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的是气修变化背景下的国际气候合作及其排放权交易问题,该书沿着“综述理论实践结论和政策建议”的逻辑思路,采用微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观点,对国际气候合作和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运行机理、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全书共分8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述评、国际气候合作的博弈分析、国际气候合作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实践等。
图书 | 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的是气修变化背景下的国际气候合作及其排放权交易问题,该书沿着“综述理论实践结论和政策建议”的逻辑思路,采用微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观点,对国际气候合作和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运行机理、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全书共分8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述评、国际气候合作的博弈分析、国际气候合作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实践等。 内容推荐 气候变化问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长期的全球性问题,关系到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了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气候合作。如何协调贸易与环境问题,如何设计排放权交易制度,则是国际气候合作过程中的焦点。 基于以上事实和理由,本书围绕着以下逻辑顺序逐步深入展开论述。首先是提出问题,即指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国际社会加强气候合作(和相关学术研究)的紧迫性。其次是分析问题、,即运用博弈论分析国际气候合作中各国的利益关系,从理论上探索国际气候合作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回顾和评价各种排放权交易理论,分析《京都议定书》国际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架。最后是解决问题,结合各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和排放权交易的实践,提出了完善《京都议定书》的综合解决方案,指出了国际气候合作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如何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并设计国内排放权交易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国际气候合作是各国在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集体决策和博弈过程,具有全方位的和战略性的影响,其实质就是从保护全球气候的国际合作的角度确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文献综述之后,本书综合运用博弈理论和国际合作理论,以六种基本的博弈图式为例,深入分析了国际气候合作中各国的收益结构和博弈策略,进而揭示出其中的博弈机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国家利益冲突和气候合作形态,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思路和框架。 由于国际气候合作是国际环境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接下来本书分析了贸易与环境问题。一般认为,贸易与环境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两者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然而,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明显差距使两者的国际协调面临着困境。本书借鉴了将贸易与环境捆绑解决的思路,运用博弈工具,分析了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各方在自利行为激励下的策略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国际贸易协议的环境污染控制方法,从而从理论上有效地证明了:将环境问题纳入贸易自由化谈判,是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然后,考察了欧盟和NAFTA推进区域环境合作的实施途径。最后,从法理分析和案例研究的角度,探讨MEAs和WTO之间潜在冲突的原因及对策。本书认为,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应遵守平等原则、累积原则、相互尊重和“劳动分工”原则、司法中立原则等国际法原则;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两者之间建立长效对话机制,MEAs应主动地协调自身与WTO的关系,急需设计更加全面的、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强两者共性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等。 目前,国际气候合作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采取集体行动以克服和解决囚徒困境问题并实现共同利益的最优供给和最优配置。由于国际制度安排(集体行动规则)最终决定了博弈的收益结构,进而决定了博弈的均衡结果,因此,创建一种理想的、最稳定的、最有效率的国际制度安排,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策。《京都议定书》就是这样一种国际制度安排,它的签署及生效是国际气候合作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其创立的“京都三机制”和全球排放权交易制度檔架为世界各国加强国际气候合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世界各国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是,在《京都议定书》第一履约期(2008-2012年)到来之前,如何真正建立和完善排放权交易制度,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样,本书的论述重点就转向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政策解析和实践。 在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方面,首先概括了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外部性理论、公地悲剧、稀缺资源论、所有权学派与科斯定理、自由市场环境主义等。其次,借鉴能源论坛模型和成本有效污染控制一般数学模型,论证了排放权交易的成本效应。再次,分析了排放权交易的法律问题。最后,比较排放权交易和其他环境经济手段的环境管理成本和管理效果。在排放权交易的政策解析方面,深入地分析了全球排放权交易制度框架面临的政治经济技术难题,并提出了将科斯手段、庇古手段和PAMs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解决方案。在排放权交易的实践方面,简要地介绍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交易计划,欧盟“废气排放权交易体系”,日本二氧化碳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和中国排放权交易的试点情况。 全书的最后部分是解决问题,即政策建议部分。结合当前国际气候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部分首先分析国际气候合作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然后指出了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应采取的策略和原则,最后就我国国内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设计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书认为,为了实行排放权交易、建立国内排放权转让市场,我国法律必须创造如下基本条件:确认排放权;确认排放减少量或排放减少信用;确立抵消政策;确立气泡政策;确立排污银行政策;确立排放权交易的法定程序。 目录 内容提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2 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述评 2.1 环境问题的经济本质 2.2 国际气候合作研究述评 2.3 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述评 3 国际气候合作的博弈分析 3.1 国际气候合作的历史回顾和基本原则 3.2 国际气候合作的博弈性质 3.3 博弈分析的基本框架 3.4 六种基本博弈图式的分析 4 国际气候合作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4.1 贸易与环境协调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困难 4.2 区域环境合作 4.3 MEAs与WTO的潜在冲突 5 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5.1.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流派 5.2 排放权交易的成本效应 5.3 排放权交易的法律问题 5.4 排放权交易与其他环境政策手段的比较 6 《京都议定书》排放权交易的政策解析 6.1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架构 6.2 国际排放权交易体系面临的政治经济技术难题 6.3 完善国际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综合解决方案 6.4 国际排放权交易的数量模型 7 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实践 7.1 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交易计划 7.2 欧盟的“废气排放权交易体系 7.3 日本的二氧化碳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 7.4 中国的排放权交易试点 8 前景展望和政策建议 8.1 国际气候合作的发展趋势 8.2 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策略 8.3 我国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设计 参考文献 附录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附录2 专有名词缩略语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云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78067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X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