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娜·卡列宁娜(精)/经典译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事件,严肃地讨论了当时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情节围绕着两条平行而又紧密相联的线索展开:一条是女主人公安娜与青年军官弗龙斯基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故事;一条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主人公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和基蒂的爱情婚姻生活。色调比较阴郁,人物的矛盾斗争激烈,心情紧张而惶恐,全书闪现出宿命的预感和死亡的阴影。作者常用内心独白等手法对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作细微的刻画,细节描写更加引人入胜,叙述风格多彩多姿。

内容推荐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文学中希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小说中有两条平行的线索,当时有人说它没有“建筑术”,有人说它是“两部小说”。作者委婉地拒绝了这些批评。他说,该书结构之妙正在于圆拱衔接得天衣无缝——两条线索有“内在的联系”。对此众说纷纭。依我看,指的是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即当时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带来的、作者所认为的灾难性的后果:一方面是贵族受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在家庭、婚姻等道德伦理观念方面发生激烈变化,卷首“奥布隆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一语有象征意义;另一方面是农业受资本主义破坏,国家面临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也就是列文说的:“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以安娜为中心的线索(包括奥布隆斯基、卡列宁、弗龙斯基以至谢尔巴茨基等家族)和列文的线索,分别表现了这两方面的问题。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试读章节

幸福的家庭都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奥勃隆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妻子知道,丈夫跟家中原先的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染,她向丈夫宣布,不能跟他在一个屋子里同住。这种状况已经延续三天,夫妻两人自己,所有家庭成员,以及一家上下、老小全都感到痛苦。所有家庭成员和上下老小都觉得,他们大家生活在一起已毫无意义,每家客店里偶然相聚的人们,也比他们,奥勃隆斯基的家庭成员和一家老小更加亲密无问。妻子不从她的那几间屋子里走出来,丈夫三天不回家;孩子们满屋乱跑,失魂落魄一般;英国女家庭教师跟女管家吵架,还给女友写信,请为她找个新差事;厨师昨天正当开午饭的时候就走了;干粗活的厨娘和车夫都要求辞工算账。

吵架后的第三天,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奥勃隆斯基公爵——斯季瓦,社交界都这样叫他,——在通常时间,也就是早上八点,睡醒了,但不是在妻子的卧室里,而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在一张精制山羊皮沙发上。他把自己丰满的、精心保养的躯体在有弹性的沙发上翻转过来,仿佛还想再大睡一阵。他紧紧抱住枕头另一端,又把面颊贴上去。然而突然他一跃而起,坐在沙发上,睁开了眼睛。

“啊,啊,这是怎么回事儿?”他想,一边回味着梦境。“啊,这是怎么回事儿?对!阿拉宾在达姆什塔特请客吃饭;不,不是在达姆什塔特,是个美国什么地方。对,可是这个什么达姆什塔特就是在美国的呀。对,阿拉宾在一张张玻璃台子上设宴,对,——连台子都在唱歌:Il mio tesoro,;也不是Il mio tesoro,是个什么更好听的,还有多么漂亮小巧的长颈玻璃酒瓶,原来它们不是玻璃瓶,是些女人呀。”他在回想着。

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的眼睛在快活地闪亮,他微笑地沉思着。“对,真好,非常好。那儿还有好多美妙的东西,可是你没法儿用话说出来,就是想也想不清。”这时,他发觉一线阳光从厚绒窗帘的一侧透进来,这才快活地把脚从沙发上甩下,伸过去寻找拖鞋,那是妻子用金色上等羊皮细心缝制的(去年的生日礼物)。他又按九年来养成的老习惯,不抬身,便把手伸向卧室里挂他晨衣的地方。他这才忽然记起,他是怎样和为什么没有睡在妻子的卧室里,而是睡在书房里;笑容从他脸上消失了,他皱起眉头来。  “唉,唉,唉!唉呀!……”他叹息着,记起所发生的一切。于是他重新又在头脑中描画着跟妻子争吵的全部细节,他全然走投无路的处境,和那尤其令他苦恼的、他自己的罪过。

“是呀!她不会原谅,也不能原谅。最可怕的是,这一切都怪我,——怪我,可我又没有过错呀。整个儿悲剧都在这里,”他想,“唉,唉,唉!”他绝望地一边数落,一边回想着这次争吵中自己最感沉重的那些情景。

最不愉快的是那第一分钟。当时他正从剧院回来,愉快而得意,手里拿着一只给妻子买的大梨。在客厅里没见到妻子;奇怪,书房里也没找到她,最后看见她在卧室里,手里捏着那张倒霉的、暴露了一切的纸条。

她,这个操心的、忙碌的、不大聪明的女人,朵丽,一动不动坐在那里,手里捏着那张纸条,面带恐惧、绝望和愤怒地凝望着他。

“这是什么?”她问,指着那纸条。

每想起这个,让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感到难受的,主要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他当时如何回答妻子的问话。

那一顷刻间他身上所发生的,是那些干了什么丑事突然被揭发出来的人往往遇到的情况。他站在妻子面前,罪过被揭发了,他又没能事先准备好一副面孔来应付这局面。当时他没有觉得委屈,没有悔恨、辩解、求饶,甚至也没有依然故我无动于衷,而所有这些都比他那时所做的要好!那时他的面孔上全然不由自主地(“大脑反射”,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心想,他是爱好生理学的),忽然全然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个惯常的、好心的、因此也是愚蠢的微笑来。

他不能原谅自己这个愚蠢的微笑。一看到这个微笑,朵丽浑身一颤,仿佛出于肉体的伤痛,突然怒气大作。生性急躁的她,流水般吐出一连串难听的话语,从房中奔了出去。她从此不愿再见到这个丈夫。

“都怪这个愚蠢的微笑不好。”斯捷潘·阿尔卡季伊奇心想。

“可是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他绝望地问他自己,找不到答案。

P3-5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一八二八一一九一○)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是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天地中最后一座也是最为高大的山峰。在对全世界文学有巨大影响的俄国文学中,他是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也最崇高的作家。他是人类文化史上少数的巨人之一。

在托尔斯泰全部作品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是三个里程碑,也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安娜·卡列宁娜》在这三部代表作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它是三部巨著中艺术上最为完整的一部,并且体现着托氏思想和艺术发展道路的过渡和转变,可以称之为代表作中的代表作。现在,我能把这部译本呈献在读者面前,感到非常快慰。当然也很愿意借这个机会向读者谈一谈我对这位伟大作家和这部伟大作品的粗浅的认识和感受。

托尔斯泰一八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在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他的一生是充满激情、充满矛盾、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一生。他自幼热爱劳动,在与农民和自然接触中初步形成自己世界观中某些重要的基础,十八岁时他放弃大学学习,回家致力于改善农民生活,但因他身为地主,主观与客观上均困难重重。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他毅然投军,去高加索作战,企图深入生活,进一步了解人民。这时他开始写作,并一举成名。这时期在《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作品中,他提出了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问题。一八五七年他赴西欧考察,对西方文明中阶级压迫的一面深感厌恶,这种情绪表现在短篇小说《卢采恩》中。回国后他致力于在他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内为农民办学,想以此找到社会的出路,后来又为此再次出国考察。一八六一年农奴制改革时,他因为维护农民利益而遭到宪兵的搜查。在六十年代,当他三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基于自己对人民在历史中的地位的思考,他写出不朽的《战争与和平》。我们面前这本深刻反映出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反映出作家自身思想的矛盾与发展的《安娜·卡列宁娜》是七十年代中期写成的。他的世界观的彻底转变是在八十年代他写作《复活》的时期,这时,他毅然放弃贵族立场,成为俄国千百万宗法制农民的代言人,誓与政府和教会为敢。这一阶段中他除《复活》之外还写出了《伊凡·伊里奇之死》、《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等作品,强烈控诉黑暗社会,也表现出他在自己思想深处严肃的探索和深刻的矛盾。这时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如宗教教义般传遍各地,他已经是一位名扬全球的伟人,但他为贯彻自己的信念,坚持从事种地、制鞋、劈柴等体力劳动,而他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奢华的贵族地主家庭环境中。他的妻子为他准备素餐的花费,并不比给他吃肉食更省钱,他身着粗布长衫和草鞋坐在宽敞的餐厅中吃蔬菜和米粉团子,而身后侍立的却是穿燕尾服的仆人。他陷于一种难以自拔的苦恼中。这一时期心灵深处痛苦的追求,反映在《克莱采奏鸣曲》、《魔鬼》、《谢尔盖神父》等作品中。这时他的名声与影响日益增长,俄国一位反动文人当时曾说:“我们有两个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托尔斯泰。尼古拉二世对托尔斯泰束手无策,托尔斯泰则能够动摇尼古拉二世的宝座。”一九○一年当他七十三岁时,东正教教会开除了他的教籍,而这只是更加扩大了他的影响。一九○八年全俄国对他八十诞辰的庆祝活动成为俄国各派政治势力的一场斗争。而声名显赫的托尔斯泰仍在自己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和不断的探索。一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在经历长期剧烈的思想矛盾和家庭冲突后,托尔斯泰手执木杖,冒着漫天风雪走出家门,他要去寻求思想的出路和灵魂的安宁。然而他力不从心,数日之后,客死在一个小火车站上,终年八十二岁。这位复杂而又单纯、现实而又浪漫的伟大人物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娜·卡列宁娜(精)/经典译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智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14839
开本 32开
页数 83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88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9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27.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5
150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