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州小巷/苏州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苏州文化丛书》囊括了苏州的戏剧、绘画、园林、街坊、名人、名胜、民俗、考古、工艺……向世人展示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用以提高苏州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素质,用以吸引与沟通五湖四海的朋友。本书为丛书之一。

苏州小巷之美,美在她的清幽;苏州小巷之美,美在她的雅致;苏州小巷之美,美在她的丰富而深藏不露;苏州小巷之美,美在她的灵秀而才俊辈出……让我们联袂走进苏州小巷深处,领略那一道别有情韵的风景线吧!

内容推荐

《苏州文化丛书》向世人展示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用以提高苏州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素质,用以吸引与沟通五湖四海的朋友。本书为丛书之一。

苏州小巷最为挥之不去的影子是在苏州人的心里,她横亘在苏州人的性格中,浮动在苏州人的血液里。

目录

引子

小巷沧桑

从苏州首任规划局长说起

历史化石凿成的巷名

鸟瞰小巷

趣谈巷名

世纪末的壮举

走进深巷

小巷深宅

小巷小吃

茶馆,小巷回音壁

小巷雅音

小巷节日

水巷风情

水城经纬

水巷如画

画桥三百

情系古井

小巷人物

回归家园的人们

醉心艺文的人们

悬壶济世的人们

小巷投影

苏州小巷名录

试读章节

假日闲暇之时,骑一辆自行车,与二三同道穿行在苏州的小巷小弄里,实在是一桩惬意的事情。

不必带地图,不需事先拟定好计划,只一味恣意往小巷里钻,遇上残碑断碣便跳下车’任意猜测一番,实在想不通便向小巷子里的老者请教一下,他们总会十分热情而详尽地给你一个满意的解答的。

有时小巷越来越狭,以为是个死巷,谁知转过一个弯子,又是一条清悠整洁的小巷。有时一下子跑到人家院子里去了,红着脸道歉后才知道这原本就是小巷的一部分,离开后你还会思量,是小巷侵犯了院子,还是院子侵犯了小巷?

慢慢地,你会品出其中的无穷趣味;慢慢地,你会常常若有所思;慢慢地,你会觉得自己长了点学问;慢慢地,你会感到与这座文化古城的感情愈来愈深了。

经常在巷头巷尾对着蓝底白字的巷名出神,有时便生出奇怪的幻觉来,最常出现的幻觉是她很像茶叶。

是的,一个巷名便是一片茶叶。而时间则是一泓天泉,冷水泡茶慢慢浓。

有的是绿茶,清新沁脾;有的是红茶,浓香馥郁;有的是花茶,淡雅宜人。

在小巷里我想得最多的是苏州特产茉莉花茶。不是因为“茉莉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而是喜欢她的平民气息,喜欢她的俗中之趣、俗中之雅,如同带给我愉悦的许多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巷名。

苏州小巷中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巷名特别多,简直俯拾皆是。

养育巷呼为羊肉巷,企图误导人们到那儿去买羊肉?

条坊巷呼为调丰巷,是不是寓有风调雨顺的意思?

马脊梁巷呼为马济良巷,巷子里是否曾经住过一位著名的老中医?

因果巷呼为鹦哥巷,巷子里有个花鸟市场?

临顿路成了伦敦路,如果剔去读音因素不谈,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哪儿跟哪儿呀!

窦妃园成了豆粉园,前者是因为巷子里曾有一座窦妃墓,据说窦妃是吴王阖闾的一位妃子。后者却是专营蚕豆粉、绿豆粉的小店了,可能是那种小巷里常见的前店后坊。真的,我所工作的单位就在那附近,有一次我还真想到那儿去买点小菜。

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巷名固然可以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诙谐,生出一点使人微笑的歧义,但也会因此损失不少历史注脚式的效用,令人不知所云。

朱家园以北有东善长巷和西善长巷,我曾有朋友住在那里。我向他请教“善长”何解,他也答不出,以一句“巷名如同人名,只要不与其他巷子同名就行了”敷衍过去。后来我才明白:原来的巷名是东船场巷和西船场巷,吴方言里“船场”与“善长”同音,大约那儿曾经是停船和修船的所在吧。

苏州曾经有一条名字很雅的巷子叫紫兰巷,90年代初拓宽干将路时这条巷子被大路“吃”掉了。其实这条巷子原来叫纸廊巷,“紫兰”的名字虽较“纸廊”为美,却不免因此而掩埋了苏州的造纸工艺。苏州历史上出产的纸很有名,《吴郡志》载:“彩笺,吴中所造,名闻四方,以诸色粉和胶刷纸,隐以罗纹,然后砑花。”洪武《苏州府志》亦有记载:“庆元间,郡人颜方叔创造佳笺,其色有杏黄、露桃红、天水碧,俱砑成花竹鳞羽、山林人物,精妙如画。亦有用金缕五彩描成者。近年有青膏笺、水玉笺,绝佳。”如此之美的彩笺,听听都感到心醉,如果用它写字,你忍心胡乱涂鸦?现在的古吴轩出版社社址说不定就建造在过去的纸坊上,如果能恢复这一纸品,倒是一件风雅之事。  道前街一侧的西美巷原称西米巷,是过去的米市所在,附近还曾有谷市桥。明代的清官况钟曾经在巷子里住过,就是昆剧《十五贯》里的那位况钟,现在巷子里还有况公祠。《吴郡金石目》记载得明白,“永定乡人造井题记,嘉定十七年十二月,正书,在府治东西米巷”,确证过去是叫西米巷的。现在改成西美巷,美则美矣,却失其原旨了。不过苏州人大约觉得这样一改很有点意思,索性连东边的一条果子巷一起改过来,叫东美巷。果子巷这名字也不是原版,原版叫果子行,是专门买卖果品的地方,巷中曾有桥名果子行桥,现在这么一改,把附属在原名上的历史内容一古脑儿抹去了,倒也省心。

文庙西南有一条叫潘环巷的巷名也是错出来的,要把这个错理清,得多绕一个弯子。曾经在报刊上看到有文章,指出潘环巷的巷名是如何错的,说潘环巷的“潘”应该是“泮”。泮,古时候称学校为泮宫,清朝时称考中秀才为“入泮”。潘环巷在文庙附近,巷名起于文庙,应该是泮环巷。乾隆《吴县志》也是这个观点。文章另举苏州竹辉路口的近潘村为同样的错误,应为近泮村。有意思的是乾隆《吴县志》还记载了“土人”把东泮环巷叫成“东半爿巷”的错误,可见巷名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而且花样百出。后来又从洪武年间的《苏州府志》中看到,泮环巷也是错的,潘环巷则是错上加错,最初的巷名应该是蒲帆巷,编蒲作帆是吴人的特产,家住蒲帆巷附近的宋代诗人梅尧臣曾有“绿蒲作帆一百尺,波浪疾飞轻鸟翮”的诗句。编蒲帆的织法与编蒲包相同,《宋平江城坊考》的作者王骞说“近世只见蒲包,不见蒲帆矣”,而现在连蒲包都看不见了,满世界乱飞的都是涂着乱七八糟广告的塑料马夹袋。

错得最令我头痛的是三多巷。我住在三多巷附近,经常路过三多巷,心里很长时间悬着一个问题,三多巷说的是哪三多呢?于是我就自作聪明地猜起来。我主要往人物这方面想,因为三多巷就在著名的三元坊旁边。最后我确定了这样的三多:一是状元多,状元也是苏州的特产,人所共知;二是御医多,苏州产生过许多名医,历史上形成过很有影响的温病学派,不少有成就的良医都被召进皇宫;三是名妓多,陈圆圆、赛金花是最著名的两位,还有很多,比如在虎丘山葬着的真娘等等。后来我到市地名办公室查资料,看到关于三多巷的解释——真令人泄气——乃福禄寿三多之义,太无趣了。我心中不服,又翻史料,这才真相大白。三多巷得名于三多桥,而三多桥乃杉渎桥之误,三多巷亦为杉渎巷之误。北寺塔砖文中存有“杉渎”字样,证明苏州曾有此地名。杉渎是一条河名无疑,这样,桥为杉渎桥、巷为杉渎巷才能顺理成章。问题是为什么叫杉渎?我把杉渎与船场巷联系起来想,修船总要用木头,而修船用的木头以杉木为宜,船场附近的河里当然需要经常存放一些杉木,于是当地人便自然而然称此河为杉渎了,此推测不知方家以为然否?

追究巷名是如何错的颇有意思,最常见的错误原因是音同字不同,错误的目的是方便,便于理解,便于记忆。这也对,巷名毕竟不同于乡土教材,不是历史资料室,没有必要搞得那样拗口又难认难写。方便,是巷名的第一要务。

P36-40

序言

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苏州地灵水秀,人文荟革。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丰厚性体现在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以至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画派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重,等等。千百年来苏州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闪烁生辉。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博大,是苏州成为中华文苑艺林渊薮之区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但不应当因之而自我陶醉。文化之生命力在于繁衍不绝、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开拓,文化长河之内在生机在于奔腾不息、永不终止的流淌与前进。苏州的文化经久不衰,源于世世代代不息的继承和传播,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又正是由于一代一代人的辛勤探索与不断创新,使苏州的文化日益根深叶茂,绚丽多彩。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苏州人民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地区,成为二十一世纪新的“人间天堂”。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文化的繁荣,渊源于悠久的历史,植根于今天的实践。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苏州文化资源开发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认真总结、研究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苏州文化的丰富宝藏,博采八方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苏州市文化局和苏州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苏州文化丛书》,是苏州文化建设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有感于斯,写了以上的话,聊以为序。

1999年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州小巷/苏州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亦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375481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7
出版时间 1999-08-01
首版时间 1999-08-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453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4
出版地 江苏
202
13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