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多种视角分析了古代青楼与中国文人的情结,详细的介绍了从唐代至晚清各个时期的青楼文学的表现牲及其演变历程,并对青楼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因素做了比较分析,从中也可看到妓女们的悲剧性生活及心灵轨迹。
图书 |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多种视角分析了古代青楼与中国文人的情结,详细的介绍了从唐代至晚清各个时期的青楼文学的表现牲及其演变历程,并对青楼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因素做了比较分析,从中也可看到妓女们的悲剧性生活及心灵轨迹。 内容推荐 本书专事研究中国古代青楼之产生及其沿革、递嬗的历史,探讨青楼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多种动因,连带科举、士风对青楼的影响,妓女的才艺风情、生存状况及与士人的情感牵系。由妓女与士人的浪漫纠葛生出的大量文学作品是本书所关注的对象,揭橥其中绮思丽情的心理肪络与文化积淀,显然更易于增进对中国士人了解的同情,更有助于认清中国古代男女文化的真相。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唐代青数文学的审美品味及其文化意蕴 第一节 唐代青楼文化总述 第二节 《全唐诗》所展现的妓女与士人关系 第三节 唐传奇中妓女与士人的爱情 结语 第二章 两宋青楼文学的伦理色彩及其心理根据 第一节 两宋青楼文化总述 第二节 宋代青楼小说的理性说教与心理背景 第三节 变泰离异与贫贱不移型的传奇作品 第四节 宋词与妓女 一 词的属性 二 与妓女交往密切的词人 三 妓女之能词者 第三章 宋元俗文学中的青楼人物 第一节 “青楼”俗文学中的社会心态 一 雅俗融合的趋势 二 俗世的两重判断 第二节 元代读书人的沉落及其与妓女的关系 第三节 元曲中的妓女形象 第四节 读书人潜意识的流露 第四章 明季资本主义萌芽在青楼文学中的表现 第一节 明代青楼体制之沿革及世风之流变 第二节 青楼文学所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 一 “卖油郎”与杜十娘的主体意识 二 “新安盐商”所代表的新势力 三 被金钱势力冲击的青楼文化 第三节 文人心态的变异 第五章 明末清初江南文酒声妓之会与青楼文学的政治色彩 第一节 明末江南名妓之才艺及与名士之交往 第二节 鼎革之际的江南青楼文化 第三节 遗民的忏与反思 第六章 顺治迄道光间的青楼文学 第一节 通俗小说概貌 第二节 狭邪笔记之繁盛 第七章 晚清狭邪小说谈片 附录 中国文学中“进士与妓女”的母题之滥觞 论青楼小说中的性意识 古典小说中“进士与妓女”母题研究 明教坊演剧考 从《影梅庵忆语》看晚明江南文人的婚姻性爱观 “三言”婚恋题材研究发微 从《金瓶梅》中的妓女看晚明社会伦理 后记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陶慕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0325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3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