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的母亲
内容
编辑推荐

母亲是呵护、温情和牺牲的代名词,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非凡的母亲,虽然在母子之间,一切都可能发生。母亲有无私忘我型的、雄心勃勃型的、斗志昂扬型的、可怕严厉型的,也有缺乏骨肉之情的。但所有的母亲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子女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有的母亲没人记得她们的模样和名字,但她们却养育了创造历史的后代。本书向世人展示了28位非凡女性的风采,这包括我们很熟悉的撒切尔夫人、宋氏三姐妹、胡适、溥仪、山口百惠、希尔顿、左权、茅盾、莫泊桑、牛顿、邱吉尔等。

内容推荐

她们的孩子,用卓越匠品格和才华,影响了世界;他们,用伟大的母爱,影响了孩子。

目录

安徒生的母亲

 [一张棺材木台]

 [信神的人]

 [“这是个好剧本”]

 [“去吧,孩子”]

莫泊桑的母亲——娜丽·波黛芬

 [传奇别墅]

 [“我把儿子交给您了”]

 [维护儿子的名誉]

卓别林的母亲

 [不幸的爱情生活]

 [贫民习艺所]

 [上帝奇妙的安排]

 [“不准进酒店”]

 [发疯]

邓肯的母亲

 [“这孩子是个疯子”]

 [不幸的爱情生活]

 [不信神的人]

 [两次发怒]

肯尼迪的母亲——露丝·肯尼迪夫人

 [成为母亲]

 [卡片]

 [体罚]

 [节俭]

 [冒险与竞争]

 [爱与信]

 [助子竞选]

 [失子]

牛顿的母亲——汉娜·牛顿

 [“主啊,保佑这孩子”]

 [再婚]

 [“就让他念书吧”]

林肯的母亲——南锡·杭克斯

 [私生女]

 [熊皮·小屋]

 [死亡]

罗斯福的母亲——萨拉·罗斯福

 [“让我自己动手”]

 [“妈妈,救救我的跳娃娃”]

 [“又脏又累的小鬼”]

 [“我会为自己害羞的”]

 [“会有两个孩子来爱你”]

 [总统的母亲]

邱吉尔的母亲——詹妮·杰罗姆

 [“早产一子”]

 [“将来干什么?”]

 [为儿子打开大门]

 [二次结婚]

蓬皮杜的母亲——玛丽·路易丝·夏瓦尼亚克

 [为了朋友]

 [“师范大学”]

 [不信宗教的圣人]

甘地夫人的母亲——卡麦拉·尼赫鲁

 [外国衣服与洋娃娃]

 [被捕前夕]

 [也是好母亲]

希尔顿的母亲——玛莉·劳佛斯威勒·希尔顿

 [“在祷告以后”]

 [“一生是多长?”]

 [五块钱小费]

 [“裝腔作势是有罪的”]

 [“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边睡”]

卡尔·刘易斯的母亲——伊芙琳·劳勒

 [田径场上的启蒙]

 [“我要把你们打个半死”]

 [“让孩子自己干”]

 [奇异的梦]

希思的母亲——爱迪丝

 [嫁给木匠]

 [为家庭而活着]

 [慈爱与严格]

梅厄夫人的母亲——布卢梅

 [一见钟情]

 [麦片粥]

 [巡逻]

 [“上帝是存在的”]

 [“必须举行传统婚礼”]

撒切尔夫人的母亲——阿特丽斯·埃塞尔·罗伯茨

 [惊人的勤劳]

 [“文化性”]

 [为了女儿]

山口百惠的母亲——山口正子

 [不幸的爱情生活]

 [“亲权”之争]

 [“再好好考虑考虑吧”]

蔡畅的母亲——葛健豪

 [与丈夫决裂]

 [开明的女性]

 [女校长]

 [远渡重洋]

左权的母亲——张氏

 [丈夫早逝]

 [“不要欺软怕硬”]

 [伴子读书]

 [名将的母亲]

许广平的母亲——宋氏

 [“这孩子克母”]

 [缠足]

 [送女入塾]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

 [上帝的启示]

 [严与慈]

 [女儿的婚事]

李宗仁的母亲——刘氏

 [借米]

 [“算了,值不了多少!”]

 [“耕田也是不错的”]

溥仪的母亲——瓜尔佳氏和一位太后四位太妃

 [“只能吃糊米粥”]

 [首席母亲的“关怀”]

 [亲母自杀]

 [“不忙关”]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

 [助夫]

 [训子]

 [尊重儿子意愿]

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

 [衡阳一女杰]

 [教子做诗]

 [“记住这耻辱”]

 [当卖首饰]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二十三岁守寡]

 [抵当供子读书]

 [割股疗病]

 [烧香还愿]

 [为儿选媳]

钱穆的母亲——蔡氏

 [祭拜祕先]

 [决不欠账]

 [保存读书种子]

林青霞的母亲

 [取名]

 [“念点书吧”]

 [为女选婿]

试读章节

晚饭后,父母把白天媒人来过的事向女儿讲了,要她自己拿主意。顺弟听了,低头沉默了半晌。她想:三先生是见过的,人家都说是好人,续弦名分上差一点,但可以多要聘金;前妻儿女多,又是做官的,彩礼会更加好看些,正好可以帮助父母亲摆脱经济上的困境。便说:“我想答应这人家也好。”

婚后第三年,小胡适出生了,这是冯顺弟唯一亲生的骨肉。不久,胡传调往台湾任职,第二年春天,冯顺弟就抱着小胡适到台湾投亲,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当时已年过50的胡传,在办完公事后常剪一些红纸方笺,用毛笔端端正正写上楷字,教才20岁的顺弟认字。夫妻两人又一起教两岁的小胡适咿呀说话和识字,父亲当教师,母亲既是学生又兼助教,一家三口享受了天伦之乐。两年多后离开台湾时,母亲认了近千字,小胡适也识了700多字。

但好景不长,母子刚回到家乡绩溪不久,就传来胡传在厦门病死的噩耗。那时,冯顺弟才23岁,听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她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昏死了过去。

青年守寡,是中国妇女最大的不幸,从此,顺弟就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漫漫岁月居然熬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是她唯一的儿子胡适。为了这点骨肉,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渺茫不可知的将来上,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

抵当供子读书

为了儿子的将来,胡适的母亲管教很严。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履行胡传的遗嘱,送儿子读书。

当时胡适的家乡一带,教小孩子读书的蒙馆学金很低,每个学生每年一般只送两元银元。先生呢,教起书来自然也不肯尽心,只教学生念死书,背死书,还动不动就体罚;学生们学起来没兴趣,便常常逃学。胡适的母亲却不同,舍得在儿子的学金上下本钱。她省下自己的生活费,第一年就送给先生6元钱,以后还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了12元,这样的学金在当时胡适的家乡算是“打破纪录”的了。

因此,先生也就对胡适另眼相看,特别优待。每次都特地破例为他讲书,把课文的内容意思一字一句讲得清清楚楚,这使胡适得到了莫大的好处,他后来曾经回忆,“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当然,这和母亲的恩惠是分不开的。

每天吃过晚饭,儿子要复习功课前,冯顺弟就要向胡适叮咛一番,要他学习父亲,走父亲的道路。她总是反复地说: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说到伤心的地方,母亲往往掉下泪来。而幼小的胡适也就在这叮咛与泪水中更加发愤学习,书是越读越好。后来,小小的年纪就取得了到美国留学的机会。

胡适在美国留学的那几年,家中经济非常困窘,母亲冯顺弟独立支撑门户,还要应酬亲戚的庆吊往来,南北人情,负担实在不轻,过年的时候甚至要靠典当首饰才能应付。但对儿子的学习费用,她从来就不马虎,总是想尽办法满足儿子的需要。

一次,冯顺弟听说族中的胡守焕因家庭败落,愿意将家藏的一部《图书集成》减价出售。她早就听儿子说过,希望自己能有一部《图书集成》,翻阅起来方便,可以时时受益。可是,《图书集成》是一部大书,家里又没有余钱,怎么办呢?冯顺弟思来想去,最后一咬牙,去亲戚家借钱买下了这套书。她真算得上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

割股疗病

胡适母亲的一生中充满着不幸,青年守寡后又承受着许多亲人相继死亡的痛苦。在23年中,她的父亲、妹妹、弟弟先后去世,尤其是弟弟的生病和死去,情况最为惨苦。

她的弟弟很诚厚,平时经营药业,农忙时回家种田,不幸感染上了血吸虫病,病势渐渐转重,肚子涨了起来。那时,妹妹玉英刚死后不久,为了不再让母亲伤心,他便来到离家较远的姐姐家治病。

胡适的母亲自弟弟来了以后,每天熬药煮汤,晚上还要起来给弟弟端药,常常是和着衣服睡觉。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了,弟弟的病却总不见好,反而愈来愈重了。她真害怕一旦弟弟有个三长两短,已经年迈的母亲就难以承受了。为此,她急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到处打听治病的偏方。

一次,胡适的母亲听乡里人说:如果割下自己的肉给亲人吃下就能治好病。于是,一天晚上她点起了香烛,虔诚地跪下磕了几个头,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弟弟渡过难关。祈告过后,她便忍着疼痛,用快刀从自己手臂上割下一块肉来。顿时,血像流水一样涌出来,她只是草草地包扎一下,就又忙着为弟弟熬药。这次,药里多了一块她的肉。

第二天一早,胡适母亲就端着滚热的药汤来到弟弟的病床前,说:

“姐给你熬了一帖新药,你快趁热喝下吧。”

弟弟一看,药中浮着一片肉,便问:“怎么今天的药里有肉呢?”

胡适的母亲不会撒谎,回答说:“听说亲人的肉能治病,我割下了自己的一片肉放在了药里。”

弟弟听了,十分感动,不由流下了眼泪,但他又怎么吃得下姐姐的肉呢?于是这天他连药汤都没喝。

胡适母亲只好又想一个办法。她把肉放在火上烤焦,夹在焦黄的锅巴中,让不知道内情却又喜欢吃锅巴的弟弟一起吃下去了。

以后的日子里,胡适母亲就天天盼望着弟弟能好起来。但是至诚不能挽救病情,愚昧更不能起死回生。不久,弟弟就抛下年老的母亲、年轻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子女死去了。做姐姐的真是伤心欲绝,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胡适,她也真想离世而去了。

烧香还愿

胡适的母亲一生虔敬地崇拜着两类偶像:一是孔夫子,二是神佛。

当时,凡读书人都要拜有着“至圣先师”名称的孔夫子,所有的学堂里都挂着孔子的像,供着孔子的牌位。胡适母亲呢,一心盼望着儿子读书成名,所以再三叮嘱胡适每天不要忘了拜孔夫子。(P162-16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的母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07907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6
15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13:50