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孤高的真情(朱湘书信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辑录诗人朱湘与友人书93封,海外留学时期与妻书94封。与友人书话题遍及诗文、时政、历史、两性情爱、人生理想以及生活感受。与妻书饱含着对爱妻的深情与眷恋,展现出性情孤高的诗人情感与世俗的一面。

观其信,思其人,诗人的天纵才情,人生的泪痕悲色,寒世相依之暖,投情逆水之伤,渐显纸上。

内容推荐

昨天接到你的信,晚上作了一个梦,梦到同你亲嘴,心里痒麻麻的。妹妹,你那叫我的声音真是麻心。

文学只有一种,不过文学的路却有两条。唯美唯用并非文学的种类,它们只是文学的道路。道路虽然不同,归宿只有一点:这便是,文学——换个法子讲,便是,真的文学,好的文学。

中国如今实在也是有许多现象可以令我们愤怒羞惭的,但我相信这些只是暂时的,变态的。要证明我们不是一个退化野蛮的民族,便靠着我们这一班人的努力。

目录

序 陈子善

海外寄霓君(九十四封)

朱湘书信集

序 罗念生

致彭基相(二封)

致汪静之(一封)

致梁宗岱(一封)

致曹葆华(一封)

致戴望舒(一封)

致吕蓬尊(二封)

致徐霞村(一封)

致赵景深(十九封)

致柳无忌(六封)

致罗皑岚(十九封)

致罗念生(二十四封)

致孙大雨(五封)

集外

致周作人(一封)

致顾一樵(三封)

致施蛰存(一封)

致曹葆华(一封)

致戴望舒(一封)

致罗皑岚(二封)

致闻一多(一封)

致梁实秋(一封)

试读章节

致戴望舒①

望舒兄:

前在安庆时,曾经写了一封复信,想已转到巴黎。弟已来长沙。相隔数万里,实深驰念。法国的风景是有名的好,SEINE河在新诗内更是夺得了莱因的位置。你随时游赏有得,无论是诗歌——或是美术的信片——均望随时赐教。这次“北征”,会到了霞村。他已经结了婚,不过他说他还是很想念你的。

专此,即颂

俪祉。

弟朱湘(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八日

致罗皑岚①

我有一件事久想提起,只是怕你听了不舒服,所以一直缄默着,便是短篇小说的事。这是由×××介绍给××书局的,后来音信毫无,我看×君又是一个新海派的滑头。我久已不通讯了,看来此事凶多吉少。总而言之,我是Gounod歌剧中的浮士德,无论是什么美丽,沾了我的手,无有不凋萎,甚至变成丑恶的。

(一九三○年)

皑岚:

信悉。……诗你既要,就请你代抄最后一首备用好了。你能否抽暇作一些评论新出的小说集的文章,或是译些介绍小说家的文字,小说家关于创作方面的自叙或分析,这可以拿到一点稿费。与其在外面苦着,自绝于艺术的欣赏,不如采用这种办法,较为有趣。有工夫翻译吗?请先告诉我,因为我知道有书局情愿印一种正式的译书,需时约一个暑假。

湘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四曰

致闻一多①

一多:

艺术大学从今起便可进行下去,一面筹集基金,一面访求社友(艺术社)。社员我以为可分三种,基本、赞助、名誉。基本社员即专攻艺术者,赞助社员即非专攻而对之感觉热烈兴趣者,名誉社员即捐助基金者。——决不可有名誉会长等恶套发现。基本社员以年入百分之十充助基金,赞助社员任意。校址前信中拟的宁或吴,今郭兄又拟杭州,孙铭传君又拟广东。

“河图”不知有加入《创造月刊》的可能否?如性质相差不远,我还是劝你加入,这样好声势更能雄壮。

你究竟决定了回国没有?我还是劝你先去旧大陆游历观光一趟,以免买椟还珠。

我已加入国民党了,决定替孙先生作一本详情传。今秋入京,帮助友人办一“适存中学”。但信仍可由此转寄。孙先生的墓址已定南京,如今正在征求墓样。你想必定能分出一部分精神来作此虔诚的工作。图样成时,可迳寄本埠法界环龙路四十四号国民党本部,由我转交也可。

(一九二四年)五月十一日

实秋一樵兄均此。

致梁实秋①

实秋兄:

前在清华,弟处半狂的状态中,兄则大数亚诺德,不能深谈,怅甚。如今出来了一看,可谈的人实在太少了。除了几位社友、周作人、徐志摩、郭沫若、鲁迅、郁达夫以及很少的几位别的文人外,简直是没有了。所以弟很希望从此之后,彼此不要客气,作一个诤友,让诗与英国文学作一个彼此间的介绍人。

兄的散文弟已于投稿《语丝》的((新文学的散文》中论及,兄诗则弟的意见与一多兄一般,认为《梦后》最好。近作极望能让一多兄携来一些,好作一篇完整而带诤友态度的批评。

托一樵转给一多的信,望兄与一樵兄先看看,弟以后即将以此“绝对”的眼光来批评兄的著作,以及任何人的。

弟有近作若干在一多兄处,尚望我兄也加以不客套的批评。(Milton's L'Allegrs译成六十行,也在闻兄处。)

关于《文学丛刊》的事弟有一封公开的信致徐君志摩,已投《语丝》。信中扼要之点即望此刊能成一兼收并蓄的大海,凡是佳章,不论为兄或其他清华社友、为郭君沫若、郁君达夫或周君作人、鲁迅君、徐君志摩所作,都想罗致于一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目的想必可以达到。

吾兄何时返国,至以为念。

弟湘(一九二四年)P287-293

序言

一九二八年二月六日,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的新诗人朱湘(一九○四年至一九三三年)给远在万里之外的夫人刘霓君写了第一封信。其时朱湘已与霓君结合三载,爱情结晶也已有了两个,因此信中除了称谓“霓妹,我的爱妻”明显亲热,并没有多少甜言蜜语,并没有卿卿我我,有的只是日常生活的关照叮咛,夫妻间的体贴呵护,至今读来仍使人倍感温暖和亲切。此后朱湘致霓君的“情书”源源不断,每信均郑重其事地编了号,至翌年八月,共得一。六封,成为朱湘与霓君亲密而又有点苦涩的情感生活的重要见证。

谁能料到,仅仅五年之后,已经回国并曾任安徽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的朱湘,因失业和家庭关系日益紧张等众多复杂原因,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五曰清晨在安徽采石矶附近投江自沉。寒江冷月葬诗魂。朱湘之死,成为当时中国文坛轰动一时的悲剧事件。

朱湘不到三十岁就撒手人寰,是继徐志摩“云游”之后中国新诗坛又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新月诗派”的又一个不幸。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朱湘到底是不是“新月诗派”(注意,是“新月诗派”,不是“新月社”,“新月诗派”是更为宽泛的)成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有不少朱湘研究者,包括亡友吴方兄在内,都为朱湘正名,认为朱湘曾与徐志摩交恶,也没有在《新月》杂志发表作品,并非“新月派”诗人。但我觉得,既然朱湘几乎毕生致力于新诗格律的创建,一直与闻一多互为呼应;既然朱湘曾在徐志摩、闻一多为主的《晨报副镌·诗镌》上发表了其名作《采莲曲》等诗文;既然朱湘又为“新月诗派”后期机关刊物《诗刊》撰诗包括十四行诗《悼徐志摩》;既然闻一多“高足”陈梦家主编的《新月诗选》也入选了朱湘的佳作(“新月诗派”名家荟萃,似无必要再硬拉朱湘充数),就不应把朱湘排除在“新月诗派”之外。可惜吴方兄英年早逝,我已无法再与他讨论求教了。

朱湘已死,开了中国现代新诗人自杀的先河,引起当时文坛的深切悼念和一场大讨论。他的诗朋文友纷纷撰文指责社会的冷漠与不公,到了九十年代初,我的朋友秦贤次和王宏志还编了一部厚厚的《朱湘怀念集》在台湾出版。然而,朱湘是特别的,他的特别不仅仅在于在清华学校求学期间就与“校规”格格不入,不仅仅在于他负笈美利坚并不以文凭、学位为重,更在于他孤傲、偏激、敏感,为人处世绝不苟且,一言不合就拂袖而去。生活潦倒固然对诗人造成很大的戕害,但“个性即命运”,朱湘这种狷介不阿,孤高自赏,既不见容于当时,如果他活到今天,恐怕也不能见容于当今。朱湘早年同学梁实秋甚至认为,朱湘之死“应由他自己的神经错乱负起大部分责任,社会上冷酷负小部分责任。”(《悼朱湘先生》)

然而,朱湘的离去毕竟使人万分痛惜。他是有才的,不是一般的有才,是奇才,也是畸才!他的诗,他的文,他的翻译,乃至他的特立独行,无一不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为了纪念朱湘,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了朱湘致刘霓君这一○六封“情书”中的九十封,书名定为《海外寄霓君》。中国新文学史上,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徐志摩致陆小曼的《爱眉小札》,郁达夫致王映霞的《达夫书简》,沈从文致张兆和的《湘竹书简》,都被视为现代“情书”文学的“经典”,虽然作者的风格各异,鲁迅的冷静,徐志摩的缠绵,郁达夫的热烈,沈从文的深沉,均各擅胜场。朱湘这部《海外寄霓君》足可与他们媲美。朱湘生前并不打算公开这些“情书”,因此,我们今天“偷窥”,一个真实的不加伪饰的、感情丰富细腻、对爱人百般疼爱的朱湘活现眼前。时至今日,这种委婉动人的古典式的“情书”已成绝响矣。

到了一九三六年三月,由朱湘好友罗念生编订的《朱湘书信集》由天津人生与文学社推出,初版只印一千册,初版即绝版。朱湘“谈笑有鸿儒”,在致当时已多有文名的彭基相、汪静之、梁宗岱、曹葆华、戴望舒、吕蓬尊、徐霞村、赵景深、柳无忌、罗皑岚、罗念生、孙大雨等诗友的信中(书中还收入四通《海外寄霓君》未收的致刘霓君函),朱湘探讨人生、切磋诗艺、臧否人物、指点文事,一以贯之的率性而言,坦诚而不虚伪,狂放而又严肃。这些信既是朱湘率直心灵的自然流露,更是研究当时作家创作史、生活史和交游史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我八十年代与汪静之、赵景深、罗念生、孙大雨四位收信人有过交往,遗憾的是,当时未及向他们请教关于朱湘的点点滴滴,否则,我这篇序言也许不至于这样杂乱无章了。

近年来,随着闻一多、徐志摩、林徽因、陈梦家等“新月诗派”大家的全集陆续问世,朱湘的名字反而差不多被遗忘了,这实在不公平。朱湘的全集何时也能与世人见面呢?我现在编订了这部新的朱湘书信集,书中收入《海外寄霓君》、《朱湘书信集》和这些年陆续搜集到的朱湘集外佚简数通,算是投石问路,也算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对这位坎坷薄命的天才诗人的纪念。

朱湘其人其诗其文包括其“情书”,是不该被遗忘的。

陈子善

二○○七年三月十八日

急就于海上梅川书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孤高的真情(朱湘书信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69176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2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