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国焘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加拿大多伦多,1979年12月,风雪,寒夜。本书的传主——张国焘——悲惨地告别了人世。张国焘去矣!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

本书用翔实的资料语言纪录了张国焘特殊的人物。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的立场、生动的笔墨完整再现了争议人物张国焘的一生经历。  张国焘,字桤荫,又名特立,1897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他的少年时代,正是清王朝走向灭亡、共和民国初创的大转折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中西文化在碰撞,新旧思想在交锋。1916年,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从此,这个在新旧文化撞击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1922年初,他成为唯一获得列宁亲自接见殊荣的中共领导人。1938年4月初,他只身逃离延安,投身于国民党。1979年12月3日,他在多伦多一家老人病院,客死异乡。

目录

官绅子弟

爱国心与温和的请愿

五四运动牛刀初试

相约

抉择

肩负重任

在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

崭露头角

首次莫斯科之行

主持“一劳大”

宣传党的主张

“二七”惨案前后

西湖论争

三大落选

固执己见

牢狱之中

再次进入领导核心

执行妥协政策

难挽狂澜

受任于危难之时

中  篇

重尝失落

争论于中共六大

莫斯科风雨

支持王明中央

初到鄂豫皖

确立威信

东进南下之争

制定肃反政策

问罪许继慎

主持“大肃反”

辉煌鄂豫皖(一)

辉煌鄂豫皖(二)

挫折

漫漫西征路

新创根据地

扬威通南巴(一)

扬威通南巴(二)

川陕再肃反

反六路围攻

广昭战役

下  篇

策应中央红军

雨中拥抱

碰壁两河口

喜怒芦花镇

波澜再起沙窝

分裂

另立“中央”

南下是绝路

背负重压

曲折的北上路

西渡

批判与挽救

反国焘路线

叛逃

跌入命运的低谷

失意的“反共强人”

郁郁而不得志

寻寻觅觅

凄凄惨惨

试读章节

1919年12月,一个寒冷的日子。

中午,张国焘正在曦园烧饭,忽然看见几名警察直奔他房间。

在同学们的暗示下,他知道大祸将至,情急之中,抓了几把炭灰抹在脸上,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烧饭。

警察在屋里查询和翻腾了一阵之后一无所获,便失望而去。

张国焘等人分析,此次搜查行动可能是对学生运动的报复。张国焘作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自然在搜捕之列。

为了躲避警察的逮捕,张国焘不得不放弃重理学业的愿望,以北京学生联合会代表的名义,再次离京,逃到上海。

对于张国焘来说,此次上海之行,是他人生旅途的重要阶段。

在上海,张国焘生平第一次接触到当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颇有代表性的一些人物:《时事新报》的总编辑、研究系在上海的代言人张东荪;戊戌变法的巨子、刚刚旅欧归来的梁启超;国民党要人胡汉民、汪精卫、朱执信、廖仲恺、戴季陶等。他还拜见过孙中山,与孙中山就三民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学生运动等问题,广泛交换了看法。

由于张国焘与国民党要人有所接触的缘故,1920年3月初,他被聘为“中华全国工业联合协会”的总干事,负责整理会务、发展组织等工作。这个协会的主要领导人是黄介民、曹亚伯,他们都是国民党党员。张国焘本欲在这项工作中大显身手,以期将来有所造就,不料,到任之后所了解到的情况却使他大失所望。

这个协会号称有一万会员,然而经过张国焘实际调查,所谓的会员只是仅仅见诸于名册而已,实际上不过是这个工厂几个人、那个工厂几个人。而多数注册会员只有姓名,竟不知其属于哪个工厂,可以断定,其中有许多人并不是工人。至于协会的主要业务,也仅仅是用上海工界的名义发表一些通电,表示支持国民党的某项主张而已。协会的领导成员,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对工作根本没有兴趣。准备大干一场的张国焘,见此情景十分失望,只做了个挂名的总干事。

今天,当我们对张国焘这段经历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看到他与研究系的张东荪、梁启超以及国民党要人(这些人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是反共的)有过接触,就断定他可能会受这些人的影响,进而认为张国焘从一开始就对马克思主义抱着阳奉阴违的态度。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正是通过与这些人的接触,他才看到了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打破了对他们的盲目崇拜。

当时,张国焘已经23岁,以往的经历已使他具备了一定的政治见解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他虽然佩服梁启超、张东荪的学识,尤其是梁启超变法的胆识,但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蓬勃向上的精神相比,他更清楚地从梁启超身上看到了研究系的失意和改良道路的末日。从梁启超不再参与政治、决心只搞学问研究的一番谈话里,他体味到其中厌倦的情绪与消极的慨叹。从此,他曾崇拜的梁任公在他心目中已不再那么光彩,也不再那么神秘了。

他曾十分敬仰孙中山以及他的追随者们。小时候,他曾因能亲眼目睹黄兴的风采而激动不已。在他的心目中,孙中山及其追随者都是些了不起的人物。然而,这次到上海,经过与孙中山以及其他几位国民党要人的接触,他彻底打破了对国民党领袖久存的仰慕之情,看到了他们因屡受挫折而郁郁不得志的境况。尤其是担任中华全国工业联合协会总干事一职后,他进一步看到了国民党涣散无力、人浮于事、求名而不务实、忽视扎实的基层工作、热心于上层活动等弊端。所有这些,都使张国焘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也许正是由于在中华全国工业联合协会任总干事的亲身实践,他后来才那么坚定地对共产党人,尤其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持反对态度。

正当张国焘不知将自己的命运托付何处的时候,在北京的陈独秀也因躲避警察的逮捕来到上海。

在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开京城的路上,他们讨论了在中国组织共产党的问题,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李大钊返京后,立即着手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做思想上、理论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到达上海的陈独秀也开始了积极创建共产党的工作。

张国焘是在许德珩约他为陈独秀寻找住处时,才得知陈独秀来沪的消息。从此,他与陈独秀有了多次接触的机会。

1920年2月27日,陈独秀考虑已久的“上海工读互助团”召开筹备会。到会者有陈独秀、汪孟邹、康白情、刘清扬、戴季陶、沈玄庐、彭璜、萧子璋等20余人,张国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时,正是上海共产党组织的初创时期。张国焘亲眼看到了陈独秀与李汉俊、沈玄庐以及当时也参与鼓吹马克思主义的戴季陶等人的密切往来;亲耳聆听了陈独秀关于中国只有实行彻底革命以推翻军阀,只有走俄国人的路才有出路的教诲。虽然他并不知晓李、陈相约建党之事,但从陈独秀的言行中,他已体会到了一种与梁启超的改良派和孙中山的国民党全然不同的精神追求。

如果说,在此之前张国焘还在诸多的政治团体和派别面前徘徊彷徨、犹豫不前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知道自己应该作出怎样的抉择了。

5月初,张国焘辞去协会总干事一职,返回北大。

P20-22

序言

想写一本张国焘传,那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们在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毕业论文的关系涉及到了张国焘,张国焘的一些问题不搞清楚,论文将难以完成。但是,有关张国焘的文献和档案资料并不多,而且能够看到的一些材料又大多是全面否定的。既然张国焘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那么何以解答他在党内身居高位那么多年?又何以评价这一段党的历史,尤其是张国焘参与领导决策的重大事件?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当年写作硕士论文中无法回避的困惑。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比较注意搜集有关张国焘的各种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大体搞清了张国焘问题的主要之点。至此,写一本关于张国焘生平的书的想法便产生了。

由于张国焘在国人中的印象十分糟糕,友人闻之我们想为张国焘作传,多感到惊愕,谓之曰:为张国焘作传!莫非吃错了药?友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的确,要为这样一个历史比较复杂、前后反差巨大的人物作传,绝非易事。随着搜集资料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种感觉也越来越强烈。究竟如何反映张国焘曲折的一生?我们为此思考和斟酌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还是决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依据我们所能掌握的史料,将张国焘的一生尽量客观真实地再现出来,既不诿过,也不施贬。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的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令人炫目的成就,也犯过令人发指的错误,最后走上了人所不齿的背叛道路。总之,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

张国焘的成就与光荣在于:在五四运动时期,他是学生领袖之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他是北京共产党小组创建者之一,是李大钊的得力助手。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是主持会议的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公开指导工人运动的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他是第一任领导人。在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大会上,他是中国代表团团长,也是中共领导人中惟一获得列宁接见殊荣的人。在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中,他是直接领导者。在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中,他积极参与了领导工作。在大革命失败前后,他受任于危难之时,接替陈独秀成为中共临时常委负责人。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八一南昌起义中,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后,他成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1931年初,张国焘从苏联回国后,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又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在反抗蒋介石国民党的斗争中,他带领红军扩大了鄂豫皖根据地,开创了川陕根据地,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为了策应中央红军,他率军深入四川腹地开辟了新的战场。

张国焘的错误与耻辱在于:1924年,他突然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在敌人的刑讯逼供下出卖了李大钊等人。在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他因为执行了错误的“肃反”政策,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在一系列问题上与中央产生了歧见,最后犯了下“另立中央”的重大错误。在到达陕北之后,由于他深知自己问题之大之多,便借机离开陕北,投入到蒋介石集团的怀抱,背叛了他与之共生死18年的中国共产党。他的命运由此彻底改变,最终在悲凉的境况中死于异国他乡。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将张国焘的这些成就与光荣、错误与耻辱尽量客观地再现出来。但由于我们所依据的史料有限,我们的研究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之处,恭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国焘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金果//苏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54941
开本 32开
页数 44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482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4.1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6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