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三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人公虞秋子是生于七十年代的一代人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灰暗的童年经历使她形成了一种既传统又反叛的矛盾性格,她追求一种个性化的生存。可最终,她却被这种个性戕害。但是,当一场又一场的悲剧到来时,她仍顽强地活着。她一层又一层地褪掉自己身上虚伪的外衣,一步一步地从虚幻走向真实,从脆弱走向坚强,从狭隘走向宽广。

内容推荐

她是一个单亲妈妈。除夕之夜,她的儿子被人杀死在家中。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一些本已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一件件浮出水面。前夫、情人、骗子,到底谁会是杀害孩子的凶手?在案情慢慢开始清晰之际,一个潜藏的漩涡又向她席卷而来。她究竟该如何抉择呢?

试读章节

01

病人一少,住院部大楼里便现出沉睡的死寂与冷清。

虞秋子最后一次查完病房后,回到护理科的值班室,坐下。她抬起左腕看了一下表:17点整。离下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不远处传来一阵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她听了,心里便泛起了层层涟漪,立马跟着它一道飞到了远处。她站起来将两只手挽成一个麻花,踱到了窗边,窗外,灰蓝的天空像布上了一道轻柔的纱幔,神秘地笼罩着大地。纱幔下面,是行色匆匆的各路人群和车辆。空气中隐隐约约传来烟火的气息。

她向外望了一眼又踱回到桌边。桌上不知是谁散乱地摆放着一份报纸。她便伸出右手,将报纸拾起,拿在手里翻阅。

虞秋子没费多少工夫就将那份报纸“扫荡”了一遍。

这天的报纸没有娱乐新闻和副刊,内容显得单薄又单调,全是些祝贺与慰问。

她有些没趣地将它放下来。这时她的眼睛便看到了桌上放着的一本杂志。其实,刚才取报纸时,报纸底下压着一份杂志。她便将它拾起——《城市周刊》。

这是一份印刷颇为精美的杂志。全是彩色铜版纸印刷而成。一看,就知它不是一份普通的读物了。她如获至宝地将它捧在掌心翻看起来。

“生活中究竟有多少双眼睛?”

这一醒目的黑色标题顿时映入她的眼帘。这标题让她浑身顿时起了鸡皮疙瘩。仿佛背后有无数双眼睛齐刷刷地扫过来,她感到有些害怕和恐惧。但目光还是忍不住顺着标题下的文字往下滑。

……在我们自以为安全的生活中,究竟有多少双眼睛?这些眼睛中,又是不是有你和我自己的那一双?

她一边看,一边在脑子里继续着被标题引起的思路: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偷窥,都被记录下来。甚至连做爱这样隐私的事情都要被抖在大庭广众之下。经济愈发达,人的尊严和自由反而越来越受到侵犯。这真是一个无所不公开化的时代,这个时代让人无处躲藏。

她想像着,假如自己以前的某种生活也被什么人偷窥之后写出文章来,发表在什么无聊的杂志上,将会怎样?那她的生活将完全会是另外一种样子。无法想像,它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最坏的结果,她甚至都不能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对世俗的妥协,对自己的背叛,意味着不愿意再期待下去,自杀并不能抹去世俗的偏见。她将会生活在一种世俗的鄙夷和唾骂之中。

她无法再想像下去了。立即关了杂志,将它扔回到原来的位置。稍许,心里才从恐惧和害怕中平静下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她朝那杂志不屑地瞟了一眼,心中鄙视道。

她摇了摇头,再次抬手看了一下表,17:50分。离下班时间还有lO分钟,她有些呆不住了,便匆匆忙忙地走向更衣室,在自己的更衣柜前站定,脱下白色的大褂。然后,从衣帽架上取下一件洁白的长羽绒服穿在身上。接着,她又从衣帽架上取下一个高梁红颜色的羊皮拎包并迅速地打开拉链,掏出一个银灰色的化妆包,从中挑了一支口红,拧开,对着更衣镜,熟练地在唇部上下涂了两道浅紫的水晶唇膏。像玩魔术似的。一张晦暗的嘴唇在刹那间变得丰润晶莹起来,就像两片盛开的玫瑰花瓣。作为女人,如果没有一朵如醉如焰的胭脂唇,就好像玉树琼枝开不出花。她对着镜子上下抿了抿嘴唇,眨了眨眼睛,又向前迈两步,几乎将整张脸都贴到镜子上。嘴里呼出的热气顿时使镜面呈一片模糊的状态。镜中人立即变得朦胧而遥远,恍如隔着一个尘世。她便向后退了两步,镜面上蒙着的朦胧气息瞬即散去,她从遥远处又被拉回到清晰的现实。

虞秋子这才发现镜中人眼圈有些发黑,一双眼睛晦涩无光,脸上是萎靡不振的憔悴,像一片被抽干了水分的白菜叶子。

她心里陡地一扑腾,似乎有些空落地将手再次伸进化妆包,从里面掏出一个银灰的粉盒。打开,拿起粉帕对着脸当画布似的“扑扑扑”擦了个遍。又如变魔术似的,脸上立马呈现出一片象牙白的丝光风韵。

虞秋子这才满意地冲着镜子,对自己露出轻微的浅浅的笑靥,她看到,那笑靥在镜子里盛开如一朵含蓄而婉约的百合。然后,她收回目光,像蝴蝶一般轻盈地扭转身,离开更衣室朝楼下走去。

楼下是与大楼里截然相反的场景。

四周霓虹闪烁,处处张灯结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稀稀拉拉的却从未间断,洋溢着一种节日的喜庆。她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朝医院的大门走去。黑色的高跟鞋“噔噔噔”像跳动着的欢快音符有节奏地敲击着地面。

出了医院的大门,马路上一盏盏灯光把越来越浓的夜色剥得鲜血淋漓,就像一条红色的河流。匆匆往来的人群在河流的上面飘来荡去,将影子杂乱无章很是随意地抛弃在地上。

马路对面就是一家大型的购物中心。

虞秋子穿过马路朝购物中心走了过去。

她想买一些礼物送给儿子,毕竟是大过年的。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礼物和压岁钱。

想到孩子,她的心顿时像被什么划过一般,有些疼。在孩子三岁的时候,虞秋子就与丈夫离婚了。现在孩子已六岁了,陪伴着她一路走来,也够苦的。比如今天,许多孩子都是在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呵护中幸福地享受着过节的快乐,而自己的儿子却独自一人守在家里,也许正像一只孤苦伶丁的鸟儿正翘首企盼着她的归来。

想到这,她的心又是一阵疼。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几许。

她直接乘电梯上了六楼的儿童广场。此时,广场里的人流量已不如先前那么拥挤。强烈的白炽灯下,只有少量的顾客在那儿选购物品。大概是顾客都急着回家去吃团聚饭了。再过一两个小时,广场就要关门,员工也要回家团年了。服务员们虽然人还在岗位上恪尽职守,心思早就飞到了家里。

虞秋子在玩具柜看中了一款可以任意活动变形和自由拆除组装的智能机器人。这款智能机器人的价格是一百八十五元。儿子自从看了一部日本的动画片后,就喜欢上了这款机器人。平时拿着画笔不知在白纸上涂抹过多少回,只是她一直舍不得给他买。现在,她要将它买下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儿子。付了款,接过玩具后,她将它小心地放进包装袋里。她想,儿子看到玩具后,不知会乐成啥样,那张小脸一定会笑得灿烂如鲜花。儿子很少笑,曾经她还以为他不会笑,但偶尔看到他笑起来的样子,竟是那样灿烂。想到此,刚才还沉闷的心情顿时如微风一样舒展开来。

买下玩具后,她又踅回到米其妙的童装柜台,给儿子买下了一套运动系列的休闲服和一双动运鞋。

买下这些衣物后,虞秋子又乘电梯下到了一楼的地下超市,在那里选购一些糖果糕点和生活必需品后就匆匆离开了。

出了门,一辆105路公共汽车正好驶过来停靠在站台,虞秋子一阵小跑追上公汽,还没站稳便一大步地跨了上去。惹得几个购物袋在她身后一阵摇摆。

P1-4

序言

热闹的假面舞会

(自序)

写这部作品是缘于生活中一个偶然的事件,然而,它却滋生了我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无以言说的现状进行探究和思考的兴趣。组成这个社会的不同的个体生命始终处在矛盾的交织之中,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呢?这些是我所关注的问题。

看过我这部作品的朋友和编辑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太沉重了,给人一种窒息之感。他们诚恳而友善地向我提醒:好的文学作品应给人以力量——温暖的力量。

我听后,总是笑笑。

温暖的作品必定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但是,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至上的年代,揭开生活的表层看本质,满目只见疮痍;揭开人性的外衣看内心,无不透露着孤独与落寞。年龄愈大,我对此的体会就愈深。对我而言,孤独是一种自己温暖自己前行的力量。

当今的这个时代,流光溢彩,缤纷炫丽,就像一场华丽而热闹的假面舞会。其实质是什么呢?我想,每个人对生活,对命运,对时代的看法都会不一样。有人天生适应这个时代,他们像是调酒师,不同的原料在他的手中,总能麻利地调配出醇美的滋味。他们或者像邀游在深海里的鱼,既不被大鱼吃掉,同时也可以吃些小鱼。这些生命个体构成了现实的社会与生活。而我,只能是海边的一枚贝壳,风浪的几番涤荡,将我刮到了海边一个不曾被注意的角落,我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看潮起潮落,悲伤着我的悲伤,快乐着我的快乐。

我与这个时代,总是存在着一层紧张的关系。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却总有一种无所适从,漂泊无根之感。

我与许多事物都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关系。正如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它本来很和谐很新鲜很蓬勃地在那儿生长,却总是逃不脱被突袭被伐戮的命运。一朵花,本来很安静地在那儿开放,却总有人毫不手软地将它从枝头折下;一片草地,带给我们的是身心的舒缓与抚慰,可是,总有人大摇大摆地从它上面走过,将它践踏得一片残败。

其实,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与这个时代,与这个时代中的许多事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我只是想通过这部小说,通过我的主人公来表达我对命运、对生活、对时代的看法。我相信,沉重和窒息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幻灭后重生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世间最强大,最温暖,最有生命力的力量。它足以支撑人实实在在地走完人生未完的旅程。

现在我们所处的年代,经济发达,物质丰富,但是,我觉得人反而没有了快乐与轻松之感。那曾经令人感动的温暖和幸福已逐渐地离我们而去。或许,当温暖和感动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时,我们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而将目光投向遥不可及之处。人开始为这样那样的欲望所左右。欲望是个笼子,总是牵引着人的每一根神经,于是,原来简单的生活变得不再简单,原本轻松的生活变得不再轻松。

欲望有时与物质有关,有时与物质无关。有时,它是一种动力;有时,它就是一种病毒,但和一般生理病毒不同的是,它会慢慢侵蚀并控制你的心灵,使你一点一点向深渊滑去,等到你幡然醒悟,欲作挣扎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深渊是那样的深,周围的泥泞是那样的顽固。在彻底绝望的时候,人往往选择堕落……人对欲望病毒的免疫能力是极低的,有些人甚至没有这样的免疫能力。

如果没有把握与驾驭自己心态的这种能力,人有时会被欲望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往往也在这种欲望的纠缠中变得阴差阳错,荒诞不经。

另外,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经济的腾飞,社会贫富的悬殊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落差也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张开了翅膀竭尽全力地在这个年代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以期获取最大的收益,然而人们就像是在一道道的迷宫里穿行,稍不留意或稍有偏差,就会误入歧途,落得悲惨的结局。

人生来不得半点虚假,也开不得半点玩笑。一份虚假,也许就是一种真实生活的流失;一个玩笑,或许就是一种毁灭。

生命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交叉路口连接而成,只是我们都不知道。哪里无关紧要,哪里又是一步也不能错过的,我们有时甚至都不知道下一个要去的地方是哪里……

每个人在这个大风大浪的时代,都像风浪中的一叶扁舟,驶向何方,面向何方,一切都在未知之中,一切也都在已知之中。一个人的生命,放在广袤的大千世界,何等渺小。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来驾驭生活与命运;但有时,我们又会感到生命的无力与脆弱。与自然,与历史相比,这是每个人都摆不脱的一种命运。

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于世,他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他只要意识到了真正的生活与人生,意识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某种蜕变,他获得新生的力量就是无穷的。就像那被践踏过的草地,被折断过的树枝,来年仍会蓬勃生长。大自然中,万物的生命有着顽强不息的生长力量,而人类,大多数人的命运也是韧性十足。

正如我的主人公,虞秋子。

主人公虞秋子是生于七十年代的一代人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灰暗的童年经历使她形成了一种既传统又反叛的矛盾性格,她追求一种个性化的生存。可最终,她却被这种个性戕害。但是,当一场又一场的悲剧到来时,她仍顽强地活着。她一层又一层地褪掉自己身上虚伪的外衣,一步一步地从虚幻走向真实,从脆弱走向坚强,从狭隘走向宽广。

也许真正的个性就是一种成熟,一种豁达,一种包容,一种超然。

历时两年多,这部作品终能成书。在此,我想向长江文艺出版社,想向在我人生途中,一路给我关心和支持的朋友说一声诚挚的谢谢!因为你们的真诚和鼓励,我会一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三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敖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6351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