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赛是谁(改变美国的性学大师)
内容
编辑推荐

金赛是性学领域里的巨人。他的《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是性学中的两块基石,不仅奠定了性学的方向,也影响了人的观念和社会的价值。他搜集整理的1.8万份性例就其丰富性和可信度而言,迄今无人超越。

有人说,“金赛的核心意义是冲破束缚,获得解放,现在是重温金赛思想的时候了。”周炼红及其先生黄文泉把这位性学家的生平、科学精神以及他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一一呈现在中文读者面前,相信会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和启发。

内容推荐

金赛(1894—1956)是性学领域里的巨人。他的《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是性学中的两块基石,不仅奠定了性学的方向,也影响了人的观念和社会的价值。他搜集整理的1.8万份性例就其丰富性和可信度而言,迄今无人超越。当初传媒把他的研究成果比为原子弹爆炸,把他誉为另一个达尔文,并非夸张。金赛是一位性学家,更是一位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和园艺大师。他来自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家庭,却以自由奔放的精神突破了陈腐价值的禁区,筚路蓝缕,坚韧不拔,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发现。本书酣畅淋漓地再现了金赛充满酸甜苦辣的学术生涯,在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生背后,我们也看到了美国主流社会对“性”的陌生与恐惧。

目录

推荐序 向中国介绍一位伟人刘达临/1

序一 改变了整个美国的金赛保尔·格布哈德/1

序二 金赛——我心目中的英雄 琼·瑞丽西/3

序三 突破社会禁忌的先行者 约翰·班克瑞夫特/6

上编

 第一章 童年往事

第一节 金赛的父亲和母亲/3

第二节 在南橘村的日子/6

第三节 与自然初恋/8

 第二章 求学之路

第一节 遭遇史蒂文斯/11

第二节 转学堡度因/13

第三节 哈佛的华彩乐章/16

 第三章 成家立业

第一节 定居布鲁明顿/22

第二节 从初恋到结婚/23

第三节 家兴业旺/27

 第四章 结缘性学

第一节 个人遭遇的激发/32

第二节 前人研究的影响/34

第三节 社会风情的撩拨/35

第四节 婚姻课的契机/36

 第五章 采集性历

第一节 1.8万例性历的分量/49

第二节 面对面采访的来由和操作/51

第三节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56

第四节 招聘人员的标准/58

第五节 搜集性历的艰难险阻/60

 第六章 著述巅峰

第一节 《人类男性性行为》的精彩登场/69

第二节 对《人类男性性行为》的责难/76

第三节 《人类女性性行为》的详情/79

第四节 《人类女性性行为》的震荡/86

第五节 对《人类女性性行为》的围攻/89

 第七章 凄婉暮年

第一节 财源的日暮途穷/94

第二节 健康的每况愈下/100

第三节 并非休假的欧洲之行/101

第四节 无奈的生命休止符/107

下编

 第八章 金赛与宗教

第一节 宗教高压和自然引导/113

第二节 无意识的宗教行为方式/115

第三节 惹怒宗教势力/118

第四节 对宗教的宽容/123

 第九章 金赛与性学

第一节 定量化记录性行为/125

第二节 客观地考察性行为/127

第三节 惊世骇俗的性实验/130

 第十章 金赛与同性恋

第一节 同性恋研究的先驱/133

第二节 空前绝后的同性恋尺度/139

第三节 同性恋存在的必然性/141

第四节 关于金赛的同性恋身份/144

 第十一章 金赛与东方文化

第一节 镇山之宝《素娥篇》/148

第二节 欣赏东方性文化的来由/151

 第十二章 金赛与家庭

第一节 与父亲决裂的始末/158

第二节 与母亲的惨淡感情/160

第三节 与夫人志同道合/163

第四节 对子女爱护有加/166

 第十三章 金赛与生活

第一节 钟情花园/170

第二节 沉醉音乐/174

 第十四章 金赛研究所的命运

第一节 格布哈德时期/179

第二节 瑞丽西时期/185

第三节 班克瑞夫特时期/188

附录

 金赛在科学史上的地位詹妮弗·皮尔森·山城/195

 性开放带不来性知识——从一次全美性知识普查看美国人性知识的贫乏 周炼红/198

 并非性亢奋的夜晚——电影《金赛》首映目击 黄文泉/205

参考文献/211

后记/213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求学之路

第一节 遭遇史蒂文斯

按照金赛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他应该是沿着生物学的道路走下去的,但他的人生道路受到了他父亲的强力干预。金赛的父亲在家中一直是一个独裁者,从精神生活到具体的物质生活,他的父亲都以他的绝对意志驾驭着这个家庭之舟。金赛的母亲是一个温顺的传统女人,对丈夫从来都是逆来顺受。缺少了制衡,金赛的父亲越发专断。当金赛面临着将来职业的选择时,金赛的父亲理所当然地充当了主宰者的角色,他不顾金赛的兴趣和爱好,也不征求金赛的意见,就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出发,认为金赛未来最好的选择就是做一个机械工程师。看来,金赛的父亲眼界极大地受制于他家庭的传统和他的生活体验,他以为机械工程师实用而可以担保过小康日子。另外,老金赛之所以要金赛学机械工程师专业,在于老金赛就职的史蒂文斯学院就有这个专业,如果金赛在这里读书,可以享受员工子女的优惠待遇,免交学费。而且在这里读书,金赛可以吃住在家里,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费用。让儿子成为一位科学家,超出了他的想象,而固执的他又不可能开明到让儿子去选择他自己的生活道路。以至于多年以后,当金赛已经从哈佛大学拿到博士,成为印第安那大学的一位教授,在黄蜂的研究领域小有名气,与新婚的妻子荣归故里的时候,他的父亲还对他当年的叛逆耿耿于怀,以讥讽的口吻称呼金赛为科学家,并对他研究昆虫的事业嗤之以鼻。

于是,金赛在父亲的强迫下,只申请了一个学校,也只参加了一个学校的入学考试。这个学校就是史蒂文斯学院。金赛早就在柔丝老师的引导下对生物一往情深,所以对父亲的安排非常不满,准备入学考试当然就缺失热情,虽然最终勉强通过了入学考试。数学、化学、物理、拉丁语、法语、古代史、美国史、英语以低分通过,而几何、代数、三角居然补考才通过,这对于一个在高中阶段的全A生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事。

1912年秋季,青年金赛带着满腔的委屈和愤懑走进了史蒂文斯学院,并在这里度过了让他痛苦不堪的两年。

他在高中时是何等优秀的一个学生,然而在史蒂文斯,他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对前景的不乐观和对现状的不满意,使得他缺少了以前一贯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他所修的各门功课的成绩虽然不是太优秀,但都及格了。第二学期,他的成绩开始下降,有的学科不得不补考才得以通过。到了二年级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没有得到改观,补考科目越来越多。一个在高中曾经聪明而勤奋、学业异常优秀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后进生,这个戏剧般的变化明白无误地说明了金赛不喜欢他现有的专业,他未来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师。

在史蒂文斯学院学业的失败,促使金赛日益起心跟父亲对着干,放弃在史蒂文斯的学业,转学自己心向往之的生物。1915年春天,他做出了他生命中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选择,到缅因州的堡度因学院(Bowdoin College)去学习生物。之所以到那里,是他听说堡度因学院有一个久负盛名的生物系,两个饮誉全美的生物学教授。他决定过完夏天就到堡度因去。对金赛来说,转学的决定很容易做出,但直面父亲告诉他自己的决定却很具有挑战性。

春天那个学期结束的时候,金赛的全家去参加史蒂文斯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回来,金赛开始摊牌了。在苍茫的夜色下,他把他转学的决定以及已经在堡度因学院注册的事告诉了父亲,在那一刻,老金赛震惊了,他没有想到过去二十年中一直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儿子会干出这样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来,正因为如此,他更明白,要金赛改变决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老金赛所能做的就是不要为违背自己意志的儿子提供什么经济上的支持。后来,金赛果然只从家里得到一套西装。从此,金赛跟父亲的感情日益疏远,后来几乎分道扬镳,最后到了彼此不相往来的地步。金赛从父权的威压下解放出来,不再从父亲那里去寻求任何支持,这样做的好处是,他不再为父亲负责,所以也不再去征求父亲的意见。

第二节 转学堡度因

到了堡度因之后,金赛得以直接就读三年级,因为在史蒂文斯所学的许多学分都可以转过来。他在这里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度过了硕果累累的两年,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和性学家在这里开始了出色的起步。

如前面所述,金赛违拗父命,弃学机械转学堡度因学院学生物,金赛的父亲对金赛造反的报复就是从此不再给儿子的教育投资。金赛知道父亲一旦决心一下,就不会变更,所以他清楚地知道他必须找到在堡度因学习的全部费用。为此,金赛通过三个渠道争取资金来源。第一,他写信给堡度因学院,申请奖学金。然而堡度因有一个政策,学生必须在堡度因学习一个学期之后,才有资格申请奖学金。这样做的理由是,堡度因的奖学金来源有限,不能对所有的申请者有求必应,而必须在堡度因学习一段时间并证明了他们的学业优秀之后,才可能获得奖学金。第二,他在整个夏天都在夏令营辛苦工作,赚了一笔可观的钱,可以为他在堡度因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解决一点问题。第三,他在家乡争取到了一个富人遗孀的同情,那个老太太给了他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在堡度因,金赛的天赋得以复苏,而且学习的勤奋和热情也重新得以焕发。第一年里,他修了十六个学分的动物学课程,还另外选修了四个学分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课程。他日以继夜地学习,他的同学们经常在实验室和教室里看到他的身影。天道酬勤,他第一个学期取得了全A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奖学金,而且还幸运地成为全校十五个助教之一。金赛的经济来源大大改观。P11-14

序言

周炼红女士嘱我为这本书写个序言,我感到快乐和荣幸。

金赛是谁?金赛是一位伟人,是一位和任何伟人相比都毫不逊色的伟人。伟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有人率领人民打败了外寇、建立了国家;有人在科学、文艺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都是局部性的,某个方面的,而金赛的贡献是揭露了人性中最重要、最隐蔽、谬误最多的一个方面,从而光复人性,他的工作施泽于全人类,施泽于千秋万代。

金赛又是一位英雄。一讲到英雄,人们往往想起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宁死不屈的战士,而纵观金赛的一生,他历经艰辛、忍辱负重、四处碰壁、屡败屡战,坚持不渝地向为人类造福的目标走去,这在和平时代是不是英雄行为呢?他活着的时候,许多人误解他、打击他,他都挺下来了,他去世以后,还有人朝他的身上泼脏水,可是,金子总归金子,沾上泥土的金子会经过岁月的冲洗而变得更加闪亮。人们传诵金赛,不光是传诵他的科学成就,而更传诵他的战斗精神。

金赛的有些观点,他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理解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不够理解,可是历史的进程不断地证明了他的正确性。中国有一句古话:“尔曹生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对我们中国的性学家和性学工作者来说,对金赛当年所受的挫折和打击是感同身受的,而且在不断地对金赛的思想加深理解,借以提高自己。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对人性都比过去重视得多了,而金赛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许多人了解金赛,多限于他的1.8万例性调查。我在1989年至1990年主持并完成了全国2万例性调查,所以有些中外媒体称我是“中国的金赛”,对这种称谓我是很有愧的,我们只是金赛的追随者,是在步他的后尘。“金赛调查”绝对是划时代的,是史无前例的,但正如本书所指出,仅从这方面了解金赛是不够的,他的一大可贵之处是他的研究范围不局限于美国,而投向了世界,特别是投向了东方文化,其原因是东方一些民族的文化比西方悠久和丰富,而性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人类文化宝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赛研究东方性文化,而且抢救了不少中国的性文物。2004年3月,我和中华性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胡宏霞博士,在纽约性博物馆看到金赛研究所提供的一部分金赛当年收藏的中国性文物,十分惊讶于其精美珍贵,也感叹如果不是金赛的抢救,这些性文物在中国是可能难以保存到今天的。可惜,金赛只活到62岁,如果天假以年,他一定会像荷兰学者高罗佩那样,成为研究性文化的绝对先驱。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这本书由周炼红、黄文泉两位来写,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特别是周炼红女士,她负笈西渡已久,进入金赛研究所近20年,工作与研究成果卓著,现为该所图书、档案、艺术和电影资料的总负责人,对于论说金赛,实在是居于一个很权威的地位;何况,她和黄文泉先生都能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位伟人,则对中国人来说更为贴切。这本书的出版、发行,会使许多中国人通过金赛的学术成就和战斗精神了解性科学,了解人性,从而对“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有所促进,因此中国的读者和中国的性学家们对两位作者是至为感谢的。

2007年7月6日

于中华性文化博物馆

后记

2004年8月晚夏的一个周末,我参加布鲁明顿市图书馆组织的一个活动,到了金赛博士长眠的墓前。当向导对金赛生平进行介绍的时候,金赛亲切熟悉的面容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而出,他震惊世界的著述在我心里一一飘然掠过,他溘然长逝前为了金赛研究所的生存和发展而奔波的疲惫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就是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不能再等了,不能让我久蓄心中的愿望仍然封存着。掐指算来,我已经在金赛研究所工作十五个年头了,送走了两位前任所长,迎来了第四任所长,成了所里不多的三朝元老。金赛博士对中国的性文化性艺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他对中文孤本《素娥篇》非常珍视,把该书当成研究所的镇山之宝。他每每到了旧金山,就要到中国城里去享受中华美食。作为第一个有幸到金赛研究所工作的华人,我感到亲近和骄傲。金赛的著作和传记早已有了中文版,所以中国人对他并不陌生。作为一个华人,我常常有着一种冲动,那就是要用我的母语——中文写下我近距离对金赛的感受和观照。每天早上,当我走进所里,就会面对着始终微笑的金赛的画像,他好像对我说着“早上好”。我想,如果由我把他重新介绍给我的同胞,他在九泉之下得知,是会欣慰的。

这本书的面世要感谢很多人。首先,要谢谢金赛研究所的朋友和同事,他们对性学的贡献和坚守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们是:Catherine Johnson—Roehr、Shawn Wilson、Jonathan Ingels、Gary Milius、Johanna Salazar、Thomas Albright、Jennifer Bass、Cynthia Graham,Erick Janssen,Judith Allen,Ruth Beasley、Susan Straub、Julia Mobley、Sandy Ham、Caroline Diggins、Brian Tague。谢谢金赛研究所的历任所长对我们的首肯和信任,并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和写了相关文字。他们是:Paul Gebhard、June Reinisch、John Bancroft、Stephanie Sanders、Julia Heiman。还要感谢我们的朋友和同事Jennifer Yamashiro为本书写了相关文字。我们也对金赛的家人Anne Call、Joan Reid、Wendy Corning表示感谢,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金赛博士的品质和他对人类的厚爱。

我们尤其要谢谢威尔士校长,我们有幸见过他几次。他的在天之灵会永远地关注着他心爱的印第安那大学。

谢谢刘达临教授,谢谢他非常热情和及时地为本书作了热情洋溢的序。还要感谢吴阶平、潘绥铭、马晓年、阿海陆津等其他中国性学界的前辈和同仁,他们在中国性学领域的坚韧开拓和辛勤耕耘,以及为世界性学的独特贡献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和鼓励。

谢谢Bradley Cook和印第安那大学档案馆。

我们也要感谢全美图书馆员协会的友人李华伟、曾程双修、沈志佳、Cathy Yang、Ninna Yu。

最后,我们要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何林夏总编和王强等其他责任编辑以及相关人员,没有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这本书就不会不断完善。

周炼红 黄文泉

2007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周炼红在金赛研究所工作长这17年,可称是研究所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影视珍藏的监护人。她对金赛有深刻的研究,并占有工作的地利之便。所以,她向中国读者介绍金赛博士,再合适不过。

金赛先生对性学的科学探索和杰出贡献在历史上令人瞩目。周炼红及其先生黄文泉把这位性学家的生平、科学精神以及他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一一呈现在中文读者面前,相信会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和启发。

——史蒂棼妮·姗德丝(Stephanie Sanders)

(金赛研究所1993—1995年代理所长,现任副所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赛是谁(改变美国的性学大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炼红//黄文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66224
开本 32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6.2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3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