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学良口述历史(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张学良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领袖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撒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作品完整地反映了张学良将军这一杰出的历史人物,读者会通过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坎坷经历,洞悉与寻觅他人生最后岁月的足迹。

内容推荐

在五光十色的中国近代史中,在百余年当政者的公私十活和政治成败的记录上,最多彩多姿的领袖人物“少帅”张学良将军,应该足独占鳖头了。他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领袖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撒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张学良口述历史,讲述了他传奇的一生。

目录

出版说明

张学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第一章 身世:大帅起自草莽

 1. 张家发迹前

 2. “那国家的玩意儿,能随便给你么

 3. 大帅本是草莽英雄

 4. 父亲有雄才

第二章 年少时:将门父子情

 1. 少年聪慧

 2. 本想学救人,却变成杀人

第三章 女人们: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

 1. 贤妻良母于凤至

 2. 我和赵四

 3. 非常喜欢梁九小姐

 4. 很多女朋友

 5. 叶公超、顾维钧逸事

第四章 内战和将领们

 1. 我的带兵之道

 2. 吴佩孚:西蜀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3. 郭松龄:宁折也不弯

 4. 南口军纪案

 5. 张宗昌之死

 6. 厌倦了内战

 7. 我就想自个儿逃了

第五章 不做东北皇帝

 1. 东北易帜

 2. 阎锡山干不过我

 3. 美丽的东北

 4. 市长风波

 5. 和汪精卫的交往

 6. 热河失守:东北军是我的包袱

 7. 墨索里尼小姐

 8. 胡汉民

第六章 “九一八”与西安事变

 1. 要还,就把东三省还国家

 2. 我的事情就是到36岁

第七章 余生:英雄坐老

 1. “忏悔录”风波

 2. 我和溥杰

 3. 我的孩子们

 4. 喜京戏好字画

外编 唐德刚论张学良

 从北京政变到皇姑屯期间的奉张父子

 花花公子·政治家·军事家

 张学良将军的赤子之心

 敬悼张学良将军“旧”诗一束

附录 先大元帅的早年生活和事功

本书所述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我还有个姨,就是我母亲的妹妹,她的儿子来找我,我做事情啦,他来跟我商量。他说你给个顾问呐,我说为什么给你个顾问?顾问不是我给的呀,那是政府的职位。他说你给一个就行了呗,你能给旁人怎么就不能给我?我说你能干什么,给你个顾问?你有什么理由能当顾问,有什么资格、有什么功劳可以当顾问呐?他说你不认亲。我说你要钱,我给你几个钱,就行了呗。那国家的玩意儿,能随便给你么?他就说你这人一点也不认亲,你一点忙也不帮我们,也不说点儿话。

我们家的亲戚都说我不认亲。

3.大帅本是草莽英雄

(王家那件事后)我父亲没办法,就逃走了,逃到了毅军。那时候毅军是宋庆的部队,当他的部下。

我父亲年轻时候,也很会挑很会打的,人家挑他当护兵。那时候叫“戈什”,我想这可能是满洲话,后来我父亲的那些卫士还有叫“戈什”的。他们这个“戈什头儿”叫“戈什达”,于学忠的爸爸就当头儿,我父亲给他当过部下。

我父亲给宋庆当卫士,因为这个缘故,那个宋庆对我父亲很好,很不错,后来过了几年,我父亲就升官了,是外委,这个官就是现在的准尉,那时的绿营官制从前面数是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后面就是千把外委兵,那个外委就是一个小官了。

升官了,就要荣耀回家,我父亲就回到我们乡下来了。

这时他离这个土匪的名声就越来越近了。

刚到家里,乡下旁的人就给我父亲送信,说王家的人看见你回来,上乡政府报告去了,要抓你。没办法,我父亲又跑,没回军营去,军营在哪儿呀?在鸭绿江那儿,那时候宋庆驻到朝鲜去了,我父亲也到过朝鲜,那时候跟日本打仗,就是甲午战争。

他没办法,就跑到一个地方。他认识那儿的一个人,一个兽医治马的,他就跑到那儿避难去了,帮着人家,当一个下手,所以我父亲会当(做)兽医(活)。

就打这儿起,他反而起来了。

那时候的草莽英雄,凡是有马的人,大多数都是有问题的,还有一种叫贩马的,就是偷人家马来卖,都差不多,都经过这个兽医,都在这个地方转手。所以这兽医呀,跟这些人最容易接触,因此,我父亲自然就认识一些草莽英雄。后来他们这些人,有些就成了我父亲的朋友。

这时候正赶上义和团变乱,东北没有政府了,政府人都跑了,地方都自保。村庄都自己自保了。

就是这个时候,我父亲起来的,这就是人家说他是土匪的原因。

但是我父亲并没有当过打劫那样的土匪。那他这叫什么?他就是跟他那些朋友,有十几个人,做“保险队”什么叫保险?就是咱们唱戏的那话——坐地分赃。就是你这个村庄我给你保护,你那个村庄我给你保护,你每个月给我多少多少钱。如果有土匪来打你,有什么旁人在这儿经过,我负责给你打,但是你拿钱。就这么着,人家说我父亲是土匪。其实他不是。他那时候大概有十几个人,详细的我不知道,我现在知道有张作相、张景惠,这是我知道的。

[编者注1宋庆,1820-1902年,字祝三,山东蓬莱人,清代将领,手下军队号称“毅军”。于学忠,1890-1964年,字孝侯,山东蓬莱人,东北军高级将领。张景惠,1871-1959年。字叙五,辽宁台安人,老奉系将领,“九一八”事变后曾出任伪满洲国伪职。

接下来来了这么一个人,叫海沙子,这是我父亲最喜欢给我讲的一段儿。

海沙子这个人势力很大,我父亲才有十几条枪,这个人有二十多条枪,在那个地方势力相当地大。他经过一个村寨,就是我出生的这个地方,叫八角台,现在叫台安县。完了他就要钱,要过路费,管人要钱。我父亲说那不行,我在这儿保护,你在这儿过要不要钱?那个人说要,你不给我钱就要打,我父亲说,我呀,负责这个地方的责任,在这块儿我拿人钱,咱俩一打的话就把这个村庄打得混乱了,咱俩对打好不好?我父亲身上有伤就是这回落的。他说你的人在那边,我的人在这边,咱俩开枪对打,你把我打死呢,我这个地方就归你,我把你打死呢,那你的部下归我。

两个人对打,我父亲身上落了一枪伤,他一枪把那个海沙子打死了,海沙子的部下就都归我父亲了。

海沙子的第二个首领就是汤玉麟,汤玉麟不是我父亲的老底柱,所以后来汤玉麟总是不大好,他就带着海沙子底下的人投降了。我父亲只有十几条枪,再加上二十几条,这时候就有了四十多条枪,那么自己再弄点儿,就弄了五六十条枪。

在当时呀,辽西那一带有“四霸天”,四个霸天呐,我父亲就成为“北霸天”,势力相当大了。我不知道那其余几个是谁,那个冯庸晓得吗?冯庸的父亲就是冯德麟,也是一霸天。

后来,义和团这个事情完了,公家就要把这个地方有次序地清理,谁一说土匪、土匪,我父亲被叫做土匪就这么来的。人家说我父亲是被招安的,投降的,这个至今我都不明白。

可是我父亲还出去打仗呢,那时还没招安呢,有土匪他还去打呢。我的小名叫双喜,后来人家管我叫小六子,不叫双喜了。为什么叫双喜呢?我父亲出去打仗,打了个胜仗,回来(时)生的我,双喜临门,所以乳名就叫双喜。P8-10

序言

翻开中国的当代史,张学良是近百年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之一。

过去一百年,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风云人物涌现,但真正能改变中国发展轨迹,改写中国历史的人物屈指可数,而张学良先后两度在历史关键时刻,在国家统一和抗日救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凭借其爱国心、民族情,作出正确和果断的决定,挽狂澜于即倒。

张学良有着传奇的一生。他的活动多次改变了历史的方向:“皇姑屯事变”后不久,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统一于国民政府;“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抗日,掀起光辉灿烂的一页,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更为自己的人生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其心系统一的爱国情操彪炳史册。他戎马生涯几十载,是一个爱国的人,曾经说过为了中国,什么都可以放弃。所以他宁愿选择放弃自己的自由,而换取民族的统一。这位世纪的老人最后在赵夫人的陪同下,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

张学良将军于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夏威夷与世长辞,享年10l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去唁电,高度评价张学良的历史功绩,誉其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这正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球华侨华人对张学良的怀念与颂扬。

《张学良口述历史》系缘于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史学家唐德刚博士,于1990年1月至5月间,在台北北投张学良寓所和亚都饭店先后录下的11盘录音带。录音带标注录音时间分别为:1990年1月25日、3月16日(2盘)、4月12日(2盘)、4月20日(2盘)、4月27日(凯悦饭店,2盘)、5月3日(亚都饭店,2盘)。强调内容的时间跨度从1900-2001年,全景式地展现了张学良的百年风云际会。

张学良是在看了唐德刚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后,派人找到唐德刚先生,说张学良想请他吃饭。就在那次宴会上,张学良表示想请唐为他写回忆录。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全部的预定工作,唐德刚至今仍觉得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他认为,像张学良、李宗仁、胡适、陈立夫和宋子文这些人物,“都是民国史上,极重要的历史制造者。历史家应乘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找出这类人物在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成长的经过,把他们与整个民国史做平行的研究。”

唐德刚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海外的华裔史学工作者,眼底手头所见,是一些琳琅满目的中华无价之宝,眼睁睁地看着逐渐流失,内心所发生的沉重的使命感和遗恨、惋惜之情交织,而又无能为力,心理上的孤独之感,真非亲历者所能体会于万一也。如果这些有价值的活资料,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不能完好地保存下来,那么很可能就会丢失,那就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家的失职。”

张学良将军辞世后,唐德刚先生在助手的帮助下,历经数年,精心整理录音资料而成本书。全书以张学良的自述为主要内容,再现了张学良精彩绝伦的一生。作者忠实于张学良的自述,其历史记述全部以张学良将军本人的自述为中心,是张学良人格魅力的反映。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尊重,为读者提供一个真实的历史。

该书的出版对大众读者以及历史研究者,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书评(媒体评论)

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单,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足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

在张氏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巳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沦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皇室家族的种种……

在五光十色的中国近代史中,在百余年当政者的公私十活和政治成败的记录上,最多彩多姿的领袖人物“少帅”张学良将军,应该足独占鳖头了。他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领袖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撒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唐德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学良口述历史(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德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档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68431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