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展现的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著名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与同属横断山脉的川、滇、青部分藏区史称康巴地区。本书为“二十余年磨一卷”之作,极尽状写高山深峡中的神奇风光,红山脉红土地上的非常人生,跨越千几百年的史实,和现实。对于世界海拔最高的中国古代文明通道——茶马古道的沿途寻访,尤为本书增色。作者为此耗尽心力,宣称本书为个人西藏纪实文学的“封笔之作”。
图书 | 藏东红山脉(2007修订版)/马丽华走过西藏纪实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所展现的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著名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与同属横断山脉的川、滇、青部分藏区史称康巴地区。本书为“二十余年磨一卷”之作,极尽状写高山深峡中的神奇风光,红山脉红土地上的非常人生,跨越千几百年的史实,和现实。对于世界海拔最高的中国古代文明通道——茶马古道的沿途寻访,尤为本书增色。作者为此耗尽心力,宣称本书为个人西藏纪实文学的“封笔之作”。 目录 总序:山上宁静的积雪,多么令我神往李敬泽 开篇:横断山脉概说 第一章 沿着茶马古道 古道横断天路 一条精神的河流 第二章 两河汇流昌都镇 老昌都在水一方lo 老昌都百年沧桑 老昌都汉风驻留 老昌都旧貌新颜 第三章 嘎玛沟一条文化风景线 日通乡的藏医世家 工匠之乡 画师之乡 深山宝刹八百年间 第四章 金沙江两岸——江达与德格 达玛拉高山之路 古泽村雕刻之乡 德格的“康巴敦煌” 第五章 金沙江两岸——三岩与山岩 走过火灾迹地 三岩史话 高碉里的人生 经雄松到敏都 第六章 千百年朝圣之路 梅里雪山的三道神门 两江一河的左贡 第七章 通往青藏高原的阶梯 野史芒康 乱世浮沉邦达仓 芒康三代人 芒康的自然保护区 第八章 阳光与风的作品 盐井史话 盐井说盐 盐井有个天主教堂 第九章 二十三年察雅行 “美丽石崖”下 香堆明月夜 藏东玛尼堆 第十章 古道有洛隆 有关路的感情 藏东粮仓 古道新旅 第十一章 “火炬”边坝 初夏的三色湖 夏贡拉千年雪风 灾难村庄 火炬高高举起 第十二章 川藏公路穿过八宿 小城镇“三点一线” 然乌湖之旅 第十三章 “大山”深处 嘎然喇嘛一诺那活佛传奇 查杰玛“条花”大殿 在类乌齐访问畜牧业 冻土带下的黑森林 第十四章 横断山脉西北边缘的丁青 丁青的历史人事 丁青的几座苯教寺庙 虫草大县说虫草 小结:走出红山脉 附录 茶马古道川藏行(选章) 青藏铁路与西藏文化变迁(摘要) 台湾版序张骏逸 以图片代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藏东红山脉(2007修订版)/马丽华走过西藏纪实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丽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藏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57856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