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高端访问14(15位传奇女性的家事与心史)
内容
试读章节

按照预定的时间,记者随粟裕大将生前的身边秘书刘祥顺来到坐落在北京市地安门地区雨儿胡同的一个四合院。不多久,一位清瘦的耄耋老人走过来,她就是粟裕的遗孀楚青。看上去老人身体很硬朗,只因小时候患伤寒而留下后遗症。有点耳背。

老人很健谈,很开朗。在访问中,不时的梳理思绪,有时禁不住有些激动,声音有些哽咽。从她打湿的眼眶里,记者仿佛看到了她与粟裕将军相依相偎、相敬如宾时所表现的情景……

“隐姓埋名”的实情:毅然离家投奔新四军的往事并不如烟

一落座,记者说明采访的大概内容后就发问:“您这个楚姓有些不多见,您的名字有来历吗?”老人一听,略着思考,说:“你这个问题还很少有人问过。其实,我本姓詹、詹天佑的詹,原来叫詹永珠。是后来参加革命改名楚青的。为什么改姓换名呢?主要是为了保护家人,不让日本鬼子、汉奸这些坏人晓得真实姓名,让家人不因为自己而受到牵连——我们那个时候,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基本上改了名,很普通的。”

楚青当年隐姓埋名还有一说:“我这个詹姓难写,笔画多,当时人们的文化程度不高。还有很多人念半边字‘言’。于是,我打定主意要改姓换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当时,楚青与粟裕为取名一同推敲了好久。粟裕一连在纸上写了一二十个姓,让楚青挑。 “那个时候,我认为王姓、李姓什么的,人太多,就没有用这些作姓。看到其中有个楚字。就选用了它作自己的姓。后来,粟裕开玩笑说,你上当了。我的家乡湖南属楚国,你是我们家乡的人了。”

1923年3月10日,楚青出生在江苏扬州市一户普通家庭。父亲詹克明是银行高级职员。楚青幼年很得祖母喜爱,她对祖母的感情也很深。祖母思想开明,主张男女平等。楚青小学毕业后,祖母鼓励她向父亲要求继续读中学。父亲提出的条件是:必须考上省立扬州中学。当时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胡乔木、乔冠华等出类拔萃的人才都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楚青刻苦攻读,终于如愿以偿,进入省立扬中读书。  楚青回忆说:“我幼年时,母亲患病去世,父亲省吃俭用,一直供我们子女们上了省立扬州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们学校大部分内迁四川,一小部分随老师在上海筹办了省立扬州中学泸校。我因为家里经济不算宽裕,暂时留在扬州。”

不久,扬州沦陷。“日本鬼子进城杀人放火。抢财夺物,还挨家挨户奸淫妇女,吓得老百姓四处躲藏。父亲本来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因担心家人的安全回来了。好可怕的,整个扬州城里再也听不到一声狗叫。也听不到孩子的啼哭。当年,500多名妇女躲在法国教堂里也被这拨可恨的鬼子强奸了,令人发指。”楚青说,老百姓对日本鬼子的野蛮行径无比痛恨。

当时,詹克明为了保护孩子,临时设置了一个简陋的暗室。在原来堆柴草的房子外边砌了一堵墙,并用柴草盖得很严实。“家里的门都不敢关,不然,鬼子敲开门或你开门时,他们就是劈头盖脸打过来。不如让他们进来搜查。”让楚青刻骨铭心的是,有一天,她们姐妹几个躲藏在柴禾后面不久。三四个日本鬼子闯进来了,其中一个突然拨柴禾,这下可让楚青等心都要跳出来,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几乎屏住了呼吸。这时,这个鬼子不小心被柴禾挑伤了眼睛,于是尖叫着捂着眼走开了。这一场虚惊,楚青今天回忆起来都有些后怕。

“那时,我姑姑也在家住,她没结婚。想到鬼子到处作恶就害怕。想跳井自杀。让我父亲劝阻住了。父亲对她说,你死了,要找人收尸,鬼子就会发现家里有好多人,那一家人都完了。”楚青说,父亲后来想,长期躲在家里也不是个事,迟早可能会被发现。于是。詹克明向扬州的美国教堂捐了一笔钱,让全家及亲友的女性躲在当时没有受到日寇冲击的美国教堂。这时,楚青的思想受到强烈的冲击:没有国就没有家!亡国之人不如丧家之犬!

但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后来。詹克明设法把小女儿留在扬州乡下,带着其他孩子来到上海租界。不久,父亲送子女进了省立扬州中学沪校读书。

1938年10月,已读到高二的楚青再也没有心思念书,满脑子是“救国”两个字。一天,同学告诉她“今天我要送我的一位朋友参加新四军”,这时楚青问:“你能不能同你的朋友商量一下,也带我去。”就这样,楚青没有同家人打招呼,和姐姐詹永珊等一行共8人踏上了参加新四军的旅程。

当天,詹克明见两个女儿放学好久还没有回家。一打听才知她们去寻找新四军了。于是,詹克明立即发电报在宁波工作的四弟,请他拦截两个女儿。话说。楚青姐妹所在的船只刚要靠岸,只见叔父站在码头上。一上岸,叔父说:“我等你们好久了,下来下来,到我家里坐坐。”到叔父家后,他耐心地劝阻她们,并说:“我很赞成你们投身革命,你们要去,我怎么向你父亲交代……”可是,楚青与姐姐执意要参加新四军,最后叔父坚持要留一个下来。后来,考虑到詹永珊才新婚成家,就要她留了下来。楚青离开叔父家时,叔父给了一些盘缠。

随后,楚青一行7人经过宁波到皖南,很快到达泾县城西南约50华里的云岭。这里山青水秀,四周环山,呈狭长地形。3个月前,新四军军部由歙县岩寺移驻于此。军部各机关分布在云岭与四顾山之间长达15公里山冲的13个自然村里。军部司令部就设在一个叫罗里村的小村上。找到日夜想念的人民军队——新四军,楚青异常欢欣、异常激动!

当时,楚青一行住在新四军兵站所在的章家渡。因为是自愿参军的,没有带介绍信,新四军军部不肯接收。一天,同住在招待所的一位上海煤业救护队队员手上有份介绍信,让楚青觉察到了,于是去做这个队员的工作,希望自己能挂靠在一起加入新四军。于是,楚青侥幸地被接收了。

此时,叶挺军长指示把青年学生送到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很快,楚青被编到教导总队第八队当学员。学员们家庭出身、社会经历各不同,年龄、性格、特长各异,有的个儿还没有步枪高,但抗日救国的革命意志是同样坚定的。在这里,楚青听到了平生从未听到过的道理,才明白了世界上为什么有穷人有富人。懂得了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压迫;才知道我们的奋斗目标不能放在一时一地,而要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一张白纸,可点可染,纯朴的无产阶级感情渐渐上升到自觉的革命行动。

在经过新四军教导总队及军部速记训练班两段紧张、短促的学习、训练后,楚青于1939年初冬与几位同学被分配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秘书处任速记员。学习结业时,大家高唱着雄壮激昂的毕业歌:“这是时候了!同学们,该我们走上前线。P33-36

目录

王新兰:箫声杳杳心若兰

 总理弥留之际还在哼唱的经典组歌诞生的前前后后

 小小通信员的红色启蒙教育和红星情结

 红军娃“跑”在长征路上挑战生存极限

 传奇而浪漫的“红色恋歌”

 强装笑颜的日子让人心碎

刘英:永远的“红色大姐”

 参加过“入校仪式”的“野姑娘”

 新婚别竟成永诀别

 主席赋诗闹洞房

 咫尺隔离心相映

 燃烧的晚霞不灭的光辉

楚青:我和粟裕不得不说的“情”节

 “隐姓埋名”的实情:毅然离家投奔新四军的往事并不如烟

 扑朔迷离的爱情:常胜将军情场上却屡受挫折

 甘愿“三让”的真情:并非出于谦虚谨慎

 多次战伤的实情:3块残碎的弹片背后有传奇

 一言难尽的隐情:36年的冤情公案之平反一波三折

 耿耿于怀的伤情:夫人眼里的赫赫名将之压抑委屈的半生

傅涯:奇缘奇恋奇将

 第一封情书“发表”在墙壁上

 “巧遇”中撮合上一个“好人”

 同国母宋庆龄的神交

 生命最后的时光不讲“三分之一”

 天各一方的亲人坐牢只因是陈赓夫人

邓六金:投身革命即为“家”

 “包办”的革命情侣

 传奇的巾帼英雄

 延伸的深厚母爱

 不老的革命情感

王定国:我的长征正在进行

 危险、艰苦却不失快乐的漫漫长征是她顽强生命力的源泉

 救助西路军幸存战友的工作跨越了近半个世纪

 细细的缝衣线将谢老缝进了她的人生

 叛逆童养媳剪下长辫闹革命

 向谢老学习总结出“对儿女一概不管”的教子真经

 粗枝大叶的生活习惯歪打正着成就她的养生之道

 往日的“不识字秘书”如今的著名社会活动家

钱瑛:“鄂南秋瑾”隐秘的革命生涯

 家世宽殷的小钱瑛,聪颖刚烈

 踏上了革命的征途,机智有余

 辗转南北,没想到女散夫也别

 从“洪湖赤卫队”到“模范监狱”,一线作战

 深入白区,隐身化名打“地下”

 心系民心的党内“女包公”,反倒身陷冤案

张洁清:玉洁冰清最崇“真”

 眼中丈夫那求真务实的一面

 “小革命”的布尔什维克之路

 出身迥异却拥有高质量的婚姻

 和美家庭之外的“不愉快”与“禁地”

 历经磨难情不变

陈琮英:“布衣夫人”的红色之恋

 “娃娃亲”缘定一生

 百年征程多磨难

 贤妻良母多情女

张文:铁流巾帼的红色之旅

 红军队伍从此就是小佣工的“家”

 几次险遇真实映照残酷而传奇的长征路

 简单的“终身大事”与一言难尽的硝烟岁月

 老战士的新长征之路就在脚下

王丹一:还原历史一个真实的艾思奇

 两人在延安举行了个“5毛钱”的婚礼

 秀才与伟人之间交往的因缘

 身后一个个谜团在访谈中澄清

 重情的他又有些“绝情”

 一次批评成了一辈子的“灵丹妙药”

杜惠:与诗人郭小川如诗的爱情故事

 相识在一个金秋的日子

 诗一般的求爱信

 灿烂的春日喜结连理

 有距离但没“黄昏恋”

才旦卓玛:岁月如歌

 目不识丁的农奴女“唱支山歌给党听”

 听她的歌就好像到了喜马拉雅山

 用歌声抒发对党的感激之情

 生日至今是个谜的歌唱家之酸与甜

蒋英:走出“两弹”功勋的光环之外

 从青梅竹马到姐妹恋

 艺术和科学的完美联姻

 特殊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特的音乐人才

廖静文:悲鸿是我生命的主角

 潇湘淑女与画坛大师的邂逅

 甜蜜而苦涩的感情生活不堪回首

 生命和情感跟纪念馆紧紧相连

 耄耋之年守望不老的真情

相关链接:徐悲鸿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附:我眼中的《中国高端访问》

内容推荐

王新兰“跑”在长征路上的传奇和浪泻的“红色恋歌”、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当年“隐姓埋名”的实情、张文与洪学智简单的“终身大事”与一言难尽的硝烟岁月……历史的重重迷雾,您想知道却并不事正切实知道的另一种真实情形,在记者伉俪余玮和吴志菲的一问一答中斩渐明朗……

全书情节感人,叙事生动,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高端访问》之《15位传奇女性的家事与心史》。

读者通过阅读有关高端人物的访谈可以看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看到当代社会波澜壮阔的风云际会,看到今日中国的发展行踪;

读者可以了解许多曾经影响并且有的还在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学术和思想,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若干脉络,以及这些人物为何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与信念;

读者可以更深切懂得人生是可以多么地绚丽多彩,成功的道路是可以多么地与众不同,生活的滋味是可以多么地因人而异;

读者可以采撷到智慧之果,滋补自己的人生、思想和事业。书中不同的人物生活及其反映出来的处世哲学,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高端访问14(15位传奇女性的家事与心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吴志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08318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