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顿公学的经典法则
内容
编辑推荐

伊顿公学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于1440年由英皇亨利六世创办,拥有五百多年悠久历史。诞生17位英国首相、36位十字勋章获得者。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励志读本。

本书归纳出“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和“使命感”这10种伊顿人的最经典品格,并结合伊顿的相关事例进行阐述和介绍,还配以生动真实的案例加以延伸说明。

内容推荐

伊顿公学作为贵族男校之翘楚,英式教育之典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学,一代代“伊顿人”不但自己是成功者,更把好的教育本身变成了一项更高的成功之道,从而回答了“如何让成功者的后代继续成功”这个困扰过无数古老文明的问题。

《伊顿公学的经典法则》集合了伊顿公学的教育理念和伊顿人的人生智慧,我们将此归纳为10种伊顿人的核心精神。在这里,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在伊顿法则中找寻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求学及未来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升华!

目录

序言/1

1 独立

明确的独立意识/3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10

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17

2 个性

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25

绝对的自信/32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40

3 友爱

一辈子的朋友/51

伸出援助之手/57

4 忠诚

忠诚胜于能力/67

信守承诺/73

5 尊严

知识就是力量/85

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99

6 勇敢

坚韧的意志力/109

失败也是必需的经历/120

勇于挑战自我/130

7 传统

自觉的纪律/141

脚踏实地的态度/150

8 绅士

讲究礼仪/159

克制自我/167

9 幽默

幽默的魅力/179

幽默来源于智慧/187

10 使命感

一切为了荣誉/199

为了荣誉而奋斗/207

试读章节

绝对的自信

伊顿公学校长托尼·里特说,伊顿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其辉煌的历史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学校不仅是一个教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个性——领导能力,自信、独立的个性。

伊顿公学一向标榜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其办学的目标之一。如果你与英国上层社会的一些贤达显贵人士交谈,就会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他们人格养成的基础,归功于伊顿公学。

曾是伊顿公学学生的英国工党议员戴立耶,回忆自己在伊顿公学读书的情景时就说,他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领教到凡事须看重自己的哲理。虽然他们当时都是年仅十三四岁的少年,但个个都被熏陶得敢于与权威相抗衡。

戴立耶说:“有一回我被一个叫雷夫的男孩殴打,跑去向导师告状,导师要我立即把雷夫找来质问。但当我上楼大声喊他时,雷夫却慢条斯理地回答:‘好,可是让那家伙等等也无妨!’”

戴立耶所列举的这个人是伊顿人“敢于藐视权威的典型”,且不论雷夫的行为正确与否,但这的确显示出了这个少年绝对的自信。伊顿人在面对当权者的时候,他们的自信促使他们不会盲目地服从,而是保持质疑态度。也许这就是伊顿在注重传统的同时,一方面源源不断地输送出首相和部长们,另一方面又不停地产生诸如雪莱、司科特、依林沃,甚至像乔治·奥维尔这样集叛逆与创造于一身的文学大家。

个性由独立而来,当学生对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自信,他也就由此对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东西有了充分的认识。“个性”首先意味着自我认识的成熟。

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许多人因为自己常常不能正确衡量自己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于是就习惯了退让,习惯了失败,习惯了放弃,进而葬送了自己的梦想。

伊顿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人生,关键是正确认识自我。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就已经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的追问,而是直接提出“认识你自己”。在苏格拉底看来,未经审视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

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产生在对自我能力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绝不等同于自负和自卑。人生中很多问题都源自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或是过高地估价了自己,自以为是而遭遇挫折,或是过低地评估了自己,而裹足不前。

约翰是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时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在找工作的初期,他满怀信心。但由于专业冷门等原因,去好几家公司面试的第一关就碰了壁,慢慢的约翰就产生了自卑感,在后来的择业过程中表现更是越来越差强人意,而且越自卑表现越差,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到了新的公司面试的时候,只能被动地问人家:“学某某专业的要不要”,其他什么话都不敢讲,毕业了一年多都没有找到工作。

而乔尼的情况跟约翰刚好相反,他自恃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且口才不错,在与用人单位代表面谈时自我感觉良好。一番海阔天空的高谈阔论以后,当对方问他的个人爱好是什么时,他竞得意洋洋地宣称是“游山玩水”,结果被用人单位毫不犹豫地拒之门外。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幼儿时的自我,青少年时的自我,成人时的自我,老年时的自我。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能更好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认识自我,是我们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

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也就是说,某项重任或创新一旦成功了,这个人就会自信。然而,此话虽不无道理,却仍未道出自信的根本依据。一个人在做某件事,尤其是在担当重任或大胆创新的时候,就需要自信,也应当自信,而不是只有在成功之后才能自信。

自信来源于思想深处,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来源于内在气质,是自己肯定自己;自信是知识的积累:自信的人必然勤学习,肯思考;自信是智慧的积淀:自信的人自然善于表达,勇于实践。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能干和美丽,往往是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的缘故,或者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较的结果。人们常常是看到别人怎么美好和幸运,总希望那些美好和幸运能被自己所拥有,却很少想到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和美丽,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

心理学家表明:人的行为受信念支配,你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关键在于你的信念,所谓信就是人言,人说的话;所谓念就是今天的心。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今天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若一个人在心里老是不停地埋怨自己,我不行!很难想象,他会在今后的人生中做出怎样的成绩;相反,若一个人在心底深处总是不停地鼓励自己,我能行!那他在人生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功。一个有信心的人,胜过一百个只有兴趣的人。

如果拿破仑自己没信心,他的军队决不会爬过阿尔卑斯山。很多成功的人都抱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他们始终相信自己成就的大小,不会超出自信心的大小。

1855年8月的美国,一段酷热难当的日子,时世艰难,工作很不容易找,有一个贫苦的农村孩子却立志要找到一份工作。

他踌躇满志地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他知道自己的理想,明确要找的是什么样的地方。

他求职的公司大多设在一个名叫弗莱茨的繁华区,凯霍加河蜿蜒穿过这一带然后注入伊利湖。河两岸布满了机器轰鸣的锯木厂、铸造厂、仓库和码头,湖边则停靠着星罗棋布的明轮汽船和双桅帆船。他的求职方式带有一种初生牛犊的狂妄:每到一处,他总是先提出要见级别最高的人,虽然这些人往往不在——然后直截了当地对一个助手说:“我懂会计,我要找个活干。”

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不停地找下去。每天早上8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高高的硬领和黑领带,开始新一轮的预约面试。这场不屈不挠的跋涉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6个星期——路面又热又硬,走得他双脚发痛——总算在一个下午有了结果——他得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这个少年就是——洛克菲勒!年方16的约翰·D·洛克菲勒以他的锲而不舍从此开始了创造财富的历程。

P32-35

序言

英国名校伊顿公学,于1440年由英皇亨利六世创办,坐落在温莎小镇,与女王钟爱的温莎宫隔泰晤士河相望。拥有550多年悠久历史的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不少英国皇室子弟,都曾在伊顿公学攻读;查尔斯王子便是该校毕业生。英国海军名将威灵顿公爵、诗人雪莱、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以及17位英国首相、36位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的达官贵人,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它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

它招收的学生,都是13至18岁的男孩子,由中学读到大学预科为止。身为名震英伦的贵族学校,它的学费在常人看来当然是昂贵的——每年近万英镑(不包括食宿费)。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英国的名门望族,为了让子弟能进入伊顿读书,当男孩一出生,领得“出生证”时,即第一时间向该校报名,到孩子13岁,即凭此入学。伊顿的门槛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而且即使报了名,也未必一定能被录取,还必须经过繁琐得近乎严苛的程序,申请者要参加60分钟的面试和包括英语、法语、地理、历史、拉丁文、数学以及宗教学等科目在内的笔试。而且,英国之外的不少富豪和政要,也都想把儿子送到伊顿公学来读书,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据说,英国每400名男孩中,有一名能进入一般的公立学校读书,而要进入伊顿公学的,每1 500名男孩中才有一人。每年报考伊顿公学的学生大约1 000余名,通过严格考试和面试后,正式录取的只有250多人。

伊顿公学这个名字数百年来一直是特权的同义词,是一个盛产英国精英的地方。在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伊顿培养的人才,遍及各行各业。有从政的,有进入工商金融界的,有研究学术的,也有从事影艺事业的,可谓桃李满天下。

进入21世纪后,伊顿公学更是致力于培养精英人才而非旧式贵族。教育评论家认为,关键是改革的方向是否正确——尤其是生源的问题。如果伊顿公学不只面向富裕阶层招生,并且是向全国的最聪明的孩子敞开大门,把目标对准全球任何地方的最聪明的孩子,那么它必将成为21世纪精英的摇篮。不单单是英国的精英,更是世界的精英。

是什么让伊顿公学培养了那么多的政治、商业、教育和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呢?伊顿又是如何成为“绅士摇篮”的呢?这当然是与其独特的教育风格分不开的。

经过翻阅了大量的伊顿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我们归纳出“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和“使命感”这10种伊顿人的最经典品格,并结合伊顿的相关事例进行阐述和介绍,还配以生动真实的案例加以延伸说明。所以,这是一本雅俗共赏、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励志读本。本书的部分资料、案例来源于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请主动与我们联络,以奉稿酬。

哲人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各自所拥有的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通过彼此的交换,那我们就都能拥有两种思想。学习伊顿智慧,获取伊顿真知,《伊顿公学的经典法则》凭借其对伊顿法则的深刻剖析,必能成为您求知道路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激励您不断前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顿公学的经典法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立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04784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9.561.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3
153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