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全新教育兵法典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纪录的是一个特殊的初三班级短短28天的集训故事,在中考之前的一个多月,他们集中在一起,为直升高中做初步的准备。在紧张漫长的四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之时,在如同紧箍咒一般的中考压力突然消失之后,学生竟然还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全身心地投入读书、学习、讨论、竞赛之中,并且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极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一切源自于正确的方法。

内容推荐

万玮,全国三大名班主任之一,2006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是其继《班主任兵法》后又一部给众多教师和家长以无尽启发和思索的教育类励志书籍。

作者以日记体方式,纪录了一个特殊的初三班级短短28天的28堂奇妙的课程。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作者采用和学生一起背书的方式共同成长、共同促进。在背书的过程中,作者尝试了多种教育方法,诸如诚信动员、设置背书纪录、分组竞赛、绕口令、写日记、倒计时、勇气、恒心训练、善的培养、赏识教育等等。其中充满了紧张、乐趣和悬念与感动,富含教育的智慧。

28天,28堂奇妙的课,凝聚了作者十几载教学经验和智慧,让学生受益一生,更给万千处于茫然之中的教师和家长开了一剂良方,提供了一把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孩子的“金钥匙”,极具实战经验。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学生、坏孩子,只有不懂方法的不称职的老师和家长。这就是作者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目录

前言

和学生一起背书

亲其师,信其道

启动马达

巧法甚于蛮力

培养勇气

赏识有度

美的教育

口头批评,书面鼓励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附录

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旁观者

态度与能力

后记

试读章节

智取孔圣许

早上来学校,又来了一个叫做钱浙唐的新同学。我带他到生活部办公室安排宿舍,不料就被当头敲了一记闷棍。生活部的老师告诉我,上个星期,孔圣许同学因为违纪被扣了一分,我们班的一周宿舍规范因此得了一面黄旗,而初三的另外两个班都是红旗。我非常恼怒,那种感觉,地球上凡是当过班主任的人都知道。这个孔圣许,太不像话了。他其实没有达到我们高中的录取标准,是旁听生。他有一个特长,吹萨克斯,萨克斯吹得倒是极好,达到了10级水平。前年我们学校在上海大剧院搞迎新活动,他还上台演奏过,得到著名指挥家曹鹏的称赞。成绩却是不行的,年级倒数第一。背地里,我们老师都称他为“吹喇叭的朋友”。

这位吹喇叭的朋友以一己之力破坏了整个班级的荣誉,让我恼怒异常。我的恼怒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原来,我对这个班级倾注感情极深,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心里非常在意别人对这个班级的评价。不料新的一周第一天上班听到的就是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可想而知。回到办公室里,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思索着怎么处理这件事。在我面前,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路,冲到班级里指名道姓大骂一顿。这样可以泄一泄私愤,其实也是师出有名。可是项王的事件让我意识到学生们都是要自尊的,当众批评学生脸上很容易挂不住,很容易走极端,即使不走极端学生也会对我怀恨在心。况且别的学生无缘无故受我这样一顿惊吓,也可能对我产生不满,孔圣许就算“身首异处”,其他人不免生起兔死狐悲之情。我一旦失去民心,往后工作可就难以开展了。所以,这条路绝对是下策。

第二条路,把孔圣许叫到办公室来,严厉训斥一通,责令他写出保证,在全班作检查。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孔圣许这段时间表现确实不佳,背书也不卖力,我有充分的理由指责他。况且,在办公室里,没有其他学生,既照顾了他的颜面,也达到了批评的效果,应该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问题是,这个孔圣许我以前没有教过,虽然听说过他一些事,但并没有和他本人打过交道,对他的脾气特点不是非常熟悉。贸然发火,心里总是没底。因此,这条路只能算是中策。

第三条路,我想,应该是保险的方法,也是我应该采取的上策,那就是,两军初次相逢,不可硬攻,只可智取。

九点钟的时候,第一节英语课下了,我到教室里面去找孔圣许。桌上散放着学生的日记,教室前面角落里的垃圾筒又堆满了垃圾,垃圾满出来,散落在墙脚的地上。我皱了皱眉头,心中非常不快。班级的卫生也是一个大问题。我数了数日记本,有五六个同学没有交,周末的作业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寄宿制学校的经典问题了。

我对孔圣许招招手,孔圣许来到了讲台前。帮我把日记本拿下去,我说,随后转身走出去。孔圣许速度很快地跟上来。回到办公室,我对孔圣许说,日记本放在这里,谢谢你。然后我拉开一把椅子,坐,我说。

孔圣许平静地坐下来,并不显得慌乱。这个人,也是一见惯风雨的主了。我心想,幸好我采取了上策,否则鹿死谁手真的还很难说。

我聊起了家常,家住哪儿啊?我问。虹桥,孔圣许回答。那么远啊?我有些惊讶,那你怎么来学校?我爸爸妈妈开车送我来。开多长时间?我问。大概一个多小时吧。爸爸妈妈都来吗?我问。孔圣许点点头。他们可真是关心你啊!我感叹道。

真正的高手出招,往往都是杀人于无形,不经意问就致人于死地。孔圣许怎知我这番问话已是暗含杀机?

周末在家做什么了?我接着问。运动了,他答。运动了一整天?我皱了皱眉。那倒没有,他笑笑,爸爸跟我聊天了。聊了一整天?我依然还是这个语气。也没有,我睡了懒觉。几点起来的?我问。大概十点多吧。那么背书了吗?我问。没怎么背。他倒也坦率。

除了睡觉、聊天、运动还做什么了?我接着问。我还到音乐老师家里补课去了。补多长时间?总得有两个小时吧。那么晚上呢?晚上看了会儿电视。对于我的问题,孔圣许非常平静,一派大侠风范。

上个星期五,你们组得了周冠军,你不劳而获,也拿了奖。老师本来以为,你这周回去会发愤呢,没想到……我说这话时带了点责备的口气。孔圣许有点羞愧,我知道我这个奖不该拿,他低着头说。

今天早上几点起的?我话锋一转。6:20。他答。啊?没睡懒觉?我反问。没有,今天早上起得蛮早的。那上个礼拜呢?我问。上个礼拜睡过懒觉。孔圣许点点头。

这家伙,无论怎么说,还是挺坦诚的,而且,特放松。不过,这大概跟我的态度也有关系。要是我一上来就发火,他大概不会这样悠然自得、面带微笑的。

我们班上个星期宿舍文明规范得了一面黄旗,你知道吗?我问。孔圣许点点头,表情依旧自然。为什么得黄旗知道吗?我的口气也很自然。孔圣许还是点点头,嘴角似乎还有一丝浅笑。我暗暗寻思,我前生一定做了什么坏事,否则怎么总碰到这种厉害角色!

可是我表面依旧平静,那你说说看。因为我表现不好啊,孔圣许说。我拿出生活部开出的那张扣分单,交给孔圣许,是这张吗?我问他。孔圣许点点头。简单讲一下吧,我说。

星期五早上,我起床晚了。星期四晚上睡觉时因为怕其他人来打扰我,我就把小房间的门从里面锁上了。早上没听到老师叫起床,就迟到了。因为时间紧张,房间也没有收拾。我以为老师走了,就离开了房间,没想到老师在楼上,后来就下来检查了。

孔圣许讲得简单,其实漏洞很多,很多恶劣的情节他是不会描述出来的。比如我就可以想像曲老师是怎样在他房间外面重重地敲门而他在里面又是如何置若罔闻、毫不理睬的。

不过我是不会去跟他纠缠这些细节的。他的事情他自己清楚,不用我多说。他其实比我更清楚自己的行为有多严重。永远都要相信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的认识能力,他们一定是心中雪亮的;永远不要过分纠缠他犯错的细节,他们通常都会抵赖的。这是我多年的教育心得。我绕开这个话题,突然开始进攻。

孔圣许,我看着他的眼睛说,现在是第二节英语课时间,通常情况下老师停一位同学的课找他谈话,说明这件事情一定是很严重了,你知道吗?

知道,孔圣许点头。

我呵呵一乐。忽然又转移话题,知道老师一开始问你住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意思吗?

我像是围棋选手在布局阶段不停地脱先,东走一子,西走一子。

孔圣许的眼睛有一点迷惑,不过因为我的嘴角有笑意,他居然嘴角也有浅笑。这家伙,居然不知好歹!我心里说。

孔圣许犹豫着问,是想了解我们家的环境?我摇摇头。想知道我们家那一带人的素质?我仍旧摇摇头,心说,能考虑素质问题,倒也不错!

上海虹桥一带是高尚住宅区,入住的通常都是有层次的家庭。

我不愿跟孔圣许打哑谜了。我直接了当地说,是这样的,我们在考虑是否让你停宿。啊?!孔圣许大吃一惊,这显然大大出乎他的预料,尤其我用这样的方式说出来。学校里对于违反住宿规定的行为有明文条款规定,严重的可以取消住宿资格。我一开始问他家住哪里的时候就已设下埋伏,如今伏兵杀出来,孔圣许自然招架不住。

那不行的,他分辩,太远了。是吗?我面无表情地望着他,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我说,这是你的问题。  还有机会吗?孔圣许着急地问。他再也不像刚刚那么悠闲了。什么机会?我故意问。不要走读啊!他说。

这个嘛,我沉吟道。我一定好好表现,孔圣许看到似乎有希望,连忙保证道。真的吗?我笑着问,只见他连连点头。

那你是不是真的想改正你的缺点?他点头。为什么以前常常做不到?是不是控制不了自己,还很懒?他点头。

我本来就没想害他,只是要让他认错而已。现在,目的既然已经达到,我也就鸣金收兵了。孔圣许很认真地写了两份保证,一份给我,一份给曲老师。孔圣许写保证的时候我提示他,我们考虑到你其实内心还是想改好的,只是行动上跟不上,所以给你这个机会。在保证书里,你要把这点写进去,然后恳请曲老师在你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提醒你。

我把他放回班级了,借着这个机会,我对他的背书也提了要求。既解决了问题,又没有招致学生的怨恨,还让他心怀感激,今天表现不错,可以打高分。

可是学生双休日表现松散和班级卫生状况不佳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我的心头。集训班的时间是以天来计的,我必须马上想出对策。

P57-61

序言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要是没有了目标与压力,会怎么样?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很多机会近距离观察学生。比如说,每到学年结束考试完毕的时候,学生常常会扔书,这便是一种情绪释放的表现。在那一刻,他们是放松的,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压力,发泄一下也可以理解。将处于这种心理放松期的学生重新集结起来,鼓舞起来,让他们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对教师无疑是一种挑战。

本书纪录的是一个特殊的初三班级短短28天的集训故事,在中考之前的一个多月,他们集中在一起,为直升高中做初步的准备。在紧张漫长的四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之时,在如同紧箍咒一般的中考压力突然消失之后,学生竟然还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全身心地投入读书、学习、讨论、竞赛之中,并且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极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一切源自于正确的方法。

作为一名理科教师,在面对问题时,我总是要习惯性地闭上眼睛,冷静地思考一下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能性。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结果最优的解决方案进行实施。有些事情看起来不可能,只是因为没有找到方法而已。而有些方法,是需要一些创造精神的。比如我小时候曾经做过一道题,有一根线从一个弯弯曲曲、又细又长的管道中滑出了,现在要把这根线重新穿回去,怎么办?看似很难,有一种方法却可以做到,把一根细线的一端系在一只蚂蚁身上,另一端系在要穿回管道的那根线上,然后将蚂蚁放在管道的一端,在另一端涂上蜂蜜,蚂蚁闻到蜜的味道,便会爬过管道,如此,就完成了穿线的任务。

好的方法如同一种工具,能够使难题迎刃而解。就比如我们要开一个啤酒瓶,如果没有工具,用牙咬、用筷子撬、用桌椅磕,碰到力大无穷的勇士,也许能够做到,但是如果能够找到一把起子,开瓶便成为人人能做的轻而易举的事了。

在这本书里,为了达到我的教育目的,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诸如诚信动员、设置背书纪录、分组竞赛、绕口令、写日记、倒计时、勇气训练、小组背书宣言、凡人名言等等,而跟学生一起背书,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以前有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培养出两个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有记者采访他,问他用的是什么方法。老农说,很简单,两个孩子从读书开始,每天晚上回到家里,我就让他们把白天听的课对我再讲一遍,如果我听懂了,说明孩子真的学会了。就这样,一直到他们考入城里的高中为止。

我的跟学生一起背书的想法也多半是受这个故事的启发。我发现,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过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根本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进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

老农用听孩子讲课的方法实现了,而我用和学生一起背书的方法,也真实地感受到了学生成长过程的艰辛。希望我在这本书中使用的方法能够对您有启发,更希望您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来。教育的世界很无奈,教育的世界很精彩,让我们一起努力!

万 玮

后记

2007年的7月,从上海市平和学校传来喜讯,高中部26名IB毕业生全部获得IB全文凭,每一个人都被至少一所欧美一流大学录取,其中不乏像美国康奈尔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这样的世界顶尖名校。这26人,基本上就是本书中A班的那些学生。而书中B班的学生,大多渎完两年高中之后就出国了,许多人都和母校保持联系,也时常带回来一些让人惊喜的消息。所有这些成绩都是他们的高中老师悉心培育的结果,我也在心里为他们祝福。

这本日记三年前就写成了,因为写得匆忙,加之水平有限,总觉得它还很浅薄,于是束之高阁。禁不住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尹志勇编辑的一再催促与鼓励,终于在三年之后的2007年把它拿出来重新做了部分修改与整理,分好章节,加上了小标题。在整理的过程中,三年前的背书情景又一幕幕浮上心头,让我心潮澎湃。

之所以愿意把它奉献给读者,是因为也许书中的教育理念会被更多人讨论与批判,但日记里描述的带班激情,三年之后即使我自己重温,也备受鼓舞与震撼。这本东西,我自己更愿意把它作为一种励志的东西来读。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不但需要经常给别人励志,更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励志。

感谢雍海涛和周泽军两位同事,他们的杰出表现帮助我完成了这个直升班的背书之旅,从而产生了这本日记;感谢曹磊、袁丽华等同事,他们的倾力参与使得直升班的课程更加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感谢平和学校的老校长恽昭世,在我担任直升班主任期间每天都要过目我的日记,并给予肯定与鼓励;感谢平和学校的现任校长任国芳与龚德辉,她们的指导与提携使我的教育境界有了提高,使得修改后的书稿更趋平和与理性;感谢天津市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对我的书稿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并在平时的交往中一直给我以关心与帮助。

此外,全国优秀班主任、知名班主任问题专家杨峥嵘先生与K12班主任论坛的子夜听风版主也对本书发表了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欢迎广大读者和我联系,我的电子邮箱:phwan@126.com,也欢迎大家光临我的教育博客:http:∥blog.163.com/phwan@126/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

万 玮

2007年8月于上海民办平和学校

书评(媒体评论)

万玮老师用其独特的班级管理方式,寻找到一个绝佳的教育途径,巧妙地运用多个教育经典故事,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规划了学生的人生发展生涯。班级实录的记载手法给每一位立志成为研究型班主任的优秀老师作了很好的示范。相信每一位读者面对如此“饕餮大餐”都会爱不释手。

——上海市中青年班主任沙龙召集人、《新课程》杂志社运营部主任 杨峥嵘

这本书从背书这件很小的事情当中引申出丰富的人生道理,它是教育舞台上一台引人入胜的戏剧。学生在三十天背书中长大了,背书的生活竟然完全改变了许多学生,使得他们对世界,对明天充满了信心和渴望。

捧卷让人爱不释手,掩卷引人沉入反思。万玮“用心”做教育,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盎然的教育的诗意,又一次聆听到悠美的教育交响乐曲。

——天津市著名德育特级教师,班主任问题专家 张万祥

万玮老师较多地描写了学生身上更为普通的种种表现,我们在自己的学生那儿可以找到类似的影迹,因此有些读者会希望从书中获得教育方法。这当然也不会令人感觉失望。无论你是谁,学科教师,班主任,家长,或是学校行政领导,甚至科研人员,在这本书中都会有所收获,这不仅仅在于文字的洗练精美,更在于它内容的真实坦率。

——知名网友、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班主任论坛版主 子夜听风

比所有的教材都好看,比所有的理论都实用。万老师的“兵法”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自惭形秽,所有的学生在他的手中既听话又能个性张扬,而我面对我仅有的一个儿子却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看了万老师的书我懂得了做家长和做班主任有异曲同工之妙:爱心、耐心、细心更要有“良方”(正确的教育方式)。强烈建议家长同志们细细读读此书,定会使你“管”孩子的水平大大提升。

——家长 漠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全新教育兵法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6030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25.1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