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牛顿传记五种
内容
编辑推荐

牛顿是历史上无可争议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成就标志着现代科学形成过程的高峰。本书作者用五种不同形式的传记详细叙述了牛顿的个人生活和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炼金术士以及作为名人——皇家学会会长和造币厂厂长的复杂人生旅程。并且对每一篇传记,写了题解,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此外,还对传中的错误或难解之处做了注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牛顿拥有众多篇幅不等的传记,编者们从中选择五篇。对每一篇传记,写了题解,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此外,还对传中的错误或难解之处做了注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由于这些传记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牛顿的事迹,我们附上牛顿生平大事年表,用编年的形式勾勒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另外还编有人名和地名对照表,以供读者查考原著。这五篇传记除丰特奈尔的《伊萨克·牛顿爵士颂词》的原文为法文外,其他的都是英文。

目录

序言

伊萨克·牛顿爵士颂词

牛顿传

伊萨克·牛顿爵士回想录

牛顿其人

牛顿其人

人名对照表

地名对照表

牛顿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凭着以前我们相识,尤其是阁下您的卓越品质,我不揣冒昧,将如下的文稿题献给您。为皇家学会会员们助兴我写下此书,而阁下是为学会增光添彩的人物。皇家学会乐于接受关于伊萨克·牛顿爵士的哪怕是极短的记事。

记述这样一位人物的轶事是件值得赞美的事情,而且这也是本人喜欢的文体,这是一本轻松的读物,无需劳心费神。我将叙述:

Ⅰ.在我的盛年我所知道的牛顿。

Ⅱ.我所了解到的他的家庭和他早期的生活情况。

Ⅲ.我所知道的他的晚年的情况。

读者的心思太急切了,以致分辨不出作者的缺点,当我们由于他们的特殊才能而给予他们适当的纪念时,我们激励了别人。但是这里所写的这位著名人士在某种意义上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他博得了所有其他人特别的好感和尊敬。

尽管为这位伟人写一篇颂词远非我的能力所及,但对我的偏爱我有许多理由。我只想简略地讲述他生活中的私人故事,这些故事出自我的记忆,或者出自可靠的传闻。即使这些已足以使回想生辉,但是我不能不叙述我自己的生活中与他的生活的某些相联系的殊荣,并且在许多非正式的场合与他的交谈。

但这本书中我的主要目标是叙述他的青少年时代,因为我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在他去世前不久,我开始住在格兰瑟姆,而且这个时候与他同时代的一些老邻居还没有离世;我从他的一些同学的回忆中得到此类故事。我也加入我所知的其他一些故事。

我要做的事情的性质不允许我过分地讲究精确的方法。这不是一篇伊萨克·牛顿爵士的完整生平。我无力于此,既没有材料,也没有机会得到它们。本书不过是我能得到的一些掌故,有些是我自己的,有些是我从他的出生地附近得到的。在牛顿逝世之后,我在偏僻的乡间生活了二十多年,这适合搜集他峥嵘岁月的所有消息。在这完成之后对他的传记的期望却落了空,但我搜集的材料对于这个宏大的主题并非完全不可接受。有些人在他们去世后以他们的学问而著称,有些人以他们的德行,有些人以他们在艺术和科学上的成就而著称;而对这些牛顿兼而有之。

1705年4月,为了竞选在国会中代表剑桥大学的候选人,伊萨克·牛顿爵士来到剑桥。在那个月的16日,由于剑桥大学的学院院长们派代表邀请安妮女王,她从纽马基特驾临大学访问。我那时是三年级生(junior sophs),或者说是在入学后的第三年,住在基督圣体学院(C.C college)。整个大学的师生自伊曼纽尔学院(Emanuel college)起在路两侧列队,女王从这里进入市镇到各个学院。女王陛下在三一学院用晚膳。在那里她册封伊萨克·牛顿为爵士。册封之后,她到国王学院礼拜堂做晚祈祷,我总认为这座礼拜堂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建筑。国王学院的院长向女王陛下致词并赠给她一册装饰华丽的圣经。最后,女王陛下在四周师生们和市民们的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返回。

在我们之中流传着女王访问剑桥的目的之一是利用她的有影响力的光临来推荐伊萨克·牛顿爵士当选,这主要是由哈利法克斯伯爵策划的,他想到这个伟人应在一种更为人知的生活中从世界接受荣誉并给世界以荣耀。

那时在我们学院,我们正在罗伯特·丹尼博士(他在1730年3月去世,时任约克郡斯波福斯的牧师)的指导下参加关于数学、哲学,尤其是牛顿哲学的一系列出色讲座。由于皇室的访问,想到能见到伊萨克爵士,我的心里极为激动而且高兴;他与我们在一起了一段时间,对我来说,没有比见到这个伟人更让我高兴的了。通过熟悉他的著作,我们接受了如此高深的思想。我们总是留意星期天,以便在他与学院的院长们坐在一起时,出现在他面前;我们凝望他,从不满足,就像凝视一位神祗。剑桥大学非常明白推荐的荣誉,并且欣然选他作为大学的代表,他是这所大学最大的骄傲和光荣。

那时不列颠的光荣在她的顶点,而且不列颠议会的光荣,一个精明且有能力的大臣的光荣,这些是伟大的马尔伯勒公爵把不列颠的军队和政府带到其最高的顶点。那时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伟大的不列颠。同时学问得到极大的鼓励并且极为繁荣,宗教与之并驾齐驱;议会的法令见证了建立并赠与伦敦市五十座教堂;虔诚的女王为增加地方教区教士微薄的生活费提供了可观的赠与。

这是那个时代不列颠的幸运。但是后来由于宗教分为许多派别,这削弱了其权威和在道德上对民众的影响力;我们现在已经感到不信神的洪流淹没了我们,但以前全无此事,这威胁社会和政府的义务的解决。我国公务的状态自此呈下降之势是自然之理。当这个最卓越的人在他生命的华年之日,正是不列颠最兴旺之时。

伊萨克爵士在那时大约六十三岁,以人类最伟大的天才而知名已超过二十年。他被哈利法克斯伯爵从学院围墙中他心爱的隐居处引出,在那里他在四十岁时出版了《原理》,一本不朽的巨著。

这一年,由于它是他整个一生的顶点;因此对于他而且对于世界都是关键的,在他的余生中,他可以由于他的无与伦比的功绩而得到社会荣誉和有利的回报。

那时欧洲所有的伟人航海到英国而有机会满足他们热切的好奇心:看到牛顿主持皇家学会并给她带来荣耀。那时也是皇家学会最辉煌的时候。

1717-1718年3月20日,那时我在伦敦行医,在米德博士的推荐下,我被伊萨克爵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由于是伊萨克爵士的林肯郡老乡而且经常参加学会的周会,从那时起我受到他的款待,与他很熟悉而且很友好。我经常拜访他,有时与米德博士,哈雷博士或者布鲁克·泰勒博士,威廉·琼斯先生,或者福尔克斯先生及其他人;有时我独自一人。我们既谈论形形色色的奇事,也谈论家乡的新闻。在他家我认识了许多他的朋友和亲戚,那时我的兄弟是牛顿的老朋友和同学,格兰瑟姆的克里克洛先生的学徒。P68-P71

序言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的牛顿传记,为何还要编译这本《牛顿传记五种》?这得从译者的学生时代说起。

第一次读到牛顿的小传,是在日本人长泽龟之助编的《几何学辞典》上:“氏为旷世英才……”当时读得心潮澎湃。在上高中时的物理课上,老师特意读了一遍教学参考书上的牛顿生平。我尽一切可能寻找有关牛顿的资料。通过克莱因(Morris Kline)的《古今数学思想》第二册,我对牛顿的贡献有了更多的了解。还从连环画书摊上以原价的数倍,买了史青编、胡克礼和恽南平绘的《牛顿》。在一个县城里,我能得到的就是这些。

在古城开封读大学时,我从图书馆借到了《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并买到了天文学家李珩编写的《近代物理学奠基人牛顿》以及司延亭注释的英语读物Isaac Newton。但未能如愿阅读郑太朴译的牛顿的杰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原因是校图书馆仅有一册,概不外借。

到北京读研究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牛顿的和关于牛顿的著作。不仅见到了《原理》的汉译本和英译本,还在中科院图书馆见到了拉丁文的《原理》。从数学所图书馆借到威斯特福尔(R.S.Westfall)著的牛顿传记《永不止息》(Never at Rest),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阅读之余,还就书中的问题,向作者请教。苦于当时国内没有详细的牛顿传记,就有了翻译出版《永不止息》的想法。威斯特福尔教授告诉我该书的版权他已卖给剑桥大学出版社,而且他的著作的节本将出中文本。剑桥大学出版社对出版《永不止息》甚为热心,还寄来了样书。在找不到出版社的情况下,这事没有做成。

虽然国内已有一些牛顿传记,但其中并没有权威之作。即使《永不止息》的中译本得以出版,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牛顿传记,仍有选译出版的必要。也许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巨人。

牛顿拥有众多篇幅不等的传记,我们从中选择五篇。选择的标准:一是传记的重要性,二是传记的罕见性。此外还考虑了作品出版的年代。除了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凯因斯的《牛顿其人》较常见外,其余四篇都较罕见,即使在国外也是如此。丰特奈尔的《伊萨克·牛顿爵士颂词》是最早的一篇牛顿传记,发表于1727年,即牛顿去世那年。为了写这篇传记,丰特奈尔得到了牛顿的外甥女女婿康迪特的帮助,康迪特给他寄去了一些牛顿的传记材料。作为一个笛卡儿主义者,丰特奈尔并不信奉牛顿的理论,因此在他写的牛顿传中,他对牛顿的引力理论持怀疑态度。伯奇为《历史和批评大辞典》写的牛顿词条,除了重复丰特奈尔的一些材料外,也有一些新的材料,尤其是引用牛顿的通信。伯奇所写的牛顿词条是英国人发表的第一篇牛顿传记。写成于1752年,但直到1936年才发表的司徒克雷的《伊萨克·牛顿爵士回想录》既包含作者自己与牛顿的交往,又有他搜集的有关牛顿的材料(家谱,轶事等)。该书一出版,即受到牛顿研究者的重视。理查德·德·维拉米尔写的小书《牛顿其人》非常有趣,其中包含的牛顿去世后的财产清单以及牛顿的藏书目录尤为重要,这些都是德·维拉米尔所发现的。

在编译本书的过程中,译者得到了清华大学梅生伟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在查阅资料时,得到了中科院力学所邓雅莉女士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对每一篇传记,就我所知,写了题解,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此外,还对传中的错误或难解之处做了注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由于这些传记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牛顿的事迹,我们附上牛顿生平大事年表,用编年的形式勾勒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另外还编有人名和地名对照表,以供读者查考原著。这五篇传记除丰特奈尔的《伊萨克·牛顿爵士颂词》的原文为法文外,其他的都是英文。由于我们没有找到丰特奈尔的原文,这里依据它的英译本转译,在翻译中参考了霍尔(A.R.Hall)的新的英译。这五篇传记中有三篇写于十八世纪,即使写于上世纪的传记,也往往引用原始(十七、十八世纪的)文献,这使得翻译遇到许多困难。虽然译者已经努力,但错误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指教。

赵振江

2005年7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牛顿传记五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丰特奈尔
译者 赵振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53341
开本 32开
页数 3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16.11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