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苹果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苹果文丛”汇聚了裘山山、赵德发、刘恪、薛舒、易清华、于怀岸、王棵、荆永鸣等30多位全国中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以整体面貌、集团亮相的豪华阵容,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坛的力量。

谢挺所著的《有青草环抱的房间》于精微处探寻了现代都市人的内心矛盾与精神缺失,进而让司空见惯的人生景观见其纵深,亦见其沉重。

内容推荐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16个短篇小说是从作者谢挺第一部小说集后创作的三十余部(篇)作晶中遴选出的。从时间上看,它们大部分作品创作于1999年至2002年。就其内容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有青草环抱的房间》以城市男女情感生活中各种纠葛事件为蓝本,于精微处探寻了现代都市人的内心矛盾与精神缺失,进而让司空见惯的人生景观见其纵深,亦见其沉重;第二,是一组作者童年记忆中采撷的印象片断,它们犹如黑白相片,固执地记录且言说了特定时期人们的内心流向;第三是两篇以蒲松龄及《聊斋》为原型的幻想小说,作者在肯定的前提下对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进行有意味的调侃和重组。

目录

怎么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靠近

我们美好的日子

普陀

天国的景象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

华山论剑记

电影消息

坚硬如铁

反身跳水

保爷

花儿开

非死不可

倒立写作

屋顶行动

成双成对

试读章节

怎样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老许回“那边”是取他落在那儿的几个笔记本,他儿子打电话问他还要不要。这已不是第一次了,前几回老许的精力都放在衣服和书籍这些容易想到的东西上,轮到收拾小杂物时尽管他提醒自己一定要小心,不要遗漏,但百密一疏,总会有几样从他眼皮下溜过去。其实也很自然,毕竟这个家他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就是一棵植物,根须也应当从各个方面和它联系在一起,纠缠在一起,因此清理一或者说剥离得并不顺利,都得掉层皮。

家里装修了一遍,儿子替他开门时,老许立即发现了这个变化——上一次来时还是水泥地的地板上已经铺上了白瓷砖,墙上是新刮的瓷粉,莹莹闪光。他们甚至还买了音响。他敲门前在楼道里听到的《红莓花儿开》,原来发自他老婆的喉咙,当然是他的前妻,年轻时前妻最喜欢这首歌。老许注意到儿子脚上穿着一双拖鞋,他犹豫着要不要换,从前他们家没有换鞋的习惯,他也不用换,现在他是客人,客人对主人家的习惯总是应当尊重的。儿子却没有理会,引着他朝厨房边的阳台上走过去。外面刚刚下过一场雨,老许看到他那双布满泥点的皮鞋在瓷砖上留下一只污浊的脚印,接着是两只,他小心又无奈地走着,心里面一下子布满了揪心的歉意。儿子停在阳台门边,指着阳台上一只网兜说,全在那儿了。儿子不看他,自从他和他母亲决定离婚的时候起,老许就没看见儿子对他笑过。老许低下头,假装看网袋里的本子,有几张是他得过的奖状,底下那只盆是他洗下身用的,现在它们和一堆垃圾放在一起。对不对?儿子问。对,对!他的态度绝对像在认领失物,这很别扭,好像取笔记本是他找的借口。

老许开始在口袋里掏烟,离开前他打算跟儿子再聊上几句,但就在这时候他注意到里屋的歌声忽然间停了,连音乐也停了,沉默变成他前妻怒气冲冲的样子,他还能想象她坐在床头扭着身子生他的闷气,她一生气就不吃饭,然后心口痛。他得赶紧离开这个地方,老许果断地朝身后丢了一句:走啦!提着网袋急急忙忙地朝外面走,即使这样他也没忘记踩着来时的脚印走出去。到三楼时老许听到一声猛烈的撞门,他原本就走得很快,因为这声关门他走得更快了,简直就像在逃命,搪瓷盆底不停地在和楼梯叩击,但老许还是有了一种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旦产生就不那么容易摆脱了:老许觉得不是他要离开这个家——他是被人合伙赶出来的!

那一年老许五十五岁,离婚一年,新婚四个月。老许的新婚曾经是单位最引人入胜的话题,爆炸性绝对超过了克林顿和他的莱温斯基。以他的高龄而能娶到一位年轻女人,自然免不了一连串各式各样的猜测和议论,这一点老许非常清楚,但他把这全当成了羡慕——对他的羡慕,人们只有对他们办不到的事情才会投入这种谈论的热情。像他这样年龄的人有几个能从原来的生活里脱身?而且脱得那么彻底!他们全是口头革命派,说得热闹,是调侃是嘲笑是惊奇,骨子里谁不往肚子里吞咽口水?看他们和他打招呼时含义丰富的表情就知道了。从前老许也是这么一个往肚子里咽口水的人,好在他现在不是了,他已经身体力行,就让别人来咽他的口水吧。

也是这个原因,在他那个简单朴素的第二次婚礼上,老许请来的宾客差不多都是年轻人,年龄比他的孩子们大不了多少。他们单纯的祝愿是和婚礼相配的,他们不会把他当成对手或者讥讽的对象,他们话里没话,直截了当,他们的狂放只会让老许觉得年轻,他虽然被旧的世界所抛弃,却被另一个更新的世界接纳了。他甚至把自己的冠心病都放在了一边,无需深劝就和他们喝酒划拳。

新娘子叫冯丽,三十六岁,中学老师,结婚是第一次,也没有性经验。他们是在一次交流会上认识的,两个人坐在一起,简单的闲聊后,彼此都留下了好感。冯丽觉得他风趣,而他惊叹的是冯丽在纸上留下的一连串娟秀的字迹。那张会上用来闲聊的字条一直由老许保留着,再转给冯丽收藏,上面除了双方的姓名、工作单位还有不少趣事,比如老许写的——  P1-2

序言

谢挺其人其文

第一次见谢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参加一个笔会,女作家姚晓英把我带到她的隔壁房间,向我介绍一个头发浓密的长脸男人,说这是谢挺,小说写得不错,你们可以多交流交流。我忘记那天我们是不是真的交流了,只记得第二天下午和他到附近一家书店淘书,我看中几本,钱却不够,于是向他借了七块钱还是十七块钱,之后我忘了还,直到几年后,我们偶尔聊到那次笔会,他才慢吞吞说,那天你借我的钱,到现在还没还呢。但说这话时,就算是十七块钱也已经不算钱了,所以我听了一笑,没还,而且以后也不打算还,就当我永远欠他一个情吧。

之后我们不断在《山花》杂志和《花溪》杂志组办的笔会上碰头,渐渐熟识,成了要好的朋友。那时谢挺还是十中的地理老师,一班同样写小说的朋友常约着去找他,大都是晚上,但某次闲极无聊,我们下午三点就去了。正是上课时间,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谢挺正危座高谈,俨然师表的样子,于是我用指节击窗,同时踮脚朝里张望,他见了,变脸似的一笑,大声说,同学们,现在自学。说完,扭头就走。我们斥他:一个人民教师,说走就走,也太没职业道德了,简直误人子弟。那之后不久就是春节,我们到黔灵山喝茶,茶室狭小,只容得下三张方桌,进去时其中一张已经围满了人,我们绕过去,挑靠窗的一桌坐下,半天,谢挺才悄声说,那桌全是他十中的同事。我们听了大感诧异:对方十余人,竟无一个和他打声招呼。事后揣摸,想必是因为他身为教师,却心不在育人,早为同事视为“异类”了吧。谢挺心不在育人,当然是因为迷上了写小说——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说起来各有各的职业,却都做着另外的梦。那时一帮朋友全不过二十多岁,正是爱什么都爱得挥霍放纵的年纪,差不多天天聚会,多次通宵神侃,弄得成日里又亢奋又疲倦,现在想来,正冲着的是那份天南地北的快意和志同道合的温暖友谊。至今我和他的小说里,还留下当年彼此以文相交的痕迹,比如他的一篇小说《谁把谁降临在大地上》,实际上是我的一个题目,我觉得像《圣经》的语气,原本打算写个故事配它,没写出来,于是被他用了;再比如他的《屋顶行动》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也正是我《距C4一尺》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不过我也没被他占了便宜,他有篇小说叫《非死不可》,我觉得好,也用来作了一篇小说的标题,而且自觉比他那篇更贴切。那几年,就像谢挺一篇小说的名字那样,真是“我们美好的日子”。至今记得谢挺当年寄身的那间斗室,破桌子破椅子破床,满屋乱七八糟乌烟瘴气,进门靠左的墙上挂着书桌大小一张白纸,布满数十个深深浅浅墨黑的掌印,昏黄的灯晕下很有些诡谲,问他,说是用着观察掌纹变化之用。年轻时的谢挺脸上线条粗硬,像演第一滴血时的史泰龙,遇事笃定,不大见悲喜,而猝然露点细心体贴,就有惊鸿一瞥之感。记得某次城郊聚会,我和一女文友意见相左,词锋冲突,伤了人家自尊,散后女文友赌气,执意要和我们反向而行,谢挺犹豫片刻,尾随而去,始终间隔五米,第二天问他跟去干吗,他说怕她想不通,寻了短见。

其实就性格言,我和谢挺大相径庭,我外向,他内敛,我跳脱,他深沉,我浮躁,他稳重,我刻薄,他温和,原本难做朋友,比如谈论文学,我们的方式就大不同,通常的情形是这样的:我语速迅疾,口气绝对,他则时而莞尔,时而颔首,谦和而固执,很有点君子和而不同的味道。我的言辞像闪电,总打在岩石上。但也许他天生有种包容的气度,我被他含纳其间而不自知,这才不知不觉做了这么多年朋友吧。

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间,谢挺两次留职停薪,加入北漂一族,跑到北京去打工。第一次朋友们表现得依依不舍,拥抱拍肩,直送到铁轨旁车窗下,看列车奔突而去。第二次没送站,而是在头天下午给他设宴饯行,他喝了酒,还弹吉他唱周峰的《梨花又开放》,末了,提着朋友们送的几袋苹果醺醺而归。但几天之后,有朋友竞光天化日与他邂逅街头,正捏一小布袋买菜呢,大惊,问他何以这么快又回来了。他期期艾艾,说还没走呢。朋友气急败坏,质问他:那么那些苹果呢?他想想,说吃了。当然他最终还是又走了,却又回来,以在北京的生活积累写出了他的成名作《杨花飞》,被《新华文摘》转载,还得了“北京文学”奖。不过我并不喜欢这篇东西,觉得那种模仿京腔的语调其实别扭;我也不喜欢他诸如《华山论剑》和《有青草环抱的房间》这样的作品,以为只可逞一时之尖新,却耐不得日久的咀嚼。我喜欢的是他的《电影消息》《花儿开》《保爷》《我们美好的日子》等等篇什,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谢挺的小说”,因为它们跟作者内在的某种本质是相贯通的,于是不得不散发出我认为一篇好小说最可宝贵的“可感性”,换成王国维论词的语言,就是“不隔”。有了这种“可感性”,小说就不会因题材的陌生或事件与细节的非经验性而阻绝了读者的可以感受。一切作家的工作,虽然都莫不是在以己度人,而问题只在能不能探测到自身那包含了一切人类共因之内核,触碰到了,那无论平淡与绚烂,现实与魔幻,温情与残忍,言说与缄默……其实没有分别,也无所谓分别,都是了无阻碍,直透迷障的真实。

在我喜欢的谢挺的那些小说中,他不以线的方式勾勒,也不以面的方式渲染,而是以点的方式集合一个结构,笔调总先于语言而笼罩整个事件,舒缓而矜持,带着一个无所指望的人沉静而哀伤的表情;同时一种气息散发出来,那是生活在自身腐蚀自身的过程中散发的气息,切肤而不易觉察,透骨而无可奈何。读谢挺的小说,你会不知不觉被一种氛围熏染,出来时一身潮气,衣裤都仿佛因吸饱了这潮气而变得分量沉重,但你旋即发现,你感觉的其实不是衣裤的沉重,实在是这肉身的沉重;而在这肉的沉重里,却又看得见一个孤独的灵在喃喃自语中的轻盈舞蹈……

算算,我和谢挺相交已经差不多二十年了,当年一起写小说的朋友里,还在写或者还在认真写的已然寥寥,路正远,而同伴渐稀,有时不免心生寂寞。幸好谢挺还在写,还在认真写,偶尔想来,是个安慰,有点把臂而行的意味。同龄的文友成堆成群,但青春年少时结识的朋友,从某种角度说,是不可替代的吧。

生活中的谢挺烦心事不少,可以说很多,谁也帮不了他,他却都轻言细语地担当了。不容易。多年前,他曾对我说:这世界上,好在还能写作。这话听来痛切。谢挺和他的小说的关系,我常常觉得不是谁带着谁高飞与超越,而是一个拽着一个,作相互挽留的姿态。

谢挺的QQ名叫“老谢挺高兴”。作为老友,愿他真的高兴。

戴冰

2012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苹果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5597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2013128823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29
16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