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议名著/非议观点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名著不仅是一本本书,更是一个个深邃睿智的灵魂。只有深入阅读名著,才会有经典的收获。非常之观点,解析名著精神;非常之议论,引导理性阅读。

阅读是一种苦练,是用智者的棱角雕琢自己。世上没有一种造诣是与生俱来的,阅读也是如此。

内容推荐

名著是什么?它或许是你未曾读过的书,或许是你在打开前就已经烂熟于心的书,或许是你一直希望读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的书,或许是你小时候的课外读物而现在需要重新温习的书,或许是已经深入你灵魂的书……总之,名著是值得我们花费时间,付出精力来仔细阅读的书,是我们在每一次阅读后都会有新见解的书。

目录

关键词:智慧

老大不坏,小弟不爱——非议《韩非子》 

夫子的背上有根刺——非议《论语》 

像流水——非议《左传》 

孙子没有碰到子贡——非议《孙子兵法》 

焉知鱼之苦——非议《庄子》 

三十六般变化一非议《三十六计》 

关键词:人生

铁——非议《死屋手记》 

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到——非议《白痴》 

你改悔吧——非议《复活》 

鸿渐走后怎样——非议《围城》 

没招谁没惹谁,就是赶上了——非议《骆驼祥子》 

那些鲨鱼——非议《老人与海》 

关键词:格调

皇帝的新园——非议《相如赋》 

王蓝田丢了鸡蛋,王丞相丢了秘种——非议《世说新语》 ‘

骗我的人都在仙山后——非议《长恨歌》 

死者比我们都好得多——非议《安徒生童话》 

主观的学者,不可多阅世——非议《人间词话》 

和老吴一起去炒股——非议《子夜》 

关键词:重组

或者是圣殿的神启——非议《巴黎圣母院》 

最好的是伯夷,最坏的是陛下——非议《史记》 

就算花和尚干掉了小霸王——非议《水浒传》 

老罗想讲兴衰,结果成全了曹刘——非议《三国演义》 

宝玉的失乐园,薛蟠的炼狱史——非议《红楼梦》 

简,真的是你——非议《简·爱》 

比如那个海军陆战队军曹——非议《福尔摩斯探案集》 

关键词:幻象

悟空不空,长老不长——非议《西游记》 

毒爱——非议《呼啸山庄》 

其实不在罗生门——非议《罗生门》 

不允许被人阅读——非议《怪异故事集》 

极乐岛的背面——非议《百年孤独》 

从空中来,还是白海上来——非议《蝇王》 

关键词:暗示

三阊大夫原在赴渊的路上——非议《离骚》 

塞壬无歌——非议《荷马史诗》 

锦瑟已烧了——非议李商隐的无题诗

天朝的鬼影——非议《聊斋志异》 

魔鬼的誓言——非议《浮士德》 

你已经使我永生——非议《吉檀迦利》 

假如一定要钻进黑箱——非议《城堡》 

耶稣就走过——非议《等待戈多》 

关键词:好玩

卖挂票——非议《金瓶梅》 

东家姓郑,西家姓裴——非议《百家姓》 

包大人又是去审案——非议《包公案》 

没有圆桌骑士——非议《说唐》 

韦小宝的裸像在哪里——非议《鹿鼎记》 

喝多的“水浒” 

喝高的“三国” 

后记

试读章节

反应二:如果你看了之后,颇觉诡异,便去查《三国志》的原文和裴注,然后以考据家的高度说,孔明首次北伐,司马懿并不在对蜀汉作战的前线,当时他在对吴作战,所以“空城计”是关公战秦琼,此原型是赵云吓唬住魏国一支战术部队的“空营计”。如果你这样,那也不要看《三十六计》了,因为你是拿着史书对阵小说,表面上是考据,其实是不通,是缘木求鱼,拿令箭当鸡毛。不过能看得出,你很适合如今学术界流行的游戏规则,有成为文科研究生和学院派的潜质。不要研究智慧了,智慧与怀疑都是学位的情敌。别耽误时间了,回去背题迎考吧!

反应三:如果你看了这一段,掩卷沉思,发现与战场事实不符,于是你愤愤地说,这不是扯淡吗?司马懿派几个弓箭手把他射下来不就得了?要不围住他这个小城两天,要不派个敢死队攻一下,怎么也不至于吓跑了,真是乱写!这就是民间文学与军事智慧之间的差距呀!如果你达到这个程度,说明你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智慧的门槛,无论看《三国演义》,还是秘本兵法,都已经可以拿出自己的怀疑,但是你的另一只脚偏偏就停下了:“空城计”如果是小儿科,先代那么多高人早看到了,怎么偏偏就轮到你指出来?所以你应该读《三十六计》,也应该想想为什么“看上去很可笑”的东西,反而会有市场。

反应四:看了“空城计”,你一笑,这不是诸葛亮高明,而是司马懿高明啊。司马懿在魏国地位尴尬,皇帝本想除掉他,政敌在背后算计他,之所以还留着他,是因为诸葛亮在威胁着魏国,所以除掉了诸葛亮,他司马懿也就没有被利用的价值了,而如果被诸葛亮击败,又会有人借此弹劾他,所以他在对蜀汉作战时,既不敢孤注一掷求胜,也不能全盘撤退保命,胜不能大胜,败也得小败,这样才能利用与诸葛亮的周旋保持自己在魏国的地位……想到这一步,说明你已经可以在各种矛盾的史料间游刃有余、用自己的想法来改选史料,甚至修改历史了——那些煞有介事、哗众取宠、自成一家的“新锐学者”正是这样做的。按照他们的惯例,接下来便可以培育自己的fans,包装包装,再特地练一些更为偏激的修辞和句式,拍一组在乐山大佛脚下穿着笔挺汉服、稳坐太师椅的特写照片,就可以去做“新锐学者”了。

因为《三十六计》之中,充满了想当然的主观臆断,所以是非常好的制造“心得”的素材。

另外告诉你:“空城计”时的司马懿,在正史中还没有与诸葛亮交手,在演义中,他也没必要这么战战兢兢、跋前霆后。皇室对司马懿是非常信赖的,否则为什么文帝、明帝父子都把司马懿选为顾命大臣?

反应五:你终于明白,这作者是个聪明人,这说书的是当个慧儿,听书的也把这当一个讲儿而已。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要暗示一个道理:小智慧救不了国,欲回天地,需要大智慧。所以,老罗写驱虎吞狼、草船借箭、连环计、美人计、空城计、死诸葛吓跑活司马。这些小聪明当时快意,可是之后呢?曹操玩“驱虎吞狼”,透支了朝廷的诚信度,突出了自己“托名汉相,其实汉贼”的形象;诸葛亮三气周瑜,孙刘至此结下梁子;孔明变化百出,蜀汉一样不能把曹魏如何,倒被司马懿拖得民穷财竭。

如果明白了这些,你可以不看《三十六计》,或者读也是当笑话类的休闲读物看。你在家里静心诚意,揣摩古人,将可以写出几篇很有用处的文论。

老子曾说“大象无形”,他的意思是,智慧与灵感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智慧远不止“三十六计”可以概括。相反,所谓三十六计,总而言之,就是“虚实变通”四字的若干组合形式,而且还不够齐全,比如孙膑增兵减灶,而虞诩减兵增灶,都获得了有利效果,然而,拘泥于兵法条框而死掉的也有很多,比如赵括和马谡。  在这个问题上,现代的人应该学习一下霍去病,他是汉武帝从外戚中选拔出来,专门为对抗匈奴而塑造的统帅,在实战中开创了很多汉朝人前所未有的新战法,当有人拿来先代的孙吴兵书给霍去病时,霍生回答说:“掌握作战的思维就可以了,拘泥于这些兵法有什么用呢,我不看。”那时的时代背景已经变化了,过去中国人步战的经验,在骑兵作战中已经不再适用,所以霍去病不看旧日的兵法,他只要听老兵讲讲李牧的传说就够了——兵法教授给人的是“虚实变通”的思维方式,天才的霍去病在数次与匈奴的转战中已经掌握并实现了这种思维方式,所以他不再需要兵书的启发。

P48-50

序言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是在阅读。

或者因为无根,书山无路,不知去哪里读,只好去寻众多脖颈聚集之处。郭德纲在相声中便讽刺过这种盲目跟风的习气:博物馆里将“爱因斯坦的头盖骨”和“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头盖骨”并排展览,竟然也引来如潮的观众,还有解说员在一旁答疑解惑。

所以只是看热闹、看介绍。

真有阅读的诚意,得跟书本一起生活,而且是心甘情愿地过活,如患难夫妻,而不是读借来的书。读借来的书,其实类比于偷情或者游冶,只是欲望使然,快感之后并无所获。

阅读是一种苦练,是用智者的棱角雕琢自己。世上没有一种造诣,可以捧腹而至。

所以阅读,先要分清自己读的是什么。

扑下面的文字不是给你开书单。世上各界的名著太多,一本一句的简介,便可以出一套若干册大部头的丛书,让你无从读起,读了更无益。兼之现代人的时间本来已经很紧迫,又有很大一块光阴是用来读说明书和菜谱了,所以有关名著的书更应该短而有益,也不能贪全。

扑这本小书,写的是读名著时的状态和遐想。孔子云,思而不学、学而不思,都要不得。人读亦读,落进畅销书的营销圈套,结果自然是把爱因斯坦的两块头盖骨一次打包参观,还赞叹。

书名是《非议名著》,所谓“非议”,其实不是说老人家们的坏话,巍巍名著自在那里,如山如海,改变不得,蚍蜉撼树谈何易!我又没有愚公与精卫的动力,所以这里的“非议”,是“非常议”的意思。意在提醒一种新视角的读书法——叫读得的书都活在自己的身体里,即使后来去壮游,也会将自身中的名著,与自然和人生碰撞,如同原本平讷的牧人,突然被高人开启了自己深处的伏藏,让大智慧与大欢喜重见天日,如闻春雷。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刺了编八股作文选为业的迂儒马二先生一笔:马二先生不通山水风情,游吴山,见钱塘,心旷神怡,有转文抒臆的冲动。但搜索枯肠,这一轮却只蹦出《中庸》里谈天说地的一句:“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吴敬梓刺马二先生的迂,其实马二先生挺快乐的,也叫后来的读书人总不免感动一下。

我们如今也总是刺得多,读的却有些少。

后记

做完这本小书,扑还有一点没有说的话,所以缀在后边。这个有点儿尴尬的时间段,如同挤占了早些年大家看完电影,急着上厕所的兴致。但有时,不尴不尬的话还是挺有心意的。

别急着走。

二百多年前,袁枚说了句“书非借不能读也”,如今,这句戏言成了很多人不愿意买书、藏书、品书的张本。

而我不是,我不喜欢借书读。而且事实证明,我“借读”的那些书,其记忆都已付诸流水,应该是白读了。

何故?

原来,阅读与读书不是一回事,浏览与读书也不是一回事。阅读的范围可宽了:读报、读杂志自是阅读。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知识淘汰率高,所以人都多少有点儿“信息焦虑症”,报纸杂志上虽然很多是冗余的信息,但看了之后大家却可松口气,想外面也不过如此了。浏览网页、看电视,其实也是现代人对信息做无效占有的一种挣扎表现。

阅读是一种习惯,读书却不同,读书是一种需要物质与情感投入的一种修炼。好书是有心人历练自己的工具,是有志者做大事的秘书郎。好书、有用的书是必须时常在手边的,因为这样的书里面往往充满着暗示与细节,如果是借来看,借者如渴得浆,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下肚,表面上全部都“拿下”了,其实只是观其大略,甚至只是拈些皮毛噱头而已,其中的起承转合、幽深雅错、难以言传之处,却还没焐热乎呢。

好书不能“看”,“啃”无益,必须“品”,跟自己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然后才逐渐得到妙处。

晋朝的杜预就是这样成日与一部《左传》耳鬓厮磨的,故时称“左传癖”,我想他的那本《左传》,定然不是借的。

且杜预不必每天读报、看电视、上网,他的主干知识结构不会遭遇被冗余信息覆盖的威胁。现代人可没那么幸运了——我大胆预测,很快,学界就会有“信息污染”的概念推广出来,呼吁大家的大脑别被每天的鲜货做坏了方子。

当然,闲书是不必非有的,如武侠书、畅销书、笑忘书之类,如《品三国》、种种“发财秘法”、“健康手册”之类的,这是真正“非借不能读也”的货色,笑话看一遍会笑,看两遍呢?三遍呢?再笑就是傻姑爷了。

所以现代人,比之古人,更该有几部好书、有用书、正经书备在手边。如家庭要有药箱,孩子要有诤友。

不信你可以回忆,当年那些“借读”的书,还能记住多少,说出需要的章节,你能背出来,找过去吗?但若早有一本在架上,需要时翻翻就好了。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倒背《红楼梦》,而是你整合手边有效信息之后,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

何况古代的藏家子,都有个默契:借书如借妻。袁枚的那篇《黄生借书说》不就报料,称自己年轻时去藏书家张氏处借书被拒,回来辗转反侧吗?其实老袁自己也不愿借书给黄生,他前面拉拉杂杂说了许多,最后关键一句却落在“而其归书也必速”上,而且把这句提醒“使与书俱”,一起塞给了黄生,除了帮后生励志,其实也有催还的功效——这书我自己还没品够,借你处去啃,不舍得。

算我替老袁说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议名著/非议观点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31937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5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