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传(初中部分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书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内容推荐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组成。传记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第二个是意大利天才雕刻家米开朗琪罗;第三个是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他们都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罗兰紧紧围绕他们的共同之处,着重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历经苦难,却矢志不渝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由此罗兰谱写了一章又一章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目录

导读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知识链接

阅读延伸

附录 编委会成员简介

试读章节

尽管童年十分悲惨,但贝多芬忆起他度过童年的地方,忧伤中依然透着一丝温馨。后来他被迫离开了波恩,在愚昧的都市维也纳及其贫困的近郊度过了一生,心中却从来没有忘记美丽的莱茵河谷和那条庄严的大河。他称之为“我们的父亲河”。对他而言,这条河带着人性的情感,仿佛一个巨大的灵魂,它深沉的思想任何人都无法穷尽。莱茵河温柔的河水,轻轻地抚摩着波恩浓荫遍布、鲜花盛开的堤坡,再没有任何地方比这里更美丽、更威严、更宁静了。在这里,贝多芬度过了他生命最初的二十年;在这里,诞生了他少年时代心中的梦境——无边无际的田野慵懒地浮在水面上;笼罩在雾气中的白杨、丛生的灌木、垂柳及果树都把它们的根浸润在湍急而沉静的水流里;村庄,教堂,甚至墓园,都静驻两岸,目光悠然地俯瞰着河岸。远处,蓝色的七峰山在苍穹下呈现出错落不齐的剪影,残破的古堡挺立在山顶上,轮廓显得更加瘦削、高耸,充满梦幻的色彩。对于童年这片美丽、自然的风景,他的心永远都维系其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再次梦到了故乡的如斯美景。“我的故乡是美丽的,在那儿我看到了世界上的第一缕阳光。在我眼里,它始终是那么美丽,那么清晰,和我刚刚离开时毫无二致。”

1792年11月,贝多芬来到了德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大革命爆发了,席卷全欧。贝多芬在战火逼近波恩时,离开了故乡。在去维也纳的途中,他遇到了正在开赴前线与法国作战的黑森军队。1796年至1797年间,他把菲尔德伯格的战斗诗篇谱成了音乐:一首《出征歌》和一首爱国合唱曲《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但是,他讴歌大革命的敌人也是枉然:大革命已经征服了全世界,也征服了贝多芬。自1798年起,尽管奥地利和法国关系格外紧张,贝多芬依然同法国人及其大使馆,以及刚到维也纳的伯纳多特将军有亲密来往。通过这些交往,贝多芬愈发坚定了对共和派的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变得越来越强烈。

在此期间,施坦豪泽为贝多芬画的肖像精确地展现了他当时的风采。贝多芬的这幅画像与他后期的画像作比,无异于盖兰笔下的拿破仑肖像较之于后来那些拿破仑肖像。那张肖像上拿破仑脸色严峻,激情似火,充满着勃勃野心。而画像上的贝多芬则显得比实际年龄小,瘦削,挺拔,高高的领口使他的脖子显得有些僵硬,两眼中闪烁着目空一切的表情;他深知自己的价值所在,对自己的力量充满着自信。1796年,他在笔记本中写道:“拿出勇气来!虽然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将会必胜无疑……二十五岁!正是我现在的年龄……男人在我这个年龄应当大显身手。”伯恩哈德夫人和格林克都说他态度高傲,粗俗无礼,目中无人,并且说话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只有他最亲密的朋友才知道,在他桀骜不驯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敏感善良的心。在给韦格勒写信谈及他的成功时,涌向他心头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比如说,我遇到一个正在身处困境的朋友,而我的钱包里又没有足够的钱帮助他,我只须伏案工作,片刻之后就可以替他把问题解决掉了……你瞧,这样真是美妙极了。”接着他又写道:“我的艺术应当致力于帮助穷人。”

疾病已经叩响了门环;它一旦缠上身,就再也不曾离去。1796年到1800年间,耳聋开始愈发严重,耳呜开始日夜不停地折磨他。他的听觉越来越差。很多年里,他都独守着这份秘密,甚至对最亲密的朋友也守口如瓶。他独来独往,以免别人发现他的残疾。但到了1801年,他再也无法沉默下去了。绝望之中他向自己的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坦白了这个秘密:“我亲爱的、善良的、挚诚的阿曼达,我多么希望你能常常守候在我身边啊!你的贝多芬遭遇了万般不幸。要知道,我身体最优秀的一部分,我的听力已经严重地衰退了。甚至我们还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已经觉察出许多迹象了,但我一直保守着这份秘密;但从那以后,我的境况是每况愈下……我还能康复吗?我当然希望如此;但我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因为这种病是顽疾。我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我不得不回避我所喜欢和珍惜的一切,而且是在一个如此悲惨而自私的世界里!……我只能隐忍遁世,听天由命!当然,我已经下定决心从不幸中崛起。但是,这可能吗?……”在写给韦格勒的信中,他说:“……我的生活的确十分悲惨。两年来,我过着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因为我不能够与人交谈。我聋了。如果我所从事的是另外一种职业,耳聋还可能是可以忍受的;可是,对我现在从事的职业来说,耳聋是多么可怕啊。我的敌人们将会怎么说?他们可是为数不少啊!……在剧场,我必须坐得离乐队特别近,才能听见演员们的话。假如坐得稍微远一点,我就会连乐器的演奏及演员高亢的歌声都无法听到……如果人家轻轻地说话,我还勉强能听到一点,可如果人家大声喊叫,我又会觉得难以忍受……我常常诅咒自己。普鲁塔克教导我学会逆来顺受。但如果可能的话,我情愿勇敢地直面我的命运;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上帝最悲惨的造物。顺从天命!多么可怜的避难所啊!然而我却别无选择!”

P10-14

序言

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人道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既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

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中部的一个小市镇——克拉姆西。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十分喜爱音乐,这对以后罗兰走上音乐之路以及对贝多芬的崇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罗兰随父母一起从克拉姆西移居巴黎。不久,他考取久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这期间他阅读了大晕的文学、历史著作,为口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罗曼·罗兰来到罗马攻读研究生,学成后任教于巴黎大学。从此,他开始写作,并于1898年发表第一部作品。罗兰创作生涯中有两个鼋要阶段,一个是20世纪初,一个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初,他创作了人物传记《名人传》。不久,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荣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兰被公认为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兰定居在瑞士的日内瓦,这期问他写了大量的反战小说。1915年,为了表彰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崇岛理想、巨大的同情心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一战结束后,罗兰在故乡的小镇附近购买了一座房了,返回故乡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军占领巴黎时,罗兰被法西斯严密监视起来,直到德军败退、巴黎解放之后,他才重扶自由。这一时期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怀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但是周围的现实却常常让他苦闷彷徨,于是,他写信给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以寻求关于生活的答案。托尔斯泰的回信详细解答了罗兰的问题,他在信中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可以说,托尔斯泰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罗兰的反战情绪、以及他作品中执着于“真、善、美”的人物形象都可以从中得以印证。20世纪初是一个物质利益主宰一切的时代,当时的欧洲社会动荡不安,到处弥漫着腐败气息,身为作家的罗兰深感羞愧。他认为应该唤醒世人,于是他试图通过为他心中的“英雄”人物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人类的精神和心灵世界创造新的光明。在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之后,他写下了《名人传》。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组成。传记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第二个是意大利天才雕刻家米开朗琪罗;第三个是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他们都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罗兰紧紧围绕他们的共同之处,着重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历经苦难,却矢志不渝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由此罗兰谱写了一章又一章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传》记载了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一生,流露出一种叛逆的情绪。贝多芬青年时就耳聋了,他以音乐为生命却被剥夺了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创造出最美的音乐却听不见自己的音乐,当人们享受他音乐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他却不得不独自忍受无声的痛苦!他贫穷、残废、孤独、不幸,这个世界给予他的是生活的苦难,他却将苦难凝铸成欢乐的乐曲,给世界带来欢乐。“惟其痛苦,才能欢乐!”是他一生的写照。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他十七岁丧母,从此独自一人承担着的教育两个兄弟的责任。后来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开始侵蚀他的生命,从1796年开始,他的听觉逐渐衰退。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是因为自己的残疾,加上朱丽埃塔又爱慕虚荣,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贝多芬为此饱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将所有的悲苦化为创作的动力,凝铸成《幻想奏鸣曲》、《克莱采奏鸣曲》等欢乐的作品。当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维也纳之后,一度萎靡消沉的贝多芬情绪开始高涨,他接连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振奋人心的乐曲。1806年,贝多芬和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美好的爱情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未婚妻却和别人结婚了,爱情再一次将他抛弃。但这时的贝多芬恰好处于创作的颠峰时期,他很快振作起来,以旷世的音乐才华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可惜好景不长,很快他又陷入了一个最悲惨的时期,他经济窘迫,亲友接连死亡离散。此时他的耳朵已经全聋,只能在纸上和人们的交流。生活的苦难并没有使贝多芬屈服,他以独特的风格创作出举世著名的《第九交响曲》,扭转了当时乐坛的轻浮风气。1837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贝多芬与世长辞。

《米开朗琪罗传》中记叙了的米开朗琪罗交织着矛盾与痛苦的一生,主要内容是“战斗”、“舍弃”、“死”,具有强烈的悲剧意味。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卜普雷赛,父亲是一位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去世,米开朗琪罗从此被寄养到石匠妻子家。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米开朗琪罗转入了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提高。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征召去造陵墓、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顺画。此后他一直被历任教皇差遣,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利奥十世,克雷芒七世,保罗三世,保罗四世……他们强迫他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甚至对他进行诽谤,还设法离间他和画家莱昂纳多和拉斐尔的关系;他们用各种挑剔和威胁恐吓去折磨他,给他设置重重障碍,命运似乎注定了他只能为教皇服务,他的才华只能被他人支配。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为创作《哀悼基督》的雕像站了一整天。两天后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展现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其主要内容是“童年”、“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郁”等等,它是三个故事中篇幅最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整个故事叙述比较平缓。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他常常为思想所苦,也为自己丑陋的容貌而绝望。1851年,他来到高加索,那里群山环抱的明媚环境让他从绝望中走出。第二年,他创作出《童年》、《少年》、《青年》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他曾亲临前线,常常身处险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写出了激动人心的作品《塞瓦斯托波尔纪事》。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生活充实而快乐。1862年,他结婚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使他创作出了震动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依然苦恼不已,他拥有上层贵族的地位和财富,但他常常因此感到羞愧难安;他既同情下层人民,又对他们缺乏信心。于是他开始厌倦自己的生活,并决心和上流社会决裂,但始终没有人支持他,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最后他以八十二岁的高龄离家出走,病死在一个小火车站上。

《名人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1.塑造出了另类的“英雄”形象:

三位名人都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他们并非人们通常称道的有非凡能力的英雄,而是和常人一样是有缺点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有过动摇和错误。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同自己痛苦的内心作斗争,从而战胜弱点、克服困难,展示出伟大的人格魅力。正如罗兰自己所说,他称之为英雄的,并不是那些因思想或者强大的体魄而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三个具有同样的英雄品格:一是有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二是永远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三是具有博爱精神,甘愿为人类的幸福奉献自身。贝多芬说“惟其痛苦,才有欢乐”;米开朗琪罗说“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为了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他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悲苦中永无休止地奋斗着、抗争着。

2.结构独特:

从结构上看,《名人传》中的三部传记似乎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那就是主人公相似的精神与人格魅力——为追求真善美而坚持奋斗,这与作者本人所推崇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是一致的。

3.语言饱含深情,富有感召力:

罗兰的语言极其富有感召力,为了突出主人公伟大的心灵,在刻画主人公的语言、心理活动时,他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如《贝多芬传》中描写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一段,“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借助这豪情满怀的言语,展示出贝多芬顽强抗争命运的勇气。

4.反传统的写作手法:

为了突出主人公的英雄本质,罗兰打破了普通传记小说的写法,没有对传记主人公的生平作一般知识性介绍,而是采用粗线条勾勒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又以极细腻的笔触来剖析人物思想历程和心灵历程的方法,书中随处可见他环环相扣的议论和饱含激情的感叹。例如,书中对于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生平作了简短叙述后,继而以感人肺腑的笔墨,重点刻画了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的心灵挣扎过程,以及托尔斯泰的思想历程。

不同于一般传记小说的另一点在于,罗兰在文中尽量避免情节的虚构,他引用了大量主人公的真实语言、同时代人的证明等,借助这些真实、详细的材料,三位伟大人物的肖像更加完整、独特、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贝多芬的“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的“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传》)。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一流的传记主人公、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翻译家,使这部作品很快成为经典名著,直到今天依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对当代传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黄冈市黄州区宝塔中学语文教研组 丁颖/编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传(初中部分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罗曼·罗兰
译者 于海//张贞宣//房天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257621
开本 32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8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