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名英雄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是反映南京地下党的斗争史实,也包括策反情报工作。这段历史确实是惊心动魄的。许许多多无名英雄,深入虎穴,冒着生命危险,为解放军渡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他们一次一次策反国民党军的兵舰、飞机和部队起义,其中大多数是成功的,配合解放大军顺利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

内容推荐

本书写的就是1949年4至5月京(南京)、沪(上海)、杭(杭州)解放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如何渡江的历史纪实,重点是反映京沪地下党如何策反国民党军的海、陆、空军起义(共有十次重大策反活动)。这一批起义的兵舰、飞机、部队,大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和亲信,写纪实必然涉及蒋介石本身的一些活动,因此这部书也从一个侧面对此作了若干反映。

试读章节

1948年冬,南京中华路上走来一位行色匆匆的中年妇女。她体态瘦弱,架着一副眼镜,穿着旗袍,外罩一件呢子大衣,乍一看仿佛是一个阔太太,而现在她的公开身份也的确是华德电料行的股东老板。可是仔细端详起来,她的气质又不像是过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阔太太,倒像是一位教授,但又不完全是书卷气十足的文人,在眉宇间透露出她的干练、果断,又像是一位政治家。她就是中共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

陈修良是宁波人,1907年出生在一户大家庭里,同时出生的还有她的双胞胎姐姐。母亲袁氏(后改名为陈馥)把先出生的叫阿大,取名陈逸僧,陈修良原名陈逸仙,小名阿福。由于父亲早亡,孤女寡母受到同父异母的兄长和族里人的欺侮,母亲带着女儿搬出了这大房子,结束了窒息的生活,追求着新的知识和生活。母女三人住的地方叫丝户巷。宁波当时的共产党人在这里办起了一所启明女中,实际上成为中共宁波地委的机关。张秋人、赵世炎、罗亦农都来过宁波,就住在陈修良的家里,受到陈馥的照顾。陈馥也就成为了一个非党的布尔什维克,年轻的革命者称她为“众家姆妈”。这样的社会关系,对陈修良年轻的心灵无疑是有很大的影响的。陈修良在15岁时上了宁波竹洲女子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培养贤妻良母的学校。陈修良有一个姓蔡的女同学家里是富商,曾经请过一位家庭教师,就是当时在书法界已有名气的沙孟海。陈修良拜沙孟海为书法老师。沙孟海当时也很赏识这个女弟子的才气,特地给她起了一个笔名叫“道希”。1925年的“五卅”运动,使宁波的青年学生和工人走上了街头。沙孟海的四弟沙文威当时在宁波四中读书,已经成为宁波学联的主席了。他动员陈修良冲出学校走上街头,参加爱国的学生运动。性格坚强的18岁姑娘陈修良参加了宁波的学生运动,最后引发了一场大闹竹洲的学潮。老古董校长要陈修良在报上声明,收回参加“学联”的“成命”,陈修良绝不示弱。校长甚至搬动了道尹和大兵来对付这些女学生。最后还是共青团宁波地委书记找陈修良谈话,叫她暂时转移。陈修良因此到上海国民大学求学,并加入了共青团,还经常到沙孟海在上海的“若榴书屋”,与沙文威等相聚,切磋学问。1926年夏天,奉组织之命,陈修良又与沙孟海的二弟沙文求结伴同到广州中山大学求学。1927年冬,陈修良受党组织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当时王明已在米夫的支持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支部局掌握了权力,他想拉拢这位女学生中的领袖。可是陈修良这个女生与一般姑娘不同,她不愿做盯梢、打小报告一类行为,因此遭到了王明的忌恨。在莫斯科,她遇到了沙家的沙文汉,经常一起去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瞿秋白、陆定一等同志。当时的瞿秋白也正被王明一伙视为犯错误的人,所以接近秋白的人也被王明诬为“代表团的走狗”。1930年,苏联开始清党,陆定一劝告陈修良:“还是回国去,不要待在苏联。”陈修良就和陆定一等同志回国。

王明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得到米夫的支持,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后,不但给全党带来了厄运,对陈修良的迫害也开始了。因为陈修良在“海总”代“海总”党团起草了一份反对王明的宣言,几乎遭到了王明的帮手康生开除她党籍的处分,幸亏周恩来的解救,才算保住了党籍,但已是靠边站,不再给分配工作。

沙文汉这时与陈修良一样遭到了王明和他的同伙的打击和迫害,两人都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两人到东京去找党组织关系前,终于结成了夫妇,这还是“众家姆妈”提出来的。

不过之前陈修良曾通过沙文威向她的老师兼大伯暗示过,希望男方,也就是沙孟海的三弟主动提出来。这样一位刚强的女性,在爱情问题上居然还这样怕羞,这不是令人奇怪吗?但是世界上的确有这样的爱情。夫妇俩为党、为革命作出贡献最大的,也是他俩焕发出青春光彩的黄金时期,是从抗战爆发到1941年这4年多时间。先是冯雪峰,后是刘晓由党中央从陕北派到上海;沙文汉成为江苏省委的重要组成人员之一,担任宣传部长之职;陈修良也在妇女、学生、文化工作方面全面负责。但是当王明参加长江局工作,听了刘晓的汇报,说要让沙文汉担任省委书记,而沙文汉的妻子竟然是陈修良时,他就发出指示说:“让这样政治上有问题的人,留在上海地下党内担任重要职务,这很不妥当,要让他们去延安,交由康生审查。”陈修良是在1941年冬先去苏北的,本来是要去接受审查的。当时,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占了上风,王明又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陈修良也就留在了苏北根据地里。陈毅同志请她主持编报纸,继而任党校的副书记。抗战胜利那年,陈修良在华中建设大学任系主任,后调到华中分局城工部任南京工作部部长,在江苏六合隔江领导南京城的地下党工作。1946年初,蒋介石这时已开始发动局部内战了,派军队向六合推进,陈修良奉命撤到淮安。4月初,分局的城工部长奉分局之命找陈修良谈话:“国民党军队已开始进攻我华中地区,内战已不可避免,南京工作部已不可能隔江领导南京城内工作,分局决定撤销南京工作部,成立南京市委,分局决定任你为南京市委书记。”

城工部部长就是沙文汉,沙文汉又说:“南京是国民党首府,在政治上来讲比上海更重要,南京市委仍属分局城工部领导,你们不能与南京的中共代表团和南方局发生横的关系。他们是做公开工作的,你们是做秘密工作的,你们现在的任务是整理党员,反对内战,反对独裁,要求和平。”沙文汉说:“你们要执行党的白区工作方针。南京城特务多,特别是与你一起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不少人当了叛徒,他们认识你。南京是虎穴,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

陈修良脱下灰军装,换上女儿装,由南京地下党派来的同志陪同,在1946年4月中旬秘密进入了虎穴南京。第一次住在地下党员朱启銮家。第二次住在一对地下党员夫妇柏焱和柯秀珍家里,算是他们的姑妈。南京城中共地下党员有200余名,但是系统较多,有属苏南区党委的,有属淮南区党委的,有属南京工委的。陈修良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起”的原则,对党组织进行了整理。陈修良第三次住的是华德电料行,实际上是上海党组织办的一个企业,店主叫鲍浙潮,也是宁波人,是老共产党员。鲍的妻子邱楣林做陈修良的帮手,陈修良名义上是股东老板。陈修良进入南京实际上比她的老师兼大伯沙孟海要早。后来沙文威告诉她:大哥已还都南京了,大嫂也来了。陈修良与这位老师兼大伯一别已近十年,她多么想去见见他啊!可是地下工作的纪律不允许,环境也不允许。沙文威因为公开的身份是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的专员,又是沙孟海的四弟,他们之间来往合情合理。可是陈修良现在处于秘密状态,她怎么可以去见这位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呢?万一被人看到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P1-4

序言

我早就想把京(南京)沪解放前夕的几次重大策反斗争,真实地介绍给读者。1998年春,我把几年来搜集到的几百万字书籍和报刊等文献资料,重新检阅一遍,拟写了一个提纲。就大背景来说,从1948年春,中央军委同意粟裕暂不渡江,在中原淮海打大歼灭战的前因写起。蒋介石方面,1948年夏召开了最高军事会议,当然也要有些反映。因为蒋介石军政高层中不少人已经开始厌战,显露了崩溃的前兆。

重点是反映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委策划的几次重大起义:

俞渤机组驾B-24北飞石家庄;

“重庆号”巡洋舰起义;

王宴清的九十七师起义;

贾亦斌率嘉兴的预干总队起义;

伞兵三团起义;

第二舰队起义;

江阴要寒起义;

国民党中将张权在上海起义;

还有传奇人物陆久之和蔡叔厚对汤恩伯的策反,其中也涉及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策反汤恩伯的失败。

我因为收集、整理并发表过一些文章和书籍,介绍蒋介石在解放前夕的一些情况,所以对蒋介石离开沪宁和在家乡的一些活动及思想动态能较详细地加以反映。有些起义人物和领导策反的人物,如参加伞兵三团起义的李贵田、陈家懋等老同志,我曾直接采访过,所以写起来也可以更具体一些;对解放前的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老人,我曾有过接触,对她的音容笑貌有些感性认识,所以也反映得详细一些。有许多则是依据上海、南京地下党的领导人和直接策划起义者的回忆材料来写的,如刘晓、张执一、段伯宇、俞渤、贾亦斌、王宴清、王亚文、张承宗、田云樵、吴铭、王征明、阙晓钟、吴平、郭秉衡等老前辈都有回忆作品。渡江战役前后的有关资料,也是尽量采用许多老前辈如叶飞、许涤新、翟作军、王德、刘瑞龙、沙孟海、程思远等的亲身回忆文章。我在这里也参考了许多著作,如《南京人民革命》、《上海党史大事记》、《刘晓传》、《潘汉年》、《沙孟海和他的CP兄弟》等书。

在编写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949年春夏,沪宁黎明前,这个时期最能反映出历史的剧变和时代的特色。蒋介石阵营腐朽没落,分崩离析。中国共产党人和正直的爱国人士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新中国犹如地平线下的旭日即将东升。

几次重大的起义的筹划,其主要人物都有兄弟和家族的关系,并起了重要作用。如沙氏家族,大哥沙孟海在蒋介石总统府当秘书,在掩护其兄弟从事革命活动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三弟沙文汉,当时是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委”的负责人;沙孟海的女弟子、三弟妇陈修良是中共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四弟沙文威(史永)则是挂着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专员头衔的我党策反工作人员。俞渤机组驾B-24北飞、“重庆号”起义、蒋介石的御林军九十七师起义,都是他们策划的。又如江阴要塞起义,苏北唐氏兄弟起了很大作用。二哥唐君照,原是我党苏北一个地委的组织部长,兄弟唐秉琳、唐秉煜都在江阴要塞内担任重要职务。在中共华中工委和人民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领导下,起义终于成功了。至于第二舰队起义,阙家三兄弟也出了不少力。阙晓钟作为第二舰队的轮机长,在协助林遵将军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阙晓钟的二弟、三弟在起义中也做了很多工作。至于打入国民党总统府军务局的段伯宇、段仲宇兄弟,在伞兵三团起义、贾亦斌的预干总队起义中都有很重要的贡献。

在上海从事策反工作的还有两位传奇人物,一位是陆久之老人,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在党中央领导下工作,因为他与汤恩伯的特殊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一位是大革命时期就入党的老同志蔡叔厚,他是以老板面目出现的,也为党做了许多工作。

在沪宁黎明前,还有那许多身处白色恐怖中英勇战斗的先烈,如在上海长期坚持我党电台工作的李白、秦鸿钧、张困斋等烈士。国民党中将张权将军,他策划和组织了最后一次给蒋介石、汤恩伯以致命打击的起义行动,但是被反革命分子告密,功亏一篑。他们虽然被敌人残酷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革命气节,他们的精神永不磨灭!

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引人深思和感叹的问题,即除了少数国民党起义将领如邓兆祥、林遵、王宴清、贾亦斌等外,有许多从事策反情报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全国解放后曾有一度不被信任,甚至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有的还被打入另册,关进监狱,如沙文汉、陈修良、王亚文、蔡叔厚等。他们解放前在敌人心脏中冒着极大的风险战斗和工作,做无名英雄;解放后却一再得不到信任,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是他们仍默默无闻地忍辱负重,沙文汉甚至喊出了“人生得失毋须计”的诗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那些蒙受委屈的无名英雄才逐步得到平反昭雪。20世纪90年代末,南京电视台和中央党史部门筹拍《无名英雄》文献纪录片,派人四处搜集材料,采访一些幸存的老人。当时,陈修良还健在。有一次,我到华东医院去看望她老人家,她告诉我,南京电视台派记者和摄像师刚刚来过。她很高兴地说:“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让那些从事地下斗争的同志恢复名誉,江泽民总书记支持我的意见,他还亲自为他的一位同学陈震东(地下党员)写了文章。”陈修良老人还大声疾呼说:“过去我党派到敌人内部工作的党员,不能叫‘加入’什么反动组织,是组织上派进去的,应该是‘打入’,问题就是一字之差,一成罪人,一是功臣,这批无名英雄不是有罪,而是有功。”可惜她看不到这部八集文献纪录片《无名英雄》的公映了。2000年1月28日至2月1日,《无名英雄》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连续播出,一部文献纪录片在黄金时段播出,这是异乎寻常的。本书所记述的京沪解放前夕十次重大的策反活动,在《无名英雄》文献纪录片中大体都有交代,凡是活着的人物也都露了面,陈修良老人还留下了她谈笑风生的形象呢!

所以,我把书名定为《无名英雄》,让这批无名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诞辰85周年!献给为共和国奠基而忘我献身的先烈和前辈们!他们的丰功伟绩应该永远纪录在历史的画卷中,他们的名字和精神将永放光芒!

王泰栋

2006年10月

后记

这本《无名英雄》,写的就是1949年4至5月京(南京)、沪(上海)、杭(杭州)解放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如何渡江的历史纪实(这只能是粗线条叙述),重点是反映京沪地下党如何策反国民党军的海、陆、空军起义(共有十次重大策反活动)。这一批起义的兵舰、飞机、部队,大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和亲信,写纪实必然涉及蒋介石本身的一些活动,因此这部书也从一个侧面对此作了若干反映。

我开始收集史料,最早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陆陆续续经历二十多年,也经过采访(如陈修良老人和伞兵三团的几位骨干等等),原始史料大约在五百万字以上。我所做的工作,严格地说是把这些史料编纂起来,所以书后开列了一部分书名、文章名,感谢这些文章作者和历史事件亲历者的回忆。初稿在1999年前已写好。2000年1月28日至2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一套黄金时段连续播放了八集《无名英雄》文献纪录片,主要内容是反映南京地下党的斗争史实,也包括策反情报工作,这就促使我进一步充实和汇编成书的决心。

这段历史确实是惊心动魄的。许许多多无名英雄,深入虎穴,冒着生命危险,为解放军渡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他们一次一次策反国民党军的兵舰、飞机和部队起义,其中大多数是成功的,配合解放大军顺利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这段历史涉及千百位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是历史的纪实,我多方查找、核实,对人名、地名、时间、主要情节,尽量求得准确、全面,但因为涉及的人和事太多了,而且当年是地下、秘密、单线联系的,难免有遗漏、错讹的地方,希望知情者提出,以便今后更正或补充。

感谢宁波出版社和责任编辑沈建国同志、校对陈惠炳同志,他们非常热情和辛勤的工作,给我以很大支持。还有一位编辑王伯城同志,是他在1999年前组织我编写这部书的。还有为搜集一部分珍贵的历史照片,潘震华同志帮了很大的忙,有一些照片是从各种书刊中复印过来的,在照片说明中都已加以说明,遗憾的是有的起义如江阴要塞起义,照片一时还找不到。对所有支持此书出版的同志和单位,特此表示感谢。

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说的一段话,原是从他在1998年为纪念南京地下党员厉恩虞(陈震东)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中摘引出来的,在《无名英雄》文献纪录片摄制中,摄制组又把这段文字显示在荧屏中。我所编写的《无名英雄》一书实际上与电视文献纪录片《无名英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内容更广泛一些,反映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述方法有所不同而已。因此我也把江泽民在纪念文章中的一段话放在卷首。

为帮助读者阅读,增强可读性,我对书中某些人物、地名、名词、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等,作了注释。

王泰栋

2006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名英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泰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30827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235.53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1
14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