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色丰碑(台湾企业与金融业的成长与共生)
内容
试读章节

光复初期,台湾仍属于“以农为本”的农业社会,农民占人口总额60%以上,而佃农约占农户总额68.8%,要重振经济,就必须先从农业着手,以求安定社会,改善民生。于是1949年展开一系列土地改革措施。这时的台湾,正宁静地进行着一场绿色革命。

土地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1)1949年的“三七五减租”政策,即地主出租之耕地,其地租不得超过正产物收获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2)1951年的“公地放领”政策,涉及的是农民可承租公有耕地,并给予相关之保障与扶手寺.(3)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政策之目标,在于彻底消除租佃制度,并由此解除土地资金之桎梏,以促进工商业发展,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耕者有其田”政策不仅是土地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更与台湾证券市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土地被征收后,将地价的三成折换成水泥、纸业、工矿、农林四大公司股票,其余七成则折换成实物土地债券,分10年20期补偿给地主;另一方面佃农购买土地也是分10年20期缴交地价。

为了将’75000名原有地主的农业资本导向为工业资本,因此必须要建立有秩序的资本市场;然而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于是便形成早期以“店头市场”为主的交易方式。

事实上,当地主分配到股票后,大多进入市场将股票变卖兑现。在彭光治《股戏》(2003)一书中,曾提及导致如此的主要原因包括:因其土地多系祖宗遗产,且多为兄弟血亲数人所共有,亦即换来的股票多为共有股户,无法分产;另一方面,因世袭农业的地主普遍对于股票感到陌生,大多无心担任公司股东,更遑论参与公司经营。因此,四大公司的股权大部分落入非地主手中,与原先的规划差异很大。

土地改革的成败及促进农业发展,粮食增产的目标绝非一步登天。时任粮食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李连春先生曾指出,台湾在这方面成功的关键包括:(1)协助农民取得耕地;(2)确保水源,增加灌溉;(3)供应农民所需生产物资,低利贷放生产资金;(4)鼓励农民养猪,改良土壤,增加地力;(5)增加肥料供应等措施。这些措施必然牵涉到相当庞大而复杂的金融工程,而“农业金融体系”居中则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农业金融体系

“农业金融”系指对农、林、渔、牧各业融通资金而言,并包括农产制造、加工、运销等贷款在内。早年所倡导的“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政策中,农业金融更显得重要。兹将当时重要金融机构简述如下:

一、土地银行

台湾光复之初,因为实施土地政策,有赖于金融力量之协助推行,前日本劝业银行在台所设五支店(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于1946年改组筹设为台湾土地银行,1947年资本额为旧台币6000万元整,接受日本劝业银行清算净值为旧台币7200万元。币制改革后,资本额折算为新台币1500元整。

土银成立之初即拥有40多万客户,占台湾所有银行总开户数的六分之一;主要任务是办理水利贷款及一般短期农贷业务。

前土地银行经理叶灿辉回忆说:

“那个时候,农民也真是辛苦,穿一件破裤,内裤哦,不是长裤。一个老人家在家,抱一个小孩子,吃稀粥,配咸鱼,这样而已。所以我看到农民这样,一定要去给他帮助。”P10-11

目录

第一部/台湾金融发展简史

第一章/无中生有的年代(1949—1960)

第一节/回首来时路

第二节/战后金融——扭转乾坤

第三节/农业金融——兴利固本

第四节/工商金融——蓄势奋进

第五节/社会金融——互利共生

第六节/金融改革——擘画蓝图

第二章/挑战巅峰的年代(1961—1989)

第一节/金融体制与资金来源

第二节/白手起家的金传奇

第三节/科技创业的推手

第四节/金融市场的建制

第五节/金融管制与开放

第三章/全球竞合的年代(1990~ )

第一节/金融战国时代

第二节/理财与融资新趋势

第三节/金融创新——变法图强

第四节/金融环保——险中求胜

第五节/金融大未来

第二部/与钱共舞

第一章/聆听大地呼唤

巨大捷安特的飞驰双轮

第一节/巨大捷安特的故事

第二节/CFO访谈时间

与巨大公司杜绣珍财务长对谈

第二章/千里漫游拨指间

大哥大牵动你我的心

第一节/台湾大哥大的故事

第二节/CFO访谈时间

与台湾大哥大公司前财务长郑慧明对谈

第三章/用心关怀、不断创新

宏基敲响品牌的金钟

第一节/宏基的故事

第二节/CFO访谈时间

与宏基公司前财务长彭锦彬对谈

第四章/炼铁成钢的传奇

四大精神成就“中钢”文化

第一节/“中钢”的故事

第二节/CFO访谈时间

与“中钢”公司钟乐民执行副总经理对谈

第五章/全球金融国际观

兆丰金控有容乃大

第一节/兆丰金控的故事

第二节/CFO访谈时间

与兆丰金控公司谢剑平副总经理对谈

第六章/美食心灵的盛宴

统一食品的交响曲

第一节/统一企业的故事

第二节/CFO访谈时间

与统一企业公司苏崇铭财务长对谈

第三部/众口说金

访巨大集团董事长刘金标

访雷虎科技公司董事长赖春霖

访联发纺织纤维公司总经理叶清泽

访台湾大哥大公司总经理张孝威

访华信银行前董事长林立鑫

访中华开发金控公司董事长陈木在

访合作金库银行董事长陈冲

访财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纪

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慎

访台湾证券交易所协理彭光治

访宇智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小波

访建邦创业投资事业董事长胡定华

访板桥市农会总干事王雪慧

访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董事长侯金英方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薛琦

访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雅惠

访东海大学社会系教授高承恕

访财讯文化事业执行长谢金河

访麦肯锡公司董事计葵生(Greg Gibb)

访英国金融时报驻台北特派员席佳琳(Kathrin Hihe)

序言

三百年前的法国经济学家奎内(Francois Quesnay),把金融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与功能,生动而贴切地形容为“货币就像人体内的血液”。血液要能顺畅流通,才能将氧气、养分及荷尔蒙等根据身体各部位所需进行分配,而金融与血液之间也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常言道:“金融是根、产业是叶”。资金的到位与否,关系着产业发展的命脉。产业的兴起与繁荣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而单个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透过不同的融资渠道所获得的资金就像是企业的血液,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体系顺畅流通的运作、而又能够在“效率”与“公平”两者间找到均衡,将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动力之一。

二战后,台湾从战争的碎瓦残砖之中,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60年代前后,许多台湾的中小企业主在全球市场上奔波着。此时,金融虽然仍是配角,但随着金融专业的累积与逐渐地国际化,以及金融人才的培育开始产生了效果,使得金融事业在台湾,逐渐有了自主发展的生命力,而原先的中小企业也逐步发展为中等、中大甚至是国际性的大型企业。

1990年代,随着全球金融环境的巨变,台湾的金融业从开放新银行起始,到成立金控公司,这中间的“量变”(资金增多)所带动的“质变”,逐步地建立起金融业的自主性。金融业竞争的脚步日益加速,金融新意的“商品化”与“制度化”,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健运作,都使得金融业跳脱了过去依附在产业发展背后的刻板印象。

台湾的银行业时常被人诟病是“当铺”、“衙门”,其作风与心态非常谨慎、保守。银行员也被认为是手里捧着“铁饭碗”、“金饭碗”。当产业发生困难的时候,银行常会落得“雪中不送炭、锦上来添花”的批评。究竟企业是如何取得资金?而银行业在种种负面评价的背后,是否还存在着鲜为人知的故事,述说着金融业的正面贡献?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在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之后,也开始突飞猛进。近年来,GDP增长率均超过10%,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更使得中国大陆不仅成为“世界的工厂”,也成为国际性企业发展的摇篮。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推手,在大陆经济腾飞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业本身在与国际接轨之后的变化与成长更是日新月异,发展的结果令世人惊羡。

近年来,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愈加紧密。因此,透过对台湾企业与金融业发展的介绍,来了解企业与金融的共生关系,并进一步透视台湾社会及经济的脉动,对于促进两岸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沟通及交流等方面,应该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鉴于此,为了能够具体地介绍台湾企业的成长过程、金融业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以及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与自身的优劣势,我们经原出版者“台湾金融研训院”的授权,将有关台湾金融发展的书籍重新汇编成简体字版的《金色丰碑——台湾企业与金融业的成长与共生》。

目前,坊间有许多关于金融商品及操作的图书,而有关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胜其数;这些都是讲求“技”的工具书或方法论;它们虽然都很重要,但并不必然是通向成功的绝对保证。我们有时会听到“技不如人”的说辞,这是因为“人”是活的,而“技”是死的,“技”会因“人”的不同而有高下之分,只有“人”的智慧和经验,才能使用“技”,完善“技”。

《金色丰碑——台湾企业与金融业的成长与共生》就是试图从“人”的观点来介绍台湾的产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书中收录了数十位台湾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杰出人士的采访记录。这些“人”精彩地讲述了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及心得、经验。该书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台湾金融发展简史》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重现台湾的金融脉络.将台湾的金融发展历程,分为不同的年代来介绍,并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与关键事件切入,再旁及其关键人物与机构,藉此反映台湾金融发展的历程;文中包括对台湾许多专家学者及平民百姓的采访资料,记录他们对于关键议题及事件的看法或经验谈。

第二部分《与钱共舞》介绍台湾不同领域之六大成功企业,并深入采访其财务长;文中融合了丰富的金融专业知识、职场与人生的议题。受访的企业包括:巨大捷安特公司(自行车制造业)、台湾大哥大公司(移动通信业)、宏基公司(电脑业)、“中钢”公司(钢铁业)、兆丰金控公司(金融业)与统一企业(食品业)。采访当中收录了许多位受访者对于在大陆拓展市场与经营的宝贵经验与精辟看法。

第三部分((众口说金》的采访对象有赤手空拳、胼手胝足的创业家,也有工程师、律师、银行家、基层金融业者、创投业者,及杰出的财务长、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传媒业者等。读者能够分享到他们的宝贵经验、丰富学识及敏睿智慧;其中有许多地方可以反映台湾社会对经济、金融及两岸关系的看法。

《金色丰碑——台湾企业与金融业的成长与共生》的简体字精华版能够顺利问世,应该感谢“台湾金融研训院”的董事长侯金英教授及院长薛琦教授,自然更要感谢当初参与原书编撰的林素兰、王伟芳、王如蓉及胡汉扬。同时,我们也要特别感谢台湾的《天下杂志》资深编撰刁曼蓬女士及“中国”电视台资深记者、新闻主播马雨沛女士,在原书的构思、策划及编写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指导及精神鼓励。另外,我们也要感谢王泽秀及李淑一协助部分新书的缮写工作。最后,更要感谢我们的家人,在编写本书的时候,给了我们最大的关怀与支持。

我们在编修精简版时,希望能忠实而有系统地反映台湾企业与金融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彼此间的共生关系;但由于篇幅限制,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原书中许多宝贵的采访资料,以及相关数据或文献著述加以删减,其中必有挂漏舛误之处,尚祈读者鉴谅。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书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台湾金融发展简史》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重现台湾的金融脉络。文中包括对台湾许多专家学者及平民百姓的采访资料,记录他们对于关键议题及事件的看法或经验谈。

第二部分《与钱共舞》介绍台湾不同领域之六大成功企业,并深入采访其财务长;文中融合了丰富的金融专业知识、职场与人生的议题。受访的企业包括:巨大捷安特公司(自行车制造业)、台湾大哥大公司(移动通信业)、宏基公司(电脑业)、“中钢”公司(钢铁业)、兆丰金控公司(金融业)与统一企业(食品业)。采访当中收录了许多位受访者对于在大陆拓展市场与经营的宝贵经验与精辟看法。

第三部分((众口说金》的采访对象有赤手空拳、胼手胝足的创业家,也有工程师、律师、银行家、基层金融业者、创投业者,及杰出的财务长、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传媒业者等。读者能够分享到他们的宝贵经验、丰富学识及敏睿智慧;其中有许多地方可以反映台湾社会对经济、金融及两岸关系的看法。

编辑推荐

《金色丰碑——台湾企业与金融业的成长与共生》就是试图从“人”的观点来介绍台湾的产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书中收录了数十位台湾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杰出人士的采访记录。这些“人”精彩地讲述了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及心得、经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色丰碑(台湾企业与金融业的成长与共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台湾金融研训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7573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75.8
丛书名
印张 2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