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追述中的拷问/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散文随笔是[自我独白],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也是一个真切感受着世间的痛苦和欢乐的生命个体,一个热情地生活着,冷静地思索着的女人,用坦诚率真的文字,写下的私人笔记。但愿读者能在这些文字中,看见自我的喜悦,迷惘,虚静与忧思。

  随着中国社会的文化大开放,文学与“性”将恢复它们原本密切的必然联系,特别是我们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小康的过渡时期,文学将随着“性”观念的彻底更新,进入人性化写作的更深层。

内容推荐

昨天正在远去。昨天已经远去。远去在淡忘,冷漠与麻木之中。

在这里,“昨天”已经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是一种不堪重负,不堪回首的记忆。是过错与罪孽,是恐惧与凄惶,是一个让人避之不及、讳莫如深的话题。无论是错者还是惧者,都想用“今天”的喧闹来加以掩饰和删除往事。“昨天”已是一片长出新肉的旧伤口,只有不小心碰得重了,才会引起久违的疼痛感——不同的只是,有些人的疼痛仅仅在肌肉的表层;有些人的疼痛钻入骨髓,甚至扎到心的深处。

目录

第一辑:我忆

 故乡在远方

 红领巾,蓝领巾的故事

 地上有字

 雪天

 没有春天

 遗失的日记

 故事以外的故事

 雾天目

第二辑:我爱

 我的节日

 营造小窝

 闲话稀粥

 稀粥南北味

 窗前的树

 鲜木耳、野韭菜花、梧桐耔

 说绿茶

 苏醒中的母亲

第三辑:我记

 防风神茶

 东北文化中的俄罗斯情结

 汉语魔方

 看圣火怎样点燃

 粮票“发掘友”陈新

 虎啸——为虎代言

第四辑:我行

 长城,公社,凯宾斯基

 太阳岛赏析

 废墟的记忆

 柏林墙消失

 感悟珍珠港

 走过莺声地板

第五辑:我读

 大写的“人”字

 以思想悦己

 可能

 你对命运说:“不!”

 四季心灵

 骑兵军飓风

追述中的拷问

快乐的忧思

 读书的女人

第六辑:我感

 音乐之伴

 脚步辨人

 逝去的书信

 他人

 无法抚慰的岁月

 感恩与愧疚

 西施故里有感

 两性的极地

 性与女性

 打开自己那间屋的门窗

第七辑:我思

 老费的小屋

 欲哭无泪

 黄河之水游龙去

 遗墨摩挲泪几行

 怀念延老

 九思九叹九歌

 汪老赠画

试读章节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无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我不知道。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是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春天嫩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葚儿,秋天金黄璀璨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酱肉粽子、鱼干,还有一锅喷香喷香的煮芋艿……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漾,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是因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萦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美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漫漫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如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木棒,隆隆如森林火仁、如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曾使我怀疑自己是否会留在这里。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漂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序言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写来,不拘一格。中国宋代以后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语言洗练、意味隽永为其特色。

发轫于“文革”之后的新时期文学,义无反顾地融入思想解放的大潮中,作家们以文学投注社会、历史、时代的质疑与思考。而以大智慧、锐利锋芒面对现代语境者,惟随笔马首是瞻。

当不少人正儿八经地以文学的名义把有趣的世界弄成无聊的人间,将原本充满审美愉悦的活动搞得枯燥乏味的时候,很多充满忧患意识和强烈使命感的随笔大家,或金刚怒目、慷慨悲歌,或棱角隐含、重剑无锋,或微言大义、皮里阳秋,却都以血写的文字,锥心刺骨的表白,臧否忠奸善恶,激扬爱恨情仇。他们随笔的深邃和宽厚又构成另一种大境界,是远比创伤性的“愤怒”与“自怜”大得多的境界。

艺术的深度就是灵魂的高度。读精彩随笔,不仅开启一扇回眸历史、眺望人间的窗口,还可澡沐精神的尘埃、滋润饥渴的心田、刺伤情感的平庸、点燃理想的魅惑。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遗存。在文化多元交融的现实语境中,一代风流,几多绝妙文章。真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那一篇篇浸含着个人声音的随笔,或瞄准社会世相,直面人生,关注国运民瘼,为黎民黔首的困顿大声疾呼,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血性;或痛快冲破“言志”、“载道”的桎梏,向善求真,踔绝无羁地写人性、人情、人在宇宙时空的位置及命运;或违情越俗地写“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焦灼与苦闷、喧嚣与希望,原本就是人生饶有意味的一页。

他们是面对消费时代的精神背景,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力求超越当下精神困境的精神殉道者;他们是具有尼采式的悲剧意识、昂首问天的现代屈原。从美学观念上看,他们又是崇真尚实的,修辞立其诚,是真、善、美的传播者。

读这些睿智哲思的文字,如同与智者奇遇,这里有灵光的闪烁,有魂魄的悸动,有神奇的魅惑,有无以言说的感动,还有灵魂的拷问。

文者,纹也。在文学大家的笔下,随笔有坚硬高大的思想骨架,又有人生丰饶的血肉。题材五花八门,形式千变万化。小题可以大做,大题也可做小,信手拈来,便成妙谛。格局不求一律,风范尽可自由,包罗统汇,构成随笔美文的大博览,成为人们精神家园的一隅、重要的知识构成和难忘的审美记忆。为传统文化承传续上一捧柴薪。

“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就是着眼于这些活跃文坛的随笔大家,遴选其最具人文承载的美文精品,七卷同时推出。幸赖这七位文坛大家、也是经年好友的悉心襄助,本套丛书遂顺利面世。两年前,我曾为一家出版社主编过十五卷本著名作家散文丛书,就因得到过他们热情的支持而顺利出版,颇受各界好评。如今再度合作,甚是愉快,并相信这套丛书也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此丛书出版之际,主编总要说点什么,遂写了几句浮浅的关于随笔的文字,不敢言序,赘语也算不上,叫碎语唠叨好些。离题谬误之处,方家哂之可也。

汪兆骞

丁亥年夏至于北京抱独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追述中的拷问/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抗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54632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