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牛市飞扬(中国领先基金经理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是睿智的投资专家,卓越于市场;他们是精英的典范,万众瞩目。牛市中的领先基金经理们是怎样炼成的?分享十位优秀基金经理的投资之路。本书以扎实细致的采访,还原中国领先基金经理投资思想的形成过程,与读者分享他们各具特色的投资理念、投资技巧与人生哲学,为大家展现基金市场运作的背后的故事。

他们的道路对于投资者,对于向往投资的人,乃至于对于所有在职场中奋斗的人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

内容推荐

中国领先基金经理,他们是10余年中国A股市场残酷竞争中的胜出者,是占据市场话语权的中国机构专业投资者的优秀代表。

本书以扎实细致的采访,还原他们投资思想的形成过程,与读者分享他们各具特色的投资理念、投资技巧与人生哲学。为大家展现基金市场运作的背后的故事。基金经理成功之路也是其个性、教育、机遇以及个人修为复合增长的过程。他们成长的道路对于投资者,对于向往投资的人,乃至于对于所有在职场中奋斗的人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

目录

写在前面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一个“卖方”对“买方”的眺望与漫想

张晖 激情燃烧的岁月

张冰 冷静面对市场浮躁

黄敬东 希望安静地做一只基金

孙延群 每一只股票我都计算过

杨建华 带着“镣铐”舞蹈

庞飒 真正的“美女股”美在内

施永辉 地球有情绪

袁蓓 投资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王黎敏 玩转牛市中的“边缘化”基金

韩会永 追求低风险下的稳定收益

后记

试读章节

与世界上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士比起来,基金经理得到的收入是相当丰厚的。基金经理凭什么拿这么高的工资?这既是个经济命题,也是个职业伦理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供求关系决定了基金经理的价值。现在基金业发展状态如此蓬勃,公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对基金经理的需求非常旺盛。但供给却是有限的,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国内典型的基金经理培养路径大致如下:先在卖方机构做2~3年研究,然后被买方研究机构看中,再做2~3年的买方研究,然后再做1~2年的基金经理助理,然后才得以有机会做上基金经理。一般而言,7~10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个基金经理。在国外,基金经理培养周期更长,常常会看到白发苍苍的基金经理,因为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至少要经历一轮牛市和熊市的完整洗礼。因此,证券市场红红火火,各路机构(券商、保险、私募)纷纷招兵买马,基金经理的身价自然扶摇直上了。

撇开供求关系,基金经理的高收入也是必要的,因为和其他职业不一样的是,基金经理承担了巨大的“信托”责任,而且这种信托责任的标的规模如此之大,动辄数十亿元、几百亿元,基金经理任何的疏忽和懈怠,都将为基金持有人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需要以高薪来激励基金经理尽心尽责为“信托人”服务,以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为至高无上的职业目标。如果抱怨基金经理的收入太高了,请想想他们的压力和责任。

成为一名基金经理,替别人掌管金钱,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很有诱惑力。优秀的基金经理典型的素质包括:求知欲,好胜的天性,以及凭借不完整的事实做出决策的能力。“优秀”是不以任何人性化的标准来衡量的,而是完全用数字说话,成王败寇。他们身上具有一般人很难具备的潜质,“优秀的基金经理”和“一般的基金经理”接受过同样良好的教育,同样专注认真,阅读同样的研究报告,接受同样的券商服务,是什么使他们的业绩拉开了差距?是天赋?是奇迹?还是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我的感觉是:优秀的基金经理们具有那种最深入、最本质的灵感,可以刺穿话语和事物的表面——就像可以隐约但有把握地看到砖墙的另一面,或是能够提前嗅出猎物,而这些“直觉”,是长时间的投资生涯历练出来的。与这种素质相比,财富、学历、职位等都显得轻如鸿毛了。希望未来成为基金经理的读者,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不妨从本书这些成功者身上学习基本的投资理念,当然还要看看自己是否具备某些特殊的潜质。

在中国做基金经理是不容易的,其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基金短期排名的考验。中国市场不成熟,什么东西都追求短期回报,不光买股票如此,连买基金也一样,投资者恨不得今天买,明天涨了就抛。而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推波助澜,推出各种各样的排名,不但每年排,每季排,甚至每月、每周也要排。基金公司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排名的压力,因为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申购,树立更好的品牌,甚至在发行新产品的时间上占据优势。要是某某基金经理半年排名靠后了,对不起,立马下岗。短期排名的压力给基金经理造成很大的困惑,因为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不同理念、不同策略,表现迥异。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追逐短期的排名游戏与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把握其中的平衡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幸好我们的市场在不断地成熟,这有赖于一批能够坚持自己投资理念、摆脱市场短期诱惑和压力的基金经理的不断涌现。书中的这些基金经理,由于工作关系,有些比较熟悉,有些素未谋面,但他们对于投资的理解都有其独特之处,并能坚持自己的理念。大师注定是孤独的,因为追随大流永远成不了大师。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正朝这个方向前进。

P2-4

序言

有两件事情触动我开始本书写作的旅程。

之一,先前采访一位证券从业时间超过13年的基金经理。在当天访谈主题之外,他溯源股市发展历史,从经济、文化、哲学、心理学各个角度论证“股市是人类最智慧的制度性设计之一”,他说他享受与市场“周旋”的所有折磨与胜利。

之二,2007年3、4月间,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胡祖六先生多次在论坛演讲中提出,金融现代化是中国经济现代化最终的、最主要的标志。没有现代化的金融,就不可能有真正现代化的中国。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然生活在一个崭新的金融时代。“金融”,这个看起来相当艰深的词汇,跟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关联。

20年前,中国股市诞生,它让普通中国人的“金融辞典”里,除了银行存折,还多了一张股东账户卡;10年前诞生的基金,在2007年度的爆发式增长中,进入千家万户。

2007年7月30日,新增基金开户数为22.4万户,首次招讨同日16万户的A股开户数。截至2007年12月24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显示,基金账户数为2587.38万户,这个数字比2006年年底的371.9万户增加近7倍。同时,基金持有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个人持有者户数比例已经接近90%,比2006年年底的80%左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基金大发展使得我们很多人的“金融资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国的投资基金起步于1991年,以1997年10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为标志,进入规范发展阶段。1998年3月,金泰、开元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标志着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开始成为中国基金业的主导方向。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共有58家基金管理公司,363只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2754.03亿元,持股市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比例达28%。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基金规模将达到近20万亿元,未来1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6%。而且这是比较中性的预测。

数字表明了趋势,也成为本书的一个直接触发点。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是本土的基金研究评价行业中的权威机构。王群航先生则是银河基金研究小组初始成员之一,他从1993年8月第一只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基金”开始研究基金,10余年来,研究领域深入基金公司研究、基金公司股权定价研究、基金绩效跟踪、基金营销策略研究、基金新产品分析、基金市场动态跟踪分析等。作为真正与中国基金业共成长的资深观察家,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别有新意的“榜单”。人选本书的基金经理全部出自其中。

除此之外,我们还挑选了一位优秀的基金人作为本书的开篇者,在中国基金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他是重要的代表,是中国10年基金业发展的见证人。

这群基金经理,在市场多年残酷的洗礼中胜出,他们的投资思想是时间的精华。书中,他们认真地回顾和总结个人投资生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供了对投资、对市场、对公司、对人性,包括对机构专业投资者这一职业与角色的深刻思考与洞见。

除了洞悉他们的投资思想以外,本书更希望展示给大家的是他们执掌一只只基金叱咤市场的背后的故事,基金投资的流程与管理,团队合作与组合的艺术;在“基金经理”的光环下,他们也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很有意思的是,他们每个人的投资哲学都与其人生哲学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也是一本励志书。优秀的基金经理是个性、教育、机遇以及个人修为的沉淀。谈话中,我也注意挖掘他们投资理念的形成过程、职业生涯的选择与发展乃至教育的影响和渗透,对于有志于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后来人,对于其他领域的跋涉者,这些谈话内容都不失为一种启发和启示。

就像是一次投资,如果买这本书是你的一次投资,我们想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每篇访谈,让你从中了解很多,体会很多,获得很多。如果你是资深投资发烧友,那你就带着对他们的共鸣与质疑去投资吧;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通过阅读,获得理解,你就可以更安心地就把钱交给以他们为代表的值得托付的专业人士去打理,将节省出来的时间,从容地投入到自己更想做的事情当中去。

了解金融,科学投资,生活会更美。

后记

从2007年7月底开始采访,我以为,最多会在3个月内完成全部工作。没想到落笔的时候,已经是2007年岁末。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本人的能力所限,每篇稿件都经过了多次的打磨与修正。

有一名基金业的最早的阅读者说:你们做的就是中国基金业十年的口述历史。

这个定位令我既意外,又荣幸。

也许正是这样,这并不是一本以时效性为生命的书。2006年1月1日~2007年6月30日,只是所有的基金经理人投资生涯中的一个片段,是他们的投资思想在这样一个特定时期的演练与检验。而他们的投资思想来自于他们自身所经历的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的若干次的沉浮,也必将在更长远的未来获得持续丰富和验证。

投资并不需要追赶时间。

投资需要的是战胜时间。

真正的“长牛基金”,它们能经受时间的考验。真正的优秀基金经理人,就是要在市场的火焰与冰山中显露峥嵘并百炼成钢。

感谢相关基金公司,是他们的开放和支持,使得本书的采访得以顺利完成。

感谢接受采访的所有基金经理,他们的专业、敬业、坦诚令我受益良多。实际上,他们才是本书真正的作者。

感谢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基金研究中心的高级分析师王群航先生,他的数字和评析为这本《牛市飞扬——中国领先基金经理访谈录》以及下一本《穿越熊牛——中国领先基金经理访谈录》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感谢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汪钦先生,汇添富基金钱慧小姐、王波小姐,招商基金罗晓玲女士,鹏华基金王嘉小姐,上投摩根基金朱阁宇先生、郭成东先生,大成基金阅曙光先生,华安基金王炯先生、牛瑾玲小姐,南方基金冯飞女士、曾怡瀚小姐,华夏基金董燕妍小姐对采访工作的支持与协助。

感谢实习生董永晖、姚嘉仪、徐正诚,他们在2007年的炎炎夏日,和我一起工作,把一个计划慢慢变成了现实。

最后,由于能力所限,书中疏浅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牛市飞扬(中国领先基金经理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简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60814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59
丛书名
印张 14.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