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传说的暴君与湮没的史实
内容
编辑推荐

隋炀帝其实相当勤奋敬业,在位十四年中多数时间奔走在巡游的路上;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攻打高丽是为了消除边境威胁。在他统治的前半段,功业可说相当辉煌。然而,尽管有关他的野史那么漏洞百出,人们却津津乐道了千余年;而其半生功业,却很少有人公平地论断。在本书中,日本久负盛名的汉学大师宫崎市定讲述著名『暴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作者『试图通过隋炀帝这样一位个体人物来考察那段重要的历史』,并『写出些一许前人不曾言及的内容』。

内容推荐

隋炀帝其实相当勤奋敬业,在位十四年中多数时间奔走在巡游的路上;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攻打高丽是为了消除边境威胁。在他统治的前半段,功业可说相当辉煌。即使隋炀帝弑父继位的事情,实际上也并非可以一口断言的史实。然而,尽管有关他的野史那么漏洞百出,人们却津津乐道了千余年;而其半生功业,却很少有人公平地论断。

目录

一 南北朝时期/1

二 武川镇军阀势力的崛起/11

三 隋文帝登场/23

四 隋文帝的家庭/37

五 平定江南/47

六 嫡系争夺的阴谋/57

七 隋炀帝即位/69

八 大运河与长城/81

九 日出之国/91

十 高句丽战争/103

十一 杨玄感叛乱/113

十二 逃往扬州/127

十三 隋炀帝之死/141

十四 新的气息/153

后记/163

隋代史杂考/165

解说/183

试读章节

杨坚作为皇后的父亲,此时地位急剧攀升,一跃成为朝中重臣。大臣们早就厌倦了天元皇帝不务正业、放荡不羁的样子。杨坚的出现就好像救命稻草,使大家又看到了希望,人们都纷纷投奔于他。可是昏庸的天元皇帝,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猜疑心和嫉妒心。当他发现皇后的父亲杨坚正在逐渐扩张势力,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时,便决定铲除他。

一天,天元安排好一切便宣杨坚进宫,只要他稍有不轨举动,就会命人将其杀掉。可是也许杨坚更是棋高一着,或许他早在天元皇帝身边安插人手,对宫里任何动向他都了如指掌了吧,这天他来到宫里,举手投足都透着十二分的小心,神闲气定、镇定自若。始终没有给天元任何下令动手的机会,最终这次暗杀计划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天元又命杨坚为江南讨伐军总司令,将他派往扬州。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杨坚自己提出要去扬州的。可临行前,杨坚却称患了脚气不得不推迟出征,这托词听起来未免有些过于蹊跷!原来,他早就看出天元皇帝荒淫无度,活不了多久。因此当他早早得知皇帝生病的消息后,便谎称自己患病在身,故意推迟出征。比起天元皇帝,这位皇室外戚,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显得更为深谋远虑。

果然就在杨坚借口生病拖延出征期间,天元皇帝果真发病且病情突然加重。杨坚早就收买了天元身边的近臣,那些人一看太上皇病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几个人一商量就把杨坚叫进宫来。杨坚则谎称自己是奉皇帝圣旨来宫中探病的,实则召集心腹大臣,一行人急忙赶到宫中,一来便住下不走了。也就在当天,刚刚二十二岁的天元皇帝病死了,他只留下了一个年仅八岁的静帝。

杨坚封锁了天元太上皇死亡的消息,并假借圣旨颁布新令,对朝廷事务一一做了安排,将所有天下大权及宫内指挥权都揽于自己手中。他先是将自己封为全国军事总监,这个官衔就相当于全军总统帅。接下来,他又下诏召回在地方任职的五位皇室亲信,让他们火速独自进京。这样一来就有效地防止了这些人以地方为根据地谋反叛乱。之后他才将天元太上皇的死讯昭告天下,那已是天元死后的第二天。与此同时,他还发布了一封伪造诏书,内称皇帝将一切后事均托付给了杨坚。

诏书中委任他为“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丞相”即可以向朝廷上下所有官员发号施令;“假黄钺”则可代替天子对任何人施以惩罚;“都督中外诸军事”即拥有指挥军队的所有权力。一句话,就是要求所有的官员民众都要把杨坚当做是皇帝的指定代理人,对其必须是绝对服从,如果有人胆敢违背杨坚的意志就是违背皇帝的旨意,会以欺君犯上之罪受到惩罚。

可是,实际上政治是靠实力说话的,不是谁定个什么规定就一定能让所有的人臣服。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也许就可以拒绝遵守皇上的旨意。与之相对,拥有天下最高权力的人,无论是谁都必须通过实力来证明自己,这样才能杜绝别人的背叛。在当时,有两位颇具实力的军队统帅,他们手握地方兵权,且远离中央控制,表面上遁世超然,实则相当有分量。一位是驻守邺城的尉迟迥,一位是安营于洛阳的韦孝宽。对于杨坚来说此时的首要任务即是必须向他们显示政治实力。杨坚巧妙地利用了两人之间的竞争意识,想出一个一箭双雕的妙计。

尉迟迥早在少年时期就曾讨伐平定了前南朝领地——蜀(即现在的四川),并将其纳为北周领土,功高盖世。而且尉迟家族盛产美女,他的孙女就是个大美人,曾经得到天元皇帝的宠幸。虽然过程有些不光彩,但最终也算是和皇室扯上了关系,从而稳固了尉迟家在朝廷中的地位。他驻守的邺城从前是北齐国的国都,是山东一带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北齐亡国后,那些曾经为北齐效力的官员一时无所事事,他便重新任命那些失业的前朝大臣,借以收拢人心。这足以显示尉迟迥处事之精明周到。可现如今的尉迟迥已年逾七旬,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已经人老气衰反应迟钝,再也没有当年的英武之势了。

尉迟迥以北周王室第一旧将自称,同北周王室一样,他也不是汉人,因此更有了一份亲近感。虽不是武川镇军阀,但因姻亲关系,和北周武帝成了表兄弟。然而此时出现的汉人杨坚,不曾有过任何显赫的战绩,却能仗着外戚的身份,迅速掌握朝中大权,如今更是骑到了自己头上,这让尉迟迥愤愤不平。于是他暗中开始收整军队以防不测,并盘算着一旦时机成熟,就率领军队一举攻入长安,肃清乱臣,整顿朝纲。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杨坚的耳朵里,杨坚立刻起用尉迟迥的竞争对手,打算利用韦孝宽除掉尉迟迥。

韦孝宽出身国都长安的汉人名门,在与北齐的常年交战中屡次带兵于战场的最前线,立下无数战功;尤其是在与北齐的最终决战时,更是大显神威、威名赫赫。此时他正为了应对南朝的反抗镇守洛阳,时任洛阳驻军总督。杨坚派韦孝宽赶赴邺城,代替尉迟迥接任邺城驻军总督,时值韦孝宽七十二岁。于是一场生死角逐便在两位七旬老将之间展开。

P27-29

序言

本书作者宫崎市定(1901-1995),是日本著名的汉学研究大家,系内藤湖南之后的日本京都学派的二代掌门。其学术研究的触角,几乎涉及汉学沃壤的全部领域。作为日本东洋文化及汉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他敏锐地看到中日两国之间,历史上真正的平等睦邻外交正是起始于炀帝执政的隋朝。

于是,作者便“试图通过隋炀帝这样一位个体人物来考察那段重要的历史”,并想通过他专业、缜密和驾轻就熟的“深层次”的探究,“写出些许前人所不曾言及的内容”。

美国汉学家Anhurwright曾经这样评价隋炀帝:“(他)既被视为典型的亡国昏君,在一大团歪曲的历史记载和传奇性道听途说之下,今人即想窥测此人的真实性格,至多也只能瞥见其一二。”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也在他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写道:“今日我们要写隋炀帝的传记,事实上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那么,本书的作者,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一本什么样的“隋炀帝传”呢?宫崎教授认为:对于隋炀帝的生平研究,不可单以兴趣为出发,甚至专门为了猎奇而杂说。他强调:“其实,隋炀帝的传记不必借用小说的形式,单单述说历史事实本身就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故事。我甚至认为反倒是纯史实读起来更有意思、更有厚重感。于是,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便尽可能尊重历史史料。”他希望“历史学的终极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对人文关系的探究”。所以作者“不愿仅只抚摸史料的表面浮尘,更想切人内部做深层次的探究”。

于是就有了《宫崎市定说隋炀帝》这本书。

后记

迄今,对于隋炀帝的生平研究大多数以兴趣为出发点,甚至专门就是为了猎奇。而且这种倾向由来已久,唐朝《开河记》《迷楼记》等小说中所描述的内容几乎原原本本被人们当成了史实。《隋炀帝艳史》或直接称《艳史》,就是这样一本把想象的故事经过加工综合而编出的通俗小说。可是,当它摇身一变更名为《隋炀帝外史》后,就基本被认定为历史事实了。德川宝历年间(175l一1764)日本还出了此书的日译版,并且收入明治四十四年(1911)由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发行的《通俗二十一史》里。明治二十六年(1893)发行出版的《隋炀帝》也只是它的另一个译本。

其实,隋炀帝的传记不必借用小说的形式,单单述说历史事实本身就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故事。我甚至认为反倒是纯史实读起来更有意思、更有厚重感。于是,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便尽可能尊重历史史料。然而,这样做并不容易,原因在于历史学的复杂性,并不是说要尊重史料,就拿一本《隋书》照葫芦画瓢就万事大吉了,《隋书》本身已经包含了许多野史的记述,前后冲突矛盾之处比比皆是。

就说隋炀帝弑父继位之事,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为中国人所接受,但实际上它并非可以一口断言的史实。就连备受推崇、可信度较高的《资治通鉴》对此也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一开始根据《隋书》的本纪记录了隋文帝的自然死亡过程,其后根据列传作为异说讲了对惰炀帝弑父篡位的疑惑。我的这本书也大体依照这样的基调来处理。有关这一问题我曾另外做过考证。

有关这一章节,《资治通鉴》的记述非常到位,尤其是在人物关系的把握方面,在写作这本书时也给了我有力的支持。近来的史学家似乎有回避描写当权者、不重视人文关系的风潮,这或许缘于某种误解吧。历史学的终极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对人文关系的探究。理由很简单,所谓人类生活说到底不就是人文关系吗?人文关系当然也应该包含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层面。认知这一关系的变迁过程应该是历史学的重大课题。如此一来,以其中的帝王一族为对象进行研究就再自然不过了,为什么要回避呢!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把它做好。这里,我并无意评价自己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只是想说我对从事这样的研究很有信心,首先我个人今后依然会写,同时也很有信心推荐其他同人也来写。

另外,和本书记述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如下:

布目潮讽《杨玄感叛乱》[《立命馆文学》第二三六期昭和四十年(1965)]

拙作《隋代史杂考》[《史学研究》第七十二期昭和三十四年(1959)四月]

山崎宏《隋朝官僚的性格》[《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纪要》五十一期昭和三十一年(195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传说的暴君与湮没的史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宫崎市定
译者 杨晓钟//孟简//魏海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82555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1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5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