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拉克战争后动荡的中东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全方位地剖析了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阿以冲突特别是巴以冲突的前景,以及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地区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军事安全、伊斯兰复兴运动、国际关系、阿中关系的发展趋势。这在国内属开创性的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且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学科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本书可供关心国际问题特别是中东、海湾地区形势发展的大学师生、研究人员、有关部门和感兴趣的人士参阅。

内容推荐

本专著共分十章,它们分别是“9·11”事件后中东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伊拉克战争前后的美国中东政策、伊拉克战争与战后的伊拉克、伊拉克战争后的阿以冲突及其解决前景、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政治民主化改革走向、新世纪初的中东经济发展问题、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军事安全形势走向、伊拉克战争后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趋势、 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走向。

作者在本书里既继承、借鉴了国内专家学者和外国同行在本课题领域内的科研成果,同时又在论述一些问题时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如指出,布什总统的两次全球安全战略调整的实质没有变化,所变化的只是一时采取的策略上的变化和阶段性的变化;又如,中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旧的经济体制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调整是中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又如,美国在中东所进行的“反恐”战争、到处驻军、修建军事基地和攫取石油资源、实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是当前中东安全形势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又如,作者探讨了萨达姆政权迅速倒台的主要原因:美、伊军事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伊拉克军队高级将领叛变、萨达姆的地区霸权政策不得人心、伊拉克政体存在种种弊端等;又如,“恐怖中东”的愈演愈烈应该是和美国的中东政策分不开的,正是其不合法的战争引发了针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袭击浪潮;作者还指出,伊拉克战争改变了阿以力量对比,在美国的压力下,一些阿拉伯国家被迫采取了不少迎合美国政策的举措,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以强阿弱的战略态势,这将极大影响阿以矛盾的解决前景;作者还对发展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贸、文化关系提出了建议等等。

本书可供关心国际问题特别是中东、海湾地区形势发展的大学师生、研究人员、有关部门和感兴趣的人士参阅。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9·11”事件后中东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第一节 “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其全球安全战略

一 “9·11”事件及其影响

二 阿富汗战争及其影响

三 “9·11”事件后美国首次调整其全球安全战略

 第二节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再次调整其全球安全战略

一 美国再次调整其全球安全战略的动因

二 美国再次调整其全球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 对美国再次调整其全球安全战略的评析

 第三节 中东在世界格局中的未来地位

一 中东在美国全球安全战略中地位上升

二 中东在其他大国安全战略中地位也在上升

三 中东在世界格局中的未来地位

第二章 伊拉克战争前后的美国中东政策

 第一节 决定和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 决策机制及其决策者思想

二 利益集团和院外集团作用

三 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与目标

 第二节 伊拉克战争前后的美国中东政策

一 伊拉克战争前的美国中东政策

二 伊拉克战争后的美国中东政策

 第三节 伊朗核问题和美国对伊朗的政策

一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二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朗制裁的决议

三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及政策选择

 第四节 美国中东政策走向

一 美国中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二 布什第二任期内中东政策的基本走向

第三章 伊拉克战争与战后的伊拉克

 第一节 伊拉克战争及其影响

一 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 伊拉克战争的进程

三 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第二节 萨达姆政权迅速倒台的主要原因

一 美伊军事力量对比十分悬殊

二 军队高级将领叛变等原因

三 萨达姆的地区霸权不得人心

四 伊拉克政治体制存在种种弊端

五 经济发展缓慢、民心涣散

六 一些重要国家对萨达姆心存疑虑

 第三节 2003年战争后的伊拉克

一 伊拉克战后重建进程

二 伊拉克政局不稳的主要原因

三 伊拉克政局未来走向

第四章 伊拉克战争后的阿以冲突及其解决前景

 第一节 2000年巴以暴力冲突升级

一 巴以冲突升级的主要原因

二 沙龙借反恐国际背景加大打击巴武装

 第二节 伊拉克战争对阿以冲突的影响

一 伊拉克战争对巴以局势的影响

二 伊拉克战争对阿以冲突的影响

 第三节 伊拉克战争后阿以冲突解决前景分析

一 哈马斯上台后的巴以关系

二 黎以冲突及对阿以冲突的影响

三 阿以冲突前景分析

第五章 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政治民主化改革走向

 第一节 伊拉克战争前中东政体改革

一 中东国家政体改革的有利因素

二 中东国家政体改革的不利因素

三 中东国家政体改革的状况

 第二节 伊拉克战争后中东政治民主化改革

一 推动中东政治民主化改革的内在动力

二 美国在中东推行民主所采取的措施

三 美国在中东推行民主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四 中东政治民主化改革取得的进展与问题

 第三节 中东政治民主化改革走向

一 中东政、学界对政治民主化改革的看法

二 美国等西方学界对政治民主化改革的看法

三 美国在中东推行民主的前景

四 对中东民主化的几点评析

五 中东政治民主化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新世纪初的中东经济发展问题

 第一节 全球化与中东经济体制调整

一 经济调整的进展

二 经济调整的成效

三 经济调整的问题

 第二节 石油输出国在高油价条件下的发展特点

一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二 保护本地人就业

三 改善外国投资环境

四 推动产业结构多样化

五 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挑战

一 水资源问题

二 环境污染问题

第七章 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军事安全形势走向

 第一节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企图及其军事存在

一 美国对中东的战略企图

二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

三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后果

 第二节 中东地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一 中东地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二 伊朗核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东地区的暴力冲突

一 伊拉克反美武装活动与暴力冲突

二 巴勒斯坦地区的武装冲突

三 中东其他国家的暴力活动

 第四节 中东军事安全形势走向

一 当前中东军事安全形势基本特征

二 当前中东军事安全形势的走向

第八章 伊拉克战争后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趋势

 第一节 伊斯兰复兴与恐怖主义

一 伊斯兰复兴及其相关词语概念的界定与使用

二 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伊斯兰复兴的关系

 第二节 对恐怖主义的评析

一 美国及西方的观点

二 伊斯兰世界的看法

三 对中东恐怖主义的评析

四 对“文明冲突论”的看法

 第三节 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趋势

一 伊朗政权前景

二 哈马斯的走向

三 真主党的趋向

四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前景

五 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趋势

第九章 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三场战争

一 海湾战争得到联合国授权

二 阿富汗战争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三 伊拉克战争属师出无名

四 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宪章》等形成的冲击

 第二节 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哲学

一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二 美国政府新保守主义政策

三 美国新保守主义在中东碰壁的主要原因

四 霸权主义行不通

 第三节 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 影响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 中东国际关系走向的几种可能性

第十章 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走向

 第一节 伊拉克战争前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

一 伊拉克战争前中国与中东国家政治关系

二 伊拉克战争前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

 第二节 伊拉克战争后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

一 伊战后出现的对双方发展的有利因素

二 伊战后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现状

三 对伊战后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思考

 第三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走向探讨

一 中国与中东国家政治外交关系走向

二 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走向

三 中国与中东国家文化关系走向

四 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关系的重大意义

试读章节

2001年9月11日上午,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民航客机分别在8点45分和9点撞击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引起爆炸和熊熊大火。两幢110层的大楼顿时像两个大烟囱,浓烟滚滚。当时纽约的第一电视台现场转播世贸中心被撞的画面:一架民用飞机从北面飞来,撞到有电视天线的一号大楼上;另一架民用飞机从西北方向飞向世贸中心大楼,直接撞到二号大楼的东北角,一团烈火和浓烟向外扩散,其景象就像电影《珍珠港》里的轰炸场景。属于联合航空公司和美洲航空公司的这两架班机被恐怖主义分子劫持,被用作自杀炸弹,飞机上的人自然在劫难逃。

纽约市市长朱利安立即宣布整个纽约处于紧急状态,呼吁市民保持镇静,并留在家中。纽约周围的肯尼迪、拉瓜地、纽瓦克三大机场被关闭,地铁全部停驶。从新泽西通向曼哈顿的林肯隧道、荷兰隧道以及曼哈顿的东西高速公路也全部关闭。在世贸中心旁边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很快宣布停市。纽约联合国大楼内的人员紧急疏散,原定于9月11日开幕的第56届联大被迫推迟。该地区的中小学校也紧急把学生疏散回家。世贸中心的一幢大楼在燃烧约1小时后于9点45分轰然倒塌,整个曼哈顿金融区浓烟滚滚、尘土弥漫。在街头上,可以看到人群如潮水般涌出。不少人用卫生纸捂着脸,他们身上落满了尘土。过了一会儿,人们又听到了一声巨响,世贸中心的另一幢大楼也轰然倒塌。这两座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就这样在人们面前消失了。从爆炸现场逃生的居民描述了爆炸和大楼坍塌的恐怖情景:就像火山喷发,飞落的大楼碎片散射到好几个街区,人们惊叫着四处乱跑,但在滚滚浓烟和纷飞的碎片中根本跑不出去;有的人走投无路只能从高楼的窗口向下跳,自然也无生存的可能。世贸中心大楼就像吞噬人们生命的黑洞。令人感动的是,还有许多医务人员不顾安危在浓烟中抢救被烧得发黑的伤亡人员。

纽约世贸中心大厦被撞毁后约半小时,首都华盛顿中心离白宫不远的地方发生大火,白宫人员开始疏散。紧接着,一架民用飞机撞到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引发大火,楼内人员被迫紧急撤离。五角大楼又发生第二次爆炸,楼体一角倒塌。

9月11日,华盛顿也陷入了恐怖之中。美国国务院门口发生了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国会、白宫、国务院和财政部等美国政府要地被全面封锁,以防不测。白宫所有工作人员全部撤离,这座象征美国最高权力的建筑,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城”。

此外,还有一架联航从新泽西州纽瓦克机场飞往旧金山的民航飞机被劫持,并在匹茨堡附近坠毁。这样,在9月11日的大规模恐怖主义劫机爆炸中,共有4架美国民用飞机被劫持和撞毁。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给美国及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对美国的安全及美国决策者的影响、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对大国间关系的影响、对世界上文明对话的影响。

(一)“9·11”事件对美国的安全及美国决策者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珍珠港遭到来自日本的袭击,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自那以后,美国驻外使馆曾多次遭遇恐怖分子的武装袭击、破坏,但美国本土从未受到袭击。“9·11”事件使美国领导人和普通民众深切地体会到:美国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军队,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却不能保证美国国土不受恐怖分子的袭击,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民众的安全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威胁和挑战。“9·11”恐怖行动引出了过去大多数美国人从未考虑过的国家安全的问题,并且强烈要求把刚刚发现的国家安全的脆弱与大国意识联系起来。9月14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参众两院联合决议,授权布什总统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打击“9·11”事件的实施者及其庇护者。美国领导人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把维护、确保美国本土安危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而且要刻不容缓地去抓好这件事。为此,美国决策者决心采取一切手段打击恐怖主义,以消除对美国本土安全的威胁。2001年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参众两院和全国发表电视演讲时强调,美国将采取一切手段打击全球恐怖主义,并说美国采取行动的时刻已经临近。布什说,所有证据表明“9·11”事件是本·拉登领导的恐怖组织所为。布什向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将本·拉登及其恐怖组织的其他头目交给美国政府;二是释放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所有关押在阿富汗的外国人,保护在阿富汗的外国记者、外交官和援助人员;三是立即永远关闭所有在阿富汗的恐怖组织训练营地,将所有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交给负责任的政府;四是允许美国到阿富汗所有的恐怖分子训练基地进行检查,以确认其不再发挥作用。布什在演讲中同时要求军方“作好准备”,并呼吁美国人民“保持冷静和下定决心”。

9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中证实了他已于9月19日签署了开始军事部署的命令。根据这一命令,美国空军将派遣包括B—52轰炸机、F—16战斗机、预警机和加油机在内的100~130架飞机前往海湾地区。同时,美国陆军也进行出兵海外的军事部署。当天,美国国防部还正式开始征召5000多名空军国民警卫队员和预备役人员,这是五角大楼计划征召的3.35万名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人员的首批人员。此外,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小鹰”号航空母舰等舰艇,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0日晚离开日本横须贺基地,在与美军的FAl8战斗机等舰载飞机会合并进一步训练后驶往印度洋。美国还将“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调往离阿富汗较近的阿拉伯海海域。

9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又下令从美国本土向海湾地区增派军用飞机。这次派遣的有包括空中加油机在内的几十架飞机,加入已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几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的行列。

至2001年9月底,美国在阿富汗周边集结了大约18万人的兵力。10月初,英国共有2.3万名士兵和24艘战舰集中在海湾地区。至此,美英军事打击本·拉登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说,“9·11”事件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P13-15

书评(媒体评论)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中东形势与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新的课题。本项研究成果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做出了准确的判断,给予了详尽的论述。本项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人们认识形势发展的趋势与脉络极有帮助。

本项成果既有对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中东形势的宏观分析,又有对政治局势、伊斯兰复兴运动、军事形势以及经济发展走向的判断;既有对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变化的概括,又有对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等热点的深入分析。这些成果对中东研究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很有助益,具有推动的作用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课题对美国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做了系统的论述,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战略及其缺失给予了切当的评价,同时探究了影响美国政府中东政策与战略的理论和政治哲学。本成果对研究荚国也有参考价值。

总之,本研究成果颇有新意:问题是新的,研究的视角是新的,许多看法与结论也是新的。这是一项学术创新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与方法上很有价值,属优秀的研究成果。

——安维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本书全方位地剖析了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阿以冲突特别是巴以冲突的前景,以及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地区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军事安全、伊斯兰复兴运动、国际关系、阿中关系的发展趋势。这在国內属开创性的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且填补了国內空白。对学科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本书作者都是长期从事中东问题研究的专家,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相当深厚的学术功底,因此对许多问题的论述颇为全面和透彻。如本书对萨达姆政权迅速垮台的原因、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伊拉克战争对阿(巴)以冲突的影响诸多问题的分析是有力的,得出的结论是中肯的、令人信服的。文中提出“伊拉克战争改变了阿以力量对比”,在美国强权政治的威迫利诱下,埃及、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从现实出发,采取了不少迎合美国政策的举措”,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以强阿弱的战略态势,这一态势将极大影响阿以矛盾的发展趋势和解决前景”,这一论断是切合实际的,并富有新意。

全书资料较为翔实,立论有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风朴实无半,文笔通畅。

不足之处是一些提法尚待进一步推敲和斟酌。

——杨灏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了重大震撼,更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负面影响。故研究被伊拉克战争严重蹂躏的中东及其未来走向,应该是广大读者愿意了解和希望看到的课题。因此,这本专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对伊拉克战争后世界格局中的中东给出了准确定位,并以朴实的语言、敏锐的分析和独到的前瞻,把战后中东的现实情况、形成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盘展现在读者面前,无异于一道营养丰富和脍炙人口的精神大餐。这应该是本书对我国社会科学界的一大贡献。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援引伊斯兰世界的看法和西方的观点,对中东恐怖主义的评析和对西方“文明冲突论”的批驳,很有说服力,能够起到拨乱反正、解惑释疑的作用。

本书在理论方面有所创新。比如,作者在第一章论述了布什总统的两次安全战略调整后得出结论:“美国的冷战思维、谋取全球霸权的图谋和美国政策的实用主义都没有变,所变化的只是因一时反恐困难而采取的策略上的变化和阶段性的变化。”又如,第八章对中东恐怖主义评析后得出的结论指出:“‘恐怖中东’的愈演愈烈应该是和美国中东政策分不开的,正是其不合法的战争引发了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袭击浪潮。”作者在这一章中还指出:“只要中东和平不实现,就不可能在中东消除以宗教为名义的恐怖主义。”再如,作者在第十章论述中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时指出:“无论从目前或今后几十年发展的情况看,中东在我国政治外交申都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外交和多边外交的双重角度来看,中东都是我国实施和谐世界的外交政策的重要平台。”这些提法都比较新颖,有独到之处。

本书作者还在最后一章介绍了伊拉克战争后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迅速发展的情况,并对双方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展望。尤其应该指出的是,作者为发展中国和中东国家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颇具参考性和操作性。

该书的不足之处是,个别章节的论述还不够精炼,但这并不影响对这部专著的总体评价。

特此推荐此专著,谨请有关方面尽快批准出版,以飨读者。

——唐继赞 (新华社高级编辑、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拉克战争后动荡的中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宝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02643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3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15.4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