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
内容
编辑推荐

尽管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仅仅是短短的一瞬,且过去已达半个多世纪了,但今天还观照着战争双方,观照着被侵略而奋起反抗的我们,也观照着曾经是侵略者的日本。何况,抗日战争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国际意义,我们怎么能忘记?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度过的,逃难流亡,失学失业,虽然没有上过前线,却也时刻感受着抗战的脉搏,时刻想着为抗战尽力。因为这是那个时代,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最朴实的愿望;也因为我不愿当亡国奴,也因为我不愿颠沛流离,也因为我想有学上,也因为我想回到故乡。

因此,今日虽已耄耋之年,却要将战争时期所见所闻、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这场战争的思考写出来,算作对历史的贡献,算作对幸福中的人们的奉献。

内容推荐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百万难民踏上了千里大逃亡的路程。

这一年,作者10岁。他随父母亲人一起,加入西进的流亡途中……

从故乡到武汉,到长沙,到桂林,到重庆。一路辗转,一路成长,直至抗战胜利,作者从懵懂少年长成壮实青年。

一路上,他见证了百万逃难百姓的苦难;经历了失学、失业、流浪的痛苦;见证了日军的血腥屠杀;见证了中国军人的奋勇抵抗……

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随枣会战……场场会战,空前惨烈。

张自忠、郝梦龄牺牲了,李家钰、吕公良倒下了……数十个将领慷慨捐躯,上百万将士血染沙场。

这是血写的历史,这是民族的壮歌……

这不仅是一首个人抗战流亡曲,也是一部全民抗战的壮烈史诗。

目录

自序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1

第一章 逃难投亲大武汉/001

第二章 三军将士显神威/039

第三章 辗转长衡行踪未定/073

第四章 初抵桂林略志血债/089

第五章 漓江边的学校(上)/135

第六章 漓江边的学校(下)/167

第七章 山谷里的工厂(上)/211

第八章 山谷里的工厂(下)/237

第九章 兴安去来/287

第十章 疏散前后/315

第十一章 奔波桂黔道/329

第十二章 莅临雾重庆/355

第十三章 鬼子终于投降了/383

第十四章 心香一瓣献忠魂/405

后记 勿忘历史/420

试读章节

隔不多久,就听得“呜——呜呜,呜——呜呜……”的空袭警报拉响了。接着,旅馆的人就跑来把我们妇孺从三楼带到底层躲避,还告诉说,这些天,日本人的飞机差不多每天都轰炸镇江和南京,镇江已经有百余间民房被炸毁,死伤二百多人了。但又给大家宽心,说是江边大马路上有英美两国的领馆,离这里不远,日本人不敢炸的,所以,“万全楼大旅馆”还是比较安全的。

其实,小娘舅和我对空袭并不惊慌,因为“八一三”淞沪战役一开始,日寇便滥炸上海平民区,种种惨状,当时在上海的父亲曾经目睹,也回来对我们讲过。再则,我们无锡也三天两头遭到轰炸,除房屋财产的损失不计外,居民伤亡者便达七百余人。我们读书的“公益学校”虽在西郊,但师生们躲避空袭,当时叫“逃警报”,也是司空见惯了的。小孩子就是这样,他不管什么以防万一,躲上几次,没见到飞机,也就懒得“逃”了,所以我们总是最后下去,最先回到客房。

父亲临出门的表情严肃而焦虑,至今还能记得。他严令小娘舅和我等小孩子,不得走出旅馆。父亲平时话不多,而且大都是想好了才说,因此很少有商量的余地。他这么说了,我们是不敢违背的,所以,只好待在屋里下棋。我们下的是“海陆空军战棋”,有飞机、战车、兵舰等等,我们玩得并不投入,不是因为上海的战事,而是窗外的镇江。我们时时挤在窗口,观赏近在咫尺然而又完全陌生的长江。细雨中的长江显得挺宽挺宽的,江水是黄色的,江上的船很多,走得也很慢。

小娘舅和我之所以向往镇江,一则因为大娘舅曾在镇江气象台工作,夸耀过镇江的风光,二则是因为幼小的时候,外婆给我们讲过白蛇娘娘的故事,白蛇娘娘、许仙官人、法海和尚,还有金山寺等等。

可这次我们都到了镇江,却被小鬼子的飞机和阴冷的秋雨困在旅馆,上不了金山寺,也看不到大娘舅说过的在金山寺脚下岩洞里的那尊矮小且又佝偻的法海石像了。这实在让我们沮丧。

镇江是我们江苏的省会,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在我的记忆里,“万全楼大旅馆”几乎就是关于镇江的全部了。

小娘舅虚岁十三,长我一岁,叫陆鸣芝,也在无锡念小学。日本人来了,战争让我们失学,还要逃难。我们学校的其他许多小朋友也一样,失学,逃难。

在老家的时候,小娘舅和我多次坐船遨游那三万六千顷、烟波浩渺的太湖,也到过那不很宽阔,但舟船密集的黄浦江畔,流连于狭仄的“外滩公园”。而现在,我们凭窗眺望的长江,却显得非同一般,父亲说过,去武汉,我们是要坐船沿长江往西去的。这是一条让我们一大家子逃生的大河,所以看着细雨中的长江,仿佛天地之间格外敞亮。

跟父亲一起去买船票的一位是大表兄,我叫他“阿昌哥”,另一位是表姐夫,我叫他“丽清兄”。

随着战线逐渐西移,由上海直接乘轮船逃难武汉的,以及走沪宁铁路乘坐火车到镇江转乘轮船的两类旅客都很多,这时自然都挤在了船务公司的门口。所以父亲和两个哥哥,一直奋斗到第三天,也就是11月16日,方才买得英商“怡和公司”当晚的船票。

父亲最想买的是“招商局”的船票,倘若买不到,才买英商“怡和公司”或“太古公司”的船票;反正坚决不买日本“日清公司”的船票。他说,“现在是举国抗战,日本是我们的敌国,我们宁可在镇江多呆几天,也不能把钱送到日本鬼子手里去。”

父亲思想里的“反日”倾向是非常明显的,早在二十年代,他便是“抵制日货”的积极分子,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时,他在上海南京路领着同学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宣传“不买仇货”,还进入商店一家一家检查。十多年后,日本人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攻城略地杀人放火,那日本货自然更不能卖,也不能买,日本轮船更不能乘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来,列强在华享有种种特权,包括“领事裁判权”和“内河航行权”之类。英美法日等国在上海、汉口、广州等地设立了轮船公司,他们的轮船堂而皇之地航行于长江流域等我国内河。现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已有好几个月,因为交战双方都没有“宣战”,中日之间并没有进入“战争状态”,于是,日本在华的银行、洋行、工厂,包括“日清轮船公司”等等均摆出一副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照样营业,照样搜刮中国百姓的钱。至于为什么没有宣战?我想对日本来说,哪来的宣战理由?因为它是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来的;对于国民政府来说,一边打着,一边还在眼巴巴地等着“国际社会”能出面遏制日本到此为止善罢甘休。一旦宣战,似乎别人就不大好说话了。

中国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之后的12月9日。

父亲揣着船票,赶回来就召集大家马上收拾行李。其实,所谓要收拾的东西,也就是些日常用的杂物,我和小娘舅要做的就是把“军棋”收好。

大家都在屋里坐着,等待船讯。那时候,船到港的时间是很难保证的。

傍晚七点钟,传来消息说,怡和公司的船到了。

因害怕日机空袭,轮船不敢傍拢码头而泊于江心。乘客必须自雇舢板,带着行李摆渡过去登船。找摆渡舢板的事,还得父亲他们去办,我们在岸边等着。

——嗬!江心的怡和轮灯火辉煌,把个三层楼高的船体连同水中倒影,照耀得比白昼更分明,更好看,宛若江面上平添了一幢巨厦。假如要拿小娘舅和我在大渲外婆家看惯了的,航行于太湖南北两岸的,由无锡到湖州的“锡湖轮船”来比较的话,那就真叫“小巫见大巫”了。P011-013

序言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日本侵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被称为“倭寇”而受日本统治者支持的若干海盗集团。

他们任意侵犯我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沿海地区,全都遭其侵犯,而以鲁苏浙闽四省受害最烈,被杀害的民众达数十万之多,财产损失不可胜数。

直到十六世纪60年代,明朝嘉靖年间,由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率部坚决清剿,血战多年,再严加防范,方才将寇患完全平定。

后来,十九世纪,日本统治集团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便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战败,1895年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包括割让了台湾。

进入二十世纪,1900年,日本参加了企图瓜分中国的八国联军,攻人北京,大肆屠杀平民,掠夺文物财物。接着,又从“庚子赔款”中分得巨额赃款。

此后,日本的侵略野心更膨胀,侵略行动更嚣张。

例如,1915年,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北洋军阀头子提出足以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在5月7日,以“最后通牒”相威胁。阴谋称帝的袁世凯为取得日本支持,对“二十一条”的若干条款签了字,对过分露骨的条款则半推半就,未敢即刻签字。但“5月7日”已因“二十一条”而成为奇耻大辱,以重要的“国耻纪念日”被载入了史册。

二十世纪20年代,日本天皇裕仁登基之后,通过“东方会议”,确定了称霸世界的总方针,即所谓“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侵略扩张总方针。自此,日本在我国福州、青岛、汉口、济南、平顶山等地频频挑起事端,制造惨案。其中,以济南惨案特别严重——

1928年4月下旬,日本侵略者为阻止中国北伐军北上,借口“保护日侨”,派兵占领了济南。

5月3日,日本侵略军以济南城内的一切中国军民为屠杀对象,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工人、学生、商贩、妇女、儿童、士兵,无一不遭杀戮,其残酷程度无法形容。尤其是,日本侵略军还闯入国民政府山东交涉员的“交涉署”,收缴文件,割断电灯电话线路,并将交涉员蔡公时等人捆绑起来。蔡公时以外交人员身份用日语提出抗议,野蛮的日军竟残忍地将蔡的耳、鼻、舌割掉,将眼睛剜掉,然后与其他人员一起拖出去枪杀。

这,便是人神共愤的“五三惨案”。

事后查明,在“五三惨案”中被日本侵略军惨杀死亡者达六千一百二十三人,伤者一百七十余人。

1931年9月18日,夜晚十点二十分,侵略者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的柳条沟,炸毁南满铁路一段,却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炮轰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次日,即占领沈阳全城和吉林长春。这就是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

通过“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后,1932年3月,日本侵略者抬出早已被推翻了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制造一个“脱离”南京政府的所谓“满洲国”,以使东北全境、东蒙和冀北地区永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同样在1932年,这年的1月28日,上海,日本侵略军制造了大规模武装进攻的“一二八”事变。但意外地遭到我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的坚强抵抗,打得日本侵略军焦头烂额,乃至于三易其帅。

然而,由于蒋介石满足初期的小胜,缺乏长期抗战的决心;同时,又因为西方列强对日本在沪的军事行动不满,作为侵略者的日本便与被侵略的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3月,日本侵略者在侵占我东北第四个省份热河之后,继续向华北进攻,遭到我国民革命军第29军宋哲元部、35军傅作义部等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史称“长城抗战”,激战在长城古北口和喜峰口一线展开。29军威震敌胆的大刀队,打得非常精彩。但由于蒋介石仍坚持其“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不予支持,使长城抗战归于失败。

1936年11月,日本侵略军纠合伪蒙军,大举进犯我绥远东北部。我傅作义35军奋起反击,连连获胜,特别是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使全国人民深受鼓舞。

以上事例,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侵略行径日益扩张,欲壑无底,也反映中国军民的抗日意志和抗日信心日益增强。

然而,无论东北沦陷后的义勇军抗战,“一二八”上海抗战,1933年长城抗战,或者1936年绥远抗战,都只是局部的、短期的抗击,而全国性的长期抗战,则须待西安事变以后了。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准备抗日,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全面抗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前提。

这当然是日本帝国主义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它更加明目张胆地加快了全面侵华的步伐。

1937年春,日军在华北大量增兵;6月初开始,在北平西南郊的芦沟桥附近,频繁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

7月7日晚,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我驻军第29军219团团长吉星文以时值深夜,当即拒绝。随后经过交涉,双方商定明晨派员调查。

然而8日凌晨,交涉中,日军竟然开枪射击,并炮轰宛平城。我29军乃坚决反击。这便是中国现代史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七七”芦沟桥事变。

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两小时,在南京的蒋介石即电令29军军长宋哲元,命他“固守宛平勿退,并须全军动员,以防事态扩大”。同时,命26军的四个师北上保定石家庄一带,增援29军。

如此举措,显示出经历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已然下定了进行抗日战争的决心。

并且,7月17日,蒋介石还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公开宣布了全面抗战,即全民抗战的开始。

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始料不及的,于是它把华北的侵略军增至十万人,并形成对北平和天津的包围圈。我29军将士虽英勇抗战,但寡不敌众,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两位将军壮烈牺牲,而援军又未能及时赶到,7月29日和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日寇在侵略我华北若干城市的同时,还觊觎华东,企图沿津浦线南下直取南京,逼迫国民政府屈膝投降。

日寇蓄意扩大战线,特别是企图侵占拥有五百万人口的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由南向北威胁首都南京。为此目的,制造了“七七”芦沟桥事变的日本帝国主义,又在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8月9日,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的中尉大山勇夫及一名水兵,驾驶摩托车强行冲进我虹桥军用机场挑衅,枪击我机场卫兵,理所当然被我卫兵击毙。

上海市政府与日本有关方面正就此事进行交涉,日本侵略者便集结了驻沪陆军、海军陆战队,出动坦克和装甲车,以及数十艘舰艇,由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古川清指挥,于13日凌晨起,向我守军驻地发起全面进攻。我守军第87师、第88师等各部,当即在淞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将军指挥下,坚决反击。

这便是“八一三”上海事变,淞沪会战的开始。

翌日,8月14日,南京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庄严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向全世界表明了进行抗日战争的决心。

8月15日,国民政府下达动员令,同时任命蒋介石为最高统帅,并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上海属于第三战区,以冯玉祥将军为司令长官。

这样,从“七七”芦沟桥事变到“八一三”上海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起始,也就是我中华民族进行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的开端。

与此相应,“九一八”以来的“救亡歌曲”,也开始正名为“抗战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

把他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冲啊!——杀!!

《大刀进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麦新先生,最初发表于《大众歌声》时有副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因为,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29军的大刀队曾大显身手,砍杀得鬼子们抱头鼠窜,闻风丧胆,而这一回在芦沟桥抗击日寇的,恰恰又是29军,还有他的大刀队。

麦新先生这首《大刀进行曲》,是芦沟桥事变后第一批抗战歌曲中突出的一首。这首歌,高亢激越,豪迈雄壮,唱出了抗日战士藐视敌人,有充分把握消灭敌人的昂扬斗志,揭开了中国现代史上“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崭新篇章。

后记

历史是一面镜子,一面永远的镜子。

尽管过去已五千年了,我们还仍然记得,中华民族的始祖是炎黄唐虞。

尽管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仅仅是短短的一瞬,且过去已达半个多世纪了,但今天还观照着战争双方,观照着被侵略而奋起反抗的我们,也观照着曾经是侵略者的日本。何况,抗日战争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国际意义,我们怎么能忘记?

因为抗日战争,保卫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并使之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可能。

因为抗日战争,湔雪了鸦片战争百年以来的国耻,废除了帝国主义列强硬加给我们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及各种特权。

因为抗日战争,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美梦,使中国人民永远免除了被奴役的噩运。

因为抗日战争,收回了包括东北和台湾在内的被侵占领土,当然也收回了意味着半殖民地地位的全部外国“租界”。

因为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方才能以平等地位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抗战中期的1942年1月1日,我国就作为中、苏、美、英反法西斯“四强”之一,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保证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

因为抗日战争,1943年11月,中国领导人与美英两国领导人在开罗举行会议,商讨反法西斯战争有关问题,并签署了《开罗宣言》。与欧美强国首脑平起平坐,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尚属首例。

因为抗日战争,1945年7月,中、苏、美、英在德国投降后的波茨坦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因为抗日战争,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是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之一,并成为安全理事会中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影响。

——以上,都是抗日战争历史成果的重要方面,是三百八十万阵亡将士和他们的战友们,抛头颅洒热血,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拼来的,他们的献身精神和历史功绩永垂千古,我们必须牢记和珍惜,并发扬光大,而绝不应该忘记。

我们,今天的我们,特别是青少年们,距离战争已相当遥远了。青少年们生长在太平盛世,闻不到火药味,听不见炸弹声,没有颠沛流离之苦,没有家破人亡之灾,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玩耍游览,过着幸福安乐的生活,确实令我羡慕。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度过的,逃难流亡,失学失业,虽然没有上过前线,却也时刻感受着抗战的脉搏,时刻想着为抗战尽力。因为这是那个时代,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最朴实的愿望;也因为我不愿当亡国奴,也因为我不愿颠沛流离,也因为我想有学上,也因为我想回到故乡。

因此,今日虽已耄耋之年,却要将战争时期所见所闻、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这场战争的思考写出来,算作对历史的贡献,算作对幸福中的人们的奉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正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97015
开本 16开
页数 4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6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