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玄奘精神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用他的行动和精神昭示着一个伟大盛世的到来;一千三百多年后,他的精神对于每一个正在奋斗着的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以玄奘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解读玄奘西行之旅的曲折经历及其相关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玄奘形象。并告诉读者在艰难的人生路上,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如何在行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如何让自己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危急时刻,是挺身而出,还是委曲求全;面对诱惑,是坐享其成,还是坚持信念?

内容推荐

唐玄奘,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伟大人物,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他既是一个出生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柔弱僧人,亦是一个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玄奘著名的西行之旅,历时十九年,途经十几个国家,跋涉十万余里。他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回归故国的真实经历,让千千万万的后人钦佩与惊叹。

本书以玄奘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解读玄奘西行之旅的曲折经历及其相关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玄奘形象。他在充满艰险的西行之旅中,所彰显出的坚强的意志、明确的信念、不屈的人格、精深的知识、优秀的团队意识和不求名利的品格,正是他取得圆满人生的关键。

本书在传统励志风格上进行创新融入了历史、人文元素,通过阅读本书,我们的当代青年人与现代管理者都可以从中找到激励自我、成长完善、迈向成功的能量与动力。

目录

第一章 进退由心,大德之境

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

第三章 无权无势,也能成为命运的强者

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

第五章 不抛弃,不放弃!

第六章 无须畏惧貌似强大的对手

第七章 因势利导,谋事、成事皆在人

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

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

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

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

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冬天,玄奘孤身一人离开了大唐帝国在西北边境的最后一座重镇——瓜州,独自踏上茫茫西行之路。他的前方是有重兵把守的玉门关,在没有获得“过所”的情况下,玄奘就只剩下偷渡一条路。

“路在人脚下,唯一心向佛,无有他念。”玄奘如是想。

纵使前方危险重重,他也只能一往无前!

不过玄奘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在上路前,他来到瓜州城郊一座破旧的寺庙里,希望佛陀能够在最危难的时候保佑自己,赐予自己继续往前走的动力。

玄奘在寺庙里供奉着的弥勒佛像前跪下,双手合十,凝神闭目,诚心祈请,希望弥勒佛能够帮自己解除苦难。就在这时,玄奘的诵经声惊动了庙里的一个胡僧。胡僧一看到玄奘,立刻惊为天人,恭恭敬敬地向玄奘行礼,还给他讲了一个梦。原来,这个胡僧名叫达摩,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姿容英挺、相貌堂堂的汉族僧人来到庙里,然后又骑在一朵白色的莲花上翩然西去,而玄奘恰好跟梦里的那个汉族僧人长得一模一样,达摩就觉得玄奘不是一般人,还把这个梦告诉了他。

对于一个前来礼佛的僧人来说,这样的梦境分明是个吉兆,但玄奘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欣喜,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梦为虚妄,何足涉言。”而后继续诵经祈祷。

玄奘为什么会这么说,难道他内心一点都不觉得高兴吗?这恐怕要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来分析。

首先,这个胡僧应该是当地人或者来自更加遥远的西域,估计样子比较邋遢,汉语也说得不怎么样,为了让玄奘明白自己的话,可能还会手舞足蹈一番。试想一下,这样一个言行怪异的外国和尚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完完全全地信任他吗?这个胡僧难道就不会把玄奘的行踪透露出去?其次,言多必失,玄奘在凉州已经吃过苦头,所以他什么话都不敢多说,甚至连神情上都很克制,即便内心很高兴,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玄奘也只是应付了这个胡僧一下。

但是事情还没完,就在他重新开始拜佛的时候,庙里又进来一个胡人。这个胡人也是个佛教徒,见玄奘跪在那儿礼佛,便双手叉腰,围着这个汉人和尚转了两三圈。玄奘觉得很奇怪,不过他不会像普通人那样觉得这胡人是个“神经病”,也不会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那样问“你贵姓”,而是直接问他叫什么名字,胡人回答说自己叫石槃陀。玄奘又问他为什么绕自己转三圈,石槃陀说自己信佛,希望能成为居士(居士,可以理解为佛家的俗家弟子),需要有僧人替他授戒。玄奘一听他有向佛之心,就很爽快地答应为他授戒。成为居士要受五戒,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不论在怎样艰难的情况下,不论对方是汉人还是胡人,玄奘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佛家“普度众生”的理念一度人向善,便是给自己积德。

石槃陀在成为居士后十分高兴,叽里咕噜地对玄奘说了几句话后转身离去,不久又转了回来,带来了一些干粮和水果,恭恭敬敬地伺候玄奘进食。当然,摆在玄奘面前最大的问题不是给多少人授戒,而是要寻找一个当地人充当向导,他第一个就想到了石槃陀。一番接触之后,玄奘觉得石槃陀不但身体健壮、脑子灵活,对待自己也十分诚心,于是就把想要西行求法、偷渡边关的意图直截了当地告诉了他。

从不信任到信任,素来小心谨慎的玄奘为何如此迅速地对石槃陀消除了戒心?

首先,玄奘迫切需要一个向导,石槃陀是胡人,应该要比当地的汉人更加熟悉西边的道路,而且相比汉人,胡人的胆子更大,也更吃得起苦;其次,石槃陀刚刚受戒成了居士,本身又信佛,玄奘相信他能够在向善之心的驱使下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最后,时间紧迫,除了石槃陀,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姑且一用,希望他能带自己走出困境。

但这些都只是玄奘一相情愿的想法,当时正是唐初,西北又处在临战状态,官府盘查严密,偷渡国境是死罪,协助偷渡也是死罪。石槃陀生活在边关地区,不会不知道这些,他又会怎样答复玄奘呢?岂料石槃陀竟没有半点犹豫,不但答应帮他偷渡国境,还把玄奘大大吹捧了一番。

一次不经意的礼佛,却解决了向导这个最大的难题,让玄奘觉得这就是自己诚心向佛,佛祖显灵给自己的支持,于是大喜过望,当即与石槃陀约定时间,两人分头前去准备西行事宜。

很多人认为石槃陀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主要因为孙悟空是唐僧的第一个弟子,而且在取经路途上一直担当探路先锋的角色,与石槃陀向导的身份吻合。另外,石槃陀是由玄奘授戒成为居士,也就是胡僧,而孙悟空也是在唐僧的身边逐渐被点化的,胡僧与孙悟空的本来面目——猢狲,在发音上十分接近,很有可能是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谐音。

人逢喜事精神爽,胆子也会变大——原本战战兢兢、不敢公然露面的玄奘这会儿也顾不得许多,用最快的时间准备好了西行所需的马匹干粮等物品。不过玄奘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转机冲昏头脑,光天化日地与石槃陀见面,而是休息了一个白天,等到第二天日落时分才牵着马躲在草丛里,准备与石槃陀接头。

漫长的等待最是难熬,相信玄奘当时也在担心,唯恐石槃陀出尔反尔不能如约来到。可以说,玄奘已经把西行的希望全部押宝在了这么一个结识不过一天的胡人身上。也许是诚心所至,也许是佛祖保佑,第二天太阳下山后,石槃陀如约而至,还带了一个年长胡人,牵了一匹马一同前来。

可能是没有在沙漠里行走过的缘故,当玄奘看到石槃陀带了一个老头子外加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来到自己跟前的时候,心里很是不爽。玄奘当时的想法可能跟一般人差不多——带路,当然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驮行李,当然要高大强健的好马,你带一个老人、一匹老马来,岂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石槃陀也是个懂得察言观色之人,一看玄奘的神情,连忙解释说,这个胡人虽然年长,但是从瓜州到伊吾之间的大路走了不下数十次,而他自己虽然年轻健壮,但对沿途边关哨卡和水源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及老胡人,所以才把老胡人请来带路。不过这个老胡人并没有一上来就开价,说带一次路要多少多少钱,他也知道僧人没钱,只是郑重其事地告诫玄奘:

“西路险恶,沙河阻远,鬼魅热风,遇无免者。徒侣众多,犹数迷失,况师单独,如何可行?愿自料量,勿轻身命。”

意思是说:西去之路太过艰险,远方还有一条流沙河阻隔,如果遇到沙漠里的怪异天气,几乎没有能够生还之人。那些结伴而行的僧侣、商人尚且经常迷路失踪,更何况一个人上路,希望师父您三思而后行。P47-49

序言

这是一段盛世下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之歌;

他来自东方,

他从丝路而来;

他用理想和信念塑就了那个时代的灵魂;

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

他的名字,叫玄奘。

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人,能够超越真实成为老幼皆知的神话形象;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对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外交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用一种精神,让自己的名字传遍整个亚洲,千百年来受人尊敬和膜拜。

他,就是玄奘,一位来自东土大唐的僧人;

他,没有高超的本领,没有过人的权势,却做到了侠客和君王们难以做到的事;

他,没有太多的野心,没有太多的索求,只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个心愿……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全盛的顶点,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辉煌的时期,从玄奘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大气、开放、勇于进取的大唐精神,还能深切体验到:什么才是一位学者,什么才是一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玄奘是追求者,也是使者,他用自己的双足,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创出一条从中国经西域、中亚,到印度全境的文化之路。他谦逊务实、孜孜不倦、临危不惧、胸襟开阔,以海纳百川、百折不挠的姿态追求真理,成为了那个时代里最伟大的佛学家、思想家、旅行家、翻译家、外交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坚毅勇敢、诚实谦虚、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玄奘的思想和行为是东亚文明的精华所在,玄奘西行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早已超越了时间、地域和宗教的界限,成为整个亚洲甚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用他的行动和精神昭示着一个伟大盛世的到来;一千三百多年后,他的精神对于每一个正在奋斗着的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如何在行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如何让自己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危急时刻,是挺身而出,还是委曲求全;面对诱惑,是坐享其成,还是坚持信念?

重读玄奘一生,用真实的故事讲述人生哲理;

品味玄奘精神,用平凡的感悟激励你我前行!

后记

想要提笔写这部书是源自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电视上正在重播电影《大话西游》,从舍生取义到only you,从婆婆妈妈到干脆利落,罗家英扮演的唐僧可以说是众多西游题材影视剧中最经典的一个角色。娱乐之余,我就在想,真正的唐僧究竟是怎样的,《西游记》的故事是否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天取经。

我是一个历史、地理爱好者,不论是看或写,我总习惯在地图上找到人物经历过的和事件发生过的确切地点,然后去查阅当地的历史故事和风土民情。一个好的习惯,让我在不经意间积累了很多知识,平时或许看不出有多大用处,但用到写作上,就能让我的思路和知识面开阔许多,文章也会更好看,更充实。

大唐是一个传奇的时代,西域是一片传奇的土地,玄奘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一位传奇的人物在一个传奇的时代经由一片传奇的土地演绎一段传奇的故事,这就是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然而,我不喜欢《西游记》中的唐僧,因为唐僧刻板迂腐,试问一个满身书呆子气的人,又怎能克服千难万险完成西天取经的伟业?所幸者,我看到了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的《玄奘西游记》节目,在叹服于钱先生深厚佛学历史语言功底的同时,也被他所讲述的玄奘所打动。是的,只有那样的玄奘,才是真实的玄奘;只有那样的玄奘,才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孤身一人万里西行。

不过,钱先生的讲述侧重于对玄奘杰出人格的颂扬和众多生动有趣的佛家传说故事,而在我看来,玄奘不但是个体的玄奘、佛家的玄奘,更是一个时代的玄奘,他代表的是当时中华民族勇于开拓、勇于进取,为了追求目标和信念而执著奋斗的时代精神。

正如我在书中所写,玄奘的闪光之处,不仅仅在于精深的佛学修为和崇高的人格品德,还在于他的为人处世和当进则进、当退则退的卓然见识。历史上有很多人在成功后不清楚该如何取舍,比如韩信,也有很多人在身前风光无限,身后却是惨淡收场,比如张居正。玄奘有宽仁之心,却不一味委曲求全,该强势时就强势,该出手时就出手;玄奘并非势利之人,却懂得把握一切机会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玄奘不愿涉足政治,却能在各种当权者身旁应对自如;玄奘是一个学者,却能像能臣般驾驭庞大的取经团队、组织庞杂的译经工程……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想了很多,也感悟很多,仿佛是在跟随玄奘的脚步,重新去思考一些问题,做出一些选择。以《玄奘精神》作为本书的名字,是觉得抛开故事的传奇性,玄奘本身就是一个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优质偶像,尤其对于像我这样80后的年轻人来说,有两点非常值得去学习:

首先,是对理想、对人生目标的坚持不懈。人很难改变社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明天比今天更好,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好,不论理想和目标最终能否实现,都要矢志不渝地走下去。正如我查地图的习惯,也许慢慢的,你就会得到一些东西。有坚持未必能成功,但是没有坚持,就一定不会成功。

其次,是对职业、对事业的追求。职业是谋生手段,事业是人生追求,很多时候二者不能两全,甚至要为了职业而放弃事业。打个比方,是为了一切都有保障而去考公务员,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也许是很多刚刚毕业或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最大的困惑。而玄奘,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僧人是他的职业,弘扬佛法是他毕生的事业,他给自己的职业和事业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因此,玄奘不会像现在很多人那样只是为了一份薪水去上班,也不会因为追求理想而朝不保夕。把职业和事业完美结合,才是生活和理想的最高境界。

因此,在写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激励。是玄奘激励了我。是玄奘精神激励了我,而玄奘精神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坚持不懈和从容淡定,能够在执著向上的同时始终以一种潇洒睿智的姿态去面对人生的起落得失,唯有心中信念不变。

写作很辛苦,但收获却更多。在本书稿即将完成的时候,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在此期间帮助、支持和鼓励过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的经济管理出版社的责编老师,还要感谢千年前的“玄奘”,是他和他的精神给了我坚持下来的信念和动力。

墨川

2008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玄奘精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墨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601662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