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曲三百首(经典珍藏版)/国学大书院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借鉴、吸收众多有关元曲书目的优点和特长之外,注重了元曲的欣赏性和可读性,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使广大读者从深层次上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元曲的真实内涵。

全书文图并茂,相得益彰,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使人们能够细细体会到元曲那直露、戏谑、尖巧、辛辣等极具个性的鲜明特点,从中感悟到元代文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理,吸取元曲中对于今人可以借鉴和有益的营养成分,求得积极、达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内容推荐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元一代的文学就是元曲。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若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来看,它们是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体裁的诗歌。后者又都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用人们熟悉的术语来说,就是后者是前者的解放。这种解放,本身就表现为一系列的艺术创新。

元代散曲风格多样,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豪放派以马致远为代表,清丽派则首推张可久。前期是以豪放本色为主流,清丽之作也有重要地位。后期则以清丽为主,豪放为辅,并带有江南文学传统的妩媚色彩。

目录

王和卿

[双调]拨不断·大鱼

[双调]拨不断·自叹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杂咏

商挺

[双调]潘妃曲

[双调]潘妃曲

胡祗通

[中吕]喜春来·春景

[中吕]阳春曲·春景

王恽

[越调]平湖乐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卢挚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朱帘秀

[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

赵岩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陆草庵

[中吕]山坡羊·叹世

[中吕]山坡羊·叹世

奥敦周卿

[双调]蟾宫曲·咏西湖

关汉卿

[仙吕]一半儿·题情

[南吕]四块玉·别情

[南吕]四块玉·闲适

[南吕]四块玉·闲适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大德歌·秋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商调]梧叶儿·别情

白朴

[中吕]阳春曲·题情

[越调]天净沙·春

[越调]天净沙·夏

[越调]天净沙·秋

[越调]天净沙·冬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双调]庆东原

[双调]得胜乐

姚燧

[中吕]满庭芳

[中吕]普天乐·别友

[中吕]醉高歌·感怀

[越调]凭阑人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中吕]阳春曲

刘敏中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

庾天锡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马致远

[双调]天净沙·秋思

[南吕]金字经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双调]拨不断

[双调]蟾宫曲·叹世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

[南吕]四块玉·叹世

[南吕]四块玉·叹世

[南吕]四块玉·叹世

[南吕]四块玉·恬退

[南吕]四块玉·恬退

[南吕]四块玉·恬退

[双调]清江引·野兴

[双调]清江引·野兴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赵孟頫

[仙吕]后庭花

王实甫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腾宾

[_中吕]普天乐

邓玉宾

[正宫]叨叨令·道情

[正宫]叨叨令·道情

阿里西瑛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

冯子振

[正宫]鹦鹉曲·山亭逸兴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正宫]鹦鹉曲·野渡新晴

贯云石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南吕]金字经

[双调]清江引

[双调]清江引

[中吕]红绣鞋

[正宫]小梁州·秋

[双调]蟾宫曲·送春

[双调]寿阳曲

[双调]殿前欢

[双调]殿前欢

鲜于必仁

[双调]折桂令·芦沟晓月

邓玉宾子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姚守中

[中吕]粉蝶儿·牛诉冤

王伯成

[中吕]阳春曲·别情

张养浩

[中吕]喜春来

[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吕]朱履曲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双调]水仙子·休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双调]庆东原

[南吕]一枝花·咏春雨

白贲

[正宫]鹦鹉曲·渔父

郑光祖

[双调]蟾宫曲·梦中作

[双调]折桂令

范康

[仙吕]寄生草·酒

曾瑞

[南吕]四块玉·酷吏

[南吕]四块玉·叹世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双调]折桂令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

[中吕]红绣鞋·郊行

钟嗣成

[正宫]醉太平

[正宫]醉太平

[正宫]醉太平·无题

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恨别

查德卿

[仙吕]寄生草·感世查

[双调]蟾宫曲·怀古

吴西逸

[越调]天净沙·闲题

[双调]蟾宫曲·山间书事

殿前欢·懒云巢

殿前欢·懒云凹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叹世

[商调]梧叶儿·春情

卫立中

[双调]殿前欢

赵显宏

[中吕]满庭芳·渔

[中吕]满庭芳·牧

昼夜乐·冬

殿前欢·闲居

殿前欢·题歌者楚云

唐毅夫

[南吕]一枝花·怨雪

李爱山

[双调]寿阳曲·厌纷

朱庭玉

[越调]天净沙·秋

李德载

[中吕]阳春曲·赠茶肆

[中吕]阳春曲·赠茶肆

李致远

[中吕]红绣鞋·晚秋

[越调]天净沙·春闺

[双调]落梅风

张鸣善

[中吕]普天乐·嘲西席

[双调]水仙子·讥时

[双调]落梅风·咏雪

[中吕]普天乐·咏世

[中吕]普天乐·愁怀

杨朝英

[双调]水仙子·自足

[双调]清江引

[商调]梧叶儿·客中闻雨

宋方壶

[中吕]红绣鞋·阅世

[中吕]山坡羊·道情

[双调]清江引·托咏

[双调]水仙子·叹世

丘士元

[中吕]普天乐·秋夜感怀

王举之

[中吕]红绣鞋·秋日湖上

贾固

[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

周德清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中吕]山羊坡

[双调]殿前欢·夏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吴弘道

[南吕]金字经·伤舂

赵善庆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双调]折桂令·西湖

马谦斋

[越调]柳营曲·叹世

[双调]水仙子·咏竹

张可久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中吕]红秀鞋·天台瀑布寺

[中吕]朝天子·湖上

[双调]水仙子·乐闲

[双调]水仙子·归兴

[中吕]卖花声·客况

[中吕]朝天子·闺情

[中吕]朝天子·山中杂书

[双调]落梅风·春晓

[中吕]卖花声·怀古

[正宫]醉太平·叹世

[双调]折桂令·九日

[双调]折桂令·次酸斋韵

[双调]水仙子·次韵

[双调]水仙子·山斋小集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越调]凭阑人·江夜

[双调]殿前欢·客中

[黄钟]人月圆·春日湖上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正宫]塞鸿秋·春情

[双调]折挂令·西陵送别

[双调]折挂令·村庵即事

[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

任昱

[双调]沉醉东风·信笔

[双调]清江引·题情

钱霖

[般涉调]哨遍·看钱奴

徐再思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双调]清江引·相思

[中吕]朝天子·西湖

[双调]水仙子·马嵬坡

[双调]水仙子·红指甲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中吕]阳春曲·赠海棠

[商调]梧叶儿·钓台

[双调]折桂令·春情

[中吕]喜春来·皇亭晚泊

[中吕]红绣鞋·雪

[黄钟]人月圆·甘露怀古

[商调]梧叶儿·革步

[商调]梧叶儿·春思

[商调]梧叶儿·春思

[越调]凭阑人·春情

[双调]水仙子·夜雨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

孙周卿

[双调]蟾宫曲·自乐

顾德润

[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

曹德

[双调]清江引

[双调]庆东原·江头即事

喜春来·和则明韵(一)

喜春来·和则明韵(二)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高克礼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王仲元

[中吕]普天乐·旅况

大食惟寅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

吕止庵

[仙吕]后庭花·怀古

真氏

[仙吕]解三酲

景元启

[双调]殿前欢·梅花

查德卿

[仙吕]寄生草·间别

[仙吕]一半儿·拟美人八咏

[越调]柳营曲·江上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范居中

[正宫]金殿喜重重(南北合套)·秋思

施惠

[南吕]一枝花·咏剑

孛罗御史

[南吕]一枝花·辞官

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周文质

[越调]寨儿令

[双调]落梅风

赵禹圭

[双调]折桂令·题金山寺

乔吉

[正宫]绿幺遍·自述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中吕]山坡羊·寓兴

[双调]折桂令·七昔赠歌者

[双调]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双调]折桂令·雨窗寄刘梦鸾赴宴以贿尊云

[中吕]朝天子·小娃琵琶

[双调]清江引·笑靥儿

[双调]折挂令·寄远

[双调]折桂令·赠罗真真

[双调]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双调]水仙子·嘲少年

[双调]水仙子·展转秋思京门赋

[双调]水仙子·暮春即事

[双调]水仙子·为友人作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双调]折桂令·秋思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

[双调]水仙子·寻梅

凌波仙·吊陈以仁

[双调]水仙子·怨风情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双调]卖花声·悟世

[越调]小桃红·赠朱阿娇

[越调]小桃红·春闺怨

[越调]小桃红·绍兴干侯索赋

[越调]小桃红·晓妆

周浩

[双调]蟾宫曲·题《录鬼簿》

汪兀孚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双调]折桂令·归隐

[中吕]朝天子·归隐

[正宫]醉太平·警世

[正宫]醉太平·归隐

[正宫]醉太平·归隐

[正宫]醉太平·归隐

苏彦文

[越调]斗鹌鹑·冬景

刘致

[仙吕]醉中天

[中吕]山坡羊·燕城述怀

[中吕]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韵

[双调]清江引

刘时中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阿鲁威

[双调]蟾宫曲

王元鼎

[正宫]醉太平·寒食

虞集

[双调]折桂令·席是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薛昂夫

[正宫]塞鸿秋

[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春

[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夏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双调]殿前欢·冬

[双调]殿前欢·醉归

曲人谱

试读章节

【译文】

众多生民遭受灾殃,正遇着灾年闹饥荒。感谢拯世济民恩德,灾民们都无恙,所以要编本词儿来赞颂歌唱。

[滚绣球]去年正逢插秧的时候,老天偏偏反常不下雨,从哪里去得到及时雨降?旱魃出现造成四野灾荒。谷子不会成熟,麦子不往上长,老百姓因此失去希望,物价一天比一天高涨。十分料钞要加三成兑换,买一斗粗粮要扣去四升,真是凄凉啊!

[倘秀才]富豪人家为富不仁居心不良,囤积居奇的商户瞒天昧地,道理不当。他们的心肠像蛇吞大象那样贪得无厌,还施出歹毒的手段,在卖的谷子里添上秕谷碎屑,在卖的米里搀上粗糠,做出这种断子绝孙的坏事,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儿孙会发达久长?

[滚绣球]做饭炊具积满尘土,老弱忍着饥饿,米贵如珠,青年壮夫饿得发慌。有金银往哪里去典当?都只好饿着肚子躺睡在斜照的阳光里。人们剥榆树皮吃,挖野菜尝。吃黄不老的野菜就好像吃到了珍贵的熊掌。用蕨根粉代替干粮,挖来鹅肠苦菜连根煮,采来获笋芦莴带叶尝,只剩下不能吃的杞柳株樟。

[倘秀才]或者是捣些麻柘叶子把豆浆水调拌得浓一点,或者是煮些小麦皮屑把细糠掺和得稀薄一点,能够这样做,灾民们早就合掌抱拳感谢上苍。现在灾民们一个个脸黄犹如抄经的黄表纸,一个个瘦得像饥饿的豺狼,填卧大街小巷。

[滚绣球]偷宰了几只阔角老水牛,盗砍了些大叶桑。遭逢瘟疫死者无棺埋葬,赎卖掉家里财产田地房屋。有的人家卖掉亲生的儿女,骨肉离散,相见无望,这惨痛的分离是什么滋味啊!吃奶的小孩没有人要抛入长江。哪里去找厨中剩饭杯中残酒,眼睁睁看着河里的孩子岸上的娘,不由我不哽咽悲伤。

[倘秀才]奸商们把走私粮船停泊在外港,摇船过河已是半夜月明的时候,只发达了无赖的商行。给牙子的佣金要加倍,卖面的暗中捣鬼装模作样,用破钞买面一斤早就扣除去四两。

[滚绣球]在那江岸边的乡村,向来有义仓,积存粮食以备荒年救济。义仓历年都有税户掌管,进出账目数字上漏洞已被弥补得十分妥当,他们都占用义仓钱财,将官府搪塞过去。近几天上面到江乡来劝说义仓平价卖粮,按照户口每月分给粮食,可是富户都用钱买进囤积堆放,对灾民没有实惠,都是虚诳。义仓救济不过是画饼充饥,实在可笑,什么官府的印信凭证全是骗人撒谎,只是快活了那些管事的社长和族长。

[伴读书]饥饿消磨尽了众豪壮,断送了一些不务正业的游荡汉。逃荒者抱子携儿拴着拐杖,形容消瘦弯腰屈背像虾米一样,只要还有口气就沿途逃荒去闯,一个个有气无力眼泪汪汪。

[货邓]看见饿死的人成排地倒在街上,活着的行乞出来,一到门口就相互争斗夺抢。就是财主们也怀藏着金银不肯施舍,立着远望等待穷人的死亡。感谢高监司的好主张,像是汉武帝时的汲黯开仓放粮。披星戴月四处奔走一片热心肠,赈济和卖粮都亲自去发放。看到孤儿寡妇患病无依傍,便差医看病煮粥分送到街市。把那没收来的脏款、赌资和分例米普济灾民,各种措施非常良好。众饥民对他都非常敬仰,似枯木逢春,死而复活萌芽再长。

[叨叨令]有钱人贩米谷置田庄把高利贷放,无钱人生活艰难骨肉分离没有指望;有钱人纳宠买家奴偏偏人丁兴旺,无钱人受饥饿尸填沟壑遭受灾殃。小民好苦啊,小民好苦啊!就是秋收也还得卖妻子儿女家产沦丧。

[三煞]这位相公爱民忧国,没有偏私,推行政事,散布仁爱,意气昂扬。他体恤老人,怜悯穷人,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子女。他起死回生,扶助弱小,打击强暴。众百姓刻骨铭心地感念他的恩德,恨不得像犬马那样忠心报答主人。在黑暗笼罩的覆盆下,一同享受到太阳的光芒。

[二煞]这位相公是真正天生的国家卿相,他的才干称得上是朝廷的栋梁。这位相公思想主见博大精深,他秉心仁恕,治政公平,遇事慈详。可以和萧何曾参相比,与伊尹傅说齐肩,同周公召公同列朝班,皇上已颁下紫泥诏书宣他进京,前程无量正春风得意马蹄忙。

[一煞]愿相公早日位居朝班,与那些杰出人物同列。立刻可以看到姓名被皇帝覆以金瓯,委以重任。愿相公进入京城皇宫,在皇帝近旁,辅任皇帝协调统筹,治理好国家大事,论说道理,振兴家邦。享用着华贵、漂亮的服饰和精美的玉带。让普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都知道这是前任好官的功劳。

[尾声]相门出相是前人褒奖,官上加官后代永昌。救活一方百姓人们永不会忘,给百姓粮吃的恩德如何报偿。父老儿童都细商量,樵叟渔夫们也在一起论讲。人们都说东湖柳岸旁,那里环境清幽更舒畅。紧靠着高士苏云卿种菜圃场,可与徐孺子共享清幽百世流芳。盖座祠堂让人供养,立一座石碑刻上字数行,把德政因由都刻上,让万代官民见到时都将他想。

【赏析】

此套曲触及了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元散曲中难得的优秀作品。高监司,覆历末详。此套反映了江西大旱的情况,真实地描写出灾区饿殍填街、哀鸿遍,灾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参景象;又揭露了奸商富户勾结官吏趁火打劫、借灾发财的罪恶行径。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的腐败黑暗,表现了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曲本为向高监司陈言上策,歌颂他赈济灾民的盛德和“恩光”,故也难免俗,曲中后半部分不乏颂扬讴歌的套语,甚至要盖祠堂,为他树碑立传,让后世万代官民见到就想到他。这当然有其局限性。但像高监司这样关心人民疾苦、公正无私的官员,在封建社会确实是寥若星辰,也的确值得称赞。

在艺术手法上,全曲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描写细致生动,语言质朴平实,风格豪放。(P283-285)

序言

元曲在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被人们视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其题材广泛,风格独特,语言通俗优美,既有怀古之作的悲凉慷慨、边塞之作的激情悲壮,又有闺怨怀情的风流典雅,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元曲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包括杂剧和散曲,后者单指散曲。杂剧是戏剧,而散曲则与诗、词一脉相承,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这里说的元曲指的是元散曲。现在通行的元曲选本,实际上多为散曲选。

散曲在元代被称做“乐府”、“歌曲词章”,表明这是一种音乐文学,是歌曲的唱词。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歌谣俗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歌形式。它成长繁荣的环境是金元时期的城镇,它的作者虽然也有达官显宦,但大多数是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演唱者大多是勾栏里的歌妓,所以,它有浓郁的市井色彩,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市民文学。

元散曲起源于金、元之间流行的“俗谣俚曲”,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吸取传统诗词的滋养,更能酣畅地抒情表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而,最终代词而起,成为一种新兴的诗体。在艺术形式上较诗词显得更为自由和灵活。用韵可以平仄通押,不避重韵,可以加衬字,甚至增减字数等。其最大特点是简洁明快、直抒胸臆、诙谐成趣、通俗易懂,故有曲俗之说。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单个的曲子;套数又称散套、套曲。散曲按照不同的曲调进行创作。常用的曲调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宫调、双调、商调、越调,全称五宫四调,又称九宫;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如[山坡羊]、[山仙子]、[落梅风]、[沉醉东风]等。

元代散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从金末元初到元代大德年间,约七十年。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这期间的作者多为达官显宦,写作的格调也与词相近,但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著名戏曲家加入散曲创作队伍后,他们洒脱酣畅、尖新直露的风格,带动了整个曲坛,开创了散曲创作的崭新局面。后期则从大德年间到元末,约六十年。后期散曲的创作中心逐渐移至江南,出现了一批主要以从事散曲创作的作者,如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等人。后期创作在数量上更多,艺术上虽然还继承了前期散曲通俗直白、生动活泼的特色,但是总的曲风又趋向清新典雅一路,接近于词的风格,而与市井文学有所脱离。入明以后,散曲创作的整体趋势,走上了下坡路。

元代散曲风格多样,主要可以分为豪放、清丽两派。豪放派以马致远为代表,清丽派则首推张可久。前期是以豪放本色为主流,清丽之作也有重要地位。后期则以清丽为主,豪放为辅。

元曲的题材广泛,表达的社会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最为人叫绝的是写景、咏史、叹世、归隐以及描写男女情爱和闺怨等内容。这些作品在语言技巧、艺术境界、思想内涵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典范,并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元代散曲,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了与唐诗、宋词一样的境界,在整体风格上,元曲更加强调清新自然,所谓肆口而发,随心而成,不待雕琢而自然工巧。像元代散曲大家卢挚的许多作品就是这样,如他在《沉醉东风·秋景》写道:“挂绝壁松枯倒倚,落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气象宏大,境界优美,令人玩味不已。

元曲中大量用口语入曲,多用衬字,读来亲切而流畅,如贯云石的《落梅风》:“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这里所用的“乍”、“东去也”、“起头儿”等就是口语。马致远的《清江引·野兴二首》其中一首写道:“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都无济。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其中也有大量的口语。

从元曲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对在元朝地位陡降的汉文人而言,散曲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能够更自由更充分地表达其思想情感的工具;给他们世俗化的人生情怀,提供了一种恰当的表达形式。我们从元曲毫无掩饰的天真中,就能触摸到那些历史人物真实的心跳,从而被感动。

元曲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后的辉煌,被称为元代最佳之文学。元曲语言自然明快,反映生活鲜明生动,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和市井气息。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很大的自由度、很强的表现力、很高的艺术性,完全可以与唐诗宋词媲美。

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盛极一时,各领风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宝。元曲中使用了大量口语乃至方言俗语,如有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之余音;以泼辣奔放、淋漓尽致为能事,少缠绵婉约、借景生情之韵味,曲调优美,见文如见其人,终在唐诗、宋词之后独树一帜。词山曲海,《元曲三百首》就是从浩瀚的曲海中精选出来的精品。

据统计,元散曲作者有名姓可考的多达二百余人,作品现存四千余首。本书收辑元代著名散曲作者七十余人的三百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元曲之精华,多在其中。

本书在借鉴、吸收众多有关元曲书目的优点和特长之外,注重了元曲的欣赏性和可读性,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使广大读者从深层次上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元曲的真实内涵。因此本书所遴选元曲,兼顾曲家的代表性与曲作题材的广泛性。入选曲作,以小令为主,兼收套曲。为帮助读者扫除文字障碍,让元曲精品入耳感心,全文注释一律以简约释义为主,兼及出典;曲家介绍,均以生平、成就、影响为主要内容,一般不旁及轶事逸闻;不常见曲牌及有异名曲牌,仅于首次出现时作简要说明。凡俗语、衬字,亦扼要标示,同时还增加了详尽完美的译文、赏析和精美的插图。全书文图并茂,相得益彰,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使人们能够细细体会到元曲那直露、戏谑、尖巧、辛辣等极具个性的鲜明特点,从中感悟到元代文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理,吸取元曲中对于今人可以借鉴和有益的营养成分,求得积极、达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编者

2007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曲三百首(经典珍藏版)/国学大书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士梅//王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469355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1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