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
内容
编辑推荐

《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是现代翻译名家朱生豪写给爱妻宋清如的情书集。二人于大学认识,朱生豪先期毕业后去了上海,开始了近十年的通信和苦恋,他们在信中交流爱情、诗歌、文学、电影等,这场异地恋创造了现代文学界、翻译界的一个奇迹。尽管两人的相处是短暂的,仅一年同窗,十年通信,两年婚姻,但这样一段绵长、热烈、真挚的感情,让一代代读者羡慕、慨叹、唏嘘……

内容推荐

一代译莎巨匠朱生豪,说起情话来动人至极的江南才子。

之江才女宋清如,为爱情坚守数十年的民国奇女子。

婚前,他们是才子佳人;婚后,他们是柴米夫妻。

他们的生活清贫,但他们的精神无比富足。

他们的婚姻很短,但他们的爱情天长地久。

这世上,能称为爱情传奇的,不多,看他们,已足够。这本《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带读者走进他们的爱情世界。

目录

上卷 还解相思否

下卷 此意两心知

后记

试读章节

第[207]封

好友:

在编辑室的火炉旁熏了这么半天,热得身上发痒。回到自己房间里,并不冷,可是有些发抖的样子。心里又气闷又寂寞,躺在床上淌了些泪,但不能哭个痛快。

家里等着我寄钱去补充兄弟的学费。可是薪水又发不出,存款现在恐怕不好抽,只好让他们自己去设法了。郑天然叫我代买两部佛典,一调查价钱要十块左右,实在没法子买给他。自己要买书也没钱,War and Peace(注:《战争与和平》,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已经读完,此后的黄昏如何消磨又大成问题。写信又写不出新鲜的话儿,左右不过是我待你好你待我好的傻瓜话儿。除了咬啮着自己的心以外,简直是一条活路都没有。读了你的信,“也许不成功来上海”,这“也许”两个字是多加上去的。我知道最后的希望,最后的安慰也消失了。

人死了更无所谓幸不幸福,因为有感觉才能感到幸福或苦痛。如果死后而尚有感觉的话,那么死者抛舍了生者和生者失去了死者一定是同样不幸的。但人死后一切归于虚空,因此你如以他们得到永恒的宁静为幸福,这幸福显然他们自己是无法感觉到的。我并不是个生的讴歌者,但世上如尚有可恋的人或事物在,那么这生无论怎样痛苦也是可恋的。因此即使山海隔在我们中间,即使我们将绝无聚首的可能,但使我们一天活着,则希望总未断绝,我肯用地老天荒的忍耐期待着和你一秒钟的见面。

你记不记得我“怜君玉骨如雪洁,奈此烟宵零露溥”两句诗?这正和你说的“我不知道她们静静地躺在泥里是如何沉味”是同样的意思。这种话当然只是一种空想,现代的科学观已使人消失了对于死的怖惧,但同时也夺去了人们的安慰。在从前一个人死时可以相信将来会和他的所爱者在天上重聚,因此死即是永生,抱着这样的思想,他可以含笑而死。但在现在,人对于死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痛苦的一生的代价,只是一切的幻灭而已,死顶多只是一种免罪,天堂的幸福不过是一种妄想,而失去的人是永远失去了的。

我第一次看见死是我的三岁的妹妹,其实不能说是看见,因为她死时是在半夜里,而且是那么突然的,大家以为她的病没有什么可怕的征象,乳母陪着她睡在隔房,母亲正陪着我们睡好了。忽然她异样地哭了起来,母亲过去看时,她手足发着痉挛,一会儿就死了。我们躲在被头里不敢做声,现在也记不起来那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后来她怎样穿着好抱下去放进棺材里直至抬了出去,我们都被禁止着不许看。

此后我也看见过几次亲戚邻居的死,但永不相信我的母亲也会死的。即使每次医生的摇头说没有希望了,我也总以为他们说的是诳话,因为这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有的事。虽则亲眼看见她一天坏一天,但总以为她会好过来,而且好像很有把握似的。其实她早已神智丧失,常常不认识人了。问卦的结果,说是如能挨过廿九三十(阴历的十一月里),便无妨碍,那时当然大家是随便什么鬼话都肯相信的,廿九过去无事,大家捏了一把汗等待着三十那天,整个白天悠长地守完了,吃夜饭时大家分班看守着,我们正在楼下举筷的时候,楼上喊了起来,奔上去看时,她已经昏了过去,大家慌成一片,灌药掐人中点香望空磕头求天,我跪在床前握住她的手着急地喊着,她醒过来张眼望了我一望,头便歪了过去,断气了。满房间里的人都纵声哭了起来,我们都号啕着在楼板上打滚,被人拖了出去,好几天内都是哭得昏天黑地的。放进棺材之后,棺中内层的板一块块盖了上去,只露着一个面孔的时候,我们看见她脸上隐隐现出汗珠,还哭喊着希望她真的会活过来,如果那时她突然张眼坐了起来,我们也将以为自然而不希奇的事,但终于一切都像噩梦一般过去了。

此后死神便和我家结了缘,但总不能比这次的打击更大。这次把我的生命史完全划分了两半,如今想起来,好像我是从来不曾有过母亲有过童年似的,一切回忆起来都是那样辽远而渺茫。如果母亲此刻能从“无”的世界里回到“有”的世界里来,如果她看见我,也将不复能认识我,我们永远不能再联系在一起,因为过去的我已经跟她一同死去了。再过十年之后,我的年纪将比她更大,如果死后而真有另一世界存在,如果在另一世界中的人们仍旧会年长起来,变老起来,那么我死后将和她彼此不能认识;如果人在年轻时死去在那一世界中可以保持永久的青春的话,那么她将不敢再称我为她的儿子。(p251-253)

后记

提起朱生豪,人们总会想起莎士比亚。

2014年,在英国,人们在欢庆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而在中国,最早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一代翻译大师朱生豪先生已逝世70年。

莎士比亚,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一生创作的戏剧计有37种,其中不乏情节复杂、卷帙浩繁之作。在民国时期,将莎翁剧作翻译成汉语,而且译文必须美轮美奂、不失原貌,同时还要令中国读者喜闻乐见,其翻译难度可想而知。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计划,但真正实行到底的,恐怕只有朱生豪和梁实秋。

当时的朱生豪,正当意气风发之龄,决意将莎剧译稿当成结婚礼物,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宋清如。

他写道:“你崇拜不崇拜民族英雄?舍弟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把shakespeare译成功以后。因为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某国人”即指日本人,1928年,日本作家坪内逍遥用时20年,独立翻译完成了日文版《莎士比亚全集》,因此,被当时的日本人视为极大的荣耀。当时的中国,还无人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于是,有些日本人便嘲讽中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

朱生豪那学贯中西的文化素养和诗词功底,在当时可谓超尘拔俗。他的老师、一代词宗夏承焘评价他说:“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朱、梁两位译莎大师风格不同、生活境遇各异,但译作均已成为中国翻译界的典范和标杆。二者之间的翻译水平孰高孰低,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但毫无疑问,朱生豪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挫折阻碍是最多的:

1936年,朱生豪开始全力投入翻译工作,《暴风雨》第一稿完成。此后,《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九部莎翁喜剧译作陆续完成。然而,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1937年8月13日,上海遭到了日军的猛烈轰炸。冒着炮火逃离寓所的朱生豪,只来得及带出一部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和部分译稿。他存在世界书局的译稿和多方收集的各种版本的莎剧及“诸家注释考证批评之书”,在炮火中毁于一旦。

1941年12月8日凌晨,朱生豪工作的《中美日报》馆遭到日军突袭,他再次收集的全部资料和补译的手稿第二次毁于战火。

1943年,朱生豪偕同妻子宋清如回到故乡嘉兴,日以继夜地埋首于翻译、著述工作。在极度贫寒的环境中,朱生豪利用手头仅余的两本字典,陆续译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雷特》等莎翁名作。

1944年初,已经患病的朱生豪撑着病躯译出《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四部历史剧,又编写了《莎翁年谱》。在强忍病痛译出《亨利五世》的第一、二幕后,朱生豪被确诊为肺结核,终因无力医治而病逝。

在《译者自序》中,朱生豪如此写道:

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虽贫穷疾病,交相煎迫,而埋头伏案,握笔不辍。凡前后历十年而全稿完成。夫以译莎工作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毕生精力,殆已尽注于兹矣。

朱生豪事业未竟却英年早逝,是翻译界乃至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更是其夫人——宋清如心中永远的痛。

在朱生豪逝世一周年的祭文中,宋清如这样写道:

如其你现在还活着,我不知道你将再找寻哪一种为人类呕心沥血的工作,如其你现在还活着,对于自己的成绩,会有何种满意的微笑。如其你还活着,会再给文化界多少贡献。

实在是,象你这样的人,太天真,太纯洁,就是你真的活着,教你发财升官走红,你也不会。我总觉得你的本身就是一首诗,一件艺术品,不懂得人间的把戏。要你自己负担自己的生活,已是多事的,残酷的,何况要把家人的生活,压在你自己身上。我知道你最后仍不能放下我和孩子,而我却为了竭力减少你的痛苦起见,勉强说着“我们总不致走上绝路”,要你放心。其实痛苦啮着我的心,比苦口的药物真不知难受到几倍。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我的希望,我的敏感。一年来,我失去了你,也失去了自己。要不是为着这才满周岁的孩子,我不知道哪来活着的勇气。

以后的日子里,宋清如以柔弱之躯扛起了养家糊口、抚育幼子以及誊写、编辑、出版朱生豪遗稿的重担。

1948年,经过宋清如的多方努力,中国第一部汉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轰动海内外。1997年,这位坚韧、睿智的民国奇女子,终于走完了多难的人生路。

如果真的有天堂存在,想必朱宋二人在天堂的重逢,是对彼此之间生死挚爱的最好的安慰。

在此,摘录宋清如为朱生豪所作的诗句作为结尾:

你的歌声消失在人海里——

你用沉默为它饯行:

你的诗篇埋葬在炮火中——

你用冷眼向它诀别。

可是你永远不会忘记,

那一串串青春的火焰,  纵使只有太少的人,

曾经感受到这一道光、这一份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生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97022
开本 32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5224051
中图分类号 I266.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5
15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