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偷禅(豁然开窍的最方便法门)
内容
编辑推荐

要想偷到禅,就必须以当头棒喝的思考方式重新认识禅的思想体系,此前的诸多佛学经典能够让你成为举世无双的禅史研究专家,但禅的智慧你却绝对得不到。

所以你在本书中将要读到的,一定会是让你大脑感受到强烈刺激与激烈震荡的,什么时候你读到两眼前一片漆黑,金星四溅,恨不能将这本书一撕两半破口大骂的时候,那你就多半已经接近了禅的思维境界了。

这就是说,你在这里所读到的。是任何经典都在回避的一有关于禅的元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冲突!

这是从佛学中偷来的历史!

内容推荐

禅的本质是于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斗争中获得智慧。求取智慧不是爬山,不是你爬得越高看到的越多;获取智慧好比跳墙,在没有跳过去之前,里边的东西你永远也看不到,哪怕你听别人说得再多,你还是一无所知,除非你有一天突然跳过墙去。哇耶,那时候你就豁然开悟,看到了你真正应该看到的东西。

目录

序章 禅非偷而不可得

(1)决斗现场:禅有什么用?

(2)只有小偷才知道:禅是什么?

(3)性骚扰成果申报:如何才能获得禅?

(4)偷禅:颠覆我们的思维

第一章 禅的本质是斗争

(1)“数学”对抗“般若”

(2)神通三昧与特异功能

(3)抢注商标:佛祖东来的契因

(4)戎神东来:功德无量的佛图澄

(5)兵火襄阳:国家的神器之争

(6)大小之争:佛家相互攻击的神话文本

(7)战火残痕:释家神通战长安(上)

(8)战火残痕:释家神通战长安(下)

(9)神通入梦:搅得周天寒彻的高僧

(10)大灭佛:都是神通惹的祸

第二章 沙门血火暗说禅

(1)道教世俗化:都是老子惹的祸

(2)品牌效应:佛祖曾经做天子

(3)佛家太子:杀人放火救众生

(4)佛国临世:精神错乱做皇帝

(5)飞龙在天:史上最离谱的佛家战争

(6)版本测试:道家方术的失策

(7)我佛慈悲:沙门英雄起四方

(8)沙门起哄:历史上最有趣的时代

(9)大乘起义:造反是和尚的天职

(10)危机再起:调和主义在行动

第三章 长夜如年禅花绽

(1)重装系统:文化系统不兼容

(2)拈花一笑:证因悟果心自明

(3)一苇东渡:落叶摇情满江树

(4)义学之争:佛家的修正主义路线

(5)血光漫道:沙门如劫真如铁

(6)劫波再起:谁动了我的粥锅

(7)白银时代:一个和尚的爱情

(8)渐入佳境:兵荒马乱说牛头

(9)禅史之迷:说破高僧气煞人

(10)欲哭无泪:禅师才是大施主

第四章 南宗北宗大火拼

(1)武僧崛起:从此少林主天下

(2)佛门妙法:马屁我要这样拍

(3)空门传奇:佛界法坛大乘天(上)

(4)空门传奇:佛界法坛大乘天(下)

(5)战京师:金陵佛气黯然收

(6)非道非佛:沙门弟子多灾难

(7)隐佛出世:史上首届秘密佛代会

(8)宗祖争竟:惊天动地说禅史

(9)大乱局:佛家的皇帝主义论调

(10)大转折:动刀子的佛爷们

第五章 禅宗战国说百家

(1)门里门外:你永远无法看到的风景

(2)南岳系:谁家马驹踏杀人

(3)青原系:开往西天的班车

(4)沩仰宗:踢开山门见法性(上)

(5)沩仰宗:踢开山门见法性(下)

(6)临济宗:自古棒下出佛子(上)

(7)临济宗:自古棒下出佛子(下)

(8)曹洞宗:让别人无路可走

(9)云门宗:一剑光寒四十州

(10)法眼宗:重整禅家乱山河

(11)黄龙派:风雨飘摇叶知秋

(12)杨岐派:艳曲唱罢禅心知

第六章 阴谋下最后的争竞

(1)新市场:发财致富入佛门

(2)末世禅:刀锋隐隐无管弦

(3)大反攻:射雕英雄胡乱转

(4)活死人墓:决战前夕的历史帷幕

(5)西游记:被预言的大决战

(6)惊心布局:少林神僧密出江湖

(7)赛事第一轮:冲天烈焰照梵天

(8)赛事第二轮:戊午佛道大争竞

(9)大怖局:诡诈写尽说阴谋

(10)大逃亡:幕落时分的凄凉

试读章节

佛家修行有三学,日“戒定慧”。

大乘佛教将三学扩展为菩萨行的“六度”,都将禅放在重要的位置。汉代时得之于两位“国际友佛”的无私相助,大乘经典与小乘经典传人中土,从此形成了两支壁垒森严的佛家教义。一支被人民群众和失势的士大夫用做以和社会不公作斗争的“禅数学”,另一支则受到世家大族的热烈欢迎,是为“般若学”。

所以从一开始,佛学的领域里就展开了一场“禅数学”对抗“般若学”的激烈战争。

所谓“禅数学”,当然不是现代语义上的数学,而是指禅定的教理,即将禅定实践与研习教理结合为一的修学法门。这是由“国际友佛”安世高所创立的佛家思想体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称呼安世高为“国际友佛”呢?这个称呼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安世高是远自海外来中华的第一位外籍佛教学者,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

传说安世高乃安息国太子——实际上他是来自巴基斯坦境内。他来中土的时候正值汉桓帝执政,这位汉桓帝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混账之一,小说《三国演义》中经常有这样一句话:“自桓、灵二帝以来,天下分崩……”,这里的“桓”指的就是汉桓帝,汉朝天下倾覆、兵火四起、三家鼎立的起因,就是这位老兄.给搞出来的。

搞乱一个好端端的国家绝对是需要天才的,汉桓帝在这方面智慧过人。他在位时曾经下旨,命令天底下所有的适嫁女孩子都不得出嫁,都要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等候他老兄的“幸御”,这条政令畅通无阻地执行了二十年,在执行力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天底下的那些大老爷们儿,好端端的大男人熬过了青春期,却娶不到老婆,天底下所有的女人都是汉桓帝一个人的老婆,汉桓帝一个人吃不过来就让大家素在那里,也不许别人碰一下,这让大家如何受得了?

于是大家就起来闹事,这个事又称之为黄巾军大起义。大家起义的原因也不是非要和皇帝过不去,无非是想讨个老婆而已。

当汉桓帝博爱天下地将中土所有女性全当成他的老婆的时候,安息国太子出世了,他在年幼时即以孝行闻名西域,禀性聪敏仁慈,又勤奋好学,精通各国典籍,天文地理医学方术,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而且安世高大师还听得懂禽言兽语。

曾有一次,安世高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天空上飞来一群燕子,于是他转身告诉同伴们说:“刚才那群燕子们说了,等一会儿有送食物的人来。”果不其然,他的话得到了证实,众人无不惊奇于他的异能,于是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只懂得鸟言兽语,对于佛家来说并没有什么稀奇,稀奇的是安世高大师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来到中土从事佛家经典的翻译工作。

对于这个原因,佛门的解释是非常简单的,传说安世高大师的前生就是中土的出家人——这个解释实在有点让人头痛,头痛的不是前生,而是在安世高之前,中土应该是没有和尚只有老道的,但佛家非要这么说,我们不同意也不管用的——前生的安世高有一位同学,嗔恨心特别地强,安世高经常喝斥劝谏同学,结果搞得这位同学很不乐意。P2-3

序言

1 决斗现场:禅有什么用?

……

上官金虹的手终于自袖中伸出。

手是空的。

李寻欢道:“你的环呢?”

上官金虹道:“环已在。”

李寻欢道:“在哪里?”

上官金虹道:“在心里!”

李寻欢道:“心里?”

上官金虹道:“我手中虽无环,心中却有环!”

李寻欢的瞳孔突然收缩。

上官金虹的环,竟是看不见的!正因为看不见,所以就无所不在,无处不至。它可能已到了你眼前,已到了你咽喉,已到了你灵魂中。

……

上宫金虹道:“好,请出招!”

李寻欢道:“招已在!”

上宫金虹不由自主,脱口问道:“在哪里?”

李寻欢道:“在心里,我刀上虽无招,心中却有招。”

上官金虹的瞳孔也突然收缩!谁也看不见上官金虹的环在哪里,谁也看不见李寻欢的招在哪里。

但环已在,招已出!每个人都似已感觉到它的存在。 

…… 

这是古龙先生笔下的小李飞刀决战上官金虹的激烈场景,这一场打斗激烈就激烈在大家谁也没动手。

君子动口不动手。

动手是粗人,是不文明的,不和谐的。

动嘴是动智慧,是文明人的行为准则。

李寻欢和上官金虹在这里斗的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智慧之中最高层次的境界。这个智慧,有一个名称叫做“禅”。

禅是什么?

禅有什么用?

如何才能够获得禅的智慧?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先得回到小李飞刀和上官金虹的决斗现场。

上官金虹和小李飞刀正要舍命相搏,这时候一个神秘老人突然出现,他嘲笑道:

“你们自以为‘手中无环,心中有环’,就已到了武学的巅峰,其实还差得远哩!要手中无环,心中也无环,到了环即是我,我即是环时,已差不多了。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参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真的是无所不至,无坚不摧。”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无人无我,物我两忘,时,才能真正到达化境,到达巅峰。”

听到这里,李寻欢和上官金虹额上也不禁沁出了冷汗。出了一头冷汗的结果,就是他们双方不打架了。

他们不打架了,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还差得远。

李寻欢和上官金虹知道自己还差得远,这就称得上大智慧了,因为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够精确地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断的智慧,当然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这种智慧,就是“禅”的价值与作用。

禅的价值就在于明心见性,直指内心,让我们最为清醒而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存在。一旦一个人掌握了这种智慧,那就必然地立于不败之地,获得人生的成就与成功,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古龙先生的小说中,正是禅的智慧,让天下武学造诣排名第二的上官金虹战胜了排名第一的天机老人。同样是禅的智慧,让武学修为排名第三的李寻欢战胜了排名第二的上官金虹。

禅能够赋予我们一种让弱势者战胜强势者的力量。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有了点成就的话,那他一定会在禅上悟出些什么,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处处碰壁痛苦不堪的话,那么他一定是对于禅的这种智慧极度隔膜。人生在世,再也没有像禅这种智慧与人的幸福呈直线正相关的大智大慧了,除非我们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所成就与作为,否则,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认识、领悟并掌握禅的智慧。

2 只有小偷才知道:禅是什么?

禅是什么?

禅本是梵文“禅那”(Dhyana)的简称,鸠摩罗什译作“思维修”,即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而那位我们最熟知的、带着孙悟空、猪八戒及沙和尚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唐三藏法师则译为“静虑”,即宁静安详的深思。

禅是人生智慧的极致,它已经在东方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传承至今,越发明晰而灿烂,吸引着芸芸众生趋之若鹜。求财求利不如求智慧,求智求慧不如求禅,这是无论智者还是愚者所拥有的共识。

禅的智慧能够让我们解脱一切的烦恼,因为禅是人生智慧的极至。

那么如何才能够获得禅的智慧呢?

临济宗杨岐派五祖山法演禅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偷,他的儿子有一天对他说:“爹,您年纪渐渐大了,找个时间教我偷盗技术吧!免得以后我没办法生活。”父亲不好推辞,便一口答应下来。这晚,父亲就将儿子带到一户富有人家,用万能钥匙打开衣橱的锁,叫儿子进去。儿子进去以后,父亲便把衣橱锁上,而且大叫:“有贼!有贼!”转身就走。

家人听说有贼,赶紧起来搜查,结果东西并无遗失,也没看到小偷,因此接着睡去。这时,锁在衣橱里的小偷很着急,不知道怎样才能逃出去。灵机一动,他学起了老鼠咬衣裳的声音。不一会儿,房内的夫人就叫丫环拿灯来看。丫环刚打开衣橱,小偷就一跃而出,把丫环推倒,把灯吹灭,竞逃走了。

富人派人抓贼,一直追到河边。小偷急中生智,把一块大石抛进水里,自己绕道回去。回去时,还听河边有人说道,真可怜,把小偷逼得跳河了。

小偷到家后,见父亲正在喝酒,便埋怨父亲把他锁在衣橱里。父亲只问他怎么出来的,儿子把经过一说,父亲就非常高兴地道:

“你以后不愁没饭吃了!”

像这小偷一样,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

参禅大体上就是这个样子,一定把你推到无路可走的地方,让你自己去找一个翻身的机会,那样你就能开悟了。

法演禅师的这个比喻告诉我们:禅不是一种知识体系,不是凭借逻辑的思考与学习可以掌握的。禅不仅无法通过学习而获得,同样也无法以文字的形式世代传承,所以禅师动辄搞什么当头棒喝,这样搞的目的不是吓唬学僧,也不是练嗓子提高肺活量,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强行中断你的常规思维,如果你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喝给吓到神经搭错线的话,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接近于禅的境界了。

总之,禅作为人类智慧的终极,不是可以依据寻常方式可以获得的。推究起来,禅的思维是置逻辑矛盾于不顾,甚至模糊矛盾,这说明禅在我们通常的理性思考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按照法国人列维一布留尔的说法,也可以叫做“元逻辑思维”。即属于不合逻辑推理。

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思维。思维的对象是概念,思维的方式是逻辑。当这种思维与新事物接触时,将出现“相容”和“不容”的两种可能。出现“相容”时,产生新结果,且被原概念吸收,并发展成新概念;当出现“不容”时,则产生了所谓的问题。这时,思维出现迂回,甚至暂时退回原地,将原概念扩大或将元逻辑变式,直到新思维与事物相容为止。至此,也产生新的结果,也被原思维吸收。这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全过程。

禅的作用与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扩大我们传统思维的领域与信息量,而信息半径又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成就。思维领域较为宽泛的人面对问题的时候解决的办法也多,而思维领域狭窄的人却只能陷于自怨自艾之中。正因为如此,当代人比之于古人更有必要求助于禅的智慧。

这么一讲道理是明白了,但离禅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了,任何时候你要想解释清楚什么叫禅,这一首禅诗是万万不可忘记的:

赤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下过,

桥流水不流。

既然禅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当然不能够用逻辑推演的方式获得。

把法演禅师的这个道理悟得最深最透的,偏偏不是他的亲传弟子,而是一位韩国禅师——镜虚。

镜虚禅师是复兴韩国近代禅的大法师,他之所以成为大师,起因是村里传染疾病而死亡的尸体之残酷,从而发心开始修禅。

曾有一次,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满空一路上满腹牢骚,嘀咕不停,嫌背的行李太重,不断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却说路途那么遥远,老是休息,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呢?不理会嘟嘟嚷嚷的弟子,镜虚禅师径自精神饱满地向前走去。

师徒俩经过一座村庄,迎面遇到一位姿容美丽的妇女,走在前面的镜虚禅师立即两眼一亮,不由分说地冲了上去,一把将那妇女的双手捉住,吓得那妇女大声尖叫。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见是野和尚轻薄妇女,顿时怒不可遏,齐声喊打。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不顾一切地向前飞奔,走在后面背着行李的徒弟满空顾不上再发牢骚,也急忙忙地跟随在师父身后仓皇逃命。

跑过几条山路后,镜虚禅师见村人没有追上,就在一条寂静的山路边停了下来,回头看见满空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就非常关心地问徒弟道:“刚才背了那么多行李,跑了这么远的路,还觉得重吗?”

“师父!很奇怪,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行李很重!”

这位满空真是冥顽不灵,可惜了那位惨遭镜虚禅师骚扰的妇女了,都搞到了这一步满空还是没有开悟,实在是让人拿他没有法子。

和这位满空遭受到同等待遇的,还有晚唐时的一个女尼,当时这个女尼见到了禅宗巨匠赵州,就上前询问:“佛门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

赵州禅师就用手掐了女尼一下,说:“就是这个。”——不知道赵州禅师掐的是女尼的哪一个部位,但想来不应该是头发末梢,这从女尼当时激烈的反应上就能够看出来,女尼道:“没想到你心中还有这个。”

猜猜赵州禅师怎么回答?  

他老人家正气凛然地回答说:“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看看这两位禅师干的好事,尤其是赵州禅师,那位年轻貌美的女比丘尼遇到他真是欲哭无泪啊,被捏被掐,还不能吭声,吭声就是“自己心里有那个”。

这还讲不讲理了?

讲理就不是禅了!

已经说过了,禅是元逻辑思维,而讲理讲的是逻辑,所有的道理都是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的。禅如果也讲了逻辑的话,那还叫什么禅?  按照日常的逻辑来推断,赵州禅师捏人家女尼一下,分明是图谋不轨,但禅这东西却不理会这许多,禅有禅的元逻辑思维。

赵州禅师德高望重。却突然对女尼伸出咸猪手,这种行为让女尼的思想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原有的意识与观念在此一刻霎时遭到颠覆。颠覆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女比丘尼从此神经错乱,直接从寺院搬到精神病院去算了;另一个就是女比丘尼顿时大彻大悟,深刻地认识到了空就是色,色就是空,捏她是不捏她,不捏她才是真正地捏她的佛家真谛,从此步入罗汉之堂。

但看情形,那名遭到赵州禅师“亲切指导”的女比丘尼,最大的可能是出了寺院就进了精神病院,因为我们中华禅史上还没听说过有一位大彻大悟的女禅师出现。

总之,禅这东西说起来似乎非常的简单,但捏起年轻貌美的女施主来——却真的很难,至少你不能保证被你的咸猪手捏到的美女忍气吭声,这就对我们学习赵州和镜虚两位禅师的课程提出了直接的挑战。

4 偷禅:颠覆我们的思维

赵州禅师和镜虚禅师的所行所为,就是获得禅的智慧的有效方法。但对于这一方法,毫无疑问的,警方会有不同的观点。

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赵州禅师和镜虚禅师生逢在一个幸福的时代,那个时代没有警察,也没有派出所,不管他们当时对美貌女施主或是女比丘尼干了些什么,只要身强力壮,跑得足够快,就可以撒丫子逃之夭夭,逃到安全的地带尽情地享受他们的收获。

但现代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如果我们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学着两位禅师的修行方法,见到美貌女施主就上前乱摸乱掐的话,那我们多半会被当场扭送到派出所去。想跟警察解释说你在修行吗?想来到了法庭上法官能够采纳你的供辞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所以我们不能学着镜虚禅师的样子扑上前按住年轻美貌的女施主。

同样我们也不能学着赵州禅师的样子逮住女同事身体上的敏感部位乱掐一气。

一不能捏,二不能掐,修行的道路就这样断绝了,难道说我们当代人就不能再问津于禅道了,从此与伟大的智慧拜拜了吗?

看起来情形确实是这样,事实上,自从清世祖对禅宗进行了强有力的“领导”与“规范”,不允许禅师们伸出咸猪手对年轻貌美的女施主们乱摸乱捏之后,禅宗一脉在中华大地上几近灭绝,直到近代禅宗又在日本、韩国、西方等国家渐渐发展起来之后。我们才突然意识到人家正在玩着的正是我们自己丢掉的宝贝。我们在这里提到的镜虚禅师,就是韩国人,人家能够将我们传承了两千五百年之久的智慧思维发展起来,我们就更没有理由置若罔闻,徒然让人家笑话我们数典忘宗,做了不孝子孙。

然而禅却是一种不依常规的元逻辑思维,我们既不能乱摸也不可以乱掐,难道还能有什么办法获得禅宗的真髓吗?

有办法!

不为色魔就做贼,我们可以偷!

我们要偷禅!

什么叫偷禅?

临济宗的第十九世祖石屋禅师可以给我们讲清楚这个道理:

石屋禅师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畅谈之下,不觉天色已晚,随即投宿旅店。半夜,石屋禅师听到房内有声音,就问道:“天亮了吗?”

对方答道:“没有,现在仍是深夜。”

石屋心想,这个人能在深夜一片漆黑起床摸索,一定是个见道很高的人,或许还是个罗汉吧?于是便开口道:“你到底是谁?”

“是小偷!”

石屋:“喔!原来是个小偷,你前后偷过几次?”  小偷:“数不清。”

石屋:“每偷一次,能快乐多久呢?”

小偷:“那要看偷到的东西价值多少。”  

石屋:“最快乐时能维持多久?”

小偷:“不过几天,过后仍然不快乐。”

石屋:“原来是小贼呀,为什么不做一次大的呢?”

小偷:“你也是同道吗?你又偷过几次?”

石屋:“只一次。”

小偷:“只一次?这样够吗?”

石屋:“虽只一次,可终生都受用不尽。”

小偷:“这东西是在哪里偷的?能教我吗?”

石屋禅师一听,便揪住小偷的胸部说:“这个你懂吗?这里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你先把一生奉献在这里,终生都会受用无穷!你明白吗?”

小偷:“好像懂,又好像不懂,不过这种感觉却蛮舒服的。”

后来,这个贼皈依了石屋禅师,成了一个禅者。

一个小偷都能够偷得来禅,我们也应该能做到这一点。

要想偷到禅,就必须以当头棒喝的思考方式重新认识禅的思想体系,此前的诸多佛学经典能够让你成为举世无双的禅史研究专家,但禅的智慧你却绝对得不到。

所以你在本书中将要读到的,一定会是让你大脑感受到强烈刺激与激烈震荡的,什么时候你读到两眼前一片漆黑,金星四溅,恨不能将这本书一撕两半破口大骂的时候,那你就多半已经接近了禅的思维境界了。

这就是说,你在这里所读到的。是任何经典都在回避的一有关于禅的元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冲突!

这是从佛学中偷来的历史!

所以此书命名为《偷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偷禅(豁然开窍的最方便法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雾满拦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9213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