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三性(萨特与波伏瓦)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类天然的性是第一性;历史对女人的歧视是第二性;超越这两者,萨特和波伏瓦以其一生的经历和追求,在20世纪创造了崭新的男女关系——第三性。”萨特和波伏瓦无意于提供一种爱情的榜样、婚姻的模式,却为我们开启了两性关系的多元化思维,这种思维有助于当今的人们在责任与爱情、独立与占有、自由与忠诚关系中寻找到一种新的平衡,从而改善爱情质量,确立和谐、自然的两性关系。

就让我们从萨特和波伏瓦的童年开始,追寻他们一生走过的道路,来探求这些问题的解答吧!

内容推荐

这本书既是写他们两个人,又是写一个整体,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不可分的;同时又是写我们这个时代。他们的一生包括人们通常所谓的私生活,无不与其所处的境况结合在一起,述说着20世纪的人类历史。

目录

序曲

第一章 孤独少年

1 小戏子

2 母亲婚变

3 寄宿生

4 初恋

5 大学生涯

第二章 规矩淑女

1 两姊妹

2 扎扎

3 女学者

4 表兄雅克

5 朋友

第三章 自己的那一半

1 喜相逢

2 两个外省教师

3 成年危机

4 奥尔加

5 偶然爱情

第四章 战争

1 相见时难别亦难

2 战败者

3 “社会主义与自由”

4 国家不幸作家幸

5 胜利的日子

第五章 情变

1 多洛丽丝

2 阿格林

3 最受攻击的一对

4 不幸的第三者

5 共产党的同路人

第六章 执着与洞穿

1 我们谁都不能无罪

2 人在历史中

3 为了忘却的纪念

4 六十而随心所欲

5 世界纪游

第七章 最后的港湾

1 造反有理

2 作家生涯的夕阳

3 同病魔抗争

4 维克多

5 永恒的情侣

试读章节

普卢渐渐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查尔再不能把他关在家里,于是送他去蒙田公立学校读书。

“我这个外孙从小就会写小说,是个神童。他的天赋您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查尔得意地向校长吹嘘着。

老校长眯缝着眼,透过眼镜怀疑地打量着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孩子,看不出任何天才的特征。碍于查尔是个有名的同行,他说:“好吧,就让他直接上8年级。这可是没有先例的呀!”

没过两天,一张试卷放到查尔的桌上,这是普卢第一次听写的卷子,上面满是拼写的错误。安娜一玛丽好奇地拿起来看,当她念到“野兔喜欢百里香”一句,发现没有一个词是写对了的,不觉大笑起来。查尔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才止住她的笑声。校方要普卢从最低年级——10年级预备班——读起。

查尔跑到学校跟校长大闹了一通,仍然无法改变校方的决定,于是愤而让普卢退学,请人在家授课。查尔狠狠地责备了普卢,说他是故意不好好写,让老头子丢脸。这是他第一次训斥自己的外孙。

不过普卢不在乎这些,他对自己的天才仍然深信不疑。他想:“不会拼写没什么了不得的!”以后他一直保持着这种对分数满不在乎的态度。在巴黎高师的毕业考试中,他本想别出心裁,结果考砸了,榜上无名。他并没有在意。他的同学虽然对他的失败感到意外,仍然把他看成是他们当中最有前途的人。

普卢从一开始就不是靠死读书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总是想按自己的那一套行事,他更看重的是自己思想的独特性。关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他很早就有一个设想:一个孤独的思想者,以自己的思想之光照亮全城,照亮世界,但长期默默无闻,不被人理解。

普卢孤独,不合群。

母亲有时同他在卢森堡公园散步。孩子们在里面嬉戏,尽情地疯啊闹的。他在一旁羡慕地看着,想去又不敢去,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而那群孩子没有一个人瞟他一眼。这一瞬间,什么神童,什么天才,全都露了馅。普卢发现了自己的真实本相:他其实只是一个谁都不要的可怜虫。

母亲在一旁看着实在有气。她猜想儿子是因为矮小瘦弱自惭形秽而不敢参加进去,就故意装出不耐烦的样子说:“你还在等什么你这个大傻瓜,过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跟你玩!”

普卢摇了摇头。他愿意跟那些孩子玩,但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骄傲,不愿去乞求。母亲又指着旁边几个坐着打毛线的女人问普卢:“我去跟他们的妈妈说一声吧?”普卢一定不让母亲这样做。

他们走开了,在公园里转来转去。最后,可怜的普卢还是没有找到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机会。

以后普卢还上过一两个学校,正像母亲带他去卢森堡公园玩那样,他不合群,不跟别的孩子玩。这种孤独直到他10岁进了亨利四世公立学校后,才完全消除。跟在蒙田学校一样,第一次作文他得了全班倒数第一,作业是一塌糊涂。他看到自己跟同龄人的差距。但他慢慢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现在普卢终于有了伙伴,很自然地融入班集体之中。他跟其他孩子一样跑啊、叫啊、笑啊,恢复了儿童天真烂漫的本性。这时,他感到特别幸福,完全脱下了在家中表演喜剧的伪装。他没有做作,没有想到出风头,从不表现自己,只是跟着大伙儿一起玩,顺从大家,跟伙伴们打成一片。他摆脱了生之多余的负担。

P7-8

序言

不久前,一位友人寄来一张照片。他在欧洲呆了一段时间。在巴黎时,他特地去蒙巴拉斯公墓,在萨特和波伏瓦合葬的墓前拍了这张照。

墓极简朴,墓碑上只有这样几行字:

让一保尔·萨特

1905—1980

西蒙娜·德·波伏瓦

1908—1986

墓如其人,不要任何粉饰,本真,自然。

墓正中放着一大束红色的鲜花,下面压着纸条。墓上还有几张纸条,用石头压着。朋友在信中说,这里总有人献花,他拿起纸条看了一下,不懂法文,不明白意思,但上面有问号,他猜想是向萨特和波伏瓦提问题。

墓后是围墙,墙上砖头剥蚀脱落,显然年代已久;地上散落着枯黄的树叶,夕阳的余晖使墓半在明暗中,给人一种介乎生死之间的感觉。

我久久地注视着它,仿佛看到了历史本身。

相伴长眠在这里的两人可以说是20世纪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对,他们的经历和关系极富传奇色彩。这是两个名人,很大很大的名人。萨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和思想家,按作品被人引用的情况来排名次,他是稳稳排在第一,而波伏瓦也比他后不了多少。

但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又是极普通极平常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同我们这些无名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七情六欲、一样的悲欢离合。

他俩的关系也是这样的。一方面,这种关系是前无古人的,是他俩独创的,是完全不受世俗和传统观念束缚的;它既保证了彼此的忠诚无欺,又给予对方完全的独立和自由。另一方面,这种关系又极其自然;只要真正彼此尊重,谁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并无神秘可言,因此也可以说是平常的。

男女关系达到极点,就不仅仅是男男女女,而是在性爱的基础上超越性爱,是作为人而彼此给予平等和自由,是充分的相知和理解。虽然萨特和波伏瓦一再申明他俩的关系不是为了给谁作榜样,实际上它为我们演奏了一首爱的乐章,自由的颂歌,忠诚和开放的交响乐。

这本书既是写他们两个人,又是写一个整体,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不可分的;同时又是写我们这个时代。他们的一生包括人们通常所谓的私生活,无不与其所处的境况结合在一起,述说着20世纪的人类历史。

在20世纪,没有哪一对名人比萨特和波伏瓦更坦然地把自己呈现在公众面前。他们所提供的材料,他们几乎毫无保留的自白,这包括他们公开的信件、出版的自传、回忆录和其他作品,使他们抛弃任何包装而显得透明。正是由于这种透明性,我们在阅读他们的故事时,会感到亲切、可信并与之认同。

萨特和波伏瓦先后去世许多年了,人们对他们的纪念有增无减。那墓上不断的鲜花就是明证。而那些写有问号的纸条呢?也许是一些较年轻的人们,出于对这一对永恒情侣的尊崇和好奇,在索问人生和爱情的难解之谜。

那么,就让我们从萨特和波伏瓦的童年开始,追寻他们一生走过的道路,来探求这些问题的解答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三性(萨特与波伏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忠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28250
开本 32开
页数 4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03-05-01
首版时间 2003-05-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5.6
丛书名
印张 15.37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08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