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
内容
试读章节

像草木虫鱼顺着自然的本性来生活——谈人生与我

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我写了许多信,还没有郑重其事地谈到人生问题,这是一则因为这个问题实在谈滥了,一则也因为我看这个问题并不如一般人看得那样重要。在这最后一封信里我所以提出这个滥题来讨论者,并不是要说出什么一番大道理,不过把我自己平时几种对于人生的态度随便拿来做一次谈料。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比方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成为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就因为有一部分人要亏人自肥。再比方生死,这又是多么简单的事,无量数人和无量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一个小虫让车轮压死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得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厚。

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像庄子所说,它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决不追究生活是为着什么,也决不埋怨上天待它们特薄,把它们供人类宰割凌虐。在它们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觉得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了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着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

我拿人比禽兽,有人也许目为异端邪说。其实我如果要援引“经典”,称道孔孟以辩护我的见解,也并不是难事。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庄子所谓“齐物”,宋儒所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和希腊廊下派哲学,我都可以引申成一篇经义文,做我的护身符。然而我觉得这大可不必。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贤的声威。

以上是我站在前台对于人生的态度。但是我平时很欢喜站在后台看人生。许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恶分别的,所以他们的态度不是留恋,就是厌恶。我站在后台时把人和物也一律看待,我看西施,蟆母、秦桧、岳飞也和我看八哥、鹦鹉、甘草、黄连一样,我看匠人盖屋也和我看鸟鹊营巢、蚂蚁打洞一样,我看战争也和我看斗鸡一样,我看恋爱也和我看雄蜻蜓追雌蜻蜓一样。因此,是非善恶对我都无意义,我只觉得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

这些有趣味的人和物之中自然也有一个分别。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很浓厚的喜剧成分;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很深刻的悲剧成分。

我有时看到人生的喜剧。前天遇见一个小外交官,他的上下巴都光光如也,和人说话时却常常用大拇指和食指在腮旁捻一捻,像有胡须似的。他们说这是官气,我看到这种举动比看诙谐画还更有趣味。许多年前一位同事常常很气忿地向人说:“如果我是一个女子,我至少已接得一尺厚的求婚书了!”偏偏他不是女子,这已经是喜剧;何况他又麻又丑,纵然他幸而为女子,也决不会有求婚书的麻烦,而他却以此沾沾自喜,这总算得喜剧之喜剧了。这件事和英国文学家哥尔德斯密斯的一段逸事一样有趣。他有一次陪几个女子在荷兰某一个桥上散步,看见桥上行人个个都注意他同行的女子,而没有一个睬他自己,便板起面孔很气忿地说:“哼,在别地方也有人这样看我咧!”如此等类的事,我天天都见得着。在闲静寂寞的时候,我把这一类的小小事件从记忆中召回来,寻思玩味,觉得比抽烟饮茶还更有味。老实说,假如这个世界中没有曹雪芹所描写的刘姥姥,没有吴敬梓所描写的严贡生,没有莫里哀所描写的达尔杜弗和阿尔巴贡,生命更不值得留恋了。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潮和匡庐的瀑。

其次,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在几年前做的《无言之美》里曾说明这个道理,现在引一段来: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来,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了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这个道理李石岑先生在《一般》三卷三号所发表的《缺陷论》里也说得很透辟。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陷。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假如荆柯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稀嘘赞叹了以李太白那样天才,偏要和江淹戏弄笔墨,做了一篇《反恨赋》,和《上韩荆州书》一样庸俗无味。毛声山评《琵琶记》,说他有意要做“补天石”传奇十种,把古今几件悲剧都改个快活收场,他没有实行,总算是一件幸事。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朋友,我感谢你费去宝贵的时光读我的这十二封信,如果你不厌倦,将来我也许常常和你通信闲谈,现在让我暂时告别吧!(P002-006)

后记

编后记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他的美学思想自成一家,又常常将人生的哲理和艺术的妙谛结合成一篇篇美的随笔。朱自清先生评价他的文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如“行云流水,自在极了”。

本书以最早的开明书店为参选底本,并参考现在市面上多家权威出版社所出朱光潜作品,从先生卷帙浩繁的著作中,以人生美的思考和感悟为角度选取32篇散文和随笔成书,以飨诸君。

朱光潜先生的文章里,有美的品质,也有生活的趣味。然而这种“津津有味”的趣味往往为大家忽略,甚至觉得有些晦涩难懂。所以编者对朱光潜先生的文章标题进行了重新提炼,新标题皆源于文中语句,同时保留了原标题作为副题。为了使文章更趋近于散文体,本书删除了部分文章书信体格式的称呼和落款,也使文章形式更为统一。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另将文中翻译而来的人名等改作了现在的通行译法,如“亚理斯多德”改为“亚里士多德”,“斯蒂文森”改为“史蒂文森”,“亚力山大”改为“亚历山大”,“狄俄倪索斯”改为“狄俄尼索斯”,“塞诺”改为“芝诺”,“爱宾浩斯”改为“艾宾浩斯”,等等。编者所加助于读者阅读的注释以区别于正文的字体随文附注。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此书名源自《慢慢走,欣赏啊!》一文,并结合了朱光潜先生一生寻求美、研究美、以美为生的人生追索。希望读者能从朱光潜先生美的人生哲学中,学得欣赏美、创造美的态度,以求生活的怡然自得和无穷乐趣。

目录

Part 1 愿你是一个完美的人

 像草木虫鱼顺着自然的本性来生活

谈人生与我

 愿你是一个完美的人

谈理想的青年

 生命是一顷刻接着一顷刻地实现

生命

 人生快乐倘若想完备,一定要保存一点孩子气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人都需要有生气

谈立志

 有文艺修养的人,决不感到人生的枯苦

文学与人生

 有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看戏与演戏

 离开了趣味,文艺就无由欣赏

文学的趣味

Part 2 慢慢走,去过美的人生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人之所以为人,就贵在有一点“傻气”

谈价值意识

 爱美这一天性,须趁早培养

谈美感教育

 音乐讲究好了,心灵可以和谐

音乐与教育

 万物皆自得

谈冷静

 做人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

谈谦虚

 虔敬的心须得时时滋养

谈敬

 有所为,有所不为

谈羞恶之心

Part 3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专心致志向一个路径走

谈摆脱

 人活于世,要有一些出世的精神

悼夏孟刚

 本着少年的勇气自由伸张

谈十字街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谈英雄崇拜

 朋友相处好的,没有不快乐的

谈交友

 恋爱是至上神圣的

谈多元宇宙

 我的良心不容许我唱高调

谈理想与事实

Part 4 人生还须弦外育余音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

 乘兴而来,适可而止

敬悼朱佩弦先生

 深心里的孤独者

从沈从文先生的人格看他的文艺风格

 书贱,读书人也贱

旧书之灾

 旅英杂谈

 露宿

 在港大时,生活相当有趣

回忆二十五年前的香港大学

 常怀感激的心情

回忆上海立达学园和开明书店

序言

朱光潜先生的话

关于人生: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人的最聪明的办法是与自然合拍,如草木在和风丽日中开着花叶,在严霜中枯谢,如流水行云自在运行无碍,如“鱼相与忘于江湖”。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看人生,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一半得之于感受。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我们每当愁苦无聊时,费一点功夫来欣赏艺术作品或自然风景,满腹的牢骚就马上烟消云散了。

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是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此时,此地,此身。”此时我能做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时刻;此地我能做的事,绝不想着换另外一个境地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人生第一乐趣是朋友的契合。

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

人投生在这个世界里如入珠宝市,有任意采取的自由,但是货色无穷,担负的力量不过百斤。有人挑去瓦砾,有人挑去钢铁,也有人挑去珠玉,这就看他们的价值意识如何。

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里有一段很透辟的话,大意是说人生幸福起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一个人应该从幼时就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

环境永远不会美满的,万一它生来就美满,人的成就也就无甚价值。人所以可贵,就在他不像猪豚被饲而肥,他能够不安于污浊的环境,拿力量来改变它、征服它。

能够恨人极点的人和能够爱人极点的人都不是庸人。

就实际生活方面说,世间最深切的莫如男女爱情。

生命对于我们还有问题,就因为我们对它还没有了解。既没有了解生命,我们凭什么对付生命呢?

关于美:一切美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美育必须从年轻时就下手,年纪愈大,外务愈纷繁,习惯的牢笼愈坚固,感觉愈迟钝,心里愈复杂,欣赏艺术力也就愈薄弱。

我时常想,无论学哪一科专门学问,干哪一行职业,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

许多人嫌生活干燥,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

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心灵开始玩索一朵花,一个美人,一种美德,一门学问,一种社会文物制度的殊相的美,逐渐发现万事万物共相的美。

我坚信美的重要,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人都知道文艺是“怡情养性”的。这“怡养”两字却不容易做到,在这纷纭扰攘的世界中,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费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奔波劳碌,很机械地随着疾行车流转,一日之中能有几许时刻回想到自己有性情?

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它能够给我们很好的理想境界。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超脱现实的程度大小,就看它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是阔大还是窄狭。

现在如果要提高文学,必先提高文学欣赏力,必先在诗词方面特别下功夫,把鉴赏无言之美的能力养得很敏捷。因此我很希望文学创作者在诗词方面多努力,而学校国文课程中诗歌应该占一个重要的位置。

关于心界:空灵

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你如果不盲目,看得见世界的博大。也看得见世界的精微。

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帖清凉散。

冷静超脱的人能静观,便能处处发现生机,吸收生机,觉得人生有无穷乐趣。

我生平最爱陶渊明在自祭文里所说的两句话:勤糜余劳,心有常闲。动中有静,常保存自我主宰。这是修养的极境。

现代人的毛病是勤有余劳,心无偶闲。这毛病不仅使生活索然寡味,身心俱惫,于事劳而无功,而且使人心地驳杂,缺乏冲和弘毅的气象,日日困于名缰利锁,叫整个世界日趋于干枯黑暗。

人要把心磨成一片大圆镜,光明普照,而自身却无动无作。

有时候我把自己看作是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严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

成人们往往嗤不郑重的事为儿戏,其实成人自己很少像儿童在游戏时那么郑重,那么专心,那么认真。

我欢喜一切生物和无生物尽量地维持它们的本来面目,我欢喜自然的粗率和芜乱。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就在于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如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需求惬心贵当。

我们的眼界逐渐放大,人生世相才越显得丰富华严。

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无论他们的生活是复杂或简单,关于谁你能够说, “我真正明白他的底细”呢?

要趁生命最丰富的时候死,过了那良辰美景,死在一个平凡枯燥的场合里,那就死得不值得。甚至于死本身,像鸟歌花香一样,也可成为生命中一种奢侈的享受。

生命的执着属于佛家所谓“我执”,人生一切灾祸罪孽都由此起。

我们的“根本感”像佛家所说的,是“无明”。我们在这世界里大半是“盲人骑瞎马”,横冲直撞,怎能不闯祸事!所以说来说去,人生最要紧的事是“明”,是“觉”,是佛家所说“大圆镜智”。

法国人说“了解一切,就是宽恕一切”,我们可以补上一句“了解一切,就是解决一切”。

内容推荐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人生,就是要赋予生命美的品质。

这本散文集《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是美学大师朱光潜谈美的人生的随笔,他说人生,谈修养,聊理想,写友人旧事,有人生的智慧,也有对人性了解的深广。人生之美,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领略。一草一木,皆有风味。 朱自清说,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能做的多。

人生最要紧的事是“明”,是“觉”,了解人生,对付人生。愿你能慢下来,边走边欣赏,不辜负世界的恢弘和人生的丰富,求知、想好、爱美,走出一条美的人生路。

编辑推荐

柴静说朱光潜的文字:“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看到这样的话就格外亲切……”蒋勋说:“朱光潜是我敬佩的美学家。”

朱光潜对生活充满了浓厚的感情和活泼泼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情浓的人,才能在生活里发现美,才有资格谈论美。

朱光潜在这本散文集《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中所表现的美学通俗亲切,平易近人,他的美学思想自成一家,但并不将理论奉为金科玉律,而是把人生哲理与艺术的妙谛结合成一片片优美的散文,他让所有人读能读懂美,都能感受美。他说“美就是生活”、“不完美才是美”。

美不会主动走近我们,但我们可以主动走近美。美是生活的细节,无处不在,在每一步的人生中,我们都有值得去发现的美,所以他说:“慢慢走,欣赏啊,去过美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光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14283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201704038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