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到底怎么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凝聚了超过1000场社会各界精英现场讲座的精华思想,它集合了与100余位大学生优秀个体直面交流的心得体会。

本书系统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里到底要读什么”、“到底怎么读大学”和“大学生活怎样成就未来”等一系列问题。从思想上抛砖引玉,重在启发,收集了近100个案例,并提供问题解决的对策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共有20讲,涉及大学的现状、读大学的心态、读大学的核心和关键、学习、专业、人际、感情、行动力、沟通、情绪、性格、自我推销、潜能激发、生活、幽默感、自信、理财、健康、学生活动、网络、就业、考研、留学、创业、考公务员等。本书在写作中力求做到:娱乐性和励志性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参考性和可行性兼具;时代性和未来性兼具;启发性和批判性兼具。

目录

一、我们的大学:不能说的秘密

二、心态: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忽悠自己

三、核心与关键:剩下的果实

四、时间管理:赢在执行

五、学习:我的地盘我做主

六、人际关系:朋友一生一起走

七、爱情:你到底爱谁?

十一、自信:我最闪亮

十二、生活:快乐崇拜

十三、健康:有备无患

十四、大学生理财:投石问路

八、沟通:沟通从心开始

九、性格:本性渐移

十、展现自我:我行我秀

十五、网络世界:创意无限

十六、考研:没落的贵族

十七、就业:莫斯科没有眼泪

十八、留学: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

十九、创业:自主生存

二十、考公务员:政坛海选

试读章节

什么是素质教育?教育部有文件规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个定义已经比较啰唆了,实施起来就更艰难。在中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让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未必会比具有单项技能的大学生发展得更好。大学只有短短几年,通过这几年的培养,也不一定能把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很大一截,许多素质还是要在工作中锻炼出来的。其实,有部分学生适合在学校里发展单向技能,搞精搞专,在社会上则是培养其他素质。也只有在社会中,某些素质才能够淋漓尽致地得到培养。中国一贯存有“中庸”、“大同”等思想,总是不断地给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认为像榜样一样就好,大学生很少想到求新求异,所以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趋同性太强,结果就业中的同质竞争太激烈了,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出品。素质教育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概念,也根本不可能有一种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实,教育的实施是有背景的,当高考能决定命运的时候,其他素质的培养往往会不被重视,就出现了所谓的应试教育;当就业成了大学生的难题时,就业导向教育形式的出现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素质教育总是让位于其他形式的教育。

难道应试教育和现在的就业型教育就没有所谓的素质成分在里面吗?其实不管是应试教育也好就业型教育也好,并没有跟素质教育完全对立起来,为了考试得高分,为了能找到好工作而进行极端化教育是极少的现象。只是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太不宽容了,要求学生们只能得出一种答案,而其实,社会中的问题往往是有好多答案的。从这一点来讲,不知道扼杀了多少有创意的思想。其实,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可以归结为是一种灌输教育。只是有些形式的教育给人灌输的知识让人变得思想僵化,没有了主见;而有些形式的教育给人灌输的知识让人的思想更解放、更自由,让人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大学发展到如今,随着就业难题的出现,以前大学生的应试型学习现在已经向就业型学习转变,所以各高校也应当转向就业型教育。不管怎么说,推广就业型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遗憾的是许多学校的就业教育还不是很到位。我们的大学教育重思维训练,轻市场意识的培养;强调竞争意识,却忽略合作精神的培养。

大学是放飞梦想的地方,大学是自由与创造的天堂。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了,为什么还用精英教育的尺子来衡量大众化教育呢?自从有了本科教学质量评估,高校这头奔放的猛牛只能老实地待在一块四角方方的田地里辛勤耕作。用一个指标体系来评价层次不同的大学,本身已经有问题了。为什么每个学生毕业时一定要交一篇毕业论文,也不管它是不是从网上下载的。为什么不可以交一份创业计划书,或是商业计划书呢?这还有利于鼓励学生创业,减轻当前的就业压力。为什么非得每人交一篇论文,而不是几个人合作写一篇呢?这样可以培养合作精神。种种问题,让人费解。

评估有其好处,我们应该继承这些好处,如有利于图书资源的建设,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这些对大学发展是有用的。但是事无巨细,兴师动众的做法真的不太适合培养人才的高校,当老师和同学们怨声载道的时候,教育部门怎么不反思下或做点改进呢?

1.2 隐性培养规则

培养白领规则

虽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高校还是基本以培养未来社会中的白领为主。上海市人大代表甘维刚做客东方网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教育上我们是存在问题的,现在光是培养白领,培养做上层建筑的,其实我们还要培养一代有技能的、适应时代的劳动者。要是都挤着做上层建筑,这肯定不行。”《北京日报》2007年4月8日报道,根据一项上海4000户入户调查,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这里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大学生的观念转不过来,还是大学的培养模式有问题,或是社会的现实造成的?

周周认为,99%的人不愿意当工人,这是社会现实教育他们得出的结论。第一,工人社会地位弱势。在一个具体的工作环境里,只有老板才是主人,一切都由老板说了算。即使国家的法律是保护工人利益的,但当工人的权益被侵害,工人依法维权的难度很大,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第二,工人的经济待遇低。工人干最累的活,工资得不到保障。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八小时工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没有落实到位。有些老~辈的工人为国家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年老,因企业垮台而失业,连退休金也难以保证。一旦当了工人,很可能会愁苦终身,而且延及后辈,面对这样的现实,不愿意当工人也是最自然的选择。P1-P4

序言

谁的大学,谁做主

大学生朋友,你正在看的是这样一本书:它凝聚了超过1000场社会各界精英现场讲座的精华思想,它集合了与100余位大学生优秀个体直面交流的心得体会。余秋雨曾说过:“每个人写书都反映了生命的一个侧面”。集体智慧通过本人地加工,结合本人8年研究型学习和实践的体验,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述给大家,我想本书所反映的或许是生命的多个侧面。

几年前,我也曾是个大学生。我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刚一下水,发现水很深,就在河边傻站了整整一年多,没敢有什么大的步子,有了精英们的指导,我放开了步伐,顺利过河了。可世间如此美好,现如今的大学生朋友却有点郁闷:无论是将来的事业,还是感情走向等都没有把握,不确定性给你们一种莫须有的烦躁和恐惧。这样不好,不好!我不希望大学生朋友处在不愉快的情绪中,我焦急万分,原本已有的想对现如今的大学生说点什么的想法再次被激发。于是,我顶着酷暑,在空调底下奋笔疾书,把我在大学8年时间所听的超1000场社会各界牛人讲座浓缩成了一本书。同时在书中也融入了我与100多位优秀大学生个体直面交流的感受和自己求学与实践的心得体会。当我听了1000多场讲座以后,我感觉到,名人也是人,名人不是用来怕的,名人是用来学习的,名人是我们将来合作的对象。

为大学生而思考,为大学生而创作,是我近阶段最大的快乐。为了创作我专门去了江西“三清山”寻找创作灵感。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创作顺利完成!真的很庆幸自己在听讲座时做了笔记,这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坚持,偶尔拿来复习下感到知识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啊。本书是我8年辛苦和努力的结晶,创作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力求改善大学生朋友在大学期间的生命质量。希望大学生朋友不要活得那么消沉,你们应该是快乐的、生机勃勃的、健康的、有梦想的。我始终站在你们发的立场上,为你们正名,为你们服务。

据了解,很多大学生朋友在大学里接受的有关读大学的指导往往是相当笼统的,比方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很少有指导怎么具体操作和系统化的介绍大学读法的。而本书则系统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里到底要读什么”、“到底怎么读大学”和“大学生活怎样成就未来”等一系列问题。从思想上抛砖引玉,重在启发,收集了近100个案例,并提供问题解决的对策参考。本书共有20讲,涉及大学的现状、读大学的心态、读大学的核心和关键、学习、专业、人际、感情、行动力、沟通、情绪、性格、自我推销、潜能激发、生活、幽默感、自信、理财、健康、学生活动、网络、就业、考研、留学、创业、考公务员等。本书在写作中力求做到:娱乐性和励志性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参考性和可行性兼具;时代性和未来性兼具;启发性和批判性兼具。

本书的创作也受到了当代流行音乐的一些启发,所以书中音乐的色彩比较浓厚。从小成长在浙江浓烈的经商气氛中,浙商的言行和思想渗透了我的骨髓,脑海中随处都是身边创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所以书中也有一些介绍浙江商人的例子。现如今,无论身在何处都有浙江商会可以联系,我在组织中感受大家的帮助和关心,感觉是个幸运的人。

在这个商业化浸透世界每个角落的时代,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应该更加贴近现实,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整天捧着书看的大学生活时代已经过去,学习、思考与践行并重的大学生活时代已经到来。大学校园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教授受聘于企业,学生课余做兼职应当是一种常态,大学校园应该热闹起来。大学四年,虽然同学们共处一个校园,感觉分化并不严重,其实大学是一个人群分层器。大学不会主动成就你,你却能用大学来成就你自己。想过好大学生活必须从反思自己开始!大学生朋友们,“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这些巧克力由你们去铸就,学习制作巧克力的基本技术更是要求你们很好地在大学期间掌握。

把这本书献给即将上大学的、正在读大学和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广大朋友们!

也把这本书献给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祝愿我们的祖国未来更加美好!

同学们,你的大学你做主!让我们做自己生命的总经理!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感谢各界社会精英所做出的思想贡献,由于篇幅有限,我不能一一列举名单,在此,谨表示我诚挚的谢意。我深深地明白,如果我能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在创作过程中有众多的大学生朋友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另外,我要专门感谢我的校友兼师兄张高编辑,他给了我不少意见,在他的帮助下才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由于编写时问仓促,虽然本人尽了很大努力,难免有缺失疏漏之处,或者是有些观点讲解不够透彻,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大家有时间可以在我的博客里留言,我也将把最新的内容在博客里不断更新。新浪博客:http://blog.slna.com.cn/Zhjyfd2008;大学新新读法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dxxdf。如果有需要咨询或探讨,也可以发邮件到本人的电子邮箱,本人尽可能一一回复。邮箱地址:447364513@qq.com.。

作者于珞珈山庄

2008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我曾经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欣喜和迷茫一很遗憾。毕业之后才看到这部著作、这本书带给我们全新的读大学理念。在此我要呼吁大学生朋友们:你的大学你主宰!

——王俊瑛,24岁,北京大学毕业,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我到底想学什么?我到底能学什么?我到底为什么学?我曾经读过许多大学励志书,只有这一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本书是写给正上大学或准备上大学的朋友们的忠告,不是真理,但是足够你用四年。

——韩信,25岁,武汉大学硕士,中共中央对策联络部

许多人读大学是模仿前人的读法,没有用心去思考大学的个性化读法。这部书立足干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从1000多位各界精英的智慧中提取了读大学的有益思想,许多思想对参加工作的人都大有启发

——吴若竹,24岁,浙江大学毕业,广州海关

认识作者的五年,正是我从大学到研究生的五年,从黄毛丫头到跨国公司执行的五年。从校广播台的弹曙诗人,到现在漂亮且精神文字的写手,作者总是带给我与众不同的惊喜,激发我新的生活热情,希望这份惊喜能同样点燃您的热血和激情。

——肖颖,24岁,中山大学在读硕士,法国阳狮集团

毕业了很久才弄明白原来我的大学处于那样一个轰轰烈烈不断翻滚的时代。只有把握了时代的脉络才能更清晰地定位自我。这本书跳动着这个崭新时代的各种精华思想,可以让刚步入大学的朋友们在时代的漩涡中明了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后知后觉。

——蒋收获,24岁,复旦大学在读硕士

一本堪称新时期大学生活指南的书,或许如果当年有这本书,我的大学生活就不必过的如此迷。

——陈舒,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在读研究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到底怎么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浩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26958
开本 32开
页数 3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5.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2
出版地 广东
210
14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