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何平叔点评温病条辨
内容
编辑推荐

《温病条辨》分为两部分,一是流行疫病,二是杂证,包含暑、湿、疟,利(痢)、痹、疝、黄疸、霍乱等。在疫病方面,我们在点评中,总结了《伤寒》以来两千年的理论和治疗经验,与《温病条辨》理论和方法一一作了对比,通过阅读本书,不但能了解和学习掌握疗效卓著的中医传统理论和临床,而且也能知道《温病条辨》理论和方法的缺陷。在杂病方面,对于《温病条辨》所涉及的各种疾病,我们通过十一篇专论(寒热论、暑病论、疟疾论、燥病论、霍乱论、痹病论、黄疸论、下利论、咳嗽论、疝病论、湿病论),穷其病原,列其效方,驭繁就简,并通过点评,务期读者能了解和学习掌握,同时也能用以了解《温病条辨》在理论及临床的缺陷。希望使理论丰富、疗效卓著的传统中医重放异彩,为人民的健康继续作出重大贡献。

内容推荐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作者尚《内经》,崇《伤寒》,40余年来潜心于《内经》、《伤寒论》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据此对《温病条辨》主要条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系统点评,提出了颇多与《温病条辨》认识相悖的独到看法。本书言辞犀利而有据,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实践为依据,以疗效为事实,给今人阅读《温病条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至于内容的准确性,则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则,以事实说话,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索判断。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抛砖引玉式地展现了《温病条辨》的阅读体会,进而指导临床,真正做到了在学习中继承,在质疑中进步,给读者展示了一种正确的“学古籍,用古籍”的中医治学方法。本书适合中医专业人士或具有一定中医知识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问心堂温病条辨原病篇

 附:寒热论(点评者专论)

 本篇总评

卷一 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总评

 暑温

附:暑病论(点评者专论)

 伏暑

 湿温 寒湿

 温疟

附:疟疾论(点评者专论)

 秋燥

附:燥病论(点评者专论)

 补秋燥胜气论

卷二 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总评

 暑温、伏暑

 寒湿

 附:霍乱论(点评者专论)

 湿温(虐、痢、疸、痹附)

一、湿热(温)

附:痹病论(点评者专论)

二、黄疸

附:黄疸论(点评者专论)

三、疟疾

四、下利(痢疾)

附:下利论(点评者专论)

 秋燥

卷三 下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总评

 暑温 伏暑

暑证总评

 寒湿

附:咳嗽论(点评者专论)

附:疝病论(点评者专论)

 湿温

一、疟疾

二、下利

湿病总评

附:湿病论(点评者专论)

 秋燥

燥病总评

全书总点评

附录A 常用方选

附录B 何氏玲珑小药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何平叔点评温病条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平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113073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7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54.2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