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历史,本身是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并有文化与学术含量的历史,需要综合研究,始现全貌。黄埔军校是广州颇具地方特色、极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本书认真研究了黄埔军校的部分历史,兼有多方面的教育、启迪和借鉴意义,对于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强市”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书 | 黄埔军校研究(第2辑)/黄埔军校史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黄埔军校的历史,本身是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并有文化与学术含量的历史,需要综合研究,始现全貌。黄埔军校是广州颇具地方特色、极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本书认真研究了黄埔军校的部分历史,兼有多方面的教育、启迪和借鉴意义,对于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强市”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第一章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 张宪文 纪念孙中山走近孙中山 张磊 张苹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与近代化前驱 张苹 孙中山与他的“战争事业”——略论广东民军 第二章 黄埔军校的创建、制度建立与日常运作 韦慕庭 夏连荫 国民革命军的起源、组建和改进 李吉奎 黄埔军校初创时期经费问题研究 程亚文 黄埔军校创办时期中国人口、经济与思想分化及政治影响 李宁 黄埔学生军宣传活动中的自我宣传 第三章 黄埔军校教官研究 李杨 希望与幻灭:1927年的国民革命——记武汉分校政治教官陶希圣 文霞 试论廖仲恺与黄埔军校初期的政治工作 朱新镛 邓演达与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 陈予欢 黄埔军校的脊梁(下)——黄埔军校第1~23期教官素质、背景、任用的考量与研究(续第一辑) 第四章:黄埔军校人物篇 汪叔子 汪喜 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与黄埔军校优秀传统——黄埔军校的中国特色之二 熊曙光 王升:从权倾一时的“中常委”到失落的“驻外大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黄埔军校研究(第2辑)/黄埔军校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建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602915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7-08-01 |
首版时间 | 2007-08-01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E296.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