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读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政治家的眼里,书籍是多难兴邦的辅弼俊秀;在军事家的眼里,书籍是攻城掠地的倚天宝剑;在经济家的眼里,书籍是为稻粱谋的雨露甘霖;在科学家的眼里,书籍是凡人登月的宇宙飞船;在文学家的眼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美妙阶梯。他们因为读书成为名人,他们因为读书造福人类,名人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名人主要是要学习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及其成果。

本书从学习谋略技巧的角度,精心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善学的典型瑰宝150多例,力求充分展示志学、博学、精学、苦学、乐学等各种学习方略和技巧。

内容推荐

本书从学习谋略技巧的角度,精心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善学的典型瑰宝150多例,力求充分展示志学、博学、精学、苦学、乐学等各种学习方略和技巧。这些名人,以所处条件而论,既有不顾生活之困苦、人生遭遇之坎坷、天生之“愚笨”、身体之残缺而刻苦学成的强者,也有不为自己的聪明和家庭环境的优越所误而勤奋学成的智者。以涉及的领域而论,有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许多部门和学科;以个人的身份而论,既有帝王将相,又有科学家、文学家等;以年龄而论,有年老的长者,也有中青年和少年。全书用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故事形式叙述,大致按照学习有成技巧的性质分类编排,每篇独立完整,开头简明扼要地揭示学习有成的方法、技巧、艺术、窍门,结尾从方法论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借鉴:一方面名人成才是自身奋斗的结果,但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学习方法的得当。另一方面,“书山有径,急时难寻;信息似海,收存有术”。学习有法,而无定法。学习的途径很多,能否学成,如愿以偿,不单纯取决于外部条件,更主要的在于如何战胜自己,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名人学习有成的技巧。让读者长识、添智、增谋,以便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

目录

志学

毛泽东:学贵“四多”/3

周恩来:为国读书/7

唐太宗:高屋建瓴/10

孟子:学贵有恒/12

诸葛亮:匡时济世/15

恩格斯:宏志深远/18

黑格尔:笃学深思/20

林肯:爱书爱学/22

居里夫人:专心致志/26

杰克·伦敦:咬碎骨头/30

玄奘:舍命求学/32

郭沫若:“四为”读书/34

李四光:科学救国/36

李政道:树立信心/41

丁肇中:惜时质疑/46

吴健雄:志设慎证/49

钱学森:目标宏伟/53

钱三强:誓不甘休/56

王国维:三种境界/58

高亨:一通百通/60

王选:自主创新/62

丘成桐:数学强国/68

比尔·盖茨:热衷坚持/71

殷之文:独辟蹊径/76

郑国铝:善“滚雪球”/78

王正国:攀登高峰/80

博学

马克思:博览群书/85

列宁:善作批注/88

秦始皇:手不释卷/91

宋太祖:“书”有独钟/93

康熙:博取众长/95

鲁迅:坚持“韧”劲/98

胡适:既精又博/102

培根:崇尚知识/104

吴晗凡尔纳:摘记卡片/106

卢梭:鉴别吸收/109

陶渊明:“不求甚解”/112

李时珍:比较研究/114

顾毓琇:学贯中西/116

钱伟长:适当跨越/119

薛暮桥:实事求是/12l

冰心:囫囵吞“书”/125

杨叔子:双重思维/128

朱清时:夯实基础/131

陈从周:博闻强记/134

魏书生:四遍八步/136

贾平凹:知文知人/138

李嘉诚:广学求知/140

龙驭球:加减问用/143

王梓坤:文理渗透/148

郭景坤:联想攻关/152

王鸿祯:注重交点/154

精学

刘少奇:切磋琢磨/159

韩愈:提要钩玄/16l

朱熹:循序渐进/164

戴震:寻流溯源/166

拿破仑:痴迷一科/169

达尔文:思想自由/17l

诺贝尔:痴迷科学/174

爱因斯坦:沙里淘金/177

郑板桥:求精求当/179

谢觉哉:攻难克坚/182

陈毅:精读善用/184

梁启超:读书浮凸/186

陶行知:求教“八贤”/188

叶圣陶:层层深入/190

老舍:“三者”结合/192

钱钟书:追本求源/194

孙诒让:辐射扩散/197

王淦昌:联想质疑/199

吴文俊:古为今用/203

黄昆:严谨治学/207

陈景润:目标专一/209

钱歌川:三书主义/213

罗宾森:SQ3R/215

谈家桢:刨根问底/217

郭可信:细心观察/219

何祚庥:做学并举/221

章培恒:书海取精/224

杨贤江:口演笔述/226

经福谦:突破创新/228

王大中:跳摘果子/230

杨福家:留心根基/232

李衍达:求索创新/235

张广厚:食而化之/237

沈志云:小中见大/239

苦学

孙中山:突出“三重”/243

汉武帝:废寝忘食/245

苏秦:悬梁刺股/248

匡衡:凿壁偷光/251

司马迁:实地考察/253

左思:抄录思考/255

王充:抄写强记/257

刘勰:笃学不娶/259

范仲淹:断齑划粥/263

司马光:“警枕”苦读/266

徐霞客:探寻真实/268

张溥:七录七焚/270

牛顿:勤奋思考/272

方以智:好学勤记/275

顾炎武:“三读”结合/277

高尔基:早、晚零读/279

罗斯金:开凿冶炼/282

华罗庚:“厚薄”读书/284

苏步青:用“零头布”/287

巴金:回忆读书/289

茅以升:背诵熟记/291

王力:读整本书/293

茅盾:反复“三遍”/295

廖沫沙:自我修炼/297

杨乐:刻苦钻研/299

周立三:调查研究/302

唐弢:攻破一卷/305

袁隆平:豁出命干/307

章衣萍:把握“三读”/310

王之玺:注重实践/312

严恺:以“软”对“硬”/314

丰子恺:重复温习/316

刘海粟:宏·约·深·美/318

陈念贻:攻高难度/320

乐学

邓小平:以书为伴/325

胡耀邦:好学不倦/330

孔子:学·思·习·行/334

荀子:善假于物/337

祁承■:善藏嗜读/339

斯大林:嗜书如命/342

罗丹:钟爱雕塑/345

爱迪生:乐于观察/348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351

徐特立:化整为零/353

蔡元培:勤学乐练/356

林语堂:品尝味道/359

邹韬奋:筛选层次/361

陈省身:爱国求索/363

杨振宁:渗透扩展/367

邓拓:协调安排/371

路甬祥:理想勤奋/373

白春礼:创新跨越/376

臧克家:以我为主/380

蔡尚思:竭泽而渔/382

秦牧:牛食鲸吞/384

匡亚明:“四性三一”/386

艾思奇:一举多得/388

施蛰存:感情理智/390

冯骥才:想象勾画/392

王利器:专研双取/394

顾颉刚:具备“四有”/396

张香桐:乐于求学/399

吴常信:继承拓展/402

李宁:乐于好学/404

后记/407

试读章节

诸葛亮:匡时济世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的丞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技术发明家,重要著作有《诸葛亮集》等。

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他的远祖一直在汉朝居官,不料他3岁丧母,8岁丧父,他的家庭也随着世族豪强的争夺而迅速衰落,他们姐弟三人只好背井离乡去投靠江西南昌任豫章郡太守的叔父诸葛云。当他们千里迢迢赶到湖北时,叔父也已亡故。姐弟三人无依无靠,只好到离襄阳城不远的隆中去落脚。

当时,隆中是个偏僻的小山村,年仅17岁的诸葛亮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这里隐居了10年。这10年隐居生活为他后来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卓越政治和军事才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一边种地,一边刻苦自学。没有老师,他就去请教当时从北方南逃到这里的饱学之士石广元、徐元直(徐庶)、孟公威和崔州平等人,没有书籍,他就到处借阅,或者自己抄写。他学习的目的明确,别人读书偏重寻章摘句,死记硬背,而他却要从书本中悟出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道理。为了学有所成,他每天黎明即起,晚上也总要学习到深夜,他注重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反复地深入思考。学习疲倦了,他就抱膝高歌,吟唱一首《梁甫吟》的古诗,借以消除疲劳,寄托他忧国忧民“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胸怀。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他时刻关心外界的政治形势,经常思索历代统治长治久安的道理。他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激励自己,淡泊名利,磨炼意志,立志成为济世治国的人才。荆州地区有个学识渊博的老人叫庞德公,他的侄儿庞统也很有才能,诸葛亮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常去登门求教,每次都使用跪拜礼,使庞德公很受感动,精心传授给他很多知识。后来,诸葛亮和庞统被誉称为“卧龙”和“凤雏”,意思是说他俩都是没有为世所用而有真才实学的人。诸葛亮不仅通过刻苦自学,获得了丰富的文学、史学、军事、政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运输工具、军事器械、修建桥梁道路、构筑营垒障塞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创造,而且广为结交社会上有学识的人,虚心向他人学习,积累了较多的社会经验,增长了才干,形成了他对当时军事、政治形势的精辟见解。

公元207年,刘备接受名士徐庶等的举荐,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建立大业。27岁的诸葛亮深受感动,便建言刘备举世闻名的“隆中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策: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占据荆州、益州,作为立国的根基;改善政治以及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内部;兵分两路,进兵中原,直到复兴汉室。刘备得到诸葛亮后“如鱼得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

诸葛亮从政后,深谋远虑,创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成为彪炳千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与他匡时济世的远大抱负的学成技巧是分不开的。

恩格斯:宏志深远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不仅是杰出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军事家、自然科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史学家,而且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杰出领袖。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称赞“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

恩格斯勤奋刻苦。他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上中学的时候,各门功课都学得很好,就在中学即将毕业的时候,身为工厂主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早一些帮助家里经商,就派他到巴门的营业所工作,后来又在柏林服了一年志愿兵役,在从商以后,尽管琐碎的事务缠身,但恩格斯从来没有间断过自己的学习;稍微有点时间,或夜里结过账后,他就抓紧时间读书至深夜。1841年,他在服役期间,还设法取得柏林大学旁听生的资格,断断续续昕了一年的课,最能吸引恩格斯的是军事艺术。服兵役使他学到了一些军事知识,刻苦钻研了大量的军事名著,并经常了解军事科学方面的新成就。

恩格斯努力自学,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为了和马克思一道共同创立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触及和研究了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努力精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文学、语言学、军事学,还钻研了物理、化学、植物学、医学。他学习外语也是和马克思一样,是因为“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他利用一切机会向熟悉各种语言的人学习,能用12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并能阅读25种文字,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语言大师;他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和批判,写了著名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他研究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写出了光辉巨著《自然辩证法》;他收集和考证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了认真严谨的科学研究,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常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他在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时,不但事先到工人住宅区反复做调查,而且把所有能够得到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书刊和文件都仔细地做了严密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才能够做到像列宁所说的那样:“不论在1845年以前或以后,都没有出现过一本书把工人阶级的穷苦状况描述得这么鲜明、逼真。”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83年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其他几卷的草稿,但是没有来得及整理完毕就逝世了。于是,已是63岁的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科学研究,带病从事整理、补充《资本论》的手稿,完成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艰巨工作,为马克思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

学识渊博的恩格斯是自学成材的光辉榜样,他的宏志深远、不懈奋斗的学成技巧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P15-19

序言

学习,确是一门科学,欲达学习有成的境地,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名人读书》揭示了古今中外名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和学以致用的生动事例,为读者展示了一片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造福人类的广阔天地。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也伴随着一部学习的历史。自有人类就有学习,无论是为求一己之生存,还是为求得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是人生做好三件事(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作为人类联系客观世界的重要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已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究其实质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相对独立的以发展和提高自己并使自身不断增强主体性为基本内容的活动。实践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学习是提高素质之本,是职业所系,是事业所需。纵览古今中外,大凡事业有成者,无一不和学习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今的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勤奋学习,掌握知识,善于学习,掌握技巧,由学会向会学猛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爱好和兴趣的问题,而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合格的现代人素质的重要尺度。每个要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加强学习,做到会学。只有会学,才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认真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的确,学会学习,提高素质,是时代的呼唤,是力量的源泉,是与时俱进、振兴中华的需要,是“完善自我、造福人类”,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

名人,是指在人类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人。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勤奋、勇敢、好学等各种优良品质;他们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名人,他们是勤学、善学的学成者,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成功者,是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等领域内有所作为的建树者。名人,虽然在社会中是一个极小的群体,但他们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先驱。尊重名人,是理所当然的。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爱所有的名人吧,他们交给了你们理论,交给了你们科学,他们把世界献给了你们。”

名人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名人主要是要学习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及其成果。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毛泽东形象地把方法比喻为过河的船和桥。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的确,“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学有所成。“学”主要是指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获得知识与技能,“习”是指对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练习与巩固。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学主要包含三大内容:一为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前人智慧和现代知识积累的载体,是记载历史成败经验教训和传播先进观念的工具。读书,能净化心智,补充知识,提高素质,的确是人生一大雅事。“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二为社会实践。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虎像虎,学龙像龙。三为研究学问,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本质和规律,“七年视论学取友”。“成”主要是指通过学习(包括读书、实践、思考、改造、研究),茁壮成长:成人、成才、成事,乃至最终成功。“古者为学,重在行事”,“学成”蕴涵着名人站在前人的肩上会学、善思、笃行的创新精神,昭示着名人正确把握的学习规律,科学运用的学习方法,丰富娴熟的学习经验,充分展现了理论寓于实践的卓越学习成果。用公式表示为:勤奋学习+科学方法=学成。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载体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社会生活网络化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迫切性更加突出,人们特别注重会学和效率。而名人学成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每个人学成的速度和质量,它不仅是每个人学习方法入门的向导,而且是创新发展的催化剂。学习名人学成的技巧可以事半功倍,多快好省地直接获取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从内涵上看主要是指科学的学习方略,丰富的学习艺术,高超的学习窍门,最终达到勤学、善学相得益彰的目的。

依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我们编撰了《名人读书》一书,主旨在于学习名人,效仿名人,激励人生:一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人类的文明成果,领略古今中外名人学习有成的风采,品味名人学习涉及的领域及方略、窍门;二是以名人为榜样,发扬勤奋学习的精神,注重科学方法,争取早日学有所成;三是对介于理论与经验之间的学习方法技巧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认真总结名人的学习经验,促进建设学习型社会。

识多才能智广,足智方能多谋,奇谋才能制胜。勤学者必有其聪敏过人之识,善学者亦有学习超群之智。本书从学习谋略技巧的角度,精心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善学的典型瑰宝150多例,力求充分展示志学、博学、精学、苦学、乐学等各种学习方略和技巧。这些名人,以所处条件而论,既有不顾生活之困苦、人生遭遇之坎坷、天生之“愚笨”、身体之残缺而刻苦学成的强者,也有不为自己的聪明和家庭环境的优越所误而勤奋学成的智者。以涉及的领域而论,有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许多部门和学科;以个人的身份而论,既有帝王将相,又有科学家、文学家等;以年龄而论,有年老的长者,也有中青年和少年。全书用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故事形式叙述,大致按照学习有成技巧的性质分类编排,每篇独立完整,开头简明扼要地揭示学习有成的方法、技巧、艺术、窍门,结尾从方法论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借鉴:一方面名人成才是自身奋斗的结果,但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学习方法的得当。另一方面,“书山有径,急时难寻;信息似海,收存有术”。学习有法,而无定法。学习的途径很多,能否学成,如愿以偿,不单纯取决于外部条件,更主要的在于如何战胜自己,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名人学习有成的技巧。让读者长识、添智、增谋,以便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后记

《名人读书》在出版付印之际,有几点需要说明。

一是古今中外学习有成的名人很多,本书中所列的名人只是其中一部分。涵盖的领域本想全面些,但由于掌握素材不够和篇幅有限,难免挂一漏万,只好待后修订完善。

二是本书集思广益、归纳综合,将学成技巧分为志学、博学、精学、苦学、乐学五大类,各自独立成章,各篇力求完整,排列不分先后。

三是名人学成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多种技巧并存,为了突出重点,只好根据编者的认识和判断,列出其中主要的一种,很可能与名人自己的意愿不完全符合。

四是书中有些学成技巧的性质虽然相近,但不同的人,用于不同的场合,涉及不同的内容,却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仍单个列出;而少数名人学成技巧大同小异,故条目就合二为一了。

五是书中名人的学成范例及言行尽可能做到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每篇的长短由编者根据掌握的素材多少而定。

六是编写该书,尽管查阅了大量史料和书籍,并几易其稿,但未必尽善尽美,符合读者的口味。拙作的编写,参考了大量的书籍,既得益于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名人自身的创新、学成,又凝聚了许多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家人和朋友的帮助,更有黄石市政协领导和专家汪发福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本书问世若能使读者有所裨益,将是编者最大的欣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读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光彩//周德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19225
开本 16开
页数 4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92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3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