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构严密,以史为经,以论为纬,虚与实结合得当,相因相发,对书法的总体把握很到位,有高屋建瓴、大气包举之概。而叙述中时加评点,又发微见著,精彩迭出。学子循序读下来,可于书道、书艺、书技全面受益。作者学养深厚,论证中广征博引,涉笔成趣,使人读之忘倦,不仅能彻知本义,还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识。
图书 | 书法讲座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结构严密,以史为经,以论为纬,虚与实结合得当,相因相发,对书法的总体把握很到位,有高屋建瓴、大气包举之概。而叙述中时加评点,又发微见著,精彩迭出。学子循序读下来,可于书道、书艺、书技全面受益。作者学养深厚,论证中广征博引,涉笔成趣,使人读之忘倦,不仅能彻知本义,还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识。 内容推荐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玄而妙的。一点一画,一竖一折皆足以“形其哀乐,达其性情”。 《书法讲座》不仅重形而下之技法,更着意于形而上之书道,即将书史、书论、做人与具体的书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又对历代书论和书法风格作了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指出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具此感人的效果,其根源在于笔法的表现力。在叙述中时加评点,又发微见著,精彩迭出。 黄源先生自幼亲炙于书法艺术。他的这部《讲座》发奥揭秘,金针度人,是一部难得的书法入门之书。 目录 序一 序二 开场白 第一讲 汉字溯源 第二讲 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的三大源头 第三讲 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问题 第四讲 上古陶文、契文、金文之雅拙美 第五讲 周秦大小篆的婉通及对称美 第六讲 汉代隶变的重要性 第七讲 魏晋风韵与北魏朴质 第八讲 唐楷整饬与狂草意象 第九讲 五代更迭与书画合流 第十讲 宋代飘逸的行书与刻帖创举 第十一讲 元代书风的阴柔美 第十二讲 明代书风的狂放与婉约 第十三讲 清代碑学兴起与古朴书风复苏 第十四讲 近代考古及书法变革 第十五讲 书法三美 第十六讲 笔法七种探析 第十七讲 执笔与运笔 第十八讲 书法之“气” 第十九讲 书法的空间布局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书法讲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6654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9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28 |
宽 | 151 |
高 | 15 |
整理 | 汤序波//陈扬//孟进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