱼/41

少女鱼/42

河豚/44

狗鱼/46

沙丁鱼/47

比目鱼/48

螃皱/50

接吻鱼/51

章鱼/52

鲨鱼/54

总鳍鱼/56

蟾蜍/57

大鲵/59

蛇/60 

鳄鱼/62

蟒/64

龟/66

变色龙/68

恐龙/69

杜鹃/72

鸳鸯/74

朱鹭/76

角鹋/78

鸽子(一)/79

鸽子(二)/81

戴胜/83

寿带鸟/84

交嘴鸟/86

害羞鸟/87

黄脚三趾鹑/88

乌鸦/89

麻雀/91

燕千鸟/93

食铁鸟/95

鹦鹉/96

啄木鸟/98

孔雀/99

鸵鸟/101

丹顶鹤/103

雁/104

鹬/105

企鹅/106

鸡/107

秃鹫/109

猫头鹰/110

类人猿/112

猫/114

老鼠/116

狗(一)/118

狗(二)/120

兔/122

山羊/124

猪/126

牛(一)/127

牛(二)/129

马/131

驴/133

骡子/134

长颈鹿/135

糜鹿/137

麝/139

骆驼/140

象/142

狮子/144

虎/146

豺/147

狼獾/148

豹/149

熊/151

狼/153

河狸/155

海豚/157

熊猫/159

儒艮/161

蓝鲸/163

方刚/165

参考书目/167

试读章节

《战国策·燕策二》中,苏代劝说赵王不要攻打燕国,他说:“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便由此得来,鹬也借成语而扩展了知名度。

鹬泛指鹬科或鹬属鸟类,这一科鸟类共有89个种,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软体动物以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

鹬是捕食双壳贝类包括蚌的能手,它的喙天造地设般用来啄破贝类的硬壳,粗壮有力;而喙的末端犀利无比,用来切断扣紧贝壳的肌肉,然后像剪刀一样,把肉撕剪出来,干净利落,普通的贝类都不是鹬的敌手。如蚌,假使它是开着壳儿的,只要被鹬一啄,便会当场毙命,连合起壳儿的能力和机会都没有。因此,鹬蚌相争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苏代对赵王说了一个大谎。

这个谎言其实是为了保住燕国的性命,同时也提示赵王,赵国同样受着强秦的威胁,燕赵联合抗秦,才是正确的选择。

易水边的鹬也有两种选择。其一,是继续啄蚌,不与之合作,对付完蚌再对付那正走近的渔人:其二,不啄蚌,与蚌一起对付渔人,或者双双逃离。

历史学家对合纵抗秦的策略给以了赞赏,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强秦最后灭绝诸国,一统天下的运数。以另一种眼光观照,合纵抗秦的举措,至少是延长了诸国混战的局面,使更多的百姓惨遭涂炭,同时延缓了统一大业的完成,推迟了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脚步,使历史发展滞后。

鹬也是一样,即使真的与蚌合作,又怎么可能与渔人相抗衡呢?而选择逃跑,又是否就真的能够逃出渔人的捕获范围呢?而赵国,其实没有逃跑的可能。

而问题的关键是,蚌是鹬的食物,也可以说是它的敌人,吃掉蚌是鹬分内之事,是大自然几千万年生物演化做出的安排。放走蚌,与鹬类的生存哲学相左,作为一只鹬,如果放掉近在嘴边的蚌,便是对本族信念的背叛。

面对一个强敌的威胁,是与相对弱小的敌人合作呢,还是先干掉弱小之敌,再想办法应付强敌,这种选择,其实是关于“矢志”还是“夺命”的选择。过于聪明的鹬自然会选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另一些鹬,却可能坚信“匹夫可以夺命,不可以夺志”的说教。

认敌为友,即使事关性命,也总让人觉得不太舒服。更何况,这种选择往往没有什么好报偿,中国历史上,便不乏此类明证。

企鹅

企鹅是实行永久性配偶制的鸟,一旦结合,便共同劳动,荣辱与共。孵卵期,雄企鹅一动不动地在冰天雪地里担当孵化之职,雌企鹅则四处为丈夫觅食。有科学家做过—次试验,将五只企鹅捉住后带出1200多公里,佩戴标志后放掉,它们稍微定一下神,便立即向老家的方向疾驶而去,一路上见水游泳,遇陆步行,一年后,终于有三只回到家乡,并在万千同伴中找到了自己原来的配偶。

然而,即使如此,企鹅是否算得爱情至上者,仍受到怀疑。

求偶季节到来之际,雄企鹅开始千辛万苦地寻觅“财礼”。虽然只是一些石子,但对于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来讲,已经无异于黄金了。雄企鹅必须有顽强的毅力,沿着海岸慢慢地徘徊几个钟头,甚至几天,才会发现一块有光泽的圆石,立即如获至宝地拾起,呈现到自己的意中人面前。但这时,它往往会痛苦地发现,已经有其它雄企鹅把更多的石子敬献出来了。为了战胜情敌,博取雌企鹅的欢心,雄企鹅必须去寻找更多的石子,其艰苦卓绝的努力,可以想象。

雌企鹅面对“财礼”表现得很势利,谁拾到的石子多,她便会对谁奉献出自己的贞操。仿佛物质的厚重,真的可以代表求偶者感情的多寡。面对一只拾到很多石子的雄企鹅,甚至会出现两只雌企鹅争夫的闹剧,它们撕打在一处,胜者便得到那些石子,以及那拾到石子的雄企鹅,两者中哪一个更重要,只有雌企鹅自己知道。

曾有动物学家将雄企鹅拾石子献给意中人的举动,解释为一种浪漫,犹如献上一束玫瑰,或者到天上摘月亮之类。显然,企鹅没有那么罗曼蒂克,那些石子完全充当着物质的使命。

企鹅一年只产一枚卵,南极到处是冰雪,孵化十分困难,弄不好就要耽误一年。因此,企鹅孵化时需要用石子把卵垫起来,离开冰面,这样才能保持恒温。

雌企鹅的势利便具有了某种合理性。那作为“财礼”的石子是必须而且重要的,承担着繁衍后代和种族延续的神圣使命。如果一只雄企鹅不能给自己的配偶和后代一个安全的保证,那它也的确不配得到爱情和家庭。觅求石子的过程也是对雄企鹅生活能力的一次检验,而任何人都不会怀疑,这种生活能力也是构成一只企鹅是否拥有获得爱情资格的凭证。精神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建立在许多具体才能基础上的,所以我们便没有权利因为雌企鹅的择偶方式而加以菲薄。

雌企鹅的所求不高,仅仅是能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的几枚石子。如果它向雄企鹅索求—座宫殿,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今天家养鸡的祖先叫原鸡。

原鸡被人类饲养得久了,便演化成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鸡。

人类最初决定饲养原鸡的原因与我们今天养鸡场的着眼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原鸡的肉质十分粗糙,难以下咽;雌鸡每年只产七到八个蛋,养鸡取蛋显然是不符合价值规律的。所以,我们的祖先开始饲养鸡的理由只能有一个:报时。

公鸡的报时能力到今天还为我们所称道,人类发现它是动物界中唯一可以养在家里的活钟表。

愚昧时期人们塑造出许多神,太阳是神,鸡因为能预言太阳的出生便也成为一个神。朝鲜人将鸡视作“感应太阳而大鸣大叫的鸟”,中国人则认为它是由玉衡星变成的,是南方的象征、火精的象征,长期以来采取崇拜的心态。我们知道太阳在许多民族的图腾里都是至高无上的神,所以当某些民族将鸡蛋视作太阳的时候,这种动物实际上已经被推崇到“太阳之父”的地位。

但是,鸡的地位一点点受到怀疑,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猫被看做另一种能预言时间的动物,它们的眼睛随着时辰的更迭发生变化,一个时辰一个样,无疑比鸡的简单预报日出更让人受益。但猫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会像鸡那样啼叫。人类要趴到地上或将它们举到眼前时才能勉强看清那两只神秘莫测的眼睛。所以,猫对鸡虽然构成挑战,却无法取而代之。

沙漏等最原始报时工具的出现使得人类掌握了更准确地得知时间的方式,但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的“闹钟”功能仍是不可替代的。

闹钟出现之后,对于那些买不起钟表的人来讲,鸡仍是他们最亲近的“钟”。  但是,这时候,鸡作为神的位置显然已经一点点丧失了,这种丧失还在成加速度发展着。历史发展到今天,鸡的报时功能已经很少被提及了,清晨的鸡叫有些时候甚至会被视作噪音。

鸡已然完全丧失了头顶的光环,失去光环的神将有怎样的命运呢?

P105-107

序言

           永远不过时的思考

此书以动物喻人,表面在写动物,其实写的是人。

本书自称为“哲学”,其实远无“哲学”的艰涩与高深,思考的完全是每个普通人生活中面对的事。

此书写作于1996年,1999年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出版,2001年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均受到一致好评。作为一本思考型的随笔,它不仅在今天看来毫不过时,而且我自信,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仍然会不过时。这是因为,本书所思考的,其实是一些人类永远要面对的,又永远无法真正解决的问题。

这本书对我的写作生涯是一个转折的标志。此前,我主要从事社会纪实的采访和写作,而此后,则转入思考型的写作,并最终走上学术道路。

此书这种思考型的随笔,在我已经出版的三十多本书中,占有约四分之一的比例,但大多是关于两性问题的,而像此书这种对“大人文”的思考,只有两三本。

书中多篇文章,后来被多种报刊及选集收入。报刊如《杂文选刊》、《杂文报》,选集如《中国杂文百年精华》、《杂文精品集》,等等。其中《麻雀》还被收入上海市中学语文教材中。而给我最大鼓励的,则来自于读者的厚爱,直到今天,仍然有读者写信给我,谈他们读过此书后的激动心情。

在此书首版自序中,我便表示,相信此书可以传播的更久些,能够不断再版。令我欣慰的是,10年前的期望得以实现。

感谢河南人民出版社再版此书,并配上精美插图。这一切,使本书更具时尚色彩。

方刚

2006年8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动物哲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杨旦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60517
开本 16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6
15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