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语新悟
内容
编辑推荐

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读《论语》,不必去记问,而在于熏陶涵泳;不必去深索,而在于触动己之心灵;不必太刻意,只需偶有兴致,取而翻阅……

读《论语》,体味从容的心境,追逐生命的热度,获得心灵的宁静,感悟生活的快乐。

内容推荐

学习经典,亲近圣人,读出活泼泼的情趣和味道,能滋润我们日渐干涸的心灵。当现代化的洪流高歌猛进时,当我们为生活日夜奔忙时,当我们被欲望压得无法呼吸时,请稍微停顿一下,倾听那汩汩清泉的声音:天上有星光闪耀,地上有心灵跳动。愿您在阅读《(论语)新悟》的同时,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感动。

目录

前言

第—辑 理想人生之道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2

 抱怨使郁闷更郁闷/5

 放弃是一种德性/8

 人生三戒/11

 两千多年前的成功学/14

 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17

 像超女一样“想唱就唱”/20

 旷达的人生态度/24

 孔子说:音乐也是分阶级的/27

 不要被流行风吹感冒/30

 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33

 别在一棵树上吊死/35

 假如孔子上了百家讲坛/38

第二辑 心灵感悟之道

 用他人做你的镜子/42

 馅饼是自己争取来的/45

 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48

 以直报怨,孔子的另类侠义精神/52

 君子成人之美/56

 孝与不孝,关键在于你的内心态度/60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63

 有自知之明是一种境界/67

第三辑 励志学习之道

 博与约的辩证关系/72

 不要让别人的思想在你的脑子里跑马/75

 圣人的历史观/78

 你在为谁学习/81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84

 日日月月有进步/87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90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93

第四辑 交友处世之道

 好口才走遍天下/98

 说实话骗人才是真功夫/101

 豪猪的哲学/104

 “直”也有讲究/106

 识别大言背后的真实/109

 口无遮拦,妄言得祸/111

 做人要有底线/11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17

 孔子怎样选女婿/120

 远离巧言、令色、足恭一类人/124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127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130

第五辑 管理为政之道

 该得的不要推辞/134

 走出圈子圈套/138

 攻击竞争对手的问题/143

 委任责成的领导智慧/147

 决策之前做足功课/151

 明察秋毫,细节决定成败/154

 人气决定成败吗/157

 过犹不及/160

 上梁不正下梁歪/163

 危机面前,祸起萧墙/166

 参考文献/169

试读章节

抱怨使郁闷更郁闷

不久前,看到《读者》上一篇文章,上面说中国人处在一种朝不保夕的焦虑感中,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生活得很郁闷。认真分析起来,让我们生活郁闷的因素有很多,早晨上班,公交车上人巨多,几乎被挤成相片,偏偏还遇上大堵车。公交车像胖胖的虫子一样一寸一寸地往前挪,车上的乘客都没好气,售票员的脸拉得像长白山一样。好不容易到了单位,已经迟到,当然要抱怨一下早晨的倒霉经历。晚上下班回家,照例要跟家人汇报一下一天的感受,堵车、拥挤、迟到、扣工资,唉,今天过得可真郁闷啊。怀着郁闷的心情,躺在床上,白天的不快一遍又一遍出现在眼前,这下可好,失眠了。

还有很多“爱国青年”,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似的,不管国内外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叫嚣说:“你怎么能够不愤怒!”拜托,愤怒如果仅仅是一种姿态,还有什么意义,你自己要郁闷,干嘛让别人也不滋润。郁闷是一种传染性情绪,一个人的郁闷会传染给身边的人。胡适先生在文章里回忆说他最讨厌的人是动辄给人脸色看的人。想想也是,你微笑着跟人家打招呼,可能那人当时正郁闷着,翻个白眼给你,好了,郁闷病毒马上传染给你,“这小子怎么这样?”正嘀咕着,有人跟你打招呼,一个白眼过去,病毒继续扩散。

孔子有颗七窍玲珑心,他也发现郁闷会传染,而且发现郁闷常常与生活不幸(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他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意思很简单,人倒霉的时候不抱怨,那是非常困难的,人一有钱就拽起来,倒相当容易。可不咋的,只听过哭穷的,从来没听说过哭富的。香港女作家亦舒说:“淡泊名利,得是有名有利。”所以夫子从来不认为贫穷是产生美德的土壤,相反他认为人穷了,心情会很差。这也就是夫子为什么格外喜欢、推崇颜回的主要原因:颜回穷成那样,依然能够高高兴兴地过日子。不是他没心没肺,不想改善生活条件,也不是他脑子太笨,找不到好工作。在孔子看来,颜回在躬行“仁”的方面特别出色,子日:“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回的仁义不是做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一暴十寒的那种。历史上会做戏的假仁假义者多如过江之鲫,最典型的是篡汉的王莽,唐人白居易作诗嘲讽这个伪君子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在没成事的时候,天天装孙子,白天把自己打扮成道德楷模的样子,甚至对外宣传说为了救济受灾群众,自家连肉食也断了,宣传的结果是朝廷下诏强令他家吃肉!事实上,王莽和他老婆每天夜半时分背地里大吃大嚼,营养均衡着呢。《笑傲江湖》里面的岳不群,开始也把自己扮成行侠仗义的模范大侠。最后不也露馅乃至身败名裂了吗?日久见人心,仁义不是摆个pose那么简单,尤其是在颜回那种境遇中。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称赞颜回,并不是因为颜回日子过得苦,而是因为他面对生活挫折时的态度,颜回从来不会为此郁闷,他不会因为别人过得比他好而折磨自己的神经;他也没有因为别人的官职比他大而给人翻白眼。孔子说颜回的另一项美德是“不贰过”,就是不会迁怒于人,即不会把郁闷的情绪传染给别人。以前年纪小,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现在不会这么想,想想我们是不是经常因为一点点不高兴,在家里、办公室或其他地方,不管有人没人就摔门摔东西?颜回不会,和这样的人相处一定很舒服,因为郁闷到他那里停止了。

颜回有大智慧,他懂得自己继续郁闷不能解决问题,传播郁闷还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不管你多么郁闷,日子仍然要过下去,是不是?孔子多聪明啊,他那么多优秀的弟子,偏偏喜欢这个穷兮兮的颜回,还多次表明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徒弟好。可见孔子也是希望弟子们向颜回学习,成为一个不被郁闷控制的人。

还在抱怨吗?独自抱怨会让你一遍又一遍重复伤害,没完没了向人倾诉还会使你失去朋友。亦舒说:“找朋友倾倒感情垃圾的时间不要超过十分钟。”是啊,一旦别人对你的抱怨审美疲劳后,别人就会把你当作祥林嫂,你想过那样的生活吗?P5-7

序言

金秋时节,我在山西代县参观了那里的孔庙,忻州旅游指南上说代县文庙是华北地区庞大儒学建筑群,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多半是明代修成。代县文庙建筑群最具特色的当属屋顶孔雀蓝琉璃瓦,在秋日阳光下,琉璃瓦散发出淡淡的蓝光,丝毫看不出它们已在此处待了五六百年。与光鲜的琉璃瓦相比,门上、柱上明显刻下了这爿建筑的沧桑。

大成殿供奉着夫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的牌位,怀着复杂的心情,我走进大成殿中。大殿上冷冷清清,蒲团上落满了灰尘,香炉前也没有香气缭绕的场面,与五台山佛教寺院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分明是两样风情。正要出门的时候,惊得梁上的鸟儿扑楞楞飞出门外,地上落下几片羽毛。当大殿落锁之后,只有这些小鸟陪着大成至圣先师。

“自古圣贤皆寂寞”,这难道就是孔夫子的命运?我读《论语》,看《史记·孔子世家》,怦然心动,深为这位平易近人、有说有笑、会生活善思考的夫子感动。一边为自己读《论语》有所心得而怡然自得,一边忍不住要抱怨夫子:怎么不多写一些呢?你还有好多问题没说清楚呀,有许多问题我想从你的书中找到答案。你有些不耐烦了:“我都告诉你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如此唠叨,快成话唠,你这小子,太懒惰,生活的路要自己走,我的话,也要在生活中验证。你打算解决的具体问题,去看《快乐生活一点通》!”然后摆摆手,自顾自弹琴快活去了。

这是我读《论语》的感觉,孔门弟子多么幸运啊,能够在夫子身边亲自感受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正人之气。人生得遇良师,是可欲不可求的缘分。好在我通过《论语》间接地亲近了他,那些质朴的道理让人觉得他不是文庙中高高在上的塑像,而是一个充满智慧、开朗而幽默的亲切老者。孔子生活其实很不顺,但他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幽默豁达的态度处理:既不回避现实,也不愿因外界的不美好而把自己气死,同时他还以日拱一卒的精神踏踏实实地生活。

孔子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最心爱的弟子颜回过世,他悲痛得几乎难以自持,连连说:“天丧予,天丧予!”孔子与美女南子喝茶聊天,面对耿直的子路,赌咒发誓,连连表示自己真的什么都没干。要出远门,孔子开玩笑说走哪儿带上子路最安全,子路不由得一阵阵得意,心想在老师心目中,他的地位还是与众不同的。孔子的解释却是子路孔武有力、头脑简单,跟自己出门,听指挥又能吓唬强盗。孔子有时候也会随口说错话,有一次他到弟子子游做县长的武城办事,听到了县城中有人弹琴鼓瑟,微微笑道:“这里人口这么少,用得着办高等教育吗?”子游正色道:“老师您说过不论什么人,学习都是有好处的。”孔子有些尴尬,对弟子们说:“子游说的对,我刚才是随口开玩笑的。”

孔子是个很讲生活品位的人,用今天的话说他很小资。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看得越多,知道越多,对生活的要求也就越高。孔子是当时的大学问家,饮食方面同样当仁不让。孔子如果生活在今天,估计是音乐会的常客,他的艺术感受力非同一般,一段好听的乐曲,可以让他有“三月不知肉味”的体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这是孔子的生活理想,这老头子,其实是个贪玩的人。不会玩的人怎么懂得生活、懂得艺术呢?

孔子生前做过高官,也在基层呆过,经历了人生的各种波折:幼年丧父、晚年丧子。中年之前如丧家之犬,奔走于诸侯之间;晚年之后,安心在家乡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孔子的智商和影响力,只要他愿意,改变一下做人的心态和做事的原则,建功立业,享受荣华富贵,一点问题都没有。若他如此做,或许也能政史留名,但是不是如此耀眼,就很难说了。

圣人也不能摆脱生死的有限性,孔子交待子贡将自己葬在故土后,便阖然离世。孔子的弟子们非常怀念老师(孔子比耶稣幸运,弟子中没有犹大那样的人),不但为其守墓(子贡守墓六年),还将他们的听课笔记编撰成书,称之为《论语》。今天所见《论语》定本为两汉修订,主要是孔子晚年的言录,具有永恒的价值。

孟子用“时”来称赞孔子,认为他能够按照道生活,真正做到尽性、做到知行合一。司马迁对孔子也满怀崇敬之情,“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他们敬重的孔子,绝不是八股文中压制人性、教条僵化的孔子,而是让人如沐春风、亲切生活的孔子,这样的孔子已经跨越时空的阻隔,成为人类精神的共同遗产。2001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联合国的专家委员会定为人类共同的道德原则。

我们今天学习经典,亲近圣人,也该读出活泼的情趣和味道,滋润日渐干涸的心灵。当现代化的洪流高歌猛进时,当我们为生活日夜奔忙时,当我们被欲望压得无法呼吸时,请稍微停顿一下,倾听那汩汩清泉的声音:天上有星光闪耀,地上有心灵跳动。

西谚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许就是经典魅力的所在,不同人读《论语》,不同心境下读《论语》,会有不同的收获。愿您在阅读本书的同时,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感动。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语新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寒江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76581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