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将图记/左图右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名将传记作品,记述了从春秋到清末一百个杰出将帅的故事,以浓墨重彩叙写他们战斗生涯中一两件战例故事,来突出传主的超人智勇和光彩品德,如:孙膑“马陵伏弩”、田单“火牛破敌”、马援“聚米为山”、虞诩“增灶断追”、檀道济“唱筹量沙”、周山图“望蔡伏兵”等。

内容推荐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舞台上,涌现了许多形形色色、风采各异的人物,他们或叱咤疆场、智谋超群,或孝以事亲、情真意恳,或美丽善良、聪慧绝伦……几千年来,这些人物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他们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部分特质:忠勇、孝敬与贤惠。

《百将图传》、《百孝图说》、《百美新咏图传》自出版以来,自清至今,受到众人的喜爱,也受到政界、军界、教育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的普遍重视。

“左图右史”保留原典风貌,有着较高的文献价值。原典翻译,使文字活泼生动,便于阅读。评说部分,联系当下,新意迭现。丛书运作过程中,受到社内许多人的好评。

传各一人,图各一事,一人一传,一事一图,意为“左图右史”,因内容变化,书名也改为今名。

目录

前言

卷上

 ■溪坐钓(吕尚·周)

 吴宫教战(孙武·周)

 马陵伏弩(孙膑·周)

 济上劳军(乐毅·周)

 雁门纵牧(李牧·周)

 火牛破敌(田单·周)

 登坛拜将(韩信·汉)

 鸿门闯宴(樊哙·汉)

 细柳式车(周亚夫·汉)

 冥山射虎(李广·汉)

 钳徒论相(卫青·汉)

 渡河受款(霍去病·汉)

 雅歌投壶(祭遵·汉)

 冰合滹沱(王霸·汉)

 荒亭进粥(冯异·汉)

 宫台望战(耿奔·汉)

 高平斩使(寇恂·汉)

 受檄击郾(贾复·汉)

 无终夺军(吴汉·汉)

 聚米为山(马援·汉)

 城门断限(臧宫·汉)

 投笔封侯(班超·汉)

 疏勒拜泉(耿恭·汉)

 酹酒还金(张奂·汉)

 增灶断追(虞诩·汉)

 释严定蜀(张飞·汉)

 截江救主(赵云·汉)

 合肥陷阵(张辽·魏)

 牙门建纛(典韦·魏)

 曳牛惊贼(许褚·魏)

 赤壁纵火(周瑜·吴)

 神亭搏战(太史慈·吴)

 酌酒厉兵(甘宁·吴)

 阴平凿险(邓艾·魏)

 铁锁沉江(王溶·晋)

 官斋运甓(陶侃·晋)

 长桥搏蛟(周处·晋)

 铁面督战(朱伺·晋)

 蹋鞍拔箭(毛宝·晋)

 蒙冲溯渭(王镇恶·晋)

 冢间埋肉(周访·晋)

 唱筹量沙(檀道济·刘宋)

 狐帽吓蛮(沈庆之·刘宋)

 制狮御象(宗悫·刘宋)

 望蔡伏兵(周山图·南齐)

 父子突围(周盘龙·南齐)

 观稍折树(羊侃·梁)

 齐镳射猎(杨大眼·元魏)

 射还赏格(韦孝宽·元魏)

卷下

 岐亭攻栅(杨素·隋)

 威临突厥(韩擒虎·隋)

 单骑赌胜(史万岁·隋)

 一箭双雕(长孙晟·隋)

 援竿系索(沈光·隋)

 对开幕府(柴绍·唐)

 殿前夺稍(尉迟恭·唐)

 天山三箭(薛仁贵·唐)

 免胄见酋(郭子仪·唐)

 策降二将(李光弼·唐)

 登堤斩将(白孝德·唐)

 射蒿辨贼(南霁云·唐)

 雍丘固守(雷万春·唐)

 火焚攻具(韩游壤·唐)

 宝舆迎捷(崔宁·唐)

 袒呼决阵(李嗣业·唐)

 披心示贼(马燧·唐)

 隧陷云梁(浑城·唐)

 锦裘督战(李晟·唐)

 ■■谒道(李想·唐)

 穴城出击(石雄·唐)

 林中夺马(柴再用·五代)

 锤中野叉(周德威·五代)

 棘林赤脚(王彦章·五代)

 焚香禁杀(曹彬·宋)

 邀客按边(曹玮·宋)

 微服度关(狄青·宋)

 注水冰城(杨延昭·宋)

 单骑赴州(宗泽·宋)

 水战杨幺(岳飞·宋)

 桴鼓助战(韩世忠·宋)

 任城血战(杨存中·宋)

 涡口占风(刘■·宋)

 黄柑遗敌(吴■·宋)

 新立叠阵(吴■·宋)

 点军纵鸽(曲端·宋)

 入府缚酋(王德·宋)

 建旗骇敌(毕再遇·宋)

 酹酒止风(李宝·宋)

 据关饮宴(魏胜·宋)

 回军斩将(伯颜·元)

 里门举狮(史弼·元)

 伏阶称罪(徐达·明)

 超登采石(常遇春·明)

 麾退女乐(李文忠·明)

 一鼓夺山(傅友德·明)

 白石济师(沐英·明)

 立斩三酋(沈希仪·明)

 楼船击倭(俞大猷·明)

 阵演鸳鸯(戚继光·明)

 平台赐彩(秦良玉·明)

 序

 《百将图传》序

试读章节

吴宫教战

(孙武·周)

孙武者,齐人也。善用兵,著《孙子》十三篇。吴王阖庐往见之,难之曰:“子之十三篇,吾已尽观矣。然言之易,行之难,子可小试勒兵乎?”孙子曰:“可。”吴王又难之曰:“勇悍易,柔弱难,子可试以妇人乎?”孙子曰:“可。”吴王异之,乃出宫中关妇百八十人,命孙子教战。

孙子受命,遂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因教之曰:“汝知汝心与左右手与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凡鼓前,则视心;左,则视左手;右,则视右手;后,则视背,不可违!”妇人曰:“诺。”孙子约束既布,设铁钺,三令五申。于是鼓之右,妇人以为戏而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过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今申令既已明,而鼓之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法当斩!”因命斩左右二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大骇。趋使下令:“勿斩!”孙子曰:“臣已受命为将矣。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二姬以殉。用其次为队长。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悉如纪律,无敢出声。孙子乃使使报王曰:“兵已整齐,请王下观,惟王所用,虽赴水火可也。”吴王心知孙武能用兵,遂以为将。【译文】

春秋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被尊称为孙子,是齐国人。他善于用兵,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阖庐前往看他,并向他问道:“先生的十二篇兵法,我都拜读过了。然而,说起来容易,实行起来难。您是否可以用它来实地操演一下部队呢?”孙子说:“当然可以。”吴王又问道:“操练勇武强悍者容易,柔嫩文弱者难。先生能用妇女来操演吗?”孙子又说:“当然可以。”吴王听了很惊讶,就传旨从后宫中挑出一百八十名美女,命孙子教习战阵。

孙子接受了吴王的命令,把美女分成两队,以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分作队长,站在队前,要她们全体持戟,准备操练。接着,孙子教她们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胸、左右手和后背吗?”众美女答道:“知道!”孙子接着说:“凡是击鼓命令你们前进时,你们就要朝自己前胸所对的方向前进;命令你们向左转时,你们就要朝自己左手的方向转;命令你们向右转时,你们就要朝自己右手的方向转;命令你们向后转时,你们就要朝自己后背的方向转,决不能违犯命令!”众美女们说:“行啊!”孙子将操练的要领和规定宣布完毕,又架设起铁钺等刑具,并三令五申地告诫她们务必听从命令,否则要受军法处治。说罢,便击鼓为号,命令她们向右转,众美女认为是在游戏,非但不听号令操作,反而哄然大笑。孙子见状,自责说:“规则和要领没能让人听明白,申述命令没能让人熟记在心,这是将官的过错。”便又把规定动作和命令事项向她们详细讲解了好几遍。随后,又击鼓为号,命令她们向左转,众美女还是大笑如故,把命令当做耳旁风。孙子严肃地说:“现在我作为将官把动作要领和命令事项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了,可是士兵仍然不能按号令操作,这便是士兵的过错。按照军法,违令者斩。领队的人当受其罪。”接着就下令将左右二队长推出斩首。 

吴王在观阵台上看到这一情景,大吃一惊,急忙派人传令:“不要斩!”孙子反驳说:“臣已被任命为将官,将在军中以法治军,对君王的法外之命,可以不接受!”说完,仍然命令将吴王的两个宠妃斩首以正军法,改派两队的排头为队长。接着又击鼓发令,继续操练。女兵们无论左转、右转、前进后退,或是跪下,或是起立,全都按号令规定而动作,没人再敢出声嬉笑。这时,孙子派人向吴王报告说:“部队已操练整齐,请大王下来亲自校阅。任凭大王随意使用她们,即使要她们赴汤蹈火也办得到。”吴王心里了解到孙武确实会用兵,就启用他担任将军。【简评】  

钢铁般的军队出自严明的纪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才能排除干扰,一往无前,战无不胜。P5-7

序言

《百将图传》,共收历代名将一百人,插图一百幅,由清代丁日昌编选。

丁日昌是我国近代开一代风气之先的著名的洋务派政治家。他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字雨生,又字禹生,广东丰顺人。弱冠中秀才,后补廪生。曾为洋行雇员,是清代较早接触资本主义文化的人物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在家乡办乡团,因而得叙知县。后又在两江总督曾国藩处做幕僚。同治初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因丁日昌“平日留心西人秘巧”(《筹办洋务始末·同治朝》),于二年(1863)秋报请朝廷调丁日昌主持上海洋炮局,同时又被李鸿章倚重办理外交,及购备镇压太平军的粮饷、药械事宜。四年(1865)正月,实授苏松太道,旋改上海海关道,加三品顶戴并三世封典,并主持江南制造总局。这项近代中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新式军事工业,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

同治六年(1867)正月,实授丁日昌江苏布政使,十二月升江苏巡抚。他力图革新吏治,整顿旧军,减免厘捐,改良社会。在他向清廷提出的十二条款中,集中反映了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和措施。唯清廷已病入膏肓,他提出的这些条款没有引起注意。

同治七年(1868)四月,他在江苏巡抚任中做了一件在近代文学史上很有名的事情,即通饬查禁“淫词小说”121种,又续禁“淫书”34种。他在通饬令中说:

淫词小说,向干例禁;乃近来书贾射利,往往镂板流传,扬波扇焰。……殊不知忠孝廉节之事,千百人教之而未见为功;奸盗诈伪之事,一二人导之而立萌其祸。风俗与人心相为表里,近来兵戈浩劫,未尝非此等逾闲荡检之说,默酿其殃。若不严行禁毁,流毒伊于胡底。本部院前在藩司任内,曾通饬所属,宣讲《圣谕》,并颁发《小学》各书,饬令认真劝解,俾城乡士民得以目染耳濡,纳身轨物。惟是尊崇正学,尤须力黜邪言。合亟将应禁书目,粘单札饬……以系为风俗人心起见,切勿视为迂阔之言!(《抚吴公牍·卷一》)

这些和他选编刊刻《百将图传》的宗旨是一致的。在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中,清王朝腐败的绿营兵根本不是义军的对手。李鸿章为了镇压太平军,只得召募淮军。这些来自淮徐地区的“骁果经战之士”,在太平军、捻军起义被镇压下去以后,面临着让他们“召之南亩,还之南亩”(李鸿章《百将图传·序》),解甲归田,还是对他们继续加以培养训练,在“大乱甫定”时以备不测,并从中选拔一些将官之才的问题。丁曰昌力主后者,并亲自选编了《百将图传》一书,从西周太公吕尚起至明末女将秦良玉止,选历代名将百人,插图百幅,同治八年(1869)交江苏书局刊刻。同治九年(1870)书成,丁日昌、李鸿章在处理天津教案之余为之序。

光绪年间,丁日昌任福建巡抚兼福州船政局督办。后加总督衔,驻南洋会办海防事宜,节制南洋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八年(1882)病逝,享年六十岁。遗著有《丁中丞政书》、《抚吴公牍》等行世。

在我国历代兵书中,军事人物传记是重要的一类。除丁日昌在《百将图传·序》中提到的《将苑》(旧题汉诸葛亮撰)、《百将传》(宋张预撰),以及据《百将传》增辑的《广名将谱》(又名《广名将传》、《广百将传》,明黄道周注断)外,尚有许多,如明代还有《诸将史略》一书;至于正史、野史中的军事人物传记,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丁日昌编选《百将图传》受到这些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取材也较之前代史书全。但此书既然是丁日昌选编给淮军士兵们阅读的通俗读物,自有其突出的特色。反映了他在不动摇君主专制政体上所具有的富国强兵的改良幻想,以及他的整顿旧军、不拘一格从行伍中选拔人才、改进作战方法和军事器械装备的治军观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还可以看出被他严加查禁的“淫词小说”对此书的影响。  从所收人物上看,不见于《广名将谱》(收170人)中的就有29人之多。这些增收的人物中,一些是在明清两代民间小说、戏曲的演唱中很著名的将领,如《三国演义》中的赵云、许褚,《睢阳忠毅录》中的南霁云,《杨家将演义》中的杨延昭等;一些是出身贫贱、崛起于士卒之中的人,如汉代的樊哙、三国的典韦、隋代的沈光,前文提到的南霁云以及唐代的石雄、崔宁,元代的史弼等;一些是原有劣迹,后来断然改邪归正大有作为的人,如三国的甘宁、晋代的周处等。这都是从读者对象着眼而增收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选了几位历史上有名的女将,如北魏的潘氏(见《齐镳射猎》)、唐代的平阳公主(见《对开幕府》)、宋代的梁夫人(见《桴鼓助战》)、明代的秦良玉(见《平台赐彩》)等,热情地称赞她们智勇双全、品德高尚、大义凛然、战功卓绝,这是在其他名将传记中很少提及的。

在传记内容的侧重和体例的安排上,《百将图传》也不同于其他名将传记作品。每个人物的生平履历只作简要介绍,主要以浓墨重彩叙写他们战斗生涯中一两件战例故事来突出传主的超人智勇和光彩品德。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通俗文学常用的四字题目标示,如:孙膑“马陵伏弩”、田单“火牛破敌”、马援“聚米为山”、虞诩“增灶断追”、檀道济“唱筹量沙”、周山图“望蔡伏兵”、尉迟恭“殿前夺稍”、薛仁贵“天山三箭”、狄青“微服度关”、曲端“点军纵鸽”、李文忠“麾退女乐”、戚继光“阵演鸳鸯”,等等,朗朗上口,易记易传。这些故事配上插图,那传神的线条形象地表现了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在最后一幅即第一百幅图的左下方框内有“乌程陆昀敬绘”,框外有“金陵陈振海刊”字样。这些画师和刻工的精湛技艺是不可不提及的。

当然由于编者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书中也有一些攻打农民起义部队、镇压少数民族的叙写,以及看相、占卜等迷信活动的记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很容易分辨清楚的。

丁日昌是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他在博览群书基础上编选的这部《百将图传》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很强的教育意义。趣味性、可读性较高。总的来看,这部很有独到之处的军事人物传记,在今天对于鼓励青年人发奋向上、忠勇报国,对于研究古代军事人物和战例,仍然很有用处。特别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经营谋划、开启智力都不无益处。

一百多年前,粗通文墨的人阅读这本书也许无大的障碍;但当年还是浅显活泼的文字在今天的一般读者看来就觉得隔膜甚或佶屈聱牙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断断续续花费多年的业余时间翻译此书的用意。

这本书自同治八年十二月江苏书局刊出后没有再版过。感谢河南省国际图书贸易公司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朋友们为我们提供了两部书得以比勘。这次校勘、标点、注译,除依据原刊本外,还与正史中各传主的有关文字逐字进行了核对校订。在翻译中为了将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结合着正史本传把一些背景做了补充介绍。书中有些人物的事迹不见于正史的,如宋代一些将领的故事,也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等其他史书中查找史料加以校勘。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作直译,对于那些攻击、歪曲农民起义等处文字也未作更动。但有些地方直译出来与现代汉语中通常的表达习惯相差较远,也适当调整了前后语序和叙事角度。本书涉及的城邑、关山、民族、职官等非常多,特别是城邑地名古今沿革变化很大,如果不考订清楚,读者很不容易把故事的情节明晰地串起来,为此在译文中以括号的形式加以必要的注释,城邑尽可能注出今地名。一般性的解说则随在译文中表达不另出注。

书中每篇之后所附的评语,是我们在校点翻译此书时的一些片断感想和认为有必要补充的传主的其他事迹。写出这些浅薄的一孔之见,只是想抛砖引玉,引起读者的思考,来更深地发掘这部书的思想内涵和对之认识的深度。“愚者百思,或有一得”,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将图记/左图右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丁日昌
译者 王关林//张弦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60753
开本 16开
页数 3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0
15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