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河姑/苹果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苹果文丛”汇聚了裘山山、赵德发、刘恪、薛舒、易清华、于怀岸、王棵、荆永鸣等30多位全国中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以整体面貌、集团亮相的豪华阵容,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坛的力量。

欧阳启明所著的《苹果文丛:河姑》讲述:美丽的梦幻被一一打碎,河姑似生活在现实的生活里,又似生存在虚幻的世界中……

内容推荐

《苹果文丛:河姑》是湖南小说家欧阳启明的一个中篇小说合集。《河姑》小说写的是一个寻找美的精灵的故事。美丽的河姑外表美,内心亦美,不容自己心爱的人有半点瑕疵。恋人老陆的一次失足,竟令她决绝而去。于是,老陆踏上了漫漫的寻找河姑之路。但美丽的梦幻被一一打碎,河姑似生活在现实的生活里,又似生存在虚幻的世界中。《一粒尘沙》写生活的无奈,世事的艰辛,让一个历经坎坷的老人无法从八十年的生活申找出多少快感。临将人士,老人发出感叹:人一辈子,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办成几件事;世间所有的人,如同卷在风暴中的一粒粒尘沙,是升是落由不得自己。《作家之天》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有一定潜力、有一定追求的青年作者,梦想迈入文学殿堂,以美妙的作品来荡涤人们的心灵。但无情的现实生活不断将他的梦想击得支离破碎。笔友的落魄、感情的受挫,让他感受到世间横流的物欲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于是,一颗未来的作家之星坠落了。《一张失传的古药方》反映了安仁药文化,一张神秘而又带些邪气的古药方面世,引来多方势力的拼抢与搏杀……古药方最终落入谁手不足为人所道,但围绕古药方,小说中人物所展示的人性、亲情、恋情,令人回味无穷。

目录

寻找河姑

一粒尘沙

作家之夭

一张失传的古药方

七弯八拐的永乐河

后记

试读章节

寻找河姑

1

迷蒙的烟雨中,一辆绿色吉普车颠颠晃晃驶进湘南山区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几个干部模样的人下车后,由村民带路,来到河姑家门口。

杉皮土墙屋陈旧、矮小。久已无人开启的铁锁布满紫锈挂在门上,窗户里蛛网斜挂,两只老鼠拖着水渍逃也似的钻过墙下的破洞窜人屋去……

坐车来的几个人都愣住了。他们是县电视台的记者和县民政局的干部。湘北某灾区收到河姑十多万元的捐款,把感谢信寄到了县里。前来寻访的路上,县里来的几个人都猜测,河姑是本地一个鲜为人知的暴富者。洋房、小车……这个向外地捐款一出手就是十多万元的暴发户家里肯定有许多惹人羡慕的东西。然而,一切都出乎意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不可置信。这破破烂烂的杉皮土墙屋连当地山民都不屑一顾、不愿居住,但这却是河姑的家!

问河姑哪里去了,热心的村民说,我们也不知道河姑现在到哪里去了,你们说她向外地捐了钱,但我们不知道她何时赚了那么多的钱。她从前在河边摆渡,乡里干部来收“四费”了,她也同我们一样,要乡干部催讨几次才交清,不像一个很有钱的人。

他们来到渡口,见到了现在摆渡的独眼老人。老人青箬笠,绿蓑衣,手持竹篙精神矍铄地立在船头。他说,河姑出走了,走到很远很远的永乐河边去了。她出走之前就在这船上摆渡,并不富裕,也没听说她在什么地方赚过一笔大钱。村里有一个人曾经赚过一笔大钱,那是过去与河姑相好的后生崽老陆。可是,河姑出走后,他也不见踪影了。

听了老人的话,县城来的几个人犹如坠入云山雾海,摸不着头脑。

雨大了些。春雨淅淅沥沥吻落村头的桃花,又汇聚地上的落花与污泥一起流过河边那几个人的脚旁。他们就这样遗憾地带着这个猜不破的谜,怅然归去……

2

永乐河上,那只盖着竹篷的小船仍在浪荡。这只小船在永乐河上来来去去已经浪荡了两年。

撑船人粗壮结实,头发零乱。他神色冷峻地立在船头,看着脚下温柔的河水静静地淌过。

他就是老陆,邻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里的村民。

他与河姑青梅竹马,心心相印。在他的心里,像河姑这样心地善良、清纯如水的女子,在当今充满物欲、充满浮躁的现实生活中已是很难找得到了。她是世上最好的女人。本来,他可以与他挚亲挚爱的河姑一起在老家那个小山村里快快活活地享受美好的生活,可是,后来河姑却因故丢下他,一个人出走了。自从河姑出走后,他的心上就犹如压上了一个沉重的十字架,让他时常喘不过气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告诉老陆,说在永乐河边曾看见过河姑。他听后,买了一条小船,置了几张渔网,沿水路来到了这条河上。

他一边用网捕鱼,一边在永乐河两岸寻找河姑。他成了永乐河上不多见的专门以捕鱼为业的渔佬。

可是,河姑在哪里?

老陆缓缓地撑船。竹篙磕击着河水,一篙,又一篙……

3

永乐河的水退了。

秧田里路伏的青蛙呱呱鼓鸣。

天刚蒙蒙亮,河湾的四婆婆在菜园子里摘了几片青菜,到码头上去洗。码头是石头砌成的,退水后,上面铺满了一层淤泥和青苔。四婆婆一不小心,摔倒在青石板上,啪哒一声传得很远。湾里人急匆匆赶来扶起她,见她的左脚拖在淤泥地上站不起,手中还紧紧捏住菜篮子不放。

左脚断了,四婆婆瘪着嘴哭了一天。四公公也在床前看着她不住地叹气。他们今年都刚过六十一岁。从十七岁开始,两个人就共同合作造“细把戏”,隔几年造一个,到了四十多岁,再也造不出来了,他们就不再造。四婆婆收起摇篮,屈指一数,竟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生了九个女。四公公见四婆婆的肚子不争气,生不出一个站着撒尿的崽,常在半夜抓住四婆婆的头发打,打得她杀猪似的叫。

九个女先后落下地,成了九株没有谁会认真看上几眼的马根子草。过了十六七年,她们一个个竟出落得水灵灵的有模有样。四公公懒得给她们起名字,最大的就叫大妹,然后二妹三妹依次叫下去,等到九妹到了六岁,看着再也不会有十妹出世,于是,“满妹”就成了九妹的名字。

四公公家里穷,嫁一个女出去只陪送一担杉木笼子。前前后后,四公公一共做了七担杉木笼子,让人家吹吹打打挑着从湾里走出去。八妹最漂亮,心眼最活,去年,她招了一个后生崽上门。四公公见祖宗香火承继有望,心里头一高兴,便给八妹做了一套全新的家具。然而分家后,八妹和她的上门郎没有外出打工,只在村里侍弄几亩责任田,无论两口子如何勤耕细作,也只勉强挣得身上衣裳口中食,日子过得不轻松,心中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时常牵挂年迈孤独的爹娘。

两家虽只隔一壁,但四婆婆断了脚,八妹过了两个时辰才知道。她从田埂上一路跑回来看娘的伤,满身还尽是泥水。

P1-3

序言

把乡土写进了灵魂

——序《河姑》

启明兄要出版他的中篇小说集《河姑》了,还缺一个序言,我来冒昧写一个,这也是我第一次为家乡安仁作家出的书写序言。

启明兄,原名欧阳启明,也叫阳启明,现任职于老家安仁县史志办,是安仁作家协会的主席,也是安仁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认识他,是通过我小弟旭日的介绍。多年前,小弟的写作就得到他的鼓励。后来,我才知道,启明兄在新时期之初,就以《七弯八拐的永乐河》而被评为《湖南文学》“十佳作品”,列为新时期文学湘军一员。只是,后来在基层,因很多事务困扰,启明兄才没有进入主流文坛。不过,他还坚持不懈地创作,时有佳构面世。收入《河姑》中的《寻找河姑》《一粒尘沙》《作家之夭》和《一张失传的古药方》等中篇,就是很好的证明,它们不但显示了启明的创作才华,也向读者展现了安仁的乡上文化。

我认真品读了《寻找河姑》,这个中篇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美丽乡村女子满妹的形象,她是永乐河边的四公公和四婆婆九个女儿中的满女,取名叫满妹,她遇到了镇上开餐馆的老板金喜,在金喜饭店里做服务员,一个晚上她被已有家室的他诱奸,满妹以为找到了爱情,就频繁和金喜偷情,还做着当正室太太的梦,结果呢?金喜本来是违法小人,不但骗取了满妹的感情和肉体,还瞒着女人桂花和已婚女人兰兰偷情,可恨的是,金喜好偷贩国家保护动物,还为了让食客上瘾,在饭菜里偷放罂粟果,满妹自然从金喜身上得不到爱情。于是,她开始进行报复,终于使金喜破产。但小说结尾,满妹也没得到幸福,她在一次醉酒后献身于寻找河姑的老陆,被她的丈夫发现,也失去了家庭幸福,只好选择失踪。小说还有一根线索,老陆在永乐江开船打鱼,一直在寻找所爱的河姑,在满妹要投河自杀时,救了满妹,和满妹有了交情。随着两人的交流增多,老陆从满妹身上找到了河姑的影子,而满妹也从老陆的身上找了男人的美德和爱的力量。这部作品里,满妹是实在的人物的形象,而河姑是始终没有出场的人物的形象,一个鲜活,一个梦幻,但两者互相交织,使读者感受到了人格的双重魅力,也让小说增添了一份复调小说的气息。这部小说,没有直接反映改革开放,但字里行间又见改革开放给乡村人内心世界带来的复杂的嬗变。

《寻找河姑》带着现实主义的痕迹,但又是意象化的,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启明似乎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书写自己的理想。作为一位作家,启明兄在时代变革潮流中,是有着鲜明的价值立场的,《寻找河姑》里,他的立场是人性的,是追求人文主义关怀的,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比讲述故事还用力,因此,《寻找河姑》里有悲剧的艺术震撼力。

启明的小说,有几个特点:第一,每一篇都有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叙述空间。如《寻找河姑》里,是双线叙述,视角交叉的。《一粒尘沙》里,以一位死去的乡村老人的视角来展开叙述,来讲述乡土人的传奇人生。《一张失传的古药方》是以一个在外乡长大的游子的视角来展开对安仁药文化的叙述和表现的。第二,保留着乡土小说的气质,关注乡村,书写乡土人物,呈现乡村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表现作家一以贯之的对乡土的深情凝视。无疑,无论是《寻找河姑》和《一粒尘沙》,还是《一张失传的古药方》和《七弯八拐的永乐河》,都以永乐江为背景,都有对安仁乡土文化和人情人性的描述和表现。第三,在讲述乡村人故事的同时,注意挖掘乡村人的内在生命品质,把乡土与人性,乡村与现代化变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说的叙述,来建构合理的价值观及表现作家对文化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期待。从这个角度看,启明的小说创作是有着隐喻性的,他似乎在走欧美复调小说的路子,特别是《寻找河姑》里,几根线索的交错,不同视角的切入,加上价值观的冲突及人性的裂变,都在这部作品里得到充分的展现。

因此,从《河姑》的几个中篇来看,启明是具备了现代作家的素养,也达到了现代作家的审美水准的。一位现代作家,并不是他穿了西装革履,并不是他出口洋文,言必称希腊,就有了现代品位。真正的现代作家,是有内在的现代观念,有全新的审美技巧和表现能力的。启明不事张扬,却蕴蓄着巨大的艺术能量,他的中篇小说是有力度和深度的,也是有审美张力和情感召唤力的。

安仁地处湘东南,在罗霄山脉之西和五岭之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传说中的神农遍尝百草的地方,是神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草药之乡,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湘江源头之一的永乐江,这些都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可以说,安仁是一片滋养文学的土壤。

很惊喜的是,启明是第一个真正把“永乐江”当作审美意象来经营的。就这一点来说,安仁人民应该感谢他,感谢他书写母亲河,感谢他把永乐江河畔的生命表现得如此有血有肉,他是一个塑造安仁文化的高手,也是一个把乡土写进了灵魂的好作家!

谭旭东

2013年4月于北京

后记

我不愿意把自己看成是个正儿八经的文化人。

虽然,我正儿八经地学过中文专业;虽然,我正儿八经地当过中学语文教师、电视台记者、编辑;虽然,我至今所从事的职业仍然主要是与文字打交道;虽然,我也混了一个“作家”的头衔,也一本正经地出过小说集……

我出生在一个真正可以称得上是穷乡僻壤的村子里。小时候,作为世代耕织、家境贫寒的一个农家的子弟,我所接触的文学书籍是非常有限的。那时,曲波、冯德英、施耐庵、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常常让我热血沸腾,心神向往,想入非非。那时,得到任何一本文学读物,只要是没读过的,我都会激励不已,都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抓紧时间阅读。魅力无限的文学作品使我人处穷乡间、心志存高远,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一个作家。高考前夕,我与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一起寒窗苦读、潜心攻书,其神情之专注与悲壮,其生活环境之艰难与困苦,至今回想起来,仍令我嗟叹与心酸不已。周围同学如此发愤玩命苦读的目的我自然不得而知。但是,天地良心,我那时寒窗苦读并非完全是为了他日的功名利禄,早日圆就作家梦是我钻研功课的主要目的。

参加工作后,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同事一般都在埋头攒钱准备买家具、准备建房、准备结婚,而我却在工作之余,或游玩于山水之间,或独自一人到省内外的一些城市里去找作家交流写作体会,或混迹于山野乡民之间收集创作素材,每个月的薪水总是早早花完,个人生活在众多同仁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好在我性格随和,容易与人交流沟通,要不,大家见我如此痴迷写作,肯定要把我当怪物看待了。

第一次发表一篇一万多字的小说时,我还不到二十岁。当时,我被圈内人士普遍看成是一个实力派的青年作者,省、市文联及县文化局有意让我参加多种笔会,刻意栽培我。但我初入文坛马上就陷入一个可怕的泥潭而难以自拔。我那时执意认为,写小说者不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是绝对难成大气候的,写作若热衷于发表短小的东西是难成大气候的。因而,我这个写作新手写小说一写每篇都是洋洋几万言,一写就挖空心思在表现形式上寻求创新。现在看来,当初这两个可恶的念头,让我把那几年最宝贵的时间白白消耗掉了。因为在表现形式上玩花样,我一个乡下人无论如何也玩不过大城市里那些信息灵通、写作经验丰富的高手,我只能跟在后面望其颈背;作为一名教师,很少有整块的时间来搞大部头创作,零零碎碎的时问用来写短东西是再适合不过了,眼高手低不愿写小东西的一个做教师的作者,其名字是很容易在文坛消失的。一个初出道的作者不是扬其所长,而是扬其所短在各领风骚只有几年的文坛内闯荡,其结果可想而知。我在创作的低谷中一走就是数年。数年间,除混得一手不显山不露水的文字功夫、发表很少的一些文字、创作的一篇小说得到《人民文学》副主编王朝垠先生的赞赏外,其余乏善可陈。时间消磨了我的锐气,到现在,当一个大作家、出几部产生轰动效应的书这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已不复存在了。随着人事的沧桑变化,我很难说得清“作家”这两个字在我的心中还占多少地位。我最早为作家感到悲哀的是听到有人以调侃的口气向我讲起一个青年农民作家为生活所迫四处借钱、混吃混喝的事,这个农民作家与我私交不错,我想他若不是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凭他对事业的追求执著、凭他做事的勤奋劲与他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叫他到南方去挑土填海,他也早挑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富翁了,何至贫困潦倒如斯!听了这个作家朋友的情况,我第一次在心里发出疑问:文学怎么了?作家怎么了?而后,我又见到不少作家朋友挑灯伏案苦写,倾家荡产自费出书,我再一次在心中发出疑问:这个时代怎么了?现代生活不需要作家了吗?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一次,一个也算读了不少书的官场朋友半真半假地问我,听说,你们作家拿作家证嫖娼不怕抓?我想作家完了,至少在一部分人眼内,作家尽是些男盗女娼了。至此以后,每当有人把我介绍给陌生人,说我是一个作家时,我心里不但没有自豪感,反而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极不舒服。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就是在作家争相包装自己、各种出版物铺天盖地、各种《名人录》多如牛毛、花个三五十元就能弄个世界名人当当的那一段时间,我也在骨子里看不起像我一样的文化人。我曾在多种娱乐活动中消磨时间,想彻底与文学分手。但我在娱乐时总找不到好的感觉,总感到心是飘的,不实在。而偶尔翻一翻小说,每每看到动情处,总禁不住热泪盈眶,心中揪动。我想,这一辈子,恐怕再也找不出什么东西来代替文学而让我如此触动灵魂、震撼肺腑了,我不得不承认,文学对我实在是太重要了,对于人类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其实还是想做一个受到社会尊敬的、正儿八经的文化人。

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出这本小说集了,不会为太多数作家在当今社会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而萌发出满腹牢骚了,不会常常在话语间、在文字问对那些在文学上对我有所帮助的老师、领导、朋友、同事、同学以及家人发出感谢之言了。

2013年4月于安仁县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河姑/苹果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欧阳启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5634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201312888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0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