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生活之目的--英美名家论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英美作家优秀散文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从“泛文化”的角度遴选出优秀的篇章,而非从一般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角度进行选译。本书重在传达一种思想文化氛围,其中不乏杰出作家们的深刻哲思,让读者从阅读中获得可贵的启示。这些优秀的篇章无论阅读还是收藏都十分有益,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们,本书很能让他们从众多作家的深刻思想中吸取精神营养。二是本书对英美作家的译介比较全面,内容也很广泛。几乎对每位优秀作家及其作品都有所介绍,所以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部英美文学的小百科。

内容推荐

一座思想与智慧的宝库。

一本从“泛文化”角度精选出充满闪光思想与智慧的作品。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英美作家优秀散文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从“泛文化”的角度遴选出优秀的篇章,而非从一般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角度进行选编。本书重在传达一种思想文化氛围,其中下乏杰出作家们的深刻哲思,让读者从阅读中获得可贵的启示。

目录

一座思想与智慧的宝库(译本序)

英国部分

弗兰西斯·培根:论高位

约翰·弥尔顿:善与恶

约瑟夫·艾迪生:

 先令奇遇

 乡村礼拜

理查德斯蒂尔:旁观者俱乐部

乔纳森·斯威夫特:一个小小的建议

P.D.切斯特菲尔德:致儿家书

塞缪尔·约翰生:致切斯特菲尔德大人

奥利弗·哥尔史密斯:民族偏见

威廉·科贝特:射手

查尔斯·兰姆:梦中儿女

威廉·赫兹里特:

 论过去和将来(节译)

 论怕死(节译)

查尔斯·狄更斯:犯罪与教育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论一百年以后

托马斯·卡莱尔:工作

约翰·亨利·纽曼:

 人生的画面

 何谓绅士

约翰·罗斯金:谈书

塞繆尔·斯迈尔士:与书为友

乔治·吉辛:帆营日记

阿诺德·本涅特:每天的奇迹

阿·诺·怀特黑德:大学及其作用

埃·维·卢卡斯:城市一周

约翰·高尔斯华绥:关于反感现状的思考

希莱尔·贝洛克:弯曲的老街

麦克斯·比尔博姆:送行

伯特兰德·罗素:

 我生活之目的

 自由者的崇拜

弗吉尼亚·沃尔夫:

 飞蛾之死

 如何读书

亚历山大·萨瑟兰·尼尔:惩罚无济于事

奥尔多斯·赫胥黎:美容业

约翰·博因顿·普里斯特利:讽刺原则

威斯坦·休·奥登:工作、劳动与乐趣

阿瑟·C·克拉克:我们永远无法征服太空

简·莫里斯:城市激情

美国部分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腿与丑腿

托马斯·潘恩:政府一般的起源与宗旨

托马斯·杰斐逊:民主教育

华盛顿·欧文:

 作者自述

 英国作家论美国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论美

 论自然(节选)

亨利·大卫·梭罗:华腾湖,或林中生活

马克·吐溫:

 人是什么?

 我们的孩子与伟大的发现?

 富有教养的剧院常客

戴维·斯托里:穿越隧道之行

威廉·狄恩·豪威尔斯:作为商人的文人(节选)

亨利·亚当斯:亨利·亚当斯的教育(节选)

威廉·詹姆斯:何谓实用主义

塞繆尔·麦科德·克罗瑟斯:人人天生想做他人

亨利·凡·戴可:无路的职业

R·H·康韦尔:讲坛生涯50年

乔治·桑塔亚那:知识的相对性

杰克·伦敦:生命对我意味着什么

试读章节

弗兰西斯·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散文家。其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论说文集》。培根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论说文集》,共含58篇。这些文章以贵族、资产阶级世家子弟为对象,谈论社会风尚、处世哲学、治学方法、人生经验等许多方面,从个人生活到邦国大事,无所不包。其文或旁征博引,纵横议论,或多方推究,层层剖析,寓深刻的思想于浅显的事例之中,读来引人深思。培根文笔简洁,鞭辟入里,有些已成为英语中家喻户晓的名言,如“知识就是力量”。本篇选译自《论说文集》。

论高位

居高位者,皆三重奴仆:君主或国家之奴仆,名誉之奴仆,公务之奴仆。因此他们毫无自由可言,无论其人身、行动或时间。追逐权力宁可失去自由,一心控制他人宁可丧失自制之力,此实为一奇。跃居高位须历尽千辛万苦,并且此种辛苦会有增无减;间或须有卑劣之举,以做耻辱之事登上荣耀之位。其位实不牢固,稍一退缩,即会垮台,或至少黯然失色,成悲事一桩。如一拉丁文所言:“既已失去往日荣耀,便无再求生存之理。”而且,人既登高位,欲退不能;即便理应如此,也不心甘情愿;甚至在年老多病之时,本需隐退,却无心独处;犹如年老的市民,仍坐于街门旁观望,唯令人嗤笑其老态龙钟。无疑,达官贵人需借他人之感,方自以为幸福;而以己之感判之,则难以觉察:但以他人之心度己,自以为别人向往其位,则自得其乐,似乎从人所见——而也许其所感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最先觉到自己的悲哀,而最后发现自身的错误。的确,仕途亨通者,对己亦不认识,他们整日陷入繁杂事务,无暇顾及身心健康。诚如一拉丁文所言:“为大众所知者,死时却为己所不识,实可悲也。”

身居高位,既可行善,亦可作恶,后者实为祸患,须先除作恶之心,再去作恶之力。而行善之权,乃为志士所应得,合理合法。因善心虽为上帝赞同,但对凡人而言,与好梦相差无几,除非付诸实践——而这,非有权力高位不可,一如占据高而有利之地形。人多有建功立业之心;唯知事业有成,方可安然休憩。因人既能从事上帝之所为,亦应分享上帝之安息。诚如一拉丁文所言:“上帝回顾其手创万物,见一切美好无比。”于是安息日由此而生。

履行职责,应以杰出之士为榜样,有许多箴言,可资借鉴。不久,即可以己为例,严加自查,省当初是否有误。前任不当之处,亦不可忽视;这并非揭人之短,显己之能,而意在扬长避短。因此如有改革之举,切勿大肆夸耀,或耻笑古时古人;而应制定规则,以作优秀之先例。凡事须追本溯源,查其何以衰败;无论古今皆应征询:古者何事最佳,今者何事最宜。

力求按规则办事,以让人预知何事可以期待;但亦不可过于死板。若自犯规则,应讲明事理。严守本位职责,而不过问他人管辖之事务;默默行使本人实权,而不对此大加叫嚷。下级之权利亦应维护;与其事事干涉,不如宏观控制,应以此为荣。执政当中,凡他人之帮助和建议,应予欢迎;对报告情况者,不得视为好事加以排除,而应妥善接待。

掌权之弊,大致有四:拖拉、腐败、粗暴、随意。

就拖拉而言,宜开门纳客,工作定时,手头之事及时处理,若无必要切不可诸事混杂。

就腐败而言,不仅应管住自身和属下不接,而且应束住有求者不送。为此既自身正直,又以正直告人,明示憎恶行贿之举;既避免此错误,又防止此嫌疑。谁若反复不定,有明显改变而无明白理由,便有腐败之嫌。因此,若需改变观点或措施,应清楚说明,公开宣布,并将更改原因告之于众,切不可存暗中为之一念。对于属下或亲信,若待之与众不同,让其颇受珍重,却无明白理由,则常被世人视为秘密贪污之捷径。

就粗暴而言,易招致不满,实不必要:严厉令人生畏,粗暴则引起仇恨。即便上司责备,亦应端庄严肃,而不可奚落辱骂。

就随意而言,其害比贿赂更甚。因贿赂只时有发生;而若为官者有求必应,处处受妄加敬重者制约,则积习难改。诚如所罗门言:“徇私情不无弊端,因徇此人会为一块面包而误人歧途。”

古人有言,实千真万确:“高位见人心。”有的更见其美德,有的更见其邪恶。塔西佗论罗马大帝盖巴时曰:“其人未称帝之时,人皆以为可作明主。”但论及韦斯巴桑时则曰:“其人大权在手而更见美德,皇帝中独一无二也。”其上一则指雄才大略,二则指道德情操。一个高尚而宽厚的人,必然有此特征,而尊荣之位使其更臻完美。因尊荣是或应该是美德之位,一如自然中,万物未就其位时,皆狂奔猛撞,而既达其位,则安然平静。美德亦复如此,壮志未酬时则狂,大权在握时则宁。凡登高位者,无不绕梯盘旋而上。若有宗派,则在升位之际,支持自我一方;既登高位,则须自我平衡。此乃善举也。对前任所作之事,宜公平体谅;不然,将欠下债务,于卸职之吋必偿无疑。若有同僚,应予尊重,宁可于其未期待时征召,亦不于其有理应召吋排除。与人谈话,或对客人作私下答复,对其高位不可过于敏感,或念念不忘,宁可让人说:“当其坐堂执政时,则判若两人也。”

约翰·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1608—1674),英国著名诗人,政论家。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希腊文和拉丁文,在此期间开始用拉丁文和英文写诗。毕业后在家潜心读书,从事诗歌的研究和写作。其主要作品有《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论出版自由》、《为英国人民声辩》等。这些作品抨击国王专制和主教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者的精神面貌。作者的政论文章和诗篇都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篇即选自著名的《论出版自由》。文章逻辑性强,说理深刻,形象生动,语言干净利落。善与恶

我们知道,世上的善恶同生共长,几不可分;人们对于善的认识,与对于恶的认识彼此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其相似之巧妙。很难觉察,即使那些强行让普赛克分拣挑出的杂乱种子——此举意在使她劳作不止——亦并不比这一认识更为混杂。善与恶系两个密不可分的双胞胎,最初正是根据一只所尝果子的外皮,人世对于善与恶的认识才得以产生。也许这正是亚当认识善与恶所陷入的不幸,即通过恶而认识善。因此就人而论,若不认识恶,何以有智慧可资选择,何以明白什么需要节制7恶有其诱人之处,表面给人以欢乐;凡对这一切能予领悟,加以思考,并克制之,识别之,宁可选择真正的善者,他即的确是个富有战斗精神的基督徒。美德若躲闪隐遁,不加运用与体现,从不与对手相遇,而是逃避竞争,则我对之不能赞同——缺乏艰苦的拼搏便无法获得不朽的花环。无疑,我们带给世界的并非清白,而是不纯之事物:使我们变得纯洁的是考验,而考验就须有对立面方可……

正如人之躯体,当血液鲜活,精神纯洁充满活力时——此种纯洁与活力不仅指生命功能,而且指理陸功能,以及才智见识最彻底的体现——这就表明此一躯体处于多么良好的境况和素质。同样,当人们感到振奋活跃时——不仅能以此很好地保卫自身的自由和安全,而且能提出最可靠崇高的论点和新意——这就表明我们并未堕落衰退,亦未萎靡不振,而只是抛弃了又老又皱的腐化外皮,战胜剧痛,再次年轻起来,在进入真理和宽广的光辉美德大道上,我们必然于以后的年代里走向伟大和光荣。我仿佛看见一个崇高强大的民族,正像一个强壮的巨人从睡眠中醒来,摆脱曾不可战胜的枷锁。我仿佛看见一只鹰在呼唤自己非凡的青春活力,睁开明亮眼睛看着午日的明媚阳光,把自己长期受骗的眼光予以清洗纠正,极力一睹神圣的光辉之源;而那一群群胆小怕事的鸟儿却叽叽喳喳地吵闹着,还有的鸟儿喜欢黄昏,它们焦躁不安地飞来飞去,对我们民族的愿望深感惊奇,嫉妒地嘀咕——这预示着它们又将在各派的你争我斗中度过一年。P2-7

序言

在2003年的下半年,我向自己敬佩的一位知名出版家提出过一份“英美散文精品集”的选题,因为我读到那些杰出的好文章时,总希望以自己的译笔把它们介绍给广大读者。这种欲望有时真是“按捺不住”,而一旦创作完成了,心里便会感到一种莫大的快乐。有人也许不理解作家、译家们为什么甘于做那么艰苦的文字工作,殊不知文字是思想和感情的载体,而从事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传播与沟通,自然是很有意义也很快乐的一件事。其中的甘苦,作家和译家们无疑深有所悟。另一方面,好东西总是应该大家分享的,而把原文翻译成中文,译者不仅体会到了再创作的快乐,而且获得了与读者分享的快乐。是呀,通过自己的工作,让别人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东西,这样的工作便体现出了它自身的价值。

该出版家看过我提出的选题后,建议侧重以“泛文化”为角度进行选译,并举出一些文章为例——而这也算是此选本的一个特色和定位吧。什么是泛文化呢?根据我的拙见,它最突出的应该是能体现文化的东西,而不是文学的东西,虽然就作品而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而泛文化则体现出的是一种广泛的、大众的文化,并非专一的、学术性很强的文化。也就是说作品要适合于广大的一般读者,能够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文化知识,从而丰富自我,明白许多人生和社会的道理。

因此,这样的选译本便有了它的特点。也许举例更能说明问题一些。朱自清先生的、也是我非常喜爱的《背影》和《荷塘月色》无疑是散文中的杰作,但它们应该是属于纯文学的范畴,其中包含着浓浓的情意,令人回肠荡气,回味无穷。不过从这种角度选编出的英美散文精品早已有之,所以本书对类似的文章选得极少,其中只有《梦中儿女》、《送行》、《飞蛾之死》等少数篇章,算是一个点缀吧。本书更多地在于传达出文化的内涵和气息,读了这样的文章你总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点启示,懂得一点有益的东西。它们表现着人生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因为很多文章都是公认的名篇佳作,于是我把它们视为“一座思想与智慧的宝库”——这也是我对于本书的认识,也是这样去努力选译的。之所以用罗素的一篇文章标题把书名取为《我生活之目的》,也是出于这种考虑。作为我个人,仅看到如下这些题目就会产生兴趣,想去探个究竟:《善与恶》、《论过去和将来》、《论怕死》、《论一百年以后》、《人生的画面》、《何谓绅士》、《与书为友》……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英美作家优秀散文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从“泛文化”的角度遴选出优秀的篇章,而非从一般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角度进行选译。本书重在传达一种思想文化氛围,其中不乏杰出作家们的深刻哲思,让读者从阅读中获得可贵的启示。这些优秀的篇章无论阅读还是收藏都十分有益,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们,本书很能让他们从众多作家的深刻思想中吸取精神营养。二是本书对英美作家的译介比较全面,内容也很广泛。几乎对每位优秀作家及其作品都有所介绍,所以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部英美文学的小百科。文章前的作家介绍简明扼要。每位作家的作品选一两篇。使读者从中对他们“可见一斑”。

具体的作品我就不详细分析了,请读者们自己去欣赏这一篇篇好文章吧,相信大家会从许多闪光的思想中获得有益的知识——作为译者,我便感到了莫大的欣慰。本书中个别篇章,如《大学及其作用》,在网上发表后引起网友们的兴趣,相互传阅。共同分享大家的思想。因此愿这本书能给广大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快感,从而获得对人生进一步的探索——这的确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

在此,我特别感谢有关人士的指点和鼓励,并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对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当努力使之完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生活之目的--英美名家论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刘荣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0410
开本 32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53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