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寂寞城市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之所谓‘寂寞城市’,是积二十余年城市生活经验之所得,不在表征之喧嚣与骚动,乃在心灵之与自然甚少之亲近,许多方便利益掩盖了其人生本然的情状,独念天地之悠悠,不得不怆然而泪下,此一种灵魂的‘寂寞’也。”……

本书是作者伍恒山先生的诗歌散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三达德:仁、智、勇 》、《有用和没用的哲学》、《对待恩怨报谢的原则》、《青春,瞬间的快乐就是永恒》、《为了美的存在》等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散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三达德:仁、智、勇 》、《有用和没用的哲学》、《对待恩怨报谢的原则》、《青春,瞬间的快乐就是永恒》、《为了美的存在》、《梦的象征意义》、《自由的实用主义》等作品。

目录

壹 论自由

 三达德:仁、智、勇

 《水浒世界》与生命的学问

 哲学家老子

 般若是一条船

 孔学原理

 道生一及其他 

 星云说偈与我的“偶得”

 论自由

 说容恕

 水清无鱼论

 善良与邪恶

 自由和障碍

 哲学的冰峰

 有用和没用的哲学

 说人

 倒置之民

 第六种报谢方式

 对待恩怨报谢的原则

 奴隶的定义

 本心与外缘之分别

 大衍之数

 道德以何为依归

 至诚的意义 

 论头上的紧箍

 取消问题

 道德的途径 

 关于道德的话题 

 古与今的界限

贰 为了美的存在

 郁闷,夸张的郁闷

 读书,还是读书

 青春,瞬间的快乐就是永恒

 给心灵留点空间

 在这里,我爱你(译诗)

 《关雎》新译

 临街的女人

 心门不再开启

 人生就是大海

 为了美的存在

 地之子

 读书为了人生

 心灵的火炬

 平凡的永恒之路

 万事都从缺陷好

 网上论缘

 人生是路

 梦境的人生

 梦的象征意义

 声音的游戏

 忘川之水

参 自然的散步

 秋雨

 初秋之赋

 平静的自然

 城市的寂寞

 习惯孤独

 黄昏

 顺自然之性

 心之自由之境

 自由的实用主义

 自然的意志

 江南的美

 春日的雨

 自然的散步

 春之境

 看不见的白云

 春天的色泽

 无用的大树

肆 序&跋

 感恩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中国圣贤大智慧》跋语

 孔子传·引子

 《毛诗序》按语

 《海子传》序

 程丁插图全本《红楼梦》前言

 《登琅琊台》跋

 《过楚州怀韩信》跋

 我写作《释迦牟尼佛传》的经过

 《古今诗文模仿秀》序

 《释迦牟尼新传》自序

 庄子传·引子

 《杨寿山诗词选》序

 《道德读本》序

伍 汉字新书

 艺(藝)

 射(射)

 众(眾)

 休

 美

 年

 春

 节(節)

 文

 仁

 智

 礼(禮)

 义(義)

陆 联语偶抄

 吕道人

 一楼何奇

 我别良人去矣

 易君左闲话扬州

 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

 愿天下有情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百善孝为先

 惟大英雄能本色

 未得之乎一字力

 以勇健开国

 魂兮归来

后记

试读章节

老子的哲学以“道”为核心,老子的“道”是微妙玄奥的,它的立足点是以阴柔、谦下、无为、自然、不敢为天下先的方式取得在社会中完善的生存;老子的“德”是少私寡欲的,是清静的,无为而白化的。这与老子所处的时代有关,春秋时期及以前,社会正从原始的阶段过渡到奴隶制的国冢,自然的环境,尤其是残酷的人文环境,充满着弱肉强食的性质,人的生命经受着血腥的朝不保夕的考验,如何在这样带有野性与血腥的环境中使生命获得周全,这是需要人们从以往的经历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的。老子就是这样一位应运而生的生存哲学的创立者,他看到了“水”的特性,水对人类,对万事万物,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水,这个生物世界就不可能存在,但水是谦下的,看起来柔弱的,是不与万物相争的,它有着清静的、流动的性质,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而胜任愉快。老子从“水”的特性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如果人也能够像“水”那样生存,岂不是也能生活自如,而不怕受到伤害吗?老子这样想道:“我已经处在最恶劣、最低F的位置了,即使将来再出现任何情况,我也不会再比现在的处境更差。如果我能适应现在的环境,那么将来的任何境遇,我也能够应付自如以这样一种不与万物相争的“阴柔”的“道”使处在恶劣环境下的中国人学会了如何在这个社会中获得完善的生存,他教会了人们“柔弱”胜“刚强”的处世哲学。老子的学说,后来成为“道家”的根本经典,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人文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最有机也是最实用的成分。

老子在周王朝首都住了很长时间,后来看见周王朝越来越动荡、衰落了,于是觉得非久留之地,便一个人骑着毛驴,到西部地区游历去了,其所游历的地方可能在陕西,以至西域一带。据说,老子前往西部游历,途经洛阳至西安故道中最险要的关口——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区北),被守关的关令叫尹喜的人留住了。关令尹喜很恭敬地接待了老子,知道老子西去,必将不返,认为机不可失,于是对老子说:“我知道您就要隐退,但您的智慧如此伟大,却还没有留下来,这样一去不返,对我们来说,岂不是最大损失?因此,请您在我这里住一段时间,我会好好照顾您,但您要将您伟大的智慧用文字写下来。,’老子见关令尹喜殷勤相待,又有强留之意,只好留下来,将自己的哲学心得写成文字,这就是老子阐述“道德”思想的五千字哲学著作《道德经》一书的由来。老子出关之后,就隐居了,谁也不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

有关老子的传说很多,有人认为写《道德经》的老子不应当生活在孔子之前,而是在孔子之后,理由是《道德经》里的文字及思想更像是后来的风格;有人则认为,老子《道德经》是一部格言集,它将古代有关“道”与“德”的相关格言收集起来,加以汇编整理,著作家老子,最多应当是一位编写者。但不管如何,我们知道,老子的《道德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是异常深远的,它的思想化成了流淌在我们体内的血液,从而与我们的生命相终始。

围绕老子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是孔子见老聃的故事。

孔子到周王朝首都洛阳去游学观礼,见到了老子。孔子知道老子是非常博学的,对于古代典章制度相当熟悉,同时也是一位礼学专家,所以孔子见到老子之后,就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学问。

老子见到鲁国来的年青学者孔子意气风发,大有指点江山之意,觉得这样一位地位卑微的年青学者却有着如此雄心勃勃的志向,虽然内心颇为赞赏,但他知道这样一种态度在将来的社会里必定不适于生存,因此,他想给孔子一些劝告。于是对孔子说:“你所说的,以及你所要问的,其实都是过去的人所说过的话。这些人的身体和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只有这些话语留了下来。你要学这些东西作什么用呢?君子得遇其时,被明主赏识,自然就会飞黄腾达,再也用不着学这些虚文旧话;如果不遇时,就会如飘蓬流落,踽踽而行,随风而止罢了,学这些东西也依然毫无用处。我听说,良贾深藏若虚(善于经商的人将宝物深深隐藏,不让外人轻易看见),有非常高超德行的君子往往看起来很愚蠢。你要去掉你的骄气和无穷的欲望,还要去掉你得意忘形的姿态和淫佚的志向,要知道,这些东西都对你的身体没有好处。我能够告诉你的,也只有这些话了。”

孔子从老子的话语中捉摸出了一些东西,但一时又不能完全领会,看见老子说完之后,就不再搭理自己,只好起身告辞而去。回到住处,弟子问及会见老子的情况,孔子沉默良久,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奔跑。奔跑的野兽,我可以制作网去捕捉它;游走的鱼,我可以用丝线钓它上来;飞行的鸟,我可以制作短箭将它射下来。这些都是可以想出办法对付的,至于龙,是最捉摸不透的,我不能知道它何时潜藏水底,何时又乘风云而飞翔天际。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也一样的捉摸不透,他也许就是那样的一条龙啊!”

这则故事,反映出儒家与道家不同的处事方式,儒家在人事上一向主张高调,保持着积极的精神;而道家的老子,是倾向于低调,他们以退缩求生存,在人生的态度上表现得比较消极,但并不是说消极就是无所作为,他们是在表面的“无为”中做着“无不为”的工作,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在看起来静止的背后也许就酝酿着惊天动地的变量,有时这种变量是可怕的,不可抗御的,同时他们对付倘然而来、不期而至的外物侵袭也保持着消解于无形的能量,像太极推手一样,会把这种外物的力量抟弄、糅合,然后无声无息地推挡了出去。

有一个典型的故事,可以说明老子道德哲学最本质的地方:

有一位老人叫常■的生病了,他大约也是一位道德高人,或者是老子的师父。老子就去看病,问他:“先生的病已经很重了,难道您没有什么话要留给弟子们的吗?”

常■听到老子问起,便说:“你就是不问我,我也会要告诉你一些话的。”

老子一听,便挺直腰板,说:“愿先生教我。”

常■就说道:“我先问你,经过故乡要下车步行,你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吗?”

老子回答说:“我知道。经过故乡要下车步行,不就是说的要不忘记过去吗?”

常■听到老子回答,嘻嘻一笑,说:“你回答得对。我再问你,经过乔木的下面要快步走,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吗?”

老子回答说:“经过乔木的下面要快步走,不就是说的要敬重年长吗?”

常■又嘻嘻一笑,说:“你又回答对了。”说着,他将口张开,指着口腔,向老子说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回答说:“舌头还在。”

“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回答说:“你的牙齿都掉光了,没有了。”

常■便对老子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老子突然明白了师父要讲什么,便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我明白了,您要说的就是舌头还在,不就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牙齿没有了,不就是因为它刚强的缘故吗?”

常■见老子领悟得如此迅速,非常高兴,他嘿嘿一笑,对老子说道:“你讲得非常对。天下的事理都在这里面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了。”

2005年2月 P8-11

序言

在世人看来,城市是并不寂寞的。

城市有着喧哗与骚动不安的特征,五方杂处,种姓不同,习性亦各异生活在其中,有若干方便,若干滋味,若干彩色,若干机会,若干利益,迷幺:多矣,绚烂之极,它是激情与梦想的摇篮、财富和权力的渊薮,虽然风险与压力并在,但为欲望所搭建的巨大舞台总在在显示它风情万种的魅力,所以为众人所欣羡,至以追求到达为目的。我之所谓“寂寞城市”,是积二十余年城市生活经验之所得,不在表征之喧嚣与骚动,乃在心灵之与自然甚少亲近,许多方便利益掩盖了其人生本然的情状,独念天地之悠悠,不得不怆然而泪下,此一种灵魂的“寂寞”也。

在外谋生二十余年,置身于城市之喧嚣中,接触自然的机会愈少,怀乡的情愫愈增。今年春节回湖南平江老家,一踏入县境土地,一种久违的杂有泥土芳香的清新之气息即扑面而至,由鼻端入肺腑,游走于四肢百骸、千万枝经络之间,就像被清冽的山泉之水流洗一般,醍醐灌顶,全身马上漾满一种鲜新甜美的滋味,焕发出清新温润、睽隔多年的青春活力,再深吸一口气,瞑目深味气息的本始滋味,那种无上舒泰、熨帖的感觉即刻弥散,一瞬间将平日积聚的沟沟坎坎、皱皱褶褶全都抚平如初。这种幸福快乐的感受为二十余年城市羁旅生涯所不曾有,当时内心之激动非常,有不得不形诸文字者。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南宋文豪辛稼轩的名句,极符合我此时的感觉心境,因此在向各朋友发去的贺新年短信中,就自然借用了它。“回老家过年,青山滴翠,清气移心,天道自然,我意自得。”此时之意气,真有如庄子《养生主》一文中的庖丁在解牛至“■然已解,如土委地”时之“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境界。

第二天,和父亲一道祭祖,在微风的吹拂中,我们踏上逶迤的山路。拔草、上祭品,燃纸烧香,在缭绕的香烟和震击的鞭炮声中,我们跟着父亲的动作在每一座坟前都小心翼翼认真虔诚地弯下腰,向先人表达我们的怀念与哀思。父亲向每一位躺在坟里的亲人问安,未了和未决的事也拿来和他们商量,轻轻地拔去坟上的茅草,犹如掸掉亲人肩上的灰尘,仿佛逝去的亲人只是离家远游,刚刚又回到我们中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与风景、今生与前世的对话,它没有阻隔、没有障碍,直达心灵,是那样的亲切自然,那样的祥和谐美。回来的路上,看着远近的山川默默、天上的白云悠悠,我的思绪突然激越飞扬,似乎要穿透无穷无际的时空,直面人类原初纯净自然的精魂。

几天后再次踏入滚滚红尘的都市,车如流水,人如蚁聚,废气盈天,烟尘扑地,出入在高楼大厦,耳闻沸扬的声浪,内心的躁动与不安与日逐增,夜深人静时,不禁屡次勾起对美丽的家乡平江深深的怀念。辛稼轩有诗:“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那一种寂寞,我是深深能感受到的。

湖南山川向以幽丽奇诡著称,我的老家平江亦是,地域广阔,奇山异水,所在多有;茂林修竹,随处可见。俗尚质朴,廉劲有节,风土亦十分温润。古为罗子国,后改平江,其更名之故,与二千余年前被放逐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有密切的关系——屈原名平,行吟至汨罗江畔而自沉20(故老相传,屈原沉潭之处,在平江境内。)汨罗江总长253公里,自东而西横贯本县,境内流程192.90公里,为缅怀诗人之故,所以本境内之江名屈原河,县名平江,后千年又有杜甫乱离行游于境,正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时节,途经岳阳,上溯平江,遂休憩于此。

平江乃湘东山区,深山老林,生态保存完好,虽上世纪下半叶亦曾遭破坏,但近年外出打工者多,所得收入贴补家用,很多家庭用上燃气,山上难见行人之迹,植被之恢复■■然已呈日上之势。又平江为屈原河滥觞之地,重峦叠嶂,箐深林密,其罗霄山脉北段’与江西、湖北毗邻而接,山势巍峨,水质清美,几十百支溪流从幽深杳远的山涧飞花溅玉,盘旋委曲,奔凑而来,绕县城而过,渊淳泽汇,遂成平坦之江流,水清见底,游鱼忽现,尤其大原一段至盘石洲以下,青山隐隐,碧水迢迢,山水相互映发,真是一幅绝美的山水图画。驾一叶扁舟,悠然划行于水面,清风徐来,水波微涌,桨橹轻摇,渔歌偶答,心与风物帖然相印,怡然自得,不觉置身尘嚣之表。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使我尘封的心灵得到复苏。从一个独有的紧张、冷漠、关闭的状态中走出来,体会到自然生动的意义,这是城市生活中我所寻觅不到的。所以,我把亲近美丽的自然作为我日后最着力的追寻目标,而将尘世的浮华之梦放逐于心灵之外。

确实,我以为城市的喧嚣在我是寂寞的……

伍恒山

2007年7月28日

后记

本书的缘起,是在很多年前,具体说是1999年前后,那时写了很多文章,想结成一个集子出版。文章是足够了,三四十万字,挑选一下,成二十万字上下的一个集子,起初书名叫《遂心集》,是取自庄子的一句话:“吾遂心于物之初”。所以,我的MSN博克的名又叫“物之初”,事物的本始状态,亦即庄子《应帝王》中“七窍”无有的“浑沌”之物,其实,也就是返朴归真的意思。但“浑沌”的邻居“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出于好心,要给“浑沌”照自己的样子凿一个玲珑剔透的七窍,结果,一天凿一“窍”,七窍凿成,“浑沌”也不再存在了。“遂心”与“物之初”,同出而异名,都是反映的对心中真朴境界的一种向往。

集子是编成了,一直未能出版,那是因为一般普通的散文集子是要自费出版的,自己挣的钱不够,不想在这出版的事上花一笔不小的钱,事实上心理也不太能接受自费出版的结果,总希望有正常出版的途径。我想,不仅仅是我有这一种想法,我们国内许多杰出优秀的作者也大都有类似的经历。出版门槛太高,主要是经济的考量,精神产品得不到正常输出,导致的后果有可能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许某一个困顿衡门的伟大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甚至是自然科学家,因掏不起一笔必要的经费,就只有永远沉沦于底层,作品被埋没,才能得不到正常的承认和发挥。这种现象好像是由来已久,自古至今,没有哪一个朝代不屈死许多优秀的灵魂。我最近在读《楚辞》,司马迁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离骚者,犹“离(罹)忧”也,遭逢忧愤,遂有名作,好在屈原是出于王族,曾做过达官显贵,出名得早,受注意力多,作品完好地保存并得到传播,所以即使悲愤自沉,也能够名传千古,“与日月争光”。但一般的作者是不会有这么幸运的。

当代有好多以奇怪决绝的举动博得世人的注意,从而引起世人的瞩目而得到承认的,如20世纪80年代海子的卧轨,以一死震惊了诗坛、文坛及至于社会,几个好友顶着压力遂出版他的诗集,开始还是自费,后来,得到社会的共鸣,出版社就因利乘便,得以介入。此后,海子诗的选集和全编也都陆续面世,一印再印,获得了相当的影响力。

但我们不能要求那么多沉沦下层的才华之士都去做“卧轨”的事,虽然也有很多诗人仿效“海子”的模式,可事实上达到的效果往往不如“第一个”那么显得有光辉,有的是“惊艳”一刻,就迅即沉寂。人类心理的本质是喜新厌旧的,也往往不喜欢弱者,所以求“出名”也要找一种好的型式,就像穿衣服,既要有格调,也不要蹈袭旧款。

我的这一本集子到现在应当说是即将出版了,当然也是自费的形式。这得力于我的妻子,从集子重新的选材到确立今名(寂寞城市),联系出版,乃至插页的内容编排和版式的设定,她都是积极的谋划者和实行者。可以说,没有她的鼓励和支持,我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出版该书的,特别是在我的身体出现了某些方面的疾病,没有她的悉心照顾,我相信我的生活将——不说是一片黯淡,那肯定也是狼狈不堪。

《旧约》中说,夏娃是由亚当身体的一根肋骨生成,这虽然是神话,但我感觉到我的妻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两个泥塑的人偶捏碎了搅和在水里之后,又重新捏就的新人,虽然面貌如旧,但两人都已经融合在对方的身体里,而变得不可分了。

所以当我的妻子和我一道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第一次闻到那么清新鲜活的空气,第一次置身于美丽自然的风景,她自己知道,这是多少年前她梦中来过的,如今是“故地重游”了。她对我的家乡表达出由衷的热爱,她的激动与喜悦之情,我是感同身受。

真朴是一种境界,很原始,很自然,在经过市井生活的雕琢之后,要回复到本始状态,是不能说容易的。我们在经受现代都市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喧嚣之时,在寂寞沉静的某一个瞬间,也许思维的触角就一下子伸入到那种未雕琢的“浑沌”状态,觉得都市的生活是“寂寞”的。回归本始、回归自然可能是人类最本质最理想的目标,“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本书出版的目的,一是了却自己多少年想结集的想望,一是发布出去,有心之士,因缘得到本集,随意翻读,偶于片言只句,若有会心,付之一笑,则其效果当在屈子《九歌》中所唱“乐莫乐兮新相知”之上。

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相助,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聂珊珊女士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给予了细致的审阅、编辑和有益的意见,装帧设计家印印小姐给予了美丽而风格独具的设计和排版,小周不辞劳苦灌排文字,还有我的同事黄孝阳先生三年前给我拍摄的技术高超的照片,现在我用来作为封面和插页的内容……在此,我要向以上各位表达我诚挚的感谢!

自然,最后我要非常郑重地表达的是对我现在妻子最深的感激和感谢,感谢她为我做的一切,感谢她对我相当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更要深深感谢生养我的父母,没有他们悉心的撑举,我甚至可能读不上书,至少是读不上大学。

因此,我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以及我的妻子。

伍恒山

2007年10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寂寞城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伍恒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53146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