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珍宝背后的故事/另类考古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史实与传奇合二而一,厚重与灵异经纬交错,诱惑你的阅读,牵引你的想象。告别枯燥繁杂的专业考试,走入丰富多彩的考古之旅。第三只眼看历史,发掘湮没已久的惊人真相。带你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古代文明世界,为你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谜团。你想了解古文物背后的神秘故事吗?本书为你一一讲述。

内容推荐

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下考古资料可资证明的中华文明史已有五千年之久。就在这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彩传奇与故事不断上演与谢幕,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这部系列丛书旨在用那些为世人瞩目的中华经典背后的故事与传奇,让国人来了解中华的历史、解析中华的文化。本册是其中的珍宝背后的故事分册,它把你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古文物历史谜团。

目录

神秘的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1

柳湾遗址裸体人像彩陶壶传奇/9

那些神秘的良渚玉琮/16

探寻红山文化/23

四羊方尊的故事/35

神秘的司母戊鼎/44

三星伴月——走进三星堆铜人/53

鸭形盉解惑/62

散氏盘的故事/68

毛公鼎流传之谜/74

越王勾践剑的故事/82

青铜马背后的故事/92

乘上音乐的翅膀——探寻曾侯乙编钟/100

银雀山汉简之谜/109

兵马俑未解之谜/115

皇后玉玺主人之谜/122

仙人承露盘的传说/132

金缕玉衣的风采/138

夜郎王印之谜/145

“马踏飞燕”与奇石/152

昭陵六骏的离奇故事/161

沧州铁狮子的故事/172

舞马衔杯纹银壶的传说/177

玉大带的八龙之谜/186

天圣铜人失踪之谜/197

钧瓷鸡血红的曲折传奇/206

“渎山大玉海”的沧桑往事/216

高足杯漫谈/224

永乐大钟的传说/232

珍妃金印归属之谜/238

试读章节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并且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于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是我国杰出的彩陶艺术。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脱落。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这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更加显得威武华丽。

中国远古的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于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发展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这件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很多人熟悉人面鱼纹盆多是通过中学历史课本。但是很少有人能弄明白这个六七千年前创作的图案究竟蕴涵着什么样的意义?其实这也是人面鱼纹盆从西安半坡出土至今,学术界一直争论的话题。关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学术界提出了五种说法。

图腾说: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这是原始人精神生活和原始信仰寄托的象征。

面具说: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自然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先民们需要祈求神灵保佑,驱除内心恐惧,于是巫师这一沟通人神的古老职业应运而生,人面鱼纹盆便是巫师做法时需要佩带的一种面具。

祖先形象说:原始人无法理解自己是从何而来,半坡人临水而居,看到鱼儿生活在水中,便认为自己的祖先最初就是鱼的形象。

权力象征说:有专家认为人面鱼纹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权威性的有所特指的图像,很大程度上是权力的象征,氏族部落里谁持有这个图像,谁就具备了支配他人的绝对权力。

文字雏形说:有专家认为人面鱼纹是原始文字的雏形,尽管学术界仍在争论,但从考古资料发现,在关中地区10多处史前遗址出土了与半坡相同的刻画符号,而且都刻画在陶钵口沿的黑色宽带上,这种现象是否告诉我们,半坡类型的刻画符号即使不是文字,最少是一种在特定范围内通用的具有一定含义的符号。

除此上述五种最常见的说法以外,在先秦典籍《涛生动、(倜易》中,鱼还有隐喻“男女相合”之义,以此推之,这人面鱼纹也应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含义。但不管究竟蕴含何种奥秘,作为中国原始社会先民的艺术杰作,它已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无论半坡人用它表达什么思想意识,他们能够把如此丰富的社会内容凝聚于绘画艺术之中的这种创作动机,都是令人惊叹的。这也正是原始艺术的伟大之处。在创作之初,也许它只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然而它的形式里面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这便使它毫无例外打上了美的烙印。今天,即使我们无法知道它的真实含义,但它们仍然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使人产生对悠久历史之谜的探究,我们期待着谜底的早日出现。

精彩链接:

半坡文化

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约6000~7000年。195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半坡遗址由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区三部分组成。居住区有壕沟围绕,以防野兽侵害。房屋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呈方形或圆形。居住区中央有长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场所。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红色的,上绘黑色、赭色和白色的花纹,有人面、鱼、鹿等图形。这种陶器叫做彩陶。有的陶器上刻有多种符号,可能是最原始的文字。半坡遗址发现的粮食遗存主要是粟粒。还发现猪、犬等的骨骼。半坡人使用的工具有磨光的石刀、石斧以及骨锯、骨锄等。半坡文化属于黄河中游的原始文化,显示出北方地理环境的特色。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发掘面积为l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神奇的尖底瓶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瓮棺葬

半坡小孩实行瓮棺葬。小孩死后,大人先在房屋附近地上挖个坑,放个大陶瓮或罐,把小孩尸体放在里面,上面盖个陶钵或陶盆,并在当中凿个洞,可能为的是供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较大的孩子则用两个陶瓮对起来埋葬。孩子葬在房屋附近,这充分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眷恋之情。半坡出土的小孩瓮棺共有73个,如此之多且集中,说明当时自然条件很差,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加之疾病流行,小孩死亡率很高。

P1-6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令世人瞩目。不论是令人拍案叫绝的书画艺术、体现不同时代风格的奇珍异宝,还是渗透千百万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园林建筑,都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精彩,更让全世界为之瞠目。

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下考古资料可资证明的中华文明史已有五千年之久。就在这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彩传奇与故事不断上演与谢幕,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

诠释历史,考古是条捷径。有人说,考古是枯燥和沉闷的,是让人无法跨越的单调之旅。长、宽、高、年代、作者加艺术风格;质地、断代加制作工艺;建筑风格、时代特征加造园技法,仿佛这些就是考古的程序与步骤。面对一堆数字与技术分析,除了专业人士,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太浓厚的兴趣与关注。

难道,中华文化仅由这些数据来演绎其中之一斑吗?当然,我们不否认这些数据所代表的真实与必要。但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读者从不同层面来了解中华文化呢?

很早之前就有这样一个想法,用那些为世人瞩目的中华经典背后的故事与传奇,让国人来了解中华的历史、解析中华的文化。其实,无论是书法国画、奇珍异宝、园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历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寻常的内涵。这个了解、解析的过程,暂且让我们将它命名为——“另类考古”。

“另类考古”的过程是浪漫和神秘的,也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为世上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它这般充满漫长的诡谲、突兀的辉煌与瞠目的神奇。况且,历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让自己的哑谜被人不经意地揭穿。这样一来,每一个经典背后的故事在布满谜思的同时,每每出人意外,又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眼球。从《兰亭序》到《清明上河图》;从“马踏飞燕”到“彩绘兵马俑”;从“铜雀台”到“雷锋塔”,每一个中华经典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秘密与传奇,它们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谜团。

当然,“另类考古”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考古的历史”或是“历史的考古”,但它所讲述的故事无不与历史的前进与人类的进步和创造力有关,所以它的内容注定是充满挑战性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走进历史文化的深处,了解文化背后的传奇,是此书的最终目的。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珍宝背后的故事/另类考古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01975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