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岩松看日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岩松看日本》以媒体的视角和新闻人的敏感,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将所见、所感、所悟整理成了文字。书中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了读者。

七十年前,戴季陶先生曾感叹说,日本已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解剖过千百次,而中国呢?希望《岩松看日本》对读者了解日本能够有所裨益。

内容推荐

《岩松看日本》以媒体的视角和新闻人的敏感,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将所见、所感、所悟整理成了文字。书中文字不似专家学者般深奥,也全无情绪化的议论和泛泛而谈,而是力求以平实、客观的描述,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读者。为了更好地贴近受众,满足大众了解日本的需求,采访人物和专题的设定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网友的建议,特别是希望把中国未来发展中会遇到的诸如环保问题、老龄社会问题、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等,通过“看日本”而得到一定的解答。“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是作者的希望也是“看日本”的宗旨,因为面对未来。不了解别人是危险的,不了解别人如何做的就不能请楚自己前进的方向。日本是一面镜子,走近他们可以照见自己。七十年前,戴季陶先生曾感叹说,日本已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解剖过千百次,而中国呢?希望《岩松看日本》对读者了解日本能够有所裨益。

目录

媒体需要勇气(序一)

行走在爱恨之间(序二)

东京:日本初印象

靖国神社:极端的日本二战史观

和平博物馆:一种理性的声音

神风特工队:一张单程机票

渡边恒雄:敢于说不的新闻良心

日本媒体怎样看中国

冲突与希望

 旷日持久的劳工案

 慰安妇问题再起风波

 来自中国的高中留学生

防灾:无处不有的国民意识

 日本小学防灾演习

 深入人心的防灾观念

渡边淳一:爱的顶点是死亡

涩谷109百货:亚洲流行时尚的发源地

大相扑:不仅仅是运动

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

落语:日本的单口相声

道顿堀:走进天下厨房

村上龙:我只为少数人写作

银色一族的第二人生

松下新帅大坪文雄

谷村新司:中国观众熟悉又陌生的日本歌手

栗原小卷:与表演艺术的一世姻缘

感受动漫神话

鹿儿岛的砂浴沮泉

细节决定品质

安倍昭惠:时尚率性的首相夫人

滨崎步:最艰难的一次采访

中曾根康弘:日本政坛的长青树

御手洗:日本财界总理

体验东京地铁

七日樱花与杉本姐姐

镜中印象

网友留言

试读章节

2007年3月5日,《岩松看日本》采访活动正式启程。一早6点许赶到首都机场,9点10分乘国航925航班飞往日本东京。这是我们第一次踏上日本。很快,好像刚打了一个盹儿,广播里就通知请系上安全带,飞机开始下降,东京到了!真快啊,只飞了不到3个小时。据说今天是顺风,飞快了。可见日本离中国之近,真是一衣带水。

从高空看日本国土,虽然春天还没有到来,树林尚未泛绿,还是感觉到了日本空气的清纯,森林、农田、房屋轮廓清晰,十分整洁,看不到有裸露的荒土。这一点,随着飞机降到了东京成田国际机场,感觉更加强烈。诺大的一条机场跑道上,真的看不见一片落叶、一点垃圾,这也许是我们见到过的最干净的机场了。

机场离东京市区有100多公里的车程,需要两个多小时。NHK的关联公司MRI派人来接机,负责与我们联系的邹大庆和公司的老板吉野先生都来了,还有我们在北京已经认识的翻译杉本小姐也来了。简单寒暄几句之后我们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开始按照事先制定的采访计划进行工作。今天我们其中一组要立即赶到NHK总部洽谈相关采访行程。赶到NHK总部,与传送部的泽部长和国际部的广谷部长洽谈接下来每天的采访安排和节目传送事项。同时NHK还来了两个栏目的负责人,商谈在日本期间采访我们节目组的想法。很有意思,在场的七八位日本人,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中文,这很让我吃惊。在中央电视台,绝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说几句日语。

当从NHK总部出来,夜幕已经降临东京。深深喘了口气,才感到看日本的第一天快过去了。从天不亮离家,到天黑时走出NHK大楼,十几个小时我们已经走出准备了好几个月的“岩松看日本”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种种的担心和顾虑虽然并未消失,但现在已经不管那么多了,径直往前走吧!

感觉东京气温与上海接近,风是温暖而潮湿的,吹在脸上很舒服。驻日本记者站的李卫兵陪我们一起回下榻的饭店,车行在东京的大街上,我恍惚有种错觉,似乎并没有离开中国,仿佛出差到了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城市里,也很像台北,因为这里的街道、地名几乎全是中文的,行人和中国人毫无区别,人们的衣着也和中国南方都市并无多大差别……一眼看去,几乎与中国没有差异感,这跟去欧洲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使我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松驰感。也许我看到的只是东京一个夜晚的侧面,并不准确。

我们下榻的地点位于东京的市中心,在饭田桥,名叫后乐饭店。这又使我想起了范中淹“先忧后乐”的诗句。问一旁的邹大庆,他说就是取自中国的这个古训,日本很多地名都与中国文化有关系。而且这家后乐饭店边上就是日中友好会馆,饭店提供中文服务,因为来这里下榻的大多是中国客人。

到了后乐饭店,果然服务台全是中文服务。我们和另外一组人马会合,放下行李先吃饭。餐厅就在饭店的地下一层,有一家中国餐厅,吃的却是日式汤面。10个人,一人一碗,花了一万多日元,合人民币660多元,一碗面条60多元人民币。日本的高物价果然名不虚传。

饭后,冒着大雨,全体采访组成员乘车赶到位于东京六本木附近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王毅大使要和大家见面。使馆占地面积很大,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东京的各国使馆中算是一个大馆了。进了使馆,穿过大院子,就到了一幢独立的小楼,这里就是大使官邸,王毅大使在此等候我们,并请大家一起吃元宵。哦,这才想起来,昨天是中国传统的元霄节。边吃边聊,王毅认为我们采访组赴日采访的时机选得正好,并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日本的特点和中日关系的经纬,这些年来两国关系疙疙瘩瘩,根子上还有一个彼此认知的问题,要建立真正的睦邻友好,日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接受中国的发展,位了增进双方的了解,不久后温家宝总理将访问日本,在此时中央电视台全方位、客观地介绍日本,是做了一件很有勇气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王毅大使希望我们以冷静客观的目光将这个复杂的邻国介绍给中国观众。从使馆出来,已经快11点了,东京下起了大雨。无暇浏览东京的夜景,匆忙又赶回饭店收拾行李,一大堆行李还放在饭店大堂里呢!大家分了房间,然后在我房间里开了一个小会,布置了明天的采访安排,即刻休息。

日本,我们曾无数次地谈论过你,此刻我们直接面对着你,你到底会给我们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明天见,东京。P1-4

序言

在冬去春来的时候,中国中央电视台《岩松看日本》采访组前往日本进行采访。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近些年来第一次派出阵容如此强大的队伍,前往日本进行范围如此广泛的新闻采访活动。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大型的新闻采访活动呢?我想有两个最主要的理由或者说是动机。

第一个理由,中日两国关系,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恰恰这种重要的两国关系在近些年来却不尽人意,令每一个有国家责任感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感到忧虑。就拿民间来说,我们常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两国的睦邻关系,但实际上两国民众彼此之间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这给我们两国的媒体从业人士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如何发挥媒体的力量来增加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的真实了解和良性互动?

日本与中国近在咫尺,但其实并不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国家。目前,研究日本的著作为国内公众所熟悉的并不多,市面上还是几十年前的那几本书,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人写的《菊与刀》。几十年前戴季陶在《日本论》中写道,日本把中国放在手术台上、显微镜下观察了几千次,同时戴季陶也反问道,那么中国呢?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所以给中国观众提供更多的、更全面的关于日本的信息,是《岩松看日本》此行的一个基本目的。

前不久,中日两国领导人开展互访,这也许是中日关系“多云转晴”的一个信号。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经考虑制作系列地介绍日本的新闻节目,而中日关系转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前启程的契机。

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毫无疑问,国家责任感和公众知情权,都是它义不容辞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在增加两国民众互相了解和信任、推动中日民间良性互动方面,它必须有勇气先行一步。

第二个理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视传媒,必须放眼世界,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信息港,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也让中国了解真实的世界。所以“走出去”、 “走向世界”也是中央电视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最近几年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对全球各地的新闻介绍大大增加,无论是重大突发事件,还是普通新闻,我们每天都会在重要时段播出。这种增幅,是五年、十年前所无法比拟的。包括一些重要的新闻专题节目,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报道力度。例如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这两年就策划制作了许多“走出去”的节目,像大型系列报道《小萌探维和》、《岩松看台湾》、《直通巴格达》等,都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好评。

如果说我们此前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主要还是以动态信息为主的话,那么此后的《岩松看台湾》,应该说是带着大陆观众的问题去的。出发之前先了解了观众的好奇所在、问题所在。应该说,带着问题走出去的做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我们看日本,也是带着中国人的问题去,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找各方面的朋友访问,来获知大家想了解日本什么?当然不仅仅只是几个老问题,我们是放眼看,昨天、今天、明天,政治、经济、文化,等。通过媒体的眼睛,带去多元化的问题,带回来多元化的信息。同时,《岩松看日本》节目不仅在一套《东方时空》栏目播出,还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重点播出。

《东方时空》在完成《岩松看日本》之后,还将继续推出《东方时空看世界》的系列报道,陆续开始“看印度”、 “看越南”、“看韩国”、“看非洲”……见多才能识广,在这个极为丰富的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将为中国观众提供全方位的世界报道。

(作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主任高级记者)

书评(媒体评论)

《岩松看日本》“在爱与恨之前先去了解”的节目宗旨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度、自信、怀柔远人的人文品格。可谓是对传统的对外宣传理念的重大突破。

正是由于有了换一个视角看世界的高度理性,《岩松看日本》奉献给受众的就是见前人之未见、思前人之未思的丰富内容,把节目的内在品质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人民网

《岩松看日本》让我们看到有一档这样的节目敢于来挑战这样的难度,敢于解构日本、反映日本的现状,以旁观者也是关联者的身份来审视日本,让人们觉得确实是一档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好节目。

——先锋潮

这个节目透露出的信息是非常明显的。他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一个多面的、多种势力的日本,背后是日本的国民特点。它在启发我们是否该更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面向未来如何加深两国的了解。因为这是个在经济文化上与我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邻邦。他在告诉我们。对对方来说,双方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国家。尊重对方的崛起,寻找双方战略层面的共同利益。

——网友【仗剑走天涯】

作为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一名普通年轻人,很希望了解现在和我们几乎同龄和同职业的日本年轻人对中国和中国在地区、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有什么看法。是赞同欣赏的多呢,还是疑虑否定的多。感谢你们从一衣带水的邻邦带回的很多有益、有用的报道。

——新浪网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岩松看日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岩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28844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13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