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山水(大地与我三部曲第1部)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内容推荐

本书是环境文学首介者徐刚的最新力作,它是作者“大地与我”三部曲之第一部。该书是中国文学中真正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体裁,是徐刚历经20年生态、环境文学写作的精选与升华,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又一次尝试。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水之梦(后记)

试读章节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这是公元前339年至前278年间,由屈原发出的《天问》。中华民族第一个伟大诗人向着苍天的追问与呼唤,至今仍然是鲜活的。在青藏高原踽踽独行时总是不期而遇的雪山下,你抬头一望,雪吻蓝天,鹰击空山,庄严和神圣油然而生,谁都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天哪!天啊!”惊讶与感叹,借着雪山的雪、神山的神,我们的心灵真正可以游走九天了吗?或者竟是就在这样一个瞬间,来自灯红酒绿名利场上的浮躁,居然得到了平息,如有彻悟之感。“天哪!天啊!”没有比这两个短语更痛快淋漓,更触及灵魂的了!

然后是冥想,冥想雪域高原的创生。

雪域创世纪的神话说:天地混沌的远古,一片黑暗,那黑暗无边无际、重重叠叠,水、风、火、土、空五种元素在黑暗的虚空中交错运行,混沌而又静谧,时间贯穿其中,黑暗不是停滞的,当五种元素运行时黑暗也随之运行,并且磨砺着时间,无始无终的时间被碾成粉尘,纷纷扬扬地飘荡,与黑暗若即若离,似乎有着某种使命或者渴望。时间的尘埃是天地黑暗时期的最早的流浪者,那是看似漫无目的的流浪者,可是惟有流浪者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并且试图冲出黑暗的重围。哪有比流浪的心胸更宽阔的呢?更何况它们是混沌中的时间粉尘!它们已经呼应着另一种黑暗之外的气息了,“那遥远的、终将会到达的、甚至备感亲切的气息”(《藏域春秋》,才旺瑙乳、才让等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能使黑暗开始发生变化的,其实就是那气息。

笼罩在巨大黑暗之中的宇宙的变化,是细微缓慢、深思熟虑的,由气息一点一点地推动成为风,祥和的风,不是狂风,是婴儿的稚嫩而纯净的呼吸,细小、绵长,让庞然大物不能不生出怜爱的那种呼吸;也仿佛是唱给时间碎片那些流浪者的颂歌,缓缓地摇晃着黑暗,气息开始集结,微风、小风渐次壮大,撕裂了黑暗并且在其中搅动,整个混沌开始动荡并且从黑暗的深处生出了不安。

然后是等待。

美好是可以期盼的,但你要耐心地越过漫长。

风与黑暗的最后的较量开始了,风催动了诸种元素的运行、碰撞以及神奇的组合。气息和风彰而不显,却孕育着存在,并且要使存在显现为可能,风牵动时间,从黑暗中夺路而出。那些曾经被碾磨成碎片的尘埃有的复归于时间的轨道,有的遵照一个神秘作坊的指令继续流浪,它们的使命是要在将来的暗夜中发光,陪伴并照耀那些地上的流浪者。

风还在吹,黑暗并没有散去,突然有霹雳轰鸣,一连串的霹雳,以两个为一组呈十字架形,在风与黑暗的交接处,那一个无比宽阔光滑的边缘空间炸响。终于有了光,从乌云裂缝的峡谷中照射开去,这是黑暗之中神的宣示:要有光,光便有了。光显现之后随即收敛,天上开始下雨,是破天一般的大雨,落到地上汇聚着,那是造海的雨。

不知道这一场大雨下了多长时间,是几年还是几十年?当大雨停歇,乌云散去,地上出现了海洋,原始的海。凡原始的都是新的,新海。每一层波涛都蕴含着从天上来到地上的不知所措,显得凝重而平静,甚至还带点羞涩。那新海的表层光滑如混沌的边缘,如婴儿的皮肤。那寂寥却是辽阔的,茫无际涯。风呢?风啊风,你在哪里?假如没有风吹过海面,哪会有波涛汹涌?哪会有冲击浪雕塑岸线?哪会有藻类登陆开始的生命故事?风来了,不是姗姗来迟而是正当其时,从混沌深处集结,奔驰而来,正是原始的海、新海有所等待时。先是小风微风,海上有涟漪,至少这海的表层开始活跃了,那种气息又从海上湿漉漉地飘散了。风渐渐地迅猛并且呼啸,这偌大的海洋一层一层地掀起又跌落,跌至谷底,掀到空中,再跌再掀,风似乎潜入了海洋的底部。那种伟力不是从根本上爆发,怎么能把这海浪托顶到九霄云中呢7风运动着海,海运动着风,所有的运动都会在运动中指向这样的目标:毁灭或者创造!

天哪!天啊!大地和高高的山峦从大海之中升起了,高高地升起了。

开始,大地和山峦像冰块一样浮在蓝色海面上,风没有停止,这吹散了黑暗孕育了海洋的风,又聚积起云层笼罩大地和山峦。大雨再次降落但不再猛烈,雨水在山的周围和大地上汇合成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海洋,五光十色,各有风姿。风说“这是我喜欢的”,便引领着时间,在大海之上踏浪而来,在山峦和大地之间穿行,无声无息,创造废墟,创造历史,让风景在四季更替中以不同的色彩显现,不再混沌的宇宙诞生了。

“宇宙的中心是须弥山,它是神的住所。这座大山由七种宝石组成,色彩缤纷,交相辉映。山上有无数宫殿园林,楼台亭阁,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每一种树都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芳香布满森林。须弥山的四周是湖,湖的四周是一片起伏的金色山峦,在它的外面是另外一个湖,又被一片群山环绕,共有七个湖和七层金色的山峦。在众湖和山峦的外面是外海,海中形成了四大部洲,它们像四座海岛,形状和特征各不相同。南赡部洲像一个尖端朝下的圆锥形,西牛贺洲是圆形,北俱卢洲富饶的土地是正方形,东胜神洲呈弯月形。每个洲的两边各有一个小岛,具有相似的形状,四大部洲和八个小岛构成一个世界。外海的最外围又被铁围山团团围住,为了不使海水流溢到另一个世界。而遍及十方的无数无量的这样的世界,构成了深邃辽远、浩瀚无垠的整个宇宙。”(《藏域春秋》)

雪域创世神话所吐露的信息是:混沌、气息、风与雷鸣电闪及大洪水和海洋,海洋中升起的陆地、大山与四大部洲,美妙的、洋溢敬畏之情口口相传几千年的神话,正在现代的喧嚣中一点一点地消失。就这样,远古的、不知出自何人所言的大智慧,在当今人类浅薄而又自以为是的蔑视下,有的已经或正在飘逝,有的被当作了迷信。可是,迄今为止,人类仍然在为“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终极思考所困惑,面对终极思考的哪怕是最浅显的冥想都会无一例外地把我们带往远古、混沌。假如原始大雨浇湿了我们业已干涸的灵魂,还能重新生出敬畏与感激吗?P5-7

后记

我的梦里没有污浊,梦中的水总是那样清澈,漂着莲藕与菱角,还有星星点点的蓝藻,小河两岸是密集而高挑的芦苇丛。这芦苇丛像两道绿色的篱笆,稳固着小河的河沿,在夏日的骄阳下为小河之水及河中鱼虾提供一片长长的荫凉。

那是我童年一直到少年、青年时代的小河,江南河网的一点缩影。而在太湖流域,水乡风景在诗人沙白笔下是这样体现的:“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水云是一种天上的连接,在云、气、水的循环往复中,一条河、一个湖,便成了大地之上一个村落、一片地域流动的、甜蜜的、清淡的历史写照。几千年或者更远,河呀湖呀,滋养着土地和一代代的人,并使之鲜活,与天地相连接,成为风景。

人在风景中生息,与万类万物共存。

一代又一代的人老去了,流水依旧,因而杜甫才会感叹说:“不废江河万古流。”上世纪80年代,在杜甫流寓三峡苦度光阴的奉节,我一次叉一次在江边渡口的石阶上漫步,开山的炮声、石灰厂的烟尘,以及用背篓背着大石块的三峡女人的身影,交织在心中成为只有一行忧患的诗:江河并非万古流。

故乡的小河之水因为农药残留的污染,已经不能饮用了。在四面是水的崇明岛上家家户户开始挖井,年事已高的母亲吃力地学着从井里提水,并且在提完水之后赶紧用一块木板盖住,怕顽童掉到井里。我的母亲直到离开人间也想不明白:这么多的小河怎么赉突然间就没有蝌蚪和鱼虾,并且不能淘米洗澡了呢?

那一年,她以农人和母亲的仁慈忧心地对我说:“我老了,小河怎么也老了呢?乡下媳水变坏了,你们在城里喝的自来水会是好的吗?”

回想起来,母亲在晚年的这些感叹、困惑,是我对水的关注的激活点,这样的关注和忧患,促使我放下了抒情诗的写作,从《伐木者,醒来》、《江河并非万古流》开始,成为一个自己从未想到要做的“环保作家”。为江河牵挂,在大山水间穿行,眼看着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昼夜不息地把大江小河变成排污道,眼看着三峡高库大坝矗立,库区內山体裂缝顿生,滑坡频频,清澈见底的小三峡已发生水华之象,重庆、四川干旱年甚一年,农人在干裂绝收的土地上伸出一无所有筋骨突现的双手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河南、江苏、浙江,乃至远到宁夏、贵州,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企业,毫无节制地贪婪地吞噬着江河之水,几乎是同时又排放出大量的污水。万里长江中,继采金船之后,又有数不胜数的挖沙船,尽情地剥夺河床,损害母亲河的肌体。三江并流、虎跳峡的自然风光与金沙江上一系列的梯级开发对峙,而圈水者的权力后盾及银行贷款的雄厚资金,似乎是战无不胜的。高坝大库的“又高又大”,在不可持续的中国眼下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语境中,如同巨无霸一样辗轧着人类良知的底线:为了财富,为了奢侈,可以置一个民族的生态安危于脑后,完全不顾子孙后代的利益,忘记了人民中的贫穷者、不幸者、所有的弱者。林林总总的政府大楼、培训基地,一律“又高又大”,忘记了人民,能“办”什么“公”?奢靡无度能培训出忧患意识?第一高楼代表不了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高度,巨额财富的堆砌,其实是危如累卵的代名词,不祥之兆。

假如不是精神的污染、文化的污染、道德的污染,中国怎么会有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

淮河变清的承诺,至今仍然浸泡在污染之中。在“取信于民”和“失信于民”之间,淮河是不胜痛苦、不堪重负的见证。淮河的支流沙颖河流过的那些“癌症村”,一个村里30多个先天残疾、畸形的孩子们的煎熬的生命,还有那些黄土下的幽灵,如果还不足以引起整个国家、政府以及民族,对生命的关注,夫复何言?  在经济增长、政府政绩、个人升迁和芸芸众生及其后人的生命之间,为什么还有一些人以无比坚硬的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请允许我以那些不幸的残疾孩子的名义,和那些“坚硬的心”争执:什么政绩啊、形象啊,对于那些负有治理和守土之责的各级官员来说,你们的形象就是今天淮河污染的形象,你们的升迁,也许只是意味着江河污染的日益严重。

2007年夏天,淮河流域53年来最大的洪水来临后,安徽、河南、江苏动员了50万人在淮河大堤巡逻。最新的消息说,淮河有一处堤岸决口。我们现在看到的淮河大堤是泥土筑成的、脆弱的。中国有那么多的钱,在几乎所有大江大河的上游修筑高坝大库,为什么明知淮河易发洪水而大堤的修筑与坚固仍然是纸上谈兵呢?

当我们宣扬高坝大库的坚固时,千万别忘了中国还有超过1/3的水库是“病险水库”,我们没有固苦金汤的淮河大地,而且上游的森林砍伐一尽,沼泽被掏干,蓄洪区被填平,下游居民的家园紧贴河岸。江河失去了自己来水蓄水的地域之后,泛滥成灾便是必然无疑的了。

淮河当初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称。

淮河,现在已是沉疴累积的河流了。没有消息告诉我:淮河污染对淮河本身的伤害,以及洪水之间有没有关联?除去气候变暖等不可抗拒的天然因素之外,淮河长达几十年的从未康复的被污染咬住的病体,说明淮河是一条病河、大病之河。这一条病中之河,这一条得不到人类实际上的呵护及根本治理的河,当突遇大洪水时它怎样承载?载不动啊,多少洪峰多少污浊!

但,在淮河岸边,人们看见,淮河仍然竭尽所能运载着连绵不断的洪峰,又有谁能知道河的痛苦、悲伤?

在三门峡大坝之后,中国的治水思路以高坝大库为主轴,一意孤行。即便历史证明三门峡大坝是失败的水利工程之后,仍然如此,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驱动的呢?笔者不敢妄加推测,但可以断定的是:50多年来,中国几乎砍光了所有的原始森林、圈地圈到了影响13亿人吃饭的警戒线,这两轮不智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所共见,而第三轮的“圈水运动”还在继续中。也就是说,在失去原始森林及大片耕地之后,中国的江河除去污染之外,天然的水系网已经被撕裂,如果视江河为大地血脉,我们正在这血脉之上制造人为的“心肌梗塞”。

让河流成河流。

中国70%的江河水系已经被污染,淮河、海河、辽河居其首。流经城市的河段90%为严重污染,3.5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农村的水源污染,已经使最后的净土中国乡村田野中,难得找到一条清澈的河流。另外,我们还有近一半的国土被酸雨笼罩,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仍然得不到控制。在极干旱的西部,如河西走廊民勤县,胡杨枯焦、水库朝天,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后退,此种威胁生存安全的生态失衡,一直可以追溯到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区。

冰川快速消融、源区荒漠化加剧、黄河来水量锐减,源头的生态恶化显示:从现在开始,中国突发性的环境灾难,将避无可避。

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之后,洞庭湖区又有20亿只老鼠随水位上涨而从洞里窜出,浩浩荡荡內迁,湖滩上到处都是老鼠窝,护坡与大堤千疮百孔。

洞庭湖老鼠成灾的根本原因在于围湖造田及废弃的大小堤坝以及上游水库蓄水。造田之后始有田鼠,废弃的堤坝是鼠类最适宜的打洞之所,漫长的枯水期使鼠类栖息地暴露,东方田鼠便尽情繁殖,再加上捕食大量的蛇与猫头鹰之后,天敌尽去,于是东方田鼠以其远远超过中国人口数的庞大数量而称霸一方。“东方田鼠”有一天会不会成为“东方不败”?  毒药毒死老鼠之后,又有多少死老鼠葬身洞庭湖中,洞庭湖水是什么水?

有一种设想是极为可怕的:假如2007年与水环境相关的生态灾难,在同一个时间段上爆发,东南抗洪、西北抗旱的中国人怎样招架,何以应对?

大自然已经在报复了。

大自然的报复刚刚开始。

在大自然的报复面前,GDP和林立的高楼大厦一律苍白而脆弱。

遥远的水也是遥远的梦。

公元前600年至700年间,古希腊的泰勒斯说:“万物源于水。”与泰勒斯差不多的年代,中国的老子说:“上善若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同时代的孔子有过惊世一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何为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致虚极,守静笃。飘风几见终期?骤雨难以终日。重乃轻之根,静为躁之本。大国之君拥万辆兵车,何以轻浮躁动而王室崩坏天下不治呢?轻而失本,无道也。

老子说:“水几于道。”

但愿我的水之梦也是道之梦。

让大地休养生息。

2007年7月17日

北京一苇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山水(大地与我三部曲第1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47946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2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4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61
18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