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著名历史学家兼社会批评家拉塞尔·雅各比清醒地审视了未来的政治,他根本不喜欢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雅各比揭示了人们对于曾经支持过异议与社会变革运动的乌托邦理想的抛弃;因此他号召作家和批评家矫正自己正在丧失的想象和骨气。
本书书学识渊博、见解大胆、具有煽动性,对进入政治领域各方面的知识分子都给予了十分猛烈的批评,结尾部分充满了一种深刻的人道情感。
图书 | 乌托邦之死(冷漠时代的政治与文化)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著名历史学家兼社会批评家拉塞尔·雅各比清醒地审视了未来的政治,他根本不喜欢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雅各比揭示了人们对于曾经支持过异议与社会变革运动的乌托邦理想的抛弃;因此他号召作家和批评家矫正自己正在丧失的想象和骨气。 本书书学识渊博、见解大胆、具有煽动性,对进入政治领域各方面的知识分子都给予了十分猛烈的批评,结尾部分充满了一种深刻的人道情感。 内容推荐 乌托邦精神,即相信未来能够超越现在的这种观念,已经消失了。甚少有人想象未来,它不过是今天的复制品而已,这复制品有时候比今天稍微好些,但是一般而言要比今天糟糕。出现了一种新的一致性看法:不存在其他选择。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政治衰竭和退步的时代的智慧。 在本书中,绘制出了文化倒退的曲线图:激进派已经丧失了其刺激性,自由主义者也丧失了其骨气。在历史的优势力量或历史的经验面前,倒退并非不光彩的事情。难题不在于传统的失败,而在于思想的疲倦与装聋作哑,即假装每向后或者朝边道退后一步就标志着前进十步。 1799年,柯勒律治写信给他的朋友华兹华斯,建议他同广泛的精神不振和顺从竞争:“我希望你能给如下这些人写一首诗,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完全失败,他们已经抛弃了对人类改良的一切希望,正在堕入一种差不多是享乐主义的自私之中,在对家庭的依恋和对想象性哲学的蔑视这种软弱的名号之下,掩盖了同样的享乐主义的自私。”就其对于想象冲动的捍卫而言,这本书能够部分地实现柯勒律治的请求。 目录 致谢 前言 代译序:乌托邦的存在与“终结” 第一章 意识形态终结论终结的终结 第二章 多元文化主义的神话 第三章 大众文化和无政府状态 第四章 知识分子:从乌托邦走向鼠目雨光 第五章 厚重的审美主义和稀薄的本土主义 第六章 零售健全与批发疯狂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乌托邦之死(冷漠时代的政治与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拉塞尔·雅各比 |
译者 | 姚建彬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5334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6 |
出版时间 | 2007-12-01 |
首版时间 | 2007-12-01 |
印刷时间 | 2007-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712 |
丛书名 | |
印张 | 9.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