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珍藏本)/历史之谜珍藏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融学术性、历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用犀利的笔锋,直刺历代皇帝兴盛衰亡之谜,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的风貌背景。用立体的视角全面为你揭开各个朝代内部隐秘的帝王真相、皇宫大内鲜为人知和不为人知的轶闻秘事。采用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的方法,历史脉络清晰,人物个性鲜明,一件件匪夷所思的秘事和一桩桩疑案、谜团带领你走向千年的故国,领略历史的残酷,带领你享受奇妙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对未知事件的揣测,可谓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本书将成为历史学习者查阅的历史典籍,成为历史爱好者增长见识学问的书籍,也是大众了解古代帝王神秘故事的趣味读本。愿您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体会到历史的兴衰,感受到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浩瀚与传奇。

内容推荐

汤汤五千年中国历史,斗转星移、家国兴衰、朝代更迭,演绎了多少的悲情故事与或雄壮或荒淫的历史。他们或深或浅的足迹,在共同写就中华民族千年辉煌壮丽的历史乐章、绘成斑斓多彩历史画卷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难以索解的历史奇谜。

本书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史实中,笔触身为九五之尊,身居九重之内的“天子”,将至高无上者的形象赤裸裸地表露在公众之前,揭去其神秘的面纱,一睹“龙颜”之真容,用不同的视觉去探求他们“秘”而不宣的各种细节,探谜一桩桩悬案与谜案背后的真相,活现历史真貌。

本书力求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形象完整地再现中国千年百位帝王的史事、轶事、艳事、趣事,然而众多的说辞或记载的遗漏,让原本远去的故事更加的神秘,我们力求揭开谜案背后的真相:当然帝王因隐而秘,史海沉浮,失散了多少真实的史实,留下了许多难解的疑窦与谜团,也许有些令人惊诧和匪夷所思的离奇故事只能依稀当年,似是而非了,而留给后人的将是不断追寻的脚步。

目录

第一部分 秦汉篇

秦始皇赢政/3

 赢政身世之谜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谜

 秦始皇不立后之谜

 秦始皇死因之谜

汉高祖刘邦/10

 汉高祖身世之谜

 刘邦立皇太子之谜

汉惠帝刘盈/15

 刘盈的功业之谜

 汉惠帝舅甥成婚之谜

汉文帝刘恒/17

汉文帝多疑之谜

汉景帝刘启/19

景帝“寡恩忍杀”之谜

汉武帝刘彻/21

汉武帝独宠李夫人之谜

 探谜武帝“巫蛊之乱”

汉宣帝刘询/26

 汉宣帝“故剑情深”之谜

汉元帝刘夷/30

 汉元帝未临幸昭君之谜

汉成帝刘骜/33

 汉成帝贪色杀子之谜

汉哀帝刘欣/37

 儒雅天子登基之谜

 汉哀帝“断袖癖”之谜

新帝王莽/41

 沽名诛子,篡位弑帝之谜

 黄河淹没新朝之谜

汉明帝刘庄/47

 汉明帝夜梦引佛入汉之谜

汉章帝刘炟/48

 创东汉鼎盛局势之谜

汉和帝刘肇/52

 薄命天子雄志理政之谜

汉顺帝刘保/56

 汉顺帝夺权又失势之谜

汉桓帝刘志/58

党锢霍乱之谜

汉灵帝刘宏/63

 汉灵帝沉迷“夜舒荷”之谜

第二部分 魏晋南北朝篇

魏武帝曹操/69

 曹操赤壁战败之谜

 曹操陵墓千古之谜

魏文帝曹丕/72

 贪色谋害胞弟之谜

魏明帝曹/76

 魏明帝生父之谜

蜀汉昭烈帝刘备/78

刘备托孤之谜

刘备葬墓之谜

蜀汉后主刘禅/81

 “扶不起的阿斗”之谜

 阿斗乐不思蜀之谜_

吴末帝孙皓/86

 吴末帝嗜杀亡国之谜

晋武帝司马炎/89

晋武帝佳丽愈万之谜

晋惠帝司马衷/93

 中国首位白痴皇帝之谜

晋明帝司马绍/95

张扬天子死因之谜

晋孝武帝司马曜/98

 晋孝武帝戏言丧命之谜

十六国·前秦晋王苻生/100

 苻生嗜杀乱政之谜

十六国·汉昭武帝刘聪/104

 刘聪谋杀胞弟篡位之谜

 刘聪霸父妾淫乱之谜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109

 刘骏淫生母、霸堂妹之谜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113

 宋前废帝荒淫乱伦之谜

南朝·宋明帝刘或/116

 南朝宋明帝借腹生子之谜

 刘或猜忌好杀之谜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119

 宋后废帝淫邪嗜杀之谜

南朝·齐郁林王萧昭业/122

 萧昭业恋色失皇权之谜

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126

 萧宝卷纨绔天子之谜

 萧宝卷恋“三寸金莲”之谜

南朝·梁元帝萧绎/130

 元帝萧绎冷落艳妃之谜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133

 陈后主淫狎亡国之谜

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137

 孝文帝后宫丑闻之谜

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140

 北齐帝残暴荒淫之谜

第三部分 隋唐五代篇

隋文帝杨坚/147

 隋文帝兴佛建寺之谜

 隋文帝“惧内”之谜

隋文帝死因之谜

隋炀帝杨广/156

 隋炀帝荒淫亡国之谜

唐高祖李渊/160

 唐高祖误中“美人计”之谜

唐太宗李世民/163

 李世民杀弟夺妻之谜

 唐太宗篡改国史之谜

 李世民暴死之谜

唐高宗李治/168

 高宗乾陵选址之谜

唐中宗李显/171

 唐中宗被谋害之谜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175

 武则天身世之谜

 武则天面首三千之谜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唐玄宗李隆基/181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情爱之谜

唐肃宗李亨/186

 唐肃宗宠妃“襄国”之谜

唐代宗李豫/192

 唐代宗皇后沈氏下落之谜

唐宪宗李纯/194

 唐宪宗独爱青楼歌妓之谜

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197

 梁太祖的情爱之谜

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201

 后唐庄宗被优伶谋杀之谜

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203

 后晋高祖甘为契丹“儿皇帝”之谜

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206

 后晋出帝石重贵亡国失妾之谜

五代十国·南汉后主刘鋠/210

 嗜阉暴君乱政亡国之谜

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213

 前蜀后主骄淫亡国之谜

五代十国·后蜀后主孟昶/216

 后蜀后主恋美色亡国之谜

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220

 南唐才情天子亡国之谜

第四部分 宋元篇

宋太祖赵匡胤/227

 “烛影斧声”之谜

宋太宗赵光义/229

 太宗登基和“金匮之盟”之谜

 宋太宗大开杀戒之谜

宋真宗赵恒/237

 “澶渊之盟”和“天书神降”之谜

宋仁宗赵祯/241

 “狸猫换太子”——仁宗生母之谜

宋英宗赵曙/245

 “濮议”论战之谜

宋神宗赵顼/248

 神宗变法兴国之谜

宋哲宗赵煦/254

哲宗屡立废孟皇后之谜

宋徽宗赵佶/258

青楼天子风流之谜

宋钦宗赵桓/262

 钦宗“六甲神兵”拒敌之谜

宋高宗赵构/263

 “泥马渡康王”之谜

 高宗政治“阳痿”之谜

宋孝宗赵■/267

 孝宗中兴未果之谜

宋光宗赵惇/270

 宋光宗“惧内”之谜

宋宁宗赵扩/274

 宁宗任奸佞废太子之谜

宋度宗赵禥/277

 “白痴天子”登基之谜

宋恭帝赵■/281

 天子高僧恭帝之谜

辽道宗耶律洪基/284

 辽道宗冤杀皇后之谜

金海陵王完颜亮/287

 金海陵王无道嗜淫之谜

元太祖成吉思汗/290

 一代天骄猝死及立储之谜

 成吉思汗与丘处机情谊之谜

 成吉思汗陵墓之谜

元世祖忽必烈/296

 忽必烈远征日本失利之谜

元顺帝妥懂帖睦尔/299

 元顺帝身世之谜

 元顺帝痛失大元之谜

第五部分 明清篇

明太祖朱元璋/311

 朱元璋身世之谜

 朱元璋墓葬之谜

明惠帝朱允蚊/316

 建文帝登基之谜

明成祖朱棣/318

 明成祖生母之谜

 明成祖残杀宫女之谜

明英宗朱祁镇/322

 被俘皇帝两次登基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325

 明宪宗姐弟恋之谜

明孝宗朱祜樘/334

 明孝宗出身冷宫之谜

明武宗朱厚照/339

 浪荡天子隋迷酒家女之谜

 明武宗宫闱丑闻之谜

明世宗朱厚熄/345

 嘉靖帝龙颜一怒血成河

明神宗朱翊钧/348

万历皇帝“梃击案”之谜

明光宗朱常洛/350

 明光宗“红丸案”之谜

明熹宗朱由校/353

熹宗“天才木匠”之谜

明思宗朱由检/356

 崇祯亡国之谜

清太祖努尔哈赤/361

 纳娶妻妾十六人之谜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

清太宗皇太极/365

 皇太极继位之谜

 皇太极香艳之死谜

清世祖福临/370

 顺治帝继统之谜

 扑朔迷离福临死因之谜

清圣祖玄烨/377

 康熙天花与登基之谜

 康熙死因之谜

清世宗胤稹/381

 雍正即位之谜

 清世宗暴死之谜

 乾隆的私生子之谜

清仁宗颙琰/391

 仁宗暴死之谜

清宣宗曼宁/394

 鐍匣风波——宣宗继位之谜

清穆宗载淳/397

 载淳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清德宗载计舌/399

 德宗与慈禧决裂之谜

 德宗猝死之谜

清末代皇帝溥仪/409

溥仪的婚姻之谜

末代皇帝溥仪葬地之谜

试读章节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谜

提起秦始皇,人们就会想起“焚书坑儒”这一典故,但是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儒”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在完成政治上的诸多加强控制的举措之后,秦始皇便开始了精神上的控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为群臣及众多的儒生大排酒宴。在宴会上,围绕着是否实行分封制,众多儒生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丞相王绾、博士生淳于越等人主张实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则赞同郡县制,并指责淳于越等“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最后秦始皇支持李斯的观点,并采用、实施李斯的“焚书”建议,下令:除了秦纪(秦国史书)、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姓以外,凡列国史籍、私人所藏的儒家作品、诸子百家著作和其他典籍,统统按时交官焚毁。同时,禁止谈及《诗》、《书》和“以古非今”,违者定当严惩乃至判其死罪。百姓如想学一些法令,可拜官吏为师。从这一点来看,焚书的举动秦始皇肯定做过。

秦始皇称帝以后,力求长生不老,迷恋仙道,不惜动用重金,先后派徐福、韩众、侯生、卢生等人寻求仙药。侯生与卢生当初是秦始皇身边的方士,由于长期为秦始皇求仙人和仙药却始终没有找到,而心急如焚,忐忑不安。依照秦国的法律,求不到仙药就会被处死。因此他们深发感慨:像这样靠凶狠残暴而建立威势并且贪婪权势的人,不值得给他求仙药。于是,侯生、卢生悄悄地远走他乡。

这件事使秦始皇十分恼怒,于是他下令,对所有在咸阳的方士进行审查讯问,欲查出造谣惑众的侯生、卢生两人。方士们为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得相互告发,秦始皇最后把圈定的460余人都在咸阳挖坑活埋。

秦始皇的“坑儒”是“焚书”的继续。至于坑杀的人究竟是方士还是儒生,学术界各持己见。从分析“坑儒”事件的起因看,秦始皇所坑杀的人应该是方士;但从长子扶苏的进谏“众儒生都学习孔子的学说”来看,秦始皇所坑杀的又好像是儒生。

而且东汉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记载,秦始皇在骊山温谷挖坑用以种瓜,以冬季瓜熟的奇异现象为由,诱惑博士诸生集于骊山观看。当众儒生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时,秦始皇乘机下令填土而埋之,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于是有人便根据这一点而偏向于传统的说法,认为秦始皇确实有过“坑儒”的行为。

但有人研究诸史籍,认为“焚书”有之,“坑儒”则无,实是“坑方士”之讹。“坑方士”事见始皇三十五年,因为侯、卢二人求仙药不成,他们惧“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骂了秦始皇一番后逃走。既然事端由方士引起,那么就只能是“坑方士”,当然不能说被杀的四百六十余人中没有儒生,而全是方士,但是由其代表人物可推知,被杀的主体应该是方士,而被杀的原因更与儒家的政治主张和学派观点无关。所以即使被杀者有儒生,也并非因其为儒生而得罪,总是与方士们有某种牵连之故。因此绝无理由说秦始皇“坑儒”。尽管秦始皇早因“坑儒”之举背上千古骂名,然而,直到今天,秦始皇究竟有没有“坑儒”这一谜团还是没有解开。秦始皇不立后之谜

中国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制遂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成为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演出了一幕幕的政治活剧。

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经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善,秦统一中国后更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定出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母亲为皇太后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帝始终没有设立皇后,这成为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  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中间有9年的太平天子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3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9年都未立后。22岁到39岁的17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虽则国事繁忙,但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从39岁到50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要以“母仪天下”为标准,可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秦朝虽短,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时间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皇后,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愿意,而非其母亲不操心,也非大臣不尽职。

秦始皇在有机会立皇后的时间内未立皇后是有许多原因的,但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和原因,也许只能成为世人心中永远的一个谜。从众多复杂的原因中推究,可能除与他的性格多疑恐皇后掣肘有关外,还跟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和后宫美女过多有关。秦始皇曾4次巡视六国故地,其中3次都会见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长生不死之药,甚至派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赴东海神山求药。正是有长生不死的厚望和六国佳丽充斥着后宫,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秦始皇立后的进程。

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行为失谨,秽乱后宫,并生了两个儿子。这使秦始皇在思想上受害甚深,可谓是终生难忘的伤痛。为此,他把母亲赶出了国都咸阳,后来虽有悔过,但至死未让她再住咸阳。正如秦兵马俑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敏所说的那样:“由怨母而仇视女人的心理阴影,使秦始皇长大后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发展。宫中众多女人,仅仅是为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亲行为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也是秦始皇迟迟未立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方六国的佳丽尽收后宫,但是要选一个名门之后的贤淑女子也是一个难题,更何况秦始皇自认功德超过了古代的圣王——三皇五帝,皇后的标准难定,选定皇后就更难了。

秦始皇死因之谜

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似乎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可是将这几篇有关秦始皇死亡情况的文字细细阅读,可发现其中有耐人寻味之处。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主要巡游云梦、会稽等地时,李斯、胡亥、赵高等随从,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为皇帝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还祷山川”。这似为最高等的计谋。因蒙恬领兵30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要诛蒙氏一族。赵高是个宦官,专管宫廷御车与印信、墨书。这次秦始皇巡游,自然少不了中车府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执掌传达皇帝命令和调兵的凭证“符”和“玺”,赵高当然随从。秦始皇这次出巡,一路劳顿,到平原津就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信还未送走,秦始皇就呜呼哀哉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行宫了。

为了不使秦始皇死的消息传扬出去而引起混乱,丞相李斯秘不发丧,将尸体载于车中,饮食奏请如常。一面命令车子加紧赶路,一面让赵高尽快派人把秦始皇的遗诏给扶苏送去。赵高可不愿意让扶苏继承皇位。因为扶苏为人正派,根本瞧不起阿谀奉承的赵高。秦始皇的小儿胡亥是一个昏庸的家伙,且赵高还曾受命教胡亥学习法律,二人正好臭味相投。赵高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实现他篡权乱政的阴谋,因而他违背秦始皇的命令,扣着诏书不发。赵高说动胡亥威胁李斯,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就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马上自杀,不得违抗。接到诏书后扶苏流着泪自杀了。蒙恬不愿这么糊里糊涂地自杀,他说皇帝巡游在外,命令我带兵30万戍边,这是天下重任,怎么能见个使者就自杀呢?谁知道其中是否有诈?主使者于是把他押起来关进监狱,等候处理。P5-P7

序言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绎了多少兴衰与荣辱,更迭了多少代帝王与将相。从两千年前专制时代的第一位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皇帝——秦始皇赢政算起,到最后一位皇帝——清末帝溥仪为止,共有三百多位皇帝走马灯似地涌现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舞台上。帝王是历史的产物,帝王也是时代的缩影。他们或是流芳千古,或是遗臭万年,或是像普通百姓一样,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他们用自己或悲或喜的人生,演绎了一段又一段的悲情故事与或雄壮或荒淫的历史。他们或深或浅的足迹,在共同写就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壮丽的历史乐章、绘成斑斓多彩历史画卷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难以索解的历史之谜。

古往今来,帝王将相纵横捭阖,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一世伟业;英雄豪杰慷慨悲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千古传奇;昏君庸主游戏风尘,窥视了大千世界的神秘奇丽;后宫佳丽,情海生波,演出了梦幻人生的悲欢离合。人们总是用无限的思古幽情去仰视帝王,带着新奇的心理对帝王进行解剖。然而众多的说辞或记载的遗漏,让原本远去的故事更加神秘,帝王将相因隐而秘,史海沉浮,失散了多少真实的史实,留下了多少难解的疑窦与谜团。斗转星移,失去的已灰飞烟灭,而留下的却是一串串令人惊诧和匪夷所思的离奇故事。我们对帝王的了解只能依稀当年,似是而非。

本书在众多的皇帝中选择了一百多位。他们并非都是最具特色,但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贤明,有的昏庸;有的雄才大略,有的鼠目寸光;有的功勋卓著,有的庸碌无能;有的绝妙文才,有的情思万种;有的长寿,有的短命;有的勤俭执政,有的荒淫败国……形形色色,我们从各“色”的皇帝中,从他们的身世、性格、情感、登基、执政、立储、立后、死因等多个层面,用不同的视角去探求他们“秘”而不宣的各种细节,以及朝代更迭、家国兴衰的种种秘闻轶事。

皇帝在古代被视为真龙天子,可他毕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爱恨与情仇。编者笔触历史上“隐秘”最多的九重之内,将至高无上者的形象赤裸裸地表露在公众之前,揭去其神秘的面纱,使读者一睹“龙颜”之真容,活现历史真貌,以彰显其形、其志、其人。

全书融学术性、历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用犀利的笔锋,直刺历代皇帝兴盛衰亡之谜,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的风貌背景。用立体的视角全面为你揭开各个朝代内部隐秘的帝王真相、皇宫大内鲜为人知和不为人知的轶闻秘事。采用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的方法,历史脉络清晰,人物个性鲜明,一件件匪夷所思的秘事和一桩桩疑案、谜团带领你走向千年的故国,领略历史的残酷,带领你享受奇妙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对未知事件的揣测,可谓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本书将成为历史学习者查阅的历史典籍,成为历史爱好者增长见识学问的书籍,也将是大众了解古代帝王神秘故事的趣味读本。愿您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体会到历史的兴衰,感受到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浩瀚与传奇。

由于编者能力及对历史史料掌握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10用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珍藏本)/历史之谜珍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5316
开本 16开
页数 4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6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